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属于重度中暑。
01
热射病有哪些表现?
经典型热射病(CHS)制热源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如热浪),见于年老、年幼、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前期症状不易被发现,1-2d症状加重,出现意识模糊、谵妄、昏迷等,体温升高达40-42℃,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心力衰竭、肾衰竭等表现。
劳力型热射病(EHS)见于健康年轻人(如部队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突感全身不适,如极度疲劳、持续头痛、运动不协调、行为不当、判断力受损、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晕厥等,可伴有大量出汗或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谵妄、癫痫发作、意识水平下降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表现。也有患者缺乏先兆表现而在运动中突然晕倒或意识丧失而发病。常有严重并发症。
02
如何现场施救?
立即脱离热环境:应迅速脱离高温高热环境(参训者立即停止训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以利于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
积极有效降温: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首要治疗措施。可以用凉水喷洒或向皮肤喷洒水雾,同时配合持续扇风,可以实现有效降温;冷水浸泡,主要用于劳力型热射病患者,利用传导降温的原理,用大型容器(如浴桶、油布、水池)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在冷水(2-20℃)中,这可能是现场最有效的降温方式。无冷水时可用室温水(如26℃)。
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目前,没有治疗热射病的特别药物,重在预防。
要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避开高温高湿的环境。6月到9月是热射病高发的时段。并非只有在户外作业的人员是高发人群,一直在室内也有可能“中招”。在封闭的温度很高的环境,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坐月子、夏天天气闷热再关着门窗,也容易发生热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