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庆幸, 我还没有死


“大部分人二三十岁就已经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便活成了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都只是在不断机械地模仿前半生,装腔作势地重复之前的所作所为,所爱所恨,所思所想。”
今天,出于偶然,读到罗曼.罗兰的这一句话,我突然感到非常庆幸。
活到奔五的年龄了,我仍然保留着旺盛的好奇心。
每天,我都在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一天不看书,晚上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自责白活了一天。
我内心的求知欲,如章鱼的触须,朝四面八方伸展。
无论什么书,只要不是太深奥,我都不拒绝。有时候,懒懒地坐在沙发上,随手捞到身边什么书,我就看什么书。书一打开,阅读便非常投入。
最近,我突然迷上了西瓜视频。
每天晚上,散步回到家,我都要打开电脑,泡一杯热茶,弄一盘点心,靠在躺椅上,连续看几个小时。
那些人,在冬天极度严寒和缺氧的条件下,独自骑行川藏线317国道。
晚上天黑之前,走到哪里,就把帐篷搭在哪里,不管是否身处荒山野地。然后,自己烧火做饭,用冰水洗菜。晚上睡觉,还得提防野狼靠近。
有人说,他们不务正业,不找一个正经工作,瞎几把满地跑。
其实,正是这些不从主流、敢于挑战常规的人们,让我们的社会避免成为一潭死水。
其实,那些嘲笑他们不务正业的人们,几乎每天都在追着看他们更新视频。
冒险者的悲哀就在于,只有当他们集体缺席了,人们才能在窒息僵死的社会氛围中,体会到他们存在的价值。
哪一天,当没有人愿意冒险了,大家都看不到视频了,所有人都活成一个样子了,很多人才会怀念这些人曾经的“不务正业”。
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才能每个人都感受到生机和活力。
我非常佩服这些冒险者,同时,自己也蠢蠢欲动。
当然,我是肯定没有体力骑行。不过,明年如果考过摩托车驾照,我可以考虑自己独自走一遭。
我还想独自从北非起始,穿越撒哈拉沙漠,一路旅行到南非。
我想看看埃塞尔比亚大草原的野生动物,我想体验原始部落马赛族人的生活,我想实地考察在黑人统治下经济社会严重衰弱的南非.....
途中,一定会经过乞力马扎罗山。当年,正是这座赤道上的雪山,启发了海明威对死亡主题的探讨和现代主义手法的写作。
我还想到南美洲去,深入安第斯山脉,考察残留的印第安文化。然后,一路搭车到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喝一杯南美特产的咖啡,抽一根当地的雪茄。
我渴望实地品读拉丁美洲的文学与现实。我甚至想一住就是几年,因为那里曾经住着我最喜欢的作家博尔赫斯。
每次想起他的那一句话“没有比思考更复杂的享受,以至于我欲罢不能”,在我的脑海里,便立刻浮现出他在咖啡馆抽雪茄时,吞云吐雾的装逼样子。
结束本篇短文的,仍然是我不经意读到却记住了三十年的一句话。
它出自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的文章:“我最大的希望是,三十年后,我仍然还会做梦。诚如斯,则仍有童心,仍有激情,仍有明天。”
很庆幸,三十年过去了,我还没有死,我至今还保留着一颗炙热的童心,以至于有些学生笑我是“老小孩一个”。
最后,提醒朋友们,如果我二三十年前的青葱样子,你错过了,请点击一下链接:
20年后,虎年,人生第二次出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