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凡是遇到比自己年长的,所谓“成功人士”,摆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对我说:“你还年轻,你只管努力,精进自己的职业技能,不要太看重钱(工资)”“35岁前不太要看重自己的收入”之类的话,我会立马将此人从生活中拉黑。
如果你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赚钱,赚足够的钱,赚能够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钱,赚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钱,赚一辈子花不完的钱,那你就应该从此刻开始不断研究,不断尝试如何赚钱。
因为,赚钱不是一个线性增长的过程,而是在某一个节点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不是特定年纪、特定工作经验的人才能走到那个节点上,而是走到那个节点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
他们在名叫社会的大学中,学习透彻了赚钱这门学科,并成为了优等生。
每当我看到有人问:“为什么辛劳一生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之类的问题,我都觉得可怜又好笑。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所以很好笑。
如果辛劳可以致富,可以实现阶级跃迁,那现在的世界首富就不该是马斯克、比尔盖茨,人们应该将生产队的驴子奉为座上宾,向它讨教持续干活的技巧。
身体上的辛劳,甚至是脑力上的辛劳,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思维懒惰,不愿变通。
大多数人的所谓吃苦,真的只不过是愚蠢导致的,在被动承受苦果罢了。
什么“见过凌晨4点的太阳”“连续工作几十小时”“连熬数夜赶方案”......
最大的价值不过是感动了自己。
或者让别人承认被“感动”了,以此来感动自己。
真正值得炫耀的,不是你工作/学习了多少小时、几点钟起床、熬了多少夜,而是:
“我创造了多少价值?这些价值体现在哪?这些价值是否同我的人生目标有莫大的关系?是否对我达成目标有意义?”
如果你的目标是赚钱,那就变成了:
“我赚了多少钱?我的行为在未来是否可以为我赚钱?我此刻做的事是否有让我达到财务自由的意义?”
每做一件事,都去想想这几个问题,按照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来不断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你会发现,做着做着,你就完成阶级的跃迁了,就距离人生目标越来越近了。
最后,这个道理并不是我发明的,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一位充满智慧的人发现了它,这个人的名字叫王阳明,他所提出的理论叫做“知行合一”。
靠着这一理论,他无论在官场还是战场,都能做到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他临终的时候,只留了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