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请注意:本文案件皆为真实案例,旨在全民普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1
去年春节前夕,年关将至,我和姐姐都回到了家中,妈妈特地把大舅一家也叫了过来,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好不快乐。
看着餐桌上美味的菜肴,以及桌旁谈笑风生的母亲和大舅,我的思绪一下被回了多年前的那个严冬。
同样是在这样一个临近年末的寒冷时节,我和姐姐曾因为家中缺粮,而踏上了前往大舅家借粮的二十多公里路程。
然而,当我们背着粮食袋子回到家,母亲打开袋子时却哭成了个泪人……
02
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往事,如今回想起来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当时我只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学生,成日跟在姐姐的身后,与家里的三个弟弟一同嬉戏,家中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然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像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家庭,父母整日操劳所赚取的微薄收入也仅能勉强维持生计,平日的衣食都极为简朴。
每天清晨,母亲便早早起身开始为一家人准备早餐。
所谓的早餐,其实只是一锅日复一日的地瓜粥。长时间食用让人感到乏味,但家境贫寒的我们别无选择。
母亲熟练地将地瓜切成小块,加水熬煮。偶尔,粥中会添加一把珍贵的白米。
孩子们吃饱后便匆匆上学去,但那种地瓜粥并不抗饿。每每未到午间时分,我便感到饥肠辘辘,对食物的渴望难以抑制。
与食物的单一相比,穿衣问题更为棘手。
家中五个孩子都在成长中,衣物总是很快就不合身。因此,母亲只能为姐姐和最大的弟弟置办新衣,而我们这些年纪较小的孩子则只能穿他们淘汰下来的衣物。
寒冷的冬天里,我裹着姐姐穿不下的旧棉袄,手腕部分空荡荡的,每次出门不久就被冻得通红。
母亲心疼却又无奈,只能寻找一些布头进行缝补。于是,我常常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去上学。
有一次在教室里与同学打闹时,缝上去的布头竟被扯掉了,我瞬间感到手腕一凉,心也随之冷却。
同学们纷纷嘲笑我穿着破旧不堪的衣物,唯有一位女老师走过来,将我带到她的办公室,用针线细心地为我缝好。
她的话语温暖如春,安慰我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心中涌起一股酸楚,放学后低着头匆匆回家。到家后发现家中的气氛异常沉重。
母亲坐在桌前双眼含泪,父亲则站在米缸旁长吁短叹,两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愁。
“我实在没脸再向我娘开口要粮食了……之前去要的时候你也看到了,她就是不肯给,我能怎么办呢?”父亲无奈地说。
“你不去借粮,我们今年怎么过年?吃什么?你让孩子们都跟着挨饿吗?”母亲反问道。
这时我才意识到家里已经陷入了无米下锅的困境。
面缸已经见底,连平时充饥的地瓜也所剩无几。更别提即将到来的新年了,家里根本没有足够的食物来庆祝。
过年时总希望能吃上一顿饺子或馒头,但眼下家里的状况却连我们七口人的基本温饱都难以保障。
父亲束手无策地希望母亲能先到邻村的姥姥家借些粮食来渡过这个难关。
然而母亲却对此表示反对,因为她深知姥姥不太可能会借给我们粮食。看着母亲那无奈而悲伤的表情,我其实能理解她的想法。
因为当初“借粮被拒”的尴尬场景我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一次我们借的不是粮食而是大豆。
03
由于家里的油用尽了,母亲一时想不到其他办法,只好带着我去姥姥家想借两斤大豆应急。
我们走了二十多里路才到达姥姥家门口,我感觉双腿已经酸软无力。姥姥看到我们空手而来,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不太好看。
母亲也显得有些尴尬,因为在农村女儿回娘家空手确实会惹人非议。但家里的经济条件实在有限,她也无可奈何。
当得知我们的来意是借大豆时,姥姥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她上下打量了我好几眼却始终没有说话。
“娘……我也知道空手来借粮食不太合适,但实在是家里没钱了。你外孙女已经好几天没吃饱饭了,你看在她还这么小的份上就让我们进去吧!”
姥姥这才打开门让我们入内,我瞬间嗅到了饭菜的香气,迫不及待地奔向了厨房。原来是水饺!我毫不犹豫地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
然而,我还未来得及品味,姥姥就迅速跟了进来,迅速地将剩余的半盘水饺藏进了橱柜,并紧紧锁上了门。
“这是特意为你姥爷留的,你这小丫头太贪吃了,这样可不好!”
母亲费尽口舌,时而诉说家中的困境,时而提及几个舅舅家中都有余粮,唯独我们家最为拮据,希望姥姥别让我们此行徒劳无功。
姥姥却低垂着眼帘,对母亲的诉求置若罔闻。最后,她仅在我怀中塞了一块煎饼,便打发我们离开了。
母亲泪流满面,却又束手无策,只能带着我黯然回家。
如今临近年关,再向姥姥借米借面,她又怎会轻易答应呢?不仅母亲不愿前往,我也心存顾虑。
家中气氛凝重了好几天,母亲想方设法,却仍无法让粮食撑过新年,更别提奢望包一顿水饺了。
转眼间已是腊月末尾,我和姐姐正带着弟弟们做功课,母亲悄悄走进里屋,告知我们要出门借粮。
“不去你姥姥家,你们去你大舅家吧。就说你家里粮食短缺,恳求他借给二十斤白面,明年一定会还给他。”
听说要去大舅家,我和姐姐都欢欣鼓舞,拎着布袋兴高采烈地奔出门去。大舅家虽不算富裕,但在村里也算是生活得不错。
最重要的是,他不像姥姥那般冷漠,这次或许能成功借到粮食!现在回想起来,我无法想象母亲当时内心是多么的无奈、难过与羞愧。
成年人的心理崩溃对于孩子来说是难以察觉的。想必当年的母亲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内心挣扎,才下定决心让我们去舅舅家借粮的吧!
04
姐姐领着我走了一整天,我们边走边幻想着水饺的美味,几乎要垂涎三尺。正想着,竟在途中偶遇了姥姥!
她并未关心我们两个孩子是否寒冷饥饿,只是随口询问了我们的去向。姐姐轻声回答,说要去舅舅家找表姐玩耍,姥姥便转身离去了。
我们又走了许久,终于抵达大舅家,远远就闻到了饭菜的香气。
大舅见到我们颇感意外,急忙邀请我们进屋共进晚餐,并关切地询问我们是否感到寒冷。
大舅家的晚餐是白菜炖豆腐,还搭配了几块猪头肉,香气四溢且热气腾腾,简直美味极了!
我和姐姐长途跋涉后早已饥肠辘辘,迫不及待地坐下享用美食,连吃了两大碗米饭。用餐过后,大舅才询问我们远道而来的缘由。
姐姐结结巴巴地复述了母亲的话,然后我们便低着头不敢吱声,生怕大舅也会将我们拒之门外。
然而大舅听后只是长叹一声,轻轻拍了拍我的头,沉默了好一会儿。
这时大舅妈从里屋拿出了两件崭新的棉袄,说是为表姐过年准备的,让我们在回家时穿上以抵御寒冷,并邀请我们在天气转暖后常来玩耍。
我们欣喜若狂,立刻穿上新棉袄,顿时感到浑身温暖如春。抬头一看,舅舅已提着装满的口袋走了出来。
他紧紧扎好袋口,叮嘱我们这里面装着二十斤白面,让我们在回家的路上小心谨慎,以防撒漏。
“回去告诉你妈,我是大舅,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别提什么还不还的事了,明白吗?”
见天色已晚,大舅催促我们早些归去,以免家中挂念。他手提重物,一路护送我们至村口,特意绕行远路。
他解释这样做可避免与姥姥碰面,嘱咐姐姐要照顾好我,路上小心,待天气转暖再访。
我抚摸着身上厚厚的棉衣,提着沉甸甸的口袋,满心欢喜,期盼着能过一个丰盛的春节。
我们两人兴高采烈地往回赶,二十多斤的面粉也感觉轻盈如羽,直至家门口才放下稍作歇息。
母亲望见那鼓鼓的口袋,眼眶顿时湿润。
05
她先让我们脱下新棉衣,留待新年再穿,然后急忙去解开袋子取出白面。
袋子一开,露出洁白如雪的面粉,母亲激动地捏起一撮,称赞这是舅舅精心挑选的上等面粉,嘱咐我们要省着点吃。
我和姐姐应声答应,这时母亲神色一变,从面粉中抽出一个塑料袋,内中黑黢黢的,难以辨认。
我们打开一看,竟是块油光锃亮的腊肉!
腊肉下还藏着一小包,内有二十元钱,已被腊肉的油脂所浸透。
母亲忍不住泪流满面,感慨大舅家也不宽裕,却仍慷慨解囊给予我们援助。
那晚,她反复念叨着哥哥的恩情,教导我们长大后要孝敬大舅,铭记这顿饺子的珍贵。
凭借大舅妈的棉衣、大舅赠送的白面、腊肉及那二十元钱,我们全家七口度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
此后,家中再未遭遇过年关难过、揭不开锅的窘境,生活日渐改善。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铭记着那袋纯净的面粉,以及那张油渍斑斑的二十元纸币,大舅那和蔼的面容始终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2024年,我望着街头繁花似锦的景象,不禁感叹时光匆匆。
随着生活的好转,每逢春节,我们都会邀请大舅和大舅妈来家中共度佳节,一家人围坐一堂,把酒言欢,亲情深深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
谈及往昔岁月,大舅轻叹一声,坦言当时大家生活都不宽裕,若条件允许,他定会给予我们更多帮助,不至于让两个小外甥女在年关之际上门求助。
他还主动提及姥姥,为她辩解称,过去的苦日子让她变得格外珍惜每一粒粮食,故而才会那般看重那些豆子。
如今生活富足,她定然也愿意多给予女儿和外孙女一些关爱。
母亲颔首表示理解,身为人母的她能体会姥姥当年的心境。现在日子红火了,更应倍加珍惜。
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我深感幸福。
当年大舅的慈爱如同艰难岁月中的一缕暖阳,至今仍温暖着我的心房。
愿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在亲情的照耀下携手共进,相互陪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亮【在看】,扩散关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