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为什么要进化出蛹这种不利于生存的形态?


第一,因为要变态,改变成另外一种形态。蛹就是闭关,改变形态的过程。不经过这个过程,就改变不了形态,长不出翅膀,飞不起来。昆虫的策略是,一下子产很多卵,以量取胜,但卵的质量不高,不像鸟类,产的卵少,可以直接在卵中直接成为成熟形态,昆虫在卵中的形态是不成熟,不完备的。

第二,其实,毛虫就是一个会自己找食物的蝴蝶卵,全变态昆虫卵应该有两种遗传物质,一种先发育成幼虫,一种沉睡,化蛹后,幼虫其实已经死亡,沉睡遗传物质开始发育,并以蛹提供蛋白质生成成虫。

第三,我觉得还是有迹可循的,变态发育几乎就是伴随飞行能力一起出现的,飞行能力有巨大的繁衍优势择偶优势,但是飞行需要消耗的能量太大了,而昆虫又是几丁质外骨骼,只能通过蜕皮一点点发育,这样过程会非常的漫长,且体型也会因为包含了各种繁殖无用的庞大功能系统变的非常大,进一步限制了飞行能力,所以在演化过程中慢慢的缩减了蜕皮的次数,增加了每次蜕皮的时间和发育的程度,最后压缩到极限就成了一次蜕皮,重构身体,一步到位,这样抛弃掉或者退化掉了一切与繁殖和飞行无关的身体功能,控制了身体的体型,减少了整个发育过程的时间,大大提升了飞行能力,也最大化了繁衍优势。

第四,说个煞风景的话,完全变态发育之前的幼虫和破茧而出的成虫压根是两个生命体,也没有之前的记忆。之前的幼虫使命就是一直吃,补充能量,然后蛹化变成养分,我们看到蛹的时候,这个幼虫就已经死了。此时潜伏在幼虫身体内部的完全体才开始靠这些养分生长变成成虫。幼虫彻头彻尾是被利用的进食工具。

第五,站在生物种群的发展角度来看,利用蛹的这个形态来换取变态发育无疑是成功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平常基本上很难找到蛹,要么就是在树干里面,要么就是在很高的地方,要么就是深埋地底长达数年,而且拟态也做得挺好的,就算是被找到了吃了,对于整个种群而言存活率还是很高的,就算是遇到大灾变,那些深埋地底的蛹就是整个种群的希望,每一次化蛹都有突变的机会,只要这个进化流程存在,进化的可能性就一直存在。

第六,如果人类也能造出类似成虫盘的干细胞群,医学上就等于第二条命。如果人类打破基因限制,太空探索就不是用休眠仓,而是蛹化仓。因为昆虫的肢体实在太强了,有的推举力是数十倍体重,有的爆发力能跳出百倍体长,这种身体素质,应该适合太空探索。而且,与其任由人类身躯衰老,不如融了重铸,科技加持之下再活一百年不是梦。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