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就有燧发枪,为何到清朝就销声匿迹,还落后欧洲200多年?


第一,清朝在清缅战争后,朝廷就知道燧发枪厉害,一直想仿制,但是工艺超过清朝工业水平,比如扳机和弹簧,根本生产不了,只能从澳门、广州13行、俄罗斯购入,在各省和中央最精锐火器营装备了燧发枪,不过数量不多,甚至还有购入有欧洲的野战炮,清朝人对欧洲武器了解可能超过很多人想象,只是不思进取。

第二,明有火枪不假,但当时热武器没像一战二战时的成熟,枪发射速度慢而且射程近,几乎相当于自卫武器,装填复杂繁琐。清军多,骑兵速度快,冲击强,所以明军败得快,不如弓箭和刀剑利。清军入关认为明军火枪不如马上军士和刀剑,所以弃之不用,但还是保留少数的火枪军队的不多,大量留用大炮,尤其是红衣大炮。到了鸦片战争时,外国火枪技术成熟和装填跟发射有了更快更远,这个时候清军还想像对付明军时那样用骑兵对外国列强就不灵了。但鸦片战争根本是的清朝的当权者不想跟外国打,如真心打不会丧权辱国。

第三,早期的燧发枪有个致命的弊端,就是打火成功率很低,大概只有40%左右,精良的燧发枪也只能做到60-70%,瞄了半天打不响,虽然再次击发间隔很短,但影响士兵心态。

第四,主要还是明末时期贪污腐败造的火枪经常发生炸膛的的情况,搞的士兵都不敢用火枪了,与清军对抗时清军觉得火枪还不如他们的弓箭好用,所以才放弃了火枪。明朝的火炮造的还是比较严格的,所以才被清军保留了下来。

第五,早期燧发枪没有配套装膛技术,操作繁琐导致射速慢、命中低,实用性不大,所以17世纪前欧洲也不用这玩意。另一方面,戴梓发明连珠铳是讹传,看纪晓岚的描述,显然是仿造的洛伦佐尼式燧发枪,欧洲给康熙送过这东西,康熙打猎也用过,还是老问题:技术不成熟,命中太差,欧洲人自己都看不上的东西为啥康熙一定要看上呢?很多人都容易把发明和实用混为一谈,但其中差别大了。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但直到东晋才替代了竹简。受限于成本、配套技术,一个发明出来却用不上是正常的事情。

第六,明朝甚至清政府早期都是领先世界的,是从乾隆开始闭关锁国以后慢慢被列强超越的,也正是西方工业大革命的那段时间,你也别说明朝也海禁也闭关锁国,我一起帮你解释了,明朝是因为重心都放在北方游牧民族上,没时间处理海外,又有倭寇海盗打劫渔民,所以禁止普通人出海,但是官方的出海可一直都在进行,郑和下西洋就是铁证,你以为当时的郑和是划个独木舟出去的吗?没有实力出去也是送菜,可想而知当时明朝的海军也不弱。

第七,历史上从来没有资料证明清朝统治者因为害怕汉族掌握火器而不发展火器技术。而实际上却正相反,中国古代火器技术巅峰恰恰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同时,有大量资料可以证明清朝统治者并不怕汉人造反,他们懂得统治汉人最佳的方法就是推崇儒学、讲求忠孝、鼓励科举,这个方法迅速使满汉一体化,汉族的精英成为清政府的官吏来管理国家,也导致一个副作用就是满族彻底汉化。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