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果之王”成人人嫌弃的“恶果”,猕猴桃是怎么跌落神坛的?


第一,根本原因是化肥农药导致的,本人五年前去西峡县试验推广二氧化碳捕集剂,两周喷施一次,猕猴桃高产,产品送农业部检测为有机,口感非常好。为了试验存放期,专门把一个桃子放餐桌上,一个多月后桃子变软,最后软的碰既晃,但皮仍不破不坏,后想看看果肉如何,把一吸管插入桃子,像吸果汁一样,味道仍然鲜美,这个就是不用化肥农药。

第二猕猴桃从“水果之王”跌落神坛,主要归因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①猕猴桃的品质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市场上的猕猴桃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经常遇到生硬、酸涩或过熟无味的猕猴桃,这严重影响了其口感和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此外,部分果农为了提前上市卖个高价而提早采摘猕猴桃,导致其成熟度和口感大打折扣,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②猕猴桃的价格波动也是造成其形象下滑的一个关键原因。近几年,随着猕猴桃产能的急速扩张,市场供需矛盾不断加大,价格持续下滑,甚至出现滞销现象。这种价格的不稳定性和频繁的波动使得消费者对猕猴桃失去了信心。③媒体报道和品牌信任问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媒体上关于猕猴桃品质下降、化学物质使用不当等问题的报道,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猕猴桃的负面看法。同时,缺乏有效的品牌建设,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劣质产品,进一步损害了猕猴桃的整体形象。④此外,猕猴桃产业的规范化程度不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市场不够规范,果农各怀心思,有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如提前采摘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猕猴桃的品质,还破坏了市场的整体秩序。

第三,我家是种猕猴桃的,现在有些收购商急供进利,八月底就开始收购晚熟品种,实际上最早是翠香,我家树上十月摘的果子在衡温下放到过年都不会坏,而且吃起来蓓而爽,有些时候只是个别人受利益的驱动,把没成熟的果子收来,通过电商牟平台销售,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果农,水果要想有好的价格,必须有好的品质才是生存之道。

第四,猕猴桃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就是放不住。成熟了的猕猴桃如果没有及时吃或者吃的慢些,基本就会烂掉,这应该也是导致早采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在如何保鲜上完想办法之外,对猕猴桃做深加工开发猕猴桃系列产品也很重要。

第五,猕猴桃是分品种的,有的消费者不认识品种,买回去不好吃,早熟果翠香最好吃,但货架期不长,中晚熟果算徐香好吃,都是十月份开始釆摘的,放库里冷藏贮存,因冬季气温太低,货架期偏长,不好熟,但一过春节,徐香特別好吃,硬的削皮就可以吃,软一点更好吃,不会有放不软的情况。

第六,一软就腐烂,多数原因是很多商贩为了最求利益把没有完全成熟的猕猴桃提前上市,这种不但失去猕猴桃真正的味道而且会导致一软就烂的现象。除此之外,也确实有部分地区为了平衡产业,在土质和气候不适宜情况下种植,导致果品色泽和口感严重不足。建议:①猕猴桃建议单个家庭一次购买不超过10斤,并分批在常温下存放,多余的可以先放冰箱。②建议购买鲜果时间控制在每年阳历10月10号以后为最佳。

第七,为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就违背自然规律,其结果肯定是不尽人意。我本来特爱吃猕猴桃,在网上买了几次,到最后都不是催熟,是催烂,结果都直接扔垃圾桶,找售后还受一包气。试想,一个七个月大的早产儿放暖箱里可以“催熟”,如果是五个月的早产儿放暖箱里,肯定直接死亡,这道理是一样一样的。但我们人类自作聪明就是不遵循自然,宁愿烂掉也要早摘 ,最后只能自食其果。现在我有时会去水果店铺里买,我会轻轻的按一下,如果是稍软的才会买,如果像石头一样硬的,果断放弃。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