只因一幅苏东坡名画,邓拓陷入风波,离奇自杀真相如何?


他是新中国第一部《毛选》的主编,人民日报社的社长,更是官至北京市委副书记,前途一片光明的他,为何在54岁选择轻生,并留下遗书以死明志?背后竟然和一幅画有关。这幅画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1963年秋天,中央突然发了个通报:“邓拓有严重问题!他抢购争购倒卖国家文物字画,非法获利几千元。”
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邓拓都是我国出了名的笔杆子,对文物字画颇有研究,而且家中藏品丰富。那个年代的几千元可是一笔巨款,此语一出,举座哗然。
北京市委副书记邓拓,因缘际会下买了一幅画,却差点入狱
看到通报后彭真拍案而起,他说邓拓绝不可能是这种人,随即成立了专案组,要求北京市委来一个“反调查”。

于是市委机关的几人,奉命脱岗调查,当他们走进邓拓的家中,都被屋里的书香气给震撼到了。只见邓拓家中9间房,墙上挂的地上堆的,全都是字画,他们逐件追查,将重点放在了《通报》所提到的那幅宋代古画上。
事情还得从1961年说起,这年春天,邓拓从外地出差回来,荣宝斋的画家许麟庐对他讲,有一位四川来的白先生,带来了一幅苏东坡的手卷《潇湘竹石图》,但荣宝斋一时筹措不到资金,只能遗憾错过。

在他的推荐下,白先生带着这幅画来到邓拓家,邓拓屏息凝视良久,才仿佛从梦中醒来。他高兴地说:“这幅画我也不能辨别真伪,但它的珍贵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很有研究价值。”
邓拓有意收藏,却苦于囊中羞涩。
没想到对方听说后,竟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老先生此前也找过专家鉴别,但他们说是赝品。这位老先生其实是,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他当年在古玩店中买走了这幅绘画珍品,如今却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卖画筹钱。
邓拓想着,如果这幅画再次遗失,对于国家来说将是一大损失,于是双方定价5000元,但是邓拓只能拿出2000元,剩下的3000元只能“以画换画”了。
在荣宝斋师傅的鉴定评估下,白先生又从邓拓家挑走了24幅画,爱画如命的邓拓欣喜若狂,找来一众好友前来品鉴,来者各个身份不凡,都是中央要员。谁知就是这幅他收藏的名画,最后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

苏东坡的名画,让嗜画如命的邓拓,陷入风波
别有用心之人看到这幅画后,又了解到邓拓为此所付出的巨款,将其定性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这才有了开篇的一幕。专案组在认真调查了9个月之后,光是送审的文件就修改了9次,最后用“换画”这个恰如其分的措辞,递交了上去。
刘少奇主席明确批示:邓拓是个好同志,不是投机倒把。邓拓随后从自己收藏的古代绘画中,精选出154件挂品,无偿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此次捐赠既没有仪式,也没有证书。

邓拓坚信身正不怕影子斜,殊不知更大的苦难正在等着他,他为何选择以死明志?逝世前都经历了什么?
只因一幅画,年富力强的副书记含恨而终,生前留下一长一短两封遗书,以死明志。
邓拓因购买了一幅苏东坡的名画,被扣上了“投机倒把,抢购国家文物”的罪名,专案组为他洗脱嫌疑后,一场更为严重的灾难悄然靠近。
邓拓写下一长一短两封遗书,离奇自杀,1979年得以平反
1966年5月16日,戚姓官员在报纸公开发表文章:邓拓是一个什么人?现在已经查明,他是一个叛徒!
邓拓怒火中烧,愤恨地说道“这纯粹是污蔑”,他有过两次被捕的经历,在反动派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早在抗战时期,他就在太原对组织上讲清楚了,被捕后他的联系人和所在支部,都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和破坏,这是早就做了结论,写在档案中的。
冷静下来的邓拓,突然想通了其中的关节,这样的文章能够出炉,也就是给他定了性,他被停止了工作,被软禁在家中,各类文件也不再需要他过目了。作为一名党员,他坚信事情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可是作为丈夫和父亲,他不忍心看着家庭受到牵连。

他让妻子丁一岚,带着孩子和他先分开一段,最好明天就走,妻子不明白为何要走得这样急,她随口应了一声,还说反正等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回来。邓拓默然惨笑,对妻子说“你太傻了”。
5月17日深夜,邓拓提笔写下一长一短两封遗书,长的是写给市委领导的,在信中他质问,我的文章含义如何?有问题的是多少篇?是什么性质?我相信这是客观存在的,一定会搞清楚。
随后他肠炎发作,经过妻子卧室时,看她睡得很安详,不禁怆然泪下,写下了一封短信,“永别了,亲爱的”。

5月18日凌晨,邓拓服药自尽,死后第五天,遗体被拉去秘密火化,只允许妻子和二姐前去送别。直到1979年,邓拓的冤屈才得以平反。本期视频到此结束,点击头像进入主页,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邓拓“倒卖文物案”始末:以25000元的画交换苏东坡的画卷,并非投机倒把文汇网中南海风云人物沉浮录 顾保孜著 贵州出版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