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请注意:本文案件皆为真实案例,旨在全民普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1
26年前,朱晓娟的儿子被家中保姆秘密带走。
三年后,凭借亲子鉴定技术,朱晓娟找回了“失踪”的儿子。
随后23年,她历尽艰辛,终于把儿子抚养长大。
就在儿子长大成人,她即将享受天伦之乐时,却被告知,她26年前失去的儿子被寻回了。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02
朱晓娟,这位来自四川重庆的女子,容貌秀丽,家境优渥,人生道路一直顺遂。
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她顺利进入国企医院担任护士,并与丈夫程小平结成连理,两人情深意长,生活美满。
婚后不久,朱晓娟便诞下一子,取名程若麟,寓意孩子聪明珍贵。
小若麟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一对福相的大耳朵,五官与朱晓娟极为相似。
他可爱的模样,总能引得旁人的赞美。全家人对小若麟呵护备至,宠爱有加。
然而,产假结束后,朱晓娟重返职场,而父母年迈,夫妻工作忙碌,于是两人商量决定聘请保姆来照顾小若麟。
1992年6月3日,程小平在劳务市场遇到了应聘保姆的“罗宣菊”。简单交流后,看着“罗宣菊”朴实的装扮和外表,程小平决定让她来家试工。
几天后,朱晓娟见“罗宣菊”工作勤恳,对孩子充满爱心,便放心地将孩子交给了她。
但谁曾想,这个看似老实的保姆,竟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
1992年6月10日,这一天对朱晓娟来说刻骨铭心。正在工作的她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得知保姆和儿子同时消失。
朱晓娟急忙赶回家中,却发现家门口已聚满了议论纷纷的邻居,而出差的丈夫也急忙赶回。
她慌张地跑进屋内,却只见屋内空无一人,除了少了一双皮鞋和一套新衣服外,一切如常。
那一刻,朱晓娟的脸色骤然变白,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仿佛陷入了疯狂的边缘。
他们急忙报警,同时动员众人四处搜寻,然而孩子的身影始终未曾出现。
朱晓娟和丈夫回想起“罗宣菊”身份证上的地址,于是立刻与警察一同前往她的老家忠县。
出乎意料的是,罗宣菊的父母拿出一张已经泛黄的纸条,告诉他们罗宣菊在几年前就已经被拐卖,而他们无力支付赎金将她带回家。
他们迅速赶往山东,找到了罗宣菊,但震惊地发现,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个人并非是他们寻找的保姆。
看着被折磨得面目全非的罗宣菊,朱晓娟心生怜悯,决定救出她,确保她能安全回到老家。
然而,寻找孩子的唯一线索就此中断,在这茫茫人海中,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身在何处。
03
朱晓娟和丈夫从此踏上了漫长的寻子之路,其中的艰辛与苦楚,简直无法想象。
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多次在报纸上发布寻人启事,苦苦寻觅,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家中的积蓄也因此耗尽。
一次次的寻找都无果而终,朱晓娟深感失望,她日以泪洗面,自责不已,人也逐渐憔悴。
直到1995年,朱晓娟再次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新生命的到来为这个沉寂的家庭带来了一丝希望,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寻找小若麟。
同年冬天,河南省兰考县警方成功解救了十几名被从四川拐卖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名叫许盼盼的孩子,在年龄和相貌上都与小若麟极为相似。
警方立即通知了朱晓娟。
经过长达半个多月的漫长等待,朱晓娟终于拿到了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具的亲子鉴定报告,报告上明确写着:许盼盼与朱晓娟夫妇存在生物学上的亲子关系。
朱晓娟拿着鉴定报告,反复摩挲着上面的文字,泪水与笑容交织在一起。
她感激命运让儿子重新回到她的身边,同时也为这三年来的苦闷与抑郁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许盼盼改名程俊齐后,朱晓娟再也不敢请保姆了。
她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甚至把小儿子送到奶奶家寄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对失而复得的儿子的关爱中。
为了弥补小俊齐过去所受的苦难,朱晓娟竭尽全力满足他的每一个愿望。
无论是他喜欢的物品还是想要参加的兴趣班,她都毫不吝啬地给予支持。
在20世纪80年代月薪只有几百元的情况下,朱晓娟为小俊齐购买了价值一千多块钱的圆号和近四千块钱的萨克斯,并为他聘请了一对一的专业老师进行辅导,每小时的学费就高达几十元。
朱晓娟坦言:“我就想着那几年他在外面受了很多苦,现在我想在其他方面尽量弥补他,所以只要他想学的,我都会全力支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晓娟和程小平因生活矛盾而离婚,两个孩子都归朱晓娟抚养。
朱晓娟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地生活,她一边在医院工作一边兼职卖保险赚取额外收入,在家人的时不时接济下才勉强维持生计。
幸运的是两个孩子都非常懂事且上进,他们相继大学毕业后一个从事金融行业一个在汽车公司做销售工作。
朱晓娟觉得自己终于“熬出来了”。
04
然而,在2018年,一个突如其来的陌生电话,瞬间打破了朱晓娟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将他们推入了痛苦的深渊。
电话那头,自称是《重庆晚报》的记者,向朱晓娟传达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她失散了26年的儿子终于被找到了。
朱晓娟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诈骗电话,但当记者的照片发送过来,她心中一震,完全愣住了!
那张圆脸,那双大眼睛,那熟悉的眉目,与自己的相似度极高。为了确认,朱晓娟决定再次进行亲子鉴定。
结果令人惊愕:程俊齐并非她的血缘亲属,而真正的儿子,是刘金心。这一结果,揭开了一个隐藏了26年的秘密。
原来,当年的保姆真名叫何小平,来自四川南充。
18岁时,她与同村的刘某成婚,并接连生下两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两个孩子都早早夭折。这对何小平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
村里流言蜚语,有人说是她“命硬”,孩子承受不起。
更有人建议她先找个孩子来“压命”,这样才能保住未来自己的孩子。这些无心的议论,在何小平听来却如同救命稻草。
于是,她决定外出“找”一个孩子。有了这个念头,何小平开始策划如何行动。
某次,邻居闲聊中提到的保姆经历给了她灵感,一个看似完美的计划在她心中成形——以当保姆为掩护,趁机带走孩子。
就这样,何小平以打工为名离开南充,来到了重庆。
在路上,她捡到了一张名为“罗宣菊”的身份证,便以此身份应聘了保姆。
当她第一次在朱晓娟家中看到小若麟时,心中暗自欢喜,下定决心要找个时机将孩子带走。
她一方面表现出勤恳和负责,以打消朱晓娟夫妇的疑虑;另一方面,则在等待机会实施她的计划。
一周后,趁朱晓娟的母亲还未到来,何小平抓住机会,带着小若麟迅速返回了南充老家。
她为孩子上了户口,取名刘金心,这个名字曾是她失去的二儿子的名字。
尽管村民们对突然出现的刘金心心存疑惑,但鉴于何小平之前的遭遇,大家选择了沉默。
因此,直到初中毕业,刘金心都未曾离开过这个村子。
05
2018年2月6日,在重庆公安局的认亲仪式上,这对母子初次相见。
分别了26年,朱晓娟已显老态,而她的儿子也显得颇为沧桑。
刘金心虽然仍保持着那张圆脸,但身形消瘦,面色黯淡,眼神空洞,缺乏生气。
年仅26岁,他的双鬓却已经斑白。这时,朱晓娟才从刘金心的叙述中,了解到他那些充满苦难的成长岁月。
何小平对刘金心并未给予多少关爱,特别是在生下自己的亲生女儿后,她选择独自外出工作,留下刘金心在家中过着谨小慎微的生活。
他的养父性格暴躁,稍有不顺就对刘金心发泄情绪。刘金心的哭声只会引来更严厉的殴打。
每当听到养父摩托车的声音,年幼的刘金心就会立刻坐直身体,双腿并拢,垂下眼帘,双手放在膝盖上,乖乖地坐在客厅门口,身体因恐惧而颤抖。
这段经历给刘金心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即使多年过去,每当回忆起这些,他依然会露出恐惧的神情。
在何小平离家、养父漠不关心的情况下,刘金心只得在亲戚家辗转寄养,生活颠沛流离。
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学会了逃学、抽烟、上网和打游戏,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辍学,开始四处打工流浪。
他尝试过各种工作,但都没有长久。他曾在江西、四川、长沙等地漂泊,打工时还受过伤,至今锁骨上仍留有一道长长的疤痕。
他几次尝试恋爱,但都以失败告终。他开始酗酒,常常醉到不省人事,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听到亲生儿子这些年来的苦难经历,朱晓娟心如刀割,泪水止不住地流。朱晓娟带着刘金心游览重庆,带他回家与亲人团聚。
也许是血缘的奇妙作用,刘金心总是自然而然地挽着朱晓娟的胳膊,在外人看来,这是一幅母子欢乐的画面。
看到这一幕,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分别26年的母子终于重逢。
但现实真的如此美好吗?
06
在认亲现场,与其他人抱头痛哭、泪流满面不同,母子俩露出了些许尴尬的笑容。
这26年的分离,在母子之间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在相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们努力靠近、试探对方,但同时也夹杂着失望、敏感和刻意的疏远。
从小缺乏母爱的他,在成年后选择伴侣时总是倾向于比他年长的女性。他说,年长的女性能给他带来安全感。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决定他们命运的关键因素。”
假若刘金心未曾被带走,能在原生家庭中成长,即便未能出人头地,也定不会沦落到年少退学、无所作为的境地。
假若何小平领养刘金心后,能真心陪伴,全心教导他,今日之景象或许将是另一番风貌。
何小平作为始作俑者,其罪行难以宽恕。因她的愚昧和无知,致使朱晓娟母子长达26年的分离。
在将刘金心养育至无所作为之后,便以“助其寻找亲生父母”为借口将他送回,企图借此甩掉这个累赘。
得知此案已过刑事诉讼时效,无法追究其责任,她厚颜无耻地宣称:“刘金心也是我儿子,以后两家就像亲戚一样走动。”
她企图以此轻描淡写地抹去自己的罪行。她的一念之差,摧毁了一个幸福家庭,伤害了一个无辜的孩子。
这样的何小平,与人贩子又有何异?
即便在这个故事中,许盼盼似乎是唯一的幸运儿,自幼在爱的环绕中成长,事业成功,性格开朗。
然而,直到成年后,许盼盼才得知自己并非朱晓娟所生,亲生父母下落不明,自己的身世成谜,这样的他又怎能被称为幸运呢?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同样被拐卖的孩子,在利益驱使下,丧心病狂的人贩子无所不用其极。
在他们眼中,孩子不再是孩子,而是一件件待价而沽的商品。
他们制造了一幕幕血淋淋的骨肉分离悲剧,亲人在茫然寻找中痛苦挣扎,孩子在迷茫成长中怅然失落。
如今,朱晓娟的生活还算幸福,亲生儿子已回归,错认的儿子也留在身边,大家正努力拉近距离,全力弥补这失去的26年。
07
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能给所有为人父母者以警示:对于任何接近孩子的人,都必须保持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同时,父母也应在适当时机教授孩子防拐知识,以防此类悲剧再次发生。
最后,衷心希望所有被拐的孩子都能安全回家,也愿天下再无人贩子。
新闻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亮【在看】,扩散关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