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毛河光的学生,拿着一颗2克拉的钻石,将其交给了具有GIA鉴定资格的专家鉴定,专家略带保守的给出估价:20万美元!
而这颗钻石的成本是多少钱呢?
不到5000美元!
不仅如此,这颗2克拉的钻石并不是他们合成的唯一钻石,甚至还不是最贵的钻石,还有一颗10克拉的钻石没有拿过来,如果拿过来让这名专家估价,可能会开出一个更加匪夷所思的价格来。
看到这里,可能你会萌生一种想法,用实验室培育钻石去冒充天然钻石。实话告诉你,这事已经被印度玩遍了,而且在国际上,这种玩法已经不新鲜了。
逃亡的印度珠宝商Mehul Choksi就曾经面临一项指控,他所出售的天然钻石实际上是实验室培育的钻石。更绝的是,起诉书简直是为培育钻石打广告,因为上面写着:与天然钻石相比,它们在大小、质量和颜色上都很相似。
事实上,培育钻石冒充天然钻石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印度很多珠宝商人会“培育钻石”以及“天然钻石”掺杂着卖,普通人根本分辨不出它们的区别,唯一能够区分它们的就是专业的检测机构,但是专业的检测机构也承认,天然钻石与人造钻石的化学、光学性质基本相同,传统宝石学观察和老式“钻石检测器”无法检测出它们的差别。这倒逼GIA不得不研发精密设备,区分两者。
事实上,不管是印度钻石商人,还是国际上的培育钻石,这些钻石的背后都离不开中国,准确地说是中国河南,河南并没有钻石矿,但现如今正在搅动着全球钻石市场。
培育钻石
金刚石的主要成分是碳,1799年,法国科学家摩尔沃买了一个钻石,准备送给未婚妻,想到了之前看到的文献“钻石可以燃烧”,一时手痒点燃了这颗钻石,结果把这颗钻石变成了石墨,把金刚石变成石墨的行为可以说是“得不偿失”,但是这激起了科学家的兴趣,要是能把石墨变成金刚石该有多好啊。
为此,当时的科学家就已经试图在实验室中合成钻石,其中化学家莫瓦桑也是培育钻石的狂热分子,他一直在实验室中做各种实验,希望能够将石墨变成钻石。在1893年,他终于“成功”了,助手向他展示了在合成物中有一颗0.77mm的晶体在闪闪发光,而这就是钻石。
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莫瓦桑,颁奖的理由虽然是表彰了他制备出单质氟,尽管这项成果也足以匹配得上诺贝尔化学奖,但是真正让他获奖的原因,是他在实验室中用石墨制出了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而这可是“点石成金”的研究。
但是后来各大研究员和科研机构发现,莫瓦桑的制作方法根本制作不出钻石,接着更大的黑幕被曝光,原来莫瓦桑根本没制作出钻石,是他的助手不堪忍受老板反复无休止的实验,偷偷在原料中加了一颗天然金刚石。
尽管莫瓦桑不是存心要骗人,但这也导致了诺贝尔奖历史上少数存在重大偏差的颁奖,因为莫瓦桑获得的诺贝尔化学奖,原本应该属于门捷列夫,化学界的宗师级人物。门捷列夫错过了这一届的诺贝尔奖后就去世了,诺贝尔奖再也无法颁发给它。
在莫瓦桑的年代,人们对钻石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只知道它和石墨成分一样,排列方式不同。但科学一直在发展。
1953年,瑞典一家公司在实验室中合成了金刚石微晶,但是他们没有申请专利,而1954年,通用电气公司宣布他们生产出了第一个商业用途的人造钻石。
事实上,天然钻石的原料并不稀奇,也就是碳,难就难在钻石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需要在高达1100-1500℃,4.5万到6万个大气压的压强环境下才能形成。
地球的地幔层刚好满足了钻石形成条件,天然钻石就诞生在这里,并随着火山运动来到地球表面。
天然钻石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工业级金刚石,能够达到珠宝级的钻石少之又少,再加上过去开采钻石难度非常大,因此钻石长期被皇室、贵族等垄断。
到后来开采金刚石的工艺越来越成熟,探测到的钻石矿越来越多,以及碎钻产量也足够多,于是钻石才走进千家万户,并通过广告将钻石与爱情绑定,成为了结婚必备物品之一。
培育钻石,其实就是模拟天然钻石的形成条件,这有些类似于“河道里的冰”和“冰箱里的冰”的区别。
但是在最开始,技术还不够先进,人们虽然具备了培育钻石的能力,但培育出的钻石纯净度不高,颗粒度不大,达不到珠宝级钻石要求,好在工业对钻石的需求更大,就这样人们开始在实验室中培育金刚石。
事已至此,中国该要出场了。
河南培育钻石
提到河南钻石的研发,就必须要提到郑州三磨所。
1958年,三磨所在郑州建立,在当时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自制工业金刚石。
金刚石的工业用途非常广泛,但是我国并未掌握人造金刚石技术,只能从国外购买。不巧的是,当时苏联老大哥已经撤走专家,美国与我国关系也不好,再加上刚果还发生暴乱,导致难以从国外进口金刚石,金刚石被卡脖子了。
工业金刚石被卡脖子并不是我们不戴钻石珠宝就可以了,而是事关国运。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要自己掌握人造金刚石技术。
1960年,国家下达了121号研究课题,郑州三磨所接受了这个任务,开始研究人造金刚石。中国人造金刚石奠基人之一的王光祖介绍:“这是一场科学技术工业落后的中国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高科技较量。”
接受任务之后,王光祖以及团队历经3年不舍昼夜的研发,终于在1963年底成功培育出人造金刚石。
中国合成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只是个开始,如果不能制作出制作金刚石的设备,我们仍旧存在卡脖子风险,所以接下来,科研人员又马不停蹄的开始锻造人造金刚石设备。
当时咱们的第一颗人造金刚石使用的是两面顶,而在研发设备时,咱们选择的是六面加压用液压机,当时的考虑是多面加压,更有利于晶体成长,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1965年,我国终于研发出第一台六面定压机,六面顶压机的功率是两面顶压机效率的20倍,一台六面顶压机每天能生产300多克拉金刚石,当时人造金刚石的价格是32.5元,所以也有了“压机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
王先生还表示:每天交接班时,他都会在本子上写到:我今天又为国家创造了一万元的财富。而要知道的是,当时他的工资才只有69.5元,也就是2颗人造金刚石。
因为当初金刚石中试基地设在郑州,所以六面顶压机自然而然地就落户在了三磨研究所,而郑州也成了中国超硬材料中心,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后来离职后创业,又在河南创建多个人造金刚石企业。
人造金刚石虽然刚开始是为了满足工业需求,但是别忘记了宝石级金刚石也是稀缺品,尤其是在广告、电影、电视剧的轰炸下,人们已经将钻石当作了结婚必备之物,而天然钻石一直都非常昂贵,在这种背景下,培育钻石强势入局了。
刚开始,培育钻石并不受人喜欢,毕竟“物以稀为贵”“天然的就是最好”的等思想一直是主流,但是架不住培育钻石物美价廉,还有许多商人悄咪咪的将培育钻石冒充天然钻石,就好像是冰箱冻得冰冒充天然形成的冰。
培育钻石的出现,搅动着全球钻石市场,人们再也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不少珠宝商人开始纷纷入局培育钻石,比如:施华洛世奇推出培育钻石品牌DIAMA,潘多拉宣布旗下珠宝饰品全面弃用天然钻石改用培育钻石。
就连世界最大的钻石开采公司戴比尔斯推出培育钻石品牌Lightbox,当然,他们的钻石定价更加低廉,想要将培育钻石锁死在廉价、低端之中。但是培育钻石是否还能如戴比尔斯掌控天然钻石一样,牢牢掌握培育钻石的定价权还有待争议,毕竟咱们中国可是培育钻石大国。
全球培育钻石毛坯年产量为900万克拉,而我国生产的为450万克拉,其中80%都是河南贡献。不仅如此,咱们随时还能调整产能,培育工业金刚石的机器和培育钻石机器是一样的,可以来回转换。因为咱们还是六面顶压机的主要生产国,想要钻石,河南多的是。
天然钻石会跌价吗?
很多人会问,培育钻石强势入局,天然钻石会跌价吗?
其实,天然钻石是智商税的说法由来已久,因为钻石并不稀缺,只是钻石商人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同时还将钻石和爱情绑定在一起,才使得钻石价格那么昂贵。
事实上,天然钻石昂不昂贵咱们另外一说,值得肯定的是,小克拉的钻石确实不保值,即便是刚入手的天然钻石,拿到市面上去卖也会跌去大约一半的价格。
但是克拉数越大,净度、等级以及切割工艺都达标的话,还是具有保值价值,甚至还在不断升值。原因很简单,天然大钻石本来就非常罕见。
其实这也能看明白,咱们绝大多数人购买的天然钻石没有保值价值,不过富人们喜欢的大克拉钻石确实会保值。
至于培育钻石,也不保值,除非是见证过某段历史或者被名人戴过,比如:泰坦尼克号女主角戴的项链其实是坦桑石顶替的,但这个项链在国际上知名度非常高,一直被保存在二十世纪福克斯档案中,除此之外珠宝商还会为人定制“海洋之心”,价值也都不菲。
培育钻石是否能够将天然钻石拉下价格,只能说小克拉的钻石确实会被培育钻石冲击,但是大克拉天然钻石仍旧具有保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