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老板垫钱给女员工治病,痊愈后女子不辞而别,17年后真相让人感动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请注意:本文案件皆为真实案例,旨在全民普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1
1999年,江苏有这样一位女老板,她对员工关怀备至,总是竭尽全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饮食与住宿环境。
某日,厂里的一名女工突发疾病,这位女老板迅速将她送往医院,并毫不犹豫为她支付了20万的手术费用。

按常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说这么大的恩情了。可令人意外的是,事后这位女员工不仅没报恩,还在康复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身边人都说,女员工是不想还钱才离开的,但女老板始终不愿相信这样的说法。
直到17年后,这位消失多年的女员工突然与她取得了联系,向她讲述了当年突然离去的真正原因。
02
1999年,年仅21岁的王世芬离开四川老家,来到江苏南通寻求工作机会,与她同行的还有其余六人。
尽管他们年纪轻轻,但已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好几年。
他们原本在广州工作,后来听同乡说南通的某厂待遇优厚,于是决定迁往南通。
然而,当他们抵达那个被推荐的厂房时,七人心中都生出了疑虑。
这个地方看起来实在太小,名不副实地被称为工厂,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小手工作坊。

王世芬也感到不安,从门口望去,里面的工人还不到十个,这么小的规模怎么可能接纳他们七个人呢?
当他们看到厂长时,疑虑更深了,因为那只是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几个同乡都觉得可能需要继续寻找下一份工作了。
这位女厂长名叫陈艳,当她得知是员工介绍了几个同乡来工作时,只是简单地询问了几句。
在确认他们都是真心求职,并无不良企图后,她决定接纳这七个人。
王世芬等人惊愕不已,因为陈艳的工厂是食品加工厂,而他们七人不仅缺乏相关经验,而且人数众多,可以说,接纳他们无疑会给工厂带来额外负担。
陈艳只是微笑,她真诚地对这些迷茫的年轻人说:“我也曾经历过你们现在的阶段,没有人天生就懂得一切。”
他们心怀感激,决定留下工作,但很快就发现这份工作并不容易。

那个时代的食品加工厂自动化程度不高,从食品清洁、挤压、消毒到切块、分包、装箱,全部依赖人工完成,而且为了食品安全,每个人都需要频繁洗手。
缺乏经验加上工作繁琐,王世芬等人很快就有了逃避的念头。
工作而已,何处不能找?尽管上司人很好,但这份工作实在太繁琐,反正不足一个月也领不到工资,干脆一走了之!
几人在宿舍商量后,决定在第二天工作结束后离开。
王世芬心里有些愧疚,她觉得不告而别似乎不妥,但如果让她独自留下,她也没有勇气。
离开陈艳的食品加工厂后,他们转道前往上海,那里有他们的同乡,但在那个时代,找工作同样不易,而且当时的工作机会也不如现在多。
在上海,他们遇到的厂长并不像陈艳那样慷慨,看到他们是新手,直接拒绝了他们。

幸运的是,他们在上海有众多同乡,于是在上海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他们又前往苏州,在那里的一家工厂找到了工作。
那家工厂的规模远大于陈艳的工厂,他们都觉得这里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然而,好事不会全让一个人占尽,这在王世芬的故事中同样适用。
03
本以为寻得一份美差,但令人讶异的是,仅仅一周的工作体验便让他们意识到,事情远非预想的那般理想。
这家位于苏州的大型工厂,无论是薪酬待遇还是员工间的相处氛围,都远不及陈艳那家小巧的工厂来得温馨。
回想起曾经在小工厂的日子,虽然工作流程颇为繁琐,但薪资却比这家大厂还要优渥,更重要的是,那里的老板与同事都分外友善,易于相处。
大家聚在一起商议未来,有人提议继续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也有人觉得重返陈艳厂长的麾下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王世芬静听大家的热烈讨论,内心深处更倾向于回到陈艳的工厂,但又忧虑厂长是否还愿意接纳她。
于是,她悄悄地拨通了陈艳的电话。接到电话的陈艳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厂之长,她自问对待员工从无亏欠。那几人当初不辞而别,她并未放在心上,如今却提出想要回来,这是否显得过于轻率?
王世芬自知理亏,听到电话那头沉默不语,便以为厂长不愿再接纳她,于是连声致歉。
就在她准备挂断电话之际,陈艳的声音传来:“只要你愿意回来,我就欢迎你。”王世芬闻言欣喜若狂,立刻将这个喜讯告知了同伴们。
不久后,她便与另一位女同乡一同回到了陈艳的工厂。重新回到这个规模虽小却充满温馨的地方,王世芬更加珍惜这份工作。
她不再抱怨工作的繁琐,反而主动寻找各种机会进行实践,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看到王世芬的进步如此显著,陈艳感到由衷的欣慰,她深知自己没有看错人。度过了新手期的第一个月,王世芬领到了自己的薪水。
手中有了钱,她的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陈艳对待员工向来慷慨大方。每当需要加班时,她总会准备额外的茶点和心意,让员工感受到她的关怀。
员工们自然也是投桃报李,努力工作以回报厂长的厚爱。因此,工厂的发展日益兴旺。
在了解到王世芬自幼便失去双亲的情况后,陈艳更是时常将父母亲手制作的家常小菜带给她,让王世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涨工资和关怀员工的双重激励下,王世芬的工作热情愈发高涨。
然而,就在几个月后的一天,她突然感到腹部一阵剧烈的疼痛。
04
其实,在过去的几周里,王世芬就时常感到腹部不适,但她只当是天气变化引起的轻微腹泻,因此并未及时就医。
但这次剧烈的疼痛让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一个休息日,她决定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然而,医生的诊断结果却让她大吃一惊:“你怀孕了。”听到这个消息,王世芬震惊不已。

虽然二十出头的她对生理常识有所了解,但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个时候怀孕。
她曾经交过男朋友,但两人的关系仅限于牵手和亲吻,并未有更深入的接触。
这怎么可能导致怀孕呢?王世芬坚决否认自己怀孕的可能性,但医生却坚称检查结果准确无误。
无奈之下,她只能带着满心的疑惑和不安回到宿舍。自己真的怀孕了吗?还是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了什么?
生活日渐美好,却突如其来这样的坏消息,王世芬既不敢向唯一的兄长透露,也不愿对熟识的女同事言说。
然而,她的反常举止很快被陈艳所察觉。

在陈艳的温言询问下,王世芬含泪将自己怀孕的消息坦诚相告,同时强调自己从未与任何男性有亲密接触。
陈艳同样感到讶异,但她毕竟比这位年轻姑娘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很快便理出头绪,对王世芬说道:“你只做过一次检查,结果未必确凿。陈姐带你到更大的医院重新检查,或许是什么罕见病症被误诊了。”
于是,她们前往南通当地的一家知名医院,陈艳如亲姐姐般陪伴王世芬完成了各项检查。
当诊断结果揭晓的那一刻,王世芬心情复杂,既庆幸又忧虑。庆幸的是,自己并未真正怀孕;忧虑的是,自己确实患上了一种怪病。
王世芬被诊断出患有子宫肌瘤,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因此之前被误判为怀孕。
然而,治疗此病需要不菲的手术费用,更别提手术期间无法工作赚钱,且无人照料。

陈艳洞悉她的担忧,劝慰道,金钱可以随时赚取,但疾病若不及时治疗,身体垮了便再无未来。
至于王世芬所虑之事,陈艳承诺会一一为她解决,只需安心住院,无需挂怀。
在病痛中,人们的内心格外渴望关怀,王世芬听到陈艳的这番话,心中涌起阵阵暖意。
在随后的住院和手术期间,陈艳不仅为她垫付了所有费用,还经常带来饭菜,为她调养身体。
05
2000年1月12日,王世芬即将进行手术。术前需要家属签字,但王世芬唯一的亲人在遥远的四川,无法亲临现场签字。

更何况,手术风险极高,一旦失败,轻则丧失生育能力,重则危及生命。
面对医生的郑重告诫,陈艳仍然坚定地签下了字,甚至特意安排厂里一位年长的女员工与王世芬同住,以便在手术后悉心照料她。
手术后的几天里,王世芬一直惴惴不安,陈艳则不断安慰她手术非常成功,只要保持心情愉悦,身体很快就会康复。
随后医生也确实告知王世芬手术非常顺利,只要术后营养跟上,就能迅速恢复健康。
到这个好消息,王世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看着病床边美味可口的饭菜,她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我一定要竭尽全力报答陈姐!”
然而,世事难料,正如王世芬原本满怀感激之情,最终却选择了不辞而别。

术后恢复急需充足营养,而陈艳因工作繁忙,便向家人讲述了在异乡打拼的小妹王世芬的遭遇,全家都对这位四川姑娘充满了同情与怜爱。
陈艳的母亲不时地煲制鸡汤,再由陈艳的丈夫送至医院。王世芬喝着那热腾腾的鸡汤,眼中泪光闪烁,深感陈艳一家的温暖,更加坚定了要报答陈艳的决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王世芬的身体逐渐恢复,并重返食品加工厂继续工作。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仅仅两个月后,她便杳无音信,这引发了众人的议论。
厂里的同事们纷纷指责王世芬忘恩负义,厂长如此照顾她,甚至为她垫付了医药费,可她身体一康复就消失无踪,真是个不知好歹的白眼狼。
陈艳听到这些消息后,也感到事有蹊跷。她帮助王世芬,并非图求任何回报,但王世芬的再次不辞而别,确实让她感到失落。

同时,她也担忧王世芬是否遭遇了什么困境,为了不连累自己而选择默默离开。如果是这样,那王世芬现在是否安全呢?
怀着这样的忧虑,陈艳多方打听王世芬的下落。
最终她发现,王世芬并未遭遇任何危险,而是已在上海找到了工作并结了婚。
陈艳虽心有祝福,但也只得将此事放下。
06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2017年的某一天,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节目组突然联系到陈艳,告知她有人想分享一段17年前的往事。
陈艳立刻想到了那个不告而别的小姑娘,好奇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到了约定的录制日期,王世芬和陈艳在节目现场重逢。
当两人目光交汇时,王世芬含泪向陈艳致歉:“陈姐,当年你如此关心照顾我,还为我垫付手术费,我却一声不吭地离开了。一切都是我的错,我真的好怕你不肯原谅我。”

随着王世芬的叙述,陈艳才了解到,原来当年王世芬复工后,厂里一位新来的已婚男同事对她产生了情愫。
尽管王世芬一直拒绝他的追求,但那位男同事却纠缠不休。
王世芬因拒绝无果而感到烦恼,同时考虑到那位男同事工作表现出色,她不想将事情闹大,以免给他和陈艳带来麻烦。
恰巧此时,她在上海的男友邀请她过去,王世芬觉得这是个逃离现状的好机会。
在离开之前,她也曾犹豫是否要告知陈艳,但担心陈艳会追问原因。
如果如实相告,陈艳可能会将那名男同事开除;而若隐瞒真相,她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因此,她最终选择了不辞而别。
听完王世芬的讲述,陈艳紧紧拥抱了她,并露出宽慰的笑容:“陈姐早就猜到你有难言之隐。你是个懂得感恩的好姑娘,我当然不会责怪你。”

听到这番话,王世芬激动不已,立刻从包里拿出一叠钞票想要递给陈艳:“陈姐,当年我身无分文,无法支付医药费。现在你一定要收下这些钱,否则我心里永远过意不去。”
然而陈艳却拒绝了。她认为厂里发展顺利,自己一直把王世芬当作亲妹妹看待。
相比之下,王世芬更需要这笔钱。作为姐姐,怎能接受妹妹的钱呢?
见陈艳坚决不收,王世芬感到有些为难。
后来,她看到有人匿名资助学龄儿童接受教育的事迹后深受启发,于是决定将这笔钱捐赠给相关机构,让多名失学儿童重新获得读书的机会。
07
一段尘封了17年的往事,愧疚深埋心底的人终于鼓起勇气揭露真相,从而消除了彼此的误解,将一份善意播撒得更广,进而惠及更多人。
这既体现了陈艳助人为乐的初衷,也彰显了王世芬知恩图报的真诚。
俗语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然而,世间有多少恩情是我们无法直接回报给施恩者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难道就选择不回报了吗?
王世芬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有怨未必需报复,但有恩必须报答。即使无法直接回馈恩人,我们也可以通过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将这份力量传递下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玫瑰象征着善意,而将这份善意不断传递,才是对那些曾对我们有恩之人的最好回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亮【在看】,扩散关注最新消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