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8日摄于北京」
今天是2023年9月10日,我国的第39个教师节。
早上从地坛书市回来,微信忽然刷到上初中时班主任的朋友圈,发了几张“大观园、荣禧堂”的照片,我大概是知道他要送娃上学校去报到的。一个多月前,和他在微信上聊了几句。他问我,“娃要上大学了,有没有什么实惠一点的电脑推荐”。而上上次,则要追溯到2022年10月,他说的原话不记得了,大意是说,“前几天去地里写生,看到不远处一个老头在地里劳作,上去一聊天,原来是我爸,就顺便要了我的电话号码。”
所以,我看他发的照片,顺手在高德地图也搜了一下,以为是在北京,遂打电话寒暄了几句,没说教师节快乐的话。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朴实,“我在石家庄,今天就准备回去了,以后有机会来北京了再看,非常感谢”之类的话。他比我说得还多。
距离初中毕业已有大概15个年头,15年来也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从现在我的经历来看,其实受他的影响是极小的。这也正应了我喜欢的那位美国教育家、作家阿莫士·奥尔科特(Amos Bronson Alcott)所说的话,“真正的老师会让学生避免受他的个人影响。他会鼓励自我怀疑,他会引导学生将目光从他自己移向超越他的境界。他不会有门徒”。
阿莫士·奥尔科特主张通过一种谈话,而不是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他希望能够完善学生(人)的精神。从“让学生避免受他的个人影响”这一点来看,我的初中班主任做得很好。我敢保证,把我当时初中那一批学生放在一起,几乎不会有人会依照他身上的标签和习性,能完全匹配对他带的那群初中学生。
印象深刻的还有,他也是一个喜欢打篮球的人。他注重个人配合,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欢“搞鬼”,他的传球神秘莫测,不仅能骗过对手,甚至把队友也能骗过去。但要提命中率,那可真就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话说回来,从初中毕业后,上高中、读大学再到实习找工作上班,这一系列按部就班的流程,竟然已经过了15个年头。一回想,初中毕业时15岁稚嫩的自己,再看看30岁的自己,还是不少唏嘘。
站在30岁的人生边上,惊觉时间从指间的缝隙流逝的速度,在默默加快了。其实,我也觉悟了不少道理。人生的重要事,也大(zi)致(xi)列下了几条。我希望,我能够在余生的日子里,能够专注、坚持下来做好。每一天都会十分重要。
我展开列一下。
1、早起
早起,也就意味着早睡。
从2022年5月,当时是在即刻看到褚自航老师每天早上5:30左右打卡的内容,遂扫码关注了“小来早晚安”的公众号和小程序,也开始早起打卡。和褚老师早起后读书不同,我大多是起床后便去马路,或者附近的体育场、公园里跑步。
严格来说,早起虽然一直在坚持打卡,但效果并不佳。有时晚上和朋友聚餐、喝酒,会漏忘第二天的打卡,有时候会补签,但更多时那天就忘记了打卡。
我自己也明白,肯定不是为了“打卡”而“打卡”,早起应该养成习惯。想要长期无痛早起,肯定要搞明白早起的目的是什么,早起之后去干吗?
至少,这段时间以及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将继续坚持早起去跑步。这也是,我想要说的第二件事。
2、跑步
前段时间,看单伟建的《走出戈壁》,书中有句我标注的话,“李荣田蹭经对我说,浪费时间就是对自己犯罪。这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任何时候我如果无事可做就深感自责,甚至在与家人度假的时候,也是如此。他的话敦促我不停地读书、工作或做点儿有用的事情。”
为了不浪费早起的这部分时间,我养成了跑步的习惯。早上5:30起来,上个洗手间,洗把脸穿好裤子鞋子,就出门了。很容易,出门跑个5km或者不定的公里数,出出汗,心情舒爽就回家,再洗澡出门上班。
2019年9月之前,我几乎很少跑步。一个偶然的机会,比我年纪稍长点的老乡朋友,建议我报名跑2019年北京马拉松。这引起了我极大的热情,虽然之前我几乎从来没跑步。
所以,我第一次买了Garmin 245M手表,每天早上在回龙观的那些方块小区外的人行道上刷圈。在站上天安门广场北京马拉松的起点的那一刻,我还没训练跑过任何一次半程马拉松。
好在,跟着朋友带的跑团屁股后面,一路突破了半马,也没觉着很累。直到28-30km处,突然就觉得像断电了一样,极其不舒服。后来走走跑跑,跑跑走走,完成了我的第一次马拉松比赛。
从那以后,我又跑了一个西安融创马拉松。然后疫情来了,所有的比赛也按下了暂停键。2022年,我有保留的兰州马拉松名额,但因为多方面原因,没有去成,确实是比较遗憾的事情。2023年4月,又参加了北京半程马拉松。这也是我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安全完赛。
除了受我这位老乡朋友的影响,我在跑步路上取得的些许进步,要感谢李博和Junxiao Yi(ID:山雨小月)。李博教会了我坚持,山雨小月则教会我方法。他们都是大神,全马最好成绩都在2小时44分左右。非常感谢他们俩。
从2019年10月至今,我有一直在跑步,但断断续续,没有技术上的进步,也没能在配速、心率上取得精进。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没有受大伤病。我从Garmin 佳速度的App上看到,这么久,总跑步里程还不到2000公里。
所以,我一直也在思考,为什么不好好练习?自己明明也是喜欢跑步的,看到比自己跑得更好的人,除了竖大拇指外,也有羡慕之心。我也一直认为,我也能像他们一样跑得更好。
所以,我打算先给自己树立一个Flag,从2023年9月11日开始至2023年12月31日,我准备跑100个10km,方式是MAF180(按照目前30岁的年龄,最高心率控制在150左右),先提升自己的有氧耐力。从零开始。我会在小红书上开一个账号,同步记录我的这100个10km,希望朋友们监督我。哦对了,我注册了一个Strava的账号,后续的跑步经历也会同步在这个应用上。
3、读书
今天去地坛公园举办的“地坛书市”活动看了看,顺便也买了几本书。现场人山人海,大多是父母带着孩子、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来买书。有人推着大购物车来,也有人塑料袋里装几本走。
人,还是爱书的。但读不读,却很难说。古谚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也有说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其实一直有看书,但大多是看前半部分,和结尾的一些,大概的内容也基本了解了,就放过去。但很多时候,我总是读那么几本书,比如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纳瓦尔的《纳瓦尔宝典》、村上春树的《弃猫》,以及忘了作者的《为什么是毛泽东》等。
有的书,是领导推荐,比如《为什么是毛泽东》,有的是在地铁上看某位先生、女士在读的书,在把那位先生、女士的书加到书架之前,我会判断他的身份。更多时候,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直关注的某位大佬在读的书,顺便就在微信读书里搜索后加到书架里去。
我是2022年10月买的微信读书年卡,我准备一年年卡结束后不再续费。想重新回归到几本实体的书里头去,确实想看就买,如果只是尝尝鲜,就不大必要了。
4、写作
读书和写作,其实是相通的。
很多人看来,读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写作则是将输入的内容以个人化的形式输出。我做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写过一些不太知名的潦草文章。很多人,把那些职业当中的工作内容,也认为是写作的内容。
那也许没错,可能是人家工作的内容本身写得就很棒。在我看来,那些文章,全部都是套路的集合,用来获取客户、读者的套路的集合而已。
我觉得,写作至少是情感的输出吧。如果没有感情的输出,那跟AI工具写出来的内容有何区别。现在AI工具有多先进,也不用再多说些什么了。
当然,写作也能产生链接的作用。文章写作完成,在公众号发出去,有朋友看到,陌生人看到,觉得这个人有点意思,想和你产生链接。能说几句,我觉得这就够了。能成为朋友,那就更加奢侈了,想都不敢想。
5、链接
在这个社会上,与人发生链接是必然的情形。
但也有几种不同。
比如,我是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小区楼下有个学校,我和各位孩子的妈妈都比较熟悉。一次凑巧的机会,小区门口有个旺铺转让,我把它盘下来。
然后,我在BOSS直聘上发布了一条招聘围棋老师的信息,并很快招到了中意的老师。然后,我发动了小区孩子的妈妈们参与报名围棋班。最后,通过正常运营,赚取了差价。我没有场地,我不会围棋,我只是和那些孩子的妈妈们,关系比较好而已。
还有一种链接,是我在工作单位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文章对应的那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加了微信,并抽空面聊,相谈甚欢。后来,我离开了工作单位,之前加好友的工作人员就再没有见过面。
其实还有很多种链接。但我也一直在思考,链接的目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做价值交换。当然,这样很好。但然后呢?
我自己也把自己当做“一人有限公司”,把自己当做自己的CEO,来和这个世界做链接,做价值交换。这就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好好经营自己,塑造自己的产品,构建关系,呵护名声,也有像海绵一样在学习。当然,接下来要找准自己的目标,具体的目标。
6、管理金钱
学习管理金钱,是最近一直在学习的一门课程。
几年前看《穷爸爸富爸爸》,最近看《金钱心理学》,也看有知有行创始人孟岩的《投资第一课》。也在践行分散投资、价值投资之类的行为。这一点,是希望有限的资金能一定程度上,发挥时间的作用,用复利来抱我以李。
再一方面,在支出上,我也在有意无意控制。虽然没有养成记账的习惯,但在每一笔支出时,我总会思考,“有必要么,有没有比这个便宜些”的……所以,我又下载了拼多多,关注了很多品牌的官方旗舰店——要读的书、要买的鞋等,都用拼多多替代。
当然,管理金钱,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这条路,总归需要自己去走,有时候和老婆聊天,哪些支出有没有必要,哪些支出贵……很多时候,总会有不同的意见。
这事儿,需要慢慢来,我相信时间的力量。
7、拒绝和反抗
我是一个不太会拒绝的人。
这一点,除了我自己看出来之外,玩得比较好的几个朋友,也有这么说的。这其实不是一件好事。
学会拒绝,肯定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以前我都没有当回事,总觉得朋友或领导跟你联系,总觉得你能把这事办妥。但学会拒绝的课程,需要不辜负别人的期待,能拒绝的时候一定要拒绝。当然,拒绝的话术,时间选择,也是一门艺术。
内功需要修炼,这也需要时间、经历,才能有突破和进步。
另外,我也总是怀着“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总应有对应的自觉”的态度去处理很多事。但慢慢发现,“授权”别人去处理一些事情,后果总不会如意料中的来。是我想当然了,我自然没有谩骂、责怪他们。
也许这是我的不对。我应该做出反应,或愤怒、或暴躁,示意他们,以便让他们不觉得我还是一个默默、懦弱的人。
我需要时间改变。我们一起期待。
……
总而言之,余生也还很长,还有很多路要跑下去,还有很多书要看,还有很多高人要神交。当然,还要学好一些新的语言,要学会急救的一些知识……加油干。
谢谢你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