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斤”用了上千年,为何和国际接轨后,恰好是500克?


第一,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科学计量单位,因为没有标准的不变参照值,变动性很大。黄帝的胳臂长度就是长度单位“尺”,乐器黄钟管中的“龠”,就是容量最小单位,然后有了“升,斗”等。一个“龠”管中能放进1200粒黍子,重量就是一“铢”,12铢就是一“两”,重量单位就有了。而国际计量单位是以自然界中的常量作为标准的,随着时间基本不变的,比如长度单位“米”是光速有关,重量单位是1立方米纯水在4度时重量为1000公斤。这就比较科学了,另外国际上还有“米原尺”这个标准物保存的。

第二,1943年2月1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通令,统一度量衡,废除16两制的旧秤,改换10两制的新秤。新秤1斤合旧秤13两8钱,新秤2斤合1公斤。通过自上而下对各级财粮干部进行培训,在抗日根据地内,从夏粮征收开始,半斤不再是8两,而成为5两。在民间贸易交往中,16两秤仍继续使用,直至50年代中期。

第三,一斤等于16两更显得社会公平,古人常合作狩猎和捕鱼,共同种植。分食物的时候一斤可以分成两个8两,8两又可再分2个4两,4两又可以分2个2两,然后2两又可以拿过来再分2个一两,不象现在,一斤分为两个五两,五两再分称就得换称了,不然主持分赃的那个人就可以以没秤星(古秤)多捞点给自己了。

第四,我是这么理解的度量衡,有专门的工具。例如,斗就是秤粮食用的,一斗等于10升,一升等于一斤,而每个朝代不一样,斗的大小有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导致每个朝代的斤和我们现在所称的克、千克不相同。而到近代为了和国际之间更加方便的贸易往来,也为了国内有统一的数量依据,采用500克作为一斤。

第五,“公斤”这一单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公斤”被定义为在4°C时,一立方分米(也就是一升)纯水的质量。这一定义基于水的物理性质,特别是水在4°C时密度最大,质量稳定且易于测量。因此,公斤在物理学上被视为一个非常准确和可靠的单位。如今,公斤已成为全球通用的质量单位,广泛应用于贸易、工程、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是,1889年第一届国际度量衡大会(CGPM),通过了以铂铱合金制作的国际公斤原器,其中90%为铂,10%为铱。这样能记住升和斤如何对应了吧!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