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自我标榜叫“中产阶级”了


「2017年7月28日摄于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
近期网上广泛传播着一句描述当前中产状况的话,“最惨的还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接下来还不知道的不确定性。”
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入WTO等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动作,在过去30多年,中国诞生了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住进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在国贸CBD的落地窗工作,开着BBA等国际品牌的豪车,女性穿金戴银,手挎名牌包包……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但如今,在宏观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种种迹象预示着中产阶级的黄金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前段时间,中国某知名社交媒体上,”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登上热搜,但很快又被撤了下来。‍‍‍‍‍‍‍
但事实情况是,钢琴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惨淡时刻。以国内钢琴头部品牌珠江为例,其去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滑31.47%,净利润更是暴跌93.54%,只剩下647.51万元。盈利能力已经跌落到尘埃。
钢琴销量不佳,也影响了下游的琴行。有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初时,中国还有2.5万家琴行,短短一年多时间有将近三成的琴行倒闭关门。
曾几何时,琴行还是家长们争相选择的音乐培训去处,如今也难逃厄运。琴行纷纷关店后,大量打折清库存的钢琴在二手电商平台上低价处理。其中不乏原价数万元的品牌,现在只要四五千元就可带回家。钢琴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跌落到平民化的凡间。
在上游制造和下游销售双双不给力的情况之下,钢琴培训行业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众多培训机构因生源减少选择关门大吉。一时间,整个钢琴产业链都弥漫着萧索寒意。
本已不温不火的钢琴市场为何会突然集体冷却?有业内的专家提到了三点,分别是:
一,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突然间下滑,不足以支撑起昂贵的钢琴和后续教育费用;
二,父母们逐渐认识到子女学习钢琴并不能在升学就业中带来实质性帮助;
三,钢琴等艺术课外特长的加分政策取消,使家长们失去让孩子学习钢琴的决心。
可以说,钢琴市场的惨淡正是中产阶级消费能力下行的缩影。
事实上,不只是钢琴,包括腕表、汽车、红酒等在内的多个高端奢侈品细分市场,也都在近一两年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以腕表行业为例,业内监测机构Watch Chart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二手名贵腕表市场价格指数累计下跌13.8%。劳力士、百达翡丽、爱彼这些顶级奢侈表品牌的成交量和价格都在持续走低。
瑞士腕表业务曾一度仰仗这个独占全球三成以上销量的中国大陆这个细分市场,但贝恩咨询的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大陆的腕表市场已经缩水了20-25%,东方的富豪们再也无力继续奢华腕表的消费狂潮。
曾几何时,这些奢侈品还被许多中产家庭视为成功的象征,精英阶层的标签。但时至今日,昔日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的消费品一个接一个坠落。这也预示着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的消费能力衰减和身份的滑落。
除了高溢价的奢侈品市场坠落外,另一个和中产阶级标签紧密绑定的领域——国际学校也正在集体关门。
前些日子,中国知名一线城市深圳的国际学校如新加坡茵维特幼儿园、哈罗礼德学校、南山中英文学校太子湾实验部等都纷纷宣布停办。在中国广袤的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会的国际学校也早就关掉了。
国际学校纷纷关门的根本原因是,在中国人口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适龄学生数量急剧锐减,许多国际学校无法足额招满学生。再者,中产家庭的消费能力也在下降,动辄每年20-30万元、远超国际平均水平的学费,肯定是无法持续的。
奢侈品处在寒冬中,国际学校也在不断关闭……无一不反应的是中产阶级消费能力和预期的全面下挫。
其实这种下挫并非毫无征兆。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压根就没有中产阶级这一提法,只有对立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现在的中产阶级只不过是”高素质打工人“的美化而已。在中国中产阶级繁荣的那些年,也不过是依托房价的上涨和股市的增值来迅速实现财富积累罢了。
但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当下,旧有的暴富途径已渐渐失效。房地产市场从2021年的高点进入调整周期,股市的牛市态势也早已终结。3000点是A股永远的位置。
从外部环境上讲,在过去十多年间,移动互联网的繁荣成就了一批科技公司,也催生了一批依靠科技红利实现跃迁的中产。但从2022年开始,包括阿里、腾讯和美团等大厂被罚,后续又相继传出裁员消息。虽然裁员总数不详,但代表的通过金融资产和互联网行业实现财富快速增值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越来越多的中产陷入了收入下滑、消费缩水的困境。这样一来,显示身份和地位的奢侈品自然也就卖不出去了。
想当年,奢侈品还是中产阶级们向上层社会接触的方式,是和成功人士肩并肩的标志。但现在,奢侈品反倒成了中产阶级身上背负的枷锁。在收入大幅缩水的当下,他们不得不低价变卖手上的名表和包包,以换取一些时日的现金流。‍‍‍
与物质化的奢侈品告别的同时,更多的中产家庭则陷入了更严重的困境,如在裁员潮中丢掉工作后,原本标榜的高学历和技能,在当下失去了意义。为了维持房贷车贷和信用卡,只能在没找到下一份工作前选择送外卖来保持现金流。
这种撕心裂肺的反差,远比拮据生活更让人痛苦。
但这还不是最让人绝望的,最让人绝望的是,目前好像看不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希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终结当下的局面。看看吧,在全球经济整体放缓,国内房价、股市和GDP增速全面转弱的当下,中产阶级们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苦中作乐,适应当下的这种生活状态罢了。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会不会在下一个裁员潮中被踢出局。
最近很多中产阶层的人又翻出了日本学者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这本书讲述了日本当年的问题,年轻人们处理事件的方法,并提到了一句可以奉为圭臬的话,“以有限的收入享受自己可以认同的生活,一定会成为中低阶层时代的主流观念。”‍‍‍‍‍‍‍‍‍‍‍‍‍‍‍
或许,早就该这样了。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