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父母拼凑7万供女儿留学,却至死未再见面?同学:她曾回国12天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请注意:本文案件皆为真实案例,旨在全民普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1
“我们都要死了,她还是不愿意回来吗?”
在大连旅顺某医院的病床上,一对年逾古稀的夫妇手牵手,哽咽着诉说着心中的苦痛。

十七年前,为了实现女儿的留学梦,老俩口走亲访友,整整欠下了七万元的外债。
但女儿出国之后却如断线风筝,与父母断了所有联络。
即便二老病入膏肓,临终之际,也没有回来探望一眼。
都说养育之恩重于泰山,可是为何她却这般冷血无情?
02
这位执意不归的“叛逆”女儿,名叫曹茜,生于辽宁大连,是曹肇纲和刘玉红的独生爱女。
在出国之前,她就读于本地的辽宁师范大学。

由于她能够在家门口的师范大学就读,时常回家帮助父母,性格又懂事温和,因此曹茜一直是亲朋好友口中称赞的楷模。
曹家原是农村贫困户,曹肇纲和刘玉红多年求子无果,因刘玉红体弱,直到婚后第七年才喜得曹茜。
虽然不是儿子,但曹茜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夫妇俩视她为珍宝,呵护备至。
自幼,曹茜便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无需承担任何家务。

五岁时,曹茜曾对店里的钢琴一见倾心,尽管经济拮据,但爱女心切的父母还是设法为她买下了那架钢琴。
每当曹茜想要分担家务时,总被母亲轻轻拦下,嘱咐她专心学业,家里的事无需她操心。
曹肇纲常说:“就这么一个孩子,怎么舍得让她干活。我们吃过没文化的苦,她只要能好好学习,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曹茜最常听到父母的叮嘱,便是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出类拔萃,老曹家的未来就全靠她来光耀门楣了。
曹茜自幼便十分懂事,每日放学后便专心于学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家中墙壁上挂满了她的各种荣誉证书。

她的父母对曹茜的表现深感满意,期盼她能持续保持这样的优秀,因此对她的管教颇为严格。
特别是她的父亲,曹茜若想放学后去同学家,必须事先向家中报备,而多数情况下,她的外出请求并不会得到批准。
他们担忧女儿会受到其他孩子的影响,耽误学业进度,因此没有玩伴的曹茜只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曹茜成功考入了县城最顶尖的高中,这让她的父母欣喜若狂,恨不能让全村人都知晓这个喜讯。

在那个许多村里男孩十几岁便辍学打工的环境下,曹茜的成就让她的父母感到无比骄傲。
甚至连那些平日里对曹家不屑一顾,认为女孩没什么前途的人,也改变了态度,纷纷预言曹茜未来必将大有作为。
进入高中后,曹茜开始了住宿生活,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同宿舍的女生们晚上常常因思念家人而泣不成声,唯独曹茜显得从容不迫,她对学习的热情有增无减。
在父母严格的管控下长大,曹茜甚至连放学后的回家时间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便会遭到父亲的严厉质问。

自从她有了自我意识以来,她便能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并不如他们表现出来的那般深厚。
孩子们的心灵纯净而敏感,他们能够捕捉到成年人隐藏在面具下的真实情感。
03
曹茜出生时,周围的人都因她是个女孩而对她不抱期望,但曹家父母最初想着,即使是女儿也无妨,将来若有了弟弟,她还能帮忙照顾。
然而,命运弄人,刘玉红因生产时大出血导致身体严重受损,再也无法生育,曹茜成了他们唯一的孩子。

受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曹家父母,尤其是曹爸爸对曹茜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他的笑容越来越少,变得沉默寡言,夫妻二人的脸上总是难见笑容。
这让年幼的曹茜感到无所适从,她只能尽量减少撒娇,多做家务,时刻埋头于书本中,唯恐因小事惹父母生气。
出乎意料的是,曹茜在学习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这让她的父母在外人面前倍感骄傲。
曹肇纲和刘玉红也逐渐改变了态度,再次将曹茜视为他们的珍宝。

受虚荣心驱使,曹茜的父母对她的学业寄予厚望,平日里限制她的活动范围,让她专注于学习和做题。
他们偶尔会检查女儿的书包和日记,以防她受到不良影响或隐藏什么“秘密”。
曹茜曾多次反对父母这样的行为,请求他们给予自己一些私人空间。然而,她的诉求总是被忽视,甚至因此受到责备,被指责为忘本和不懂事。
考上寄宿制高中后,曹茜感到如释重负。
她鲜少主动联系父母,当其他女孩因想家而哭泣时,她已将全部精力和耐心投入学习之中。
她立志要通过考试走出去,去往大城市,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

但即便如此,她与家庭的纠葛仍然难以厘清。
每当回家休息,父母总会详细询问她的学习状况。有一次,父亲怀疑她撒谎,便在她不在时偷偷翻看了她的书包。
那其实只是一本课外读物,是曹茜学习之余的休闲选择。但在父亲眼中,这却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被视为女儿懒惰和放纵的证据。
面对父亲的指责,曹茜含泪承诺不再阅读该书,但愤怒的父亲还是撕毁了书籍,并严厉训斥了她。
母亲也责怪女儿不懂事,质疑她是否理解父母的期望和牺牲。
这场争吵最终以曹茜的书面保证告终,但她内心想要逃离家庭的愿望却愈发强烈。
此后,她更加专注于学习,对于父母的约束和管控不再反抗,全身心投入学业,连续三年如拼命三郎般努力。
04
到了高三,她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赢得了所有老师的赞誉。
曹肇刚夫妇以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却殊不知曹茜正暗中筹划着逃离。
她立志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报考一所远离家乡的大学,一去不返。

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将中山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其他志愿也都选择了南方的大学。她对自己的成绩充满信心,相信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然而,暑假过后,当曹茜拆开录取通知书时,却发现是辽宁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
曹茜立刻致电辽宁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然而对方回应称她所报的就是这所学校,一切无误。
她心存侥幸地向老师询问,是否在信息上传时出现了误差?
老师却告知她,当年填报志愿之后,学校曾与家长进行了再次确认。
原来,她的父亲曹肇刚不满她报考的学校太远,于是私下里修改了她的志愿。

养育女儿多年,曹肇刚无法接受这个一直听话的孩子会远离家乡,他只希望女儿能考入一所离家近的学校,这样未来能在家乡工作,生活也会更加便利。
了解到真相的曹茜并没有大吵大闹,只是内心充满了失望,对父母的所有期待都烟消云散。
她尚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没有远行的条件,为了学业,她只能顺从父母的意愿,默默地整理行李,独自前往学校报到。
这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她的心。

自此之后,曹茜完全放弃了回报父母的念头,变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她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逃离这个家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尽管学校离家并不远,但每逢寒暑假,曹茜总能寻觅到各种打工的机会,总能找到不回家的借口。
大学即将毕业之际,曹茜得知学校有出国交流的机会,她敏锐地抓住了这次机遇,认为这是她逃离的最佳时机。
她主动与父母沟通出国的事宜,再三解释这是为老曹家争光,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看到许久不主动回家的女儿变得像以前一样听话温顺,父母心里也很高兴。
他们家还从未出过“海归”,听到女儿如此夸赞这次机会,他们也动了心。
曹肇纲和刘玉红手中的积蓄有限,为了筹集曹茜的学费,他们不得不出门借款,一次次放下尊严恳求他人,最终借得7万元,将21岁的曹茜送上了远行的飞机。

曹肇刚反复叮嘱女儿,在国外一定要努力学习,千万不要辜负父母为她四处筹款的苦心。
曹茜微笑着答应,她向面前的父母挥手告别,内心却已下定决心,此生不再回家。
05
在留学期间,曹茜的生活并不轻松。她一边努力克服语言障碍,一边攻读学业,一边还要赚取生活费。
每天忙碌不已,当父母抱怨她太久不与家里联系时,她总是以忙碌为借口。
这既是真实的原因,也是她推脱的借口。
来到德国两年里,她只给家里寄过两封信,信中的内容也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打个电话,也只是向父母要钱,言辞简短而冷漠。

之前为了支持曹茜留学而借的七万元债务,已经让曹肇纲和刘玉红夫妇感到沉重的负担。
自女儿出国后,双方几乎断了联系,好不容易的一次通话,女儿也只是向他们要钱,这让夫妇俩感到非常气愤。
他们责骂女儿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但曹茜并未反驳,只是默默地挂断了电话。
自那以后,她竟然再也没有与父母联系过,即使父母打电话给她,她也不接听,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年复一年,曹茜与家里的联系完全断绝,也不回家探望。父母曾一度担忧她在国外遭遇不测,但又束手无策。
他们无法再像高中时那样随时接她回家,只能陷入漫长无尽的等待中——

这一等就是十几年,但女儿却如同人间蒸发,杳无音信。甚至连她儿时的玩伴和同学也无法联系到她。
甚至在2017年底,曹肇纲夫妇还曾尝试申请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死亡的补助,但被告知不符合规定。
这是否意味着曹茜还活着呢?
转眼间到了2020年,曹肇刚夫妇都已步入晚年,并双双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刘红玉更是已到了癌症晚期。
自知时日无多,夫妇俩渴望能再见女儿一面。
为了寻找女儿,他们求助于《辽宁晚报》。在当年的6月9日,他们寻找女儿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了出来。

不久之后,在媒体和各地华侨华人的协助下,真的有网友发现了曹茜的踪迹。
令人震惊的是,曹茜不仅活得很好,而且生活得非常精彩:
她在博士毕业后留在汉堡大学任教,后来还晋升为教授,结婚生子,现在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
此外,还有曹茜的同学站出来表示,曹茜曾在2004年回过上海进行学术交流,并在那里逗留了12天才返回德国。
她不是不能回来,只是不愿意回来。
回想起过去对女儿的种种复杂情感,曹家父母心如刀绞。他们不奢求曹茜能原谅他们,只希望她能在他们病重时回来看望一次。

然而,2021年曹家夫妇的病情恶化,相继离世,但他们至死都未能再见到朝思暮想的女儿——无论外界如何议论纷纷,曹茜都始终没有露面。
06
在这场亲情的战役中,没有赢家。
控制欲过强的父母失去了最亲爱的女儿,而渴望逃离的孩子则一生都无法再得到父母的爱。
一个家庭走到这一步,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对于这件事,人们各有看法。有人认为曹茜不知感恩,也有人认为曹家父母过于偏执。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然而,未经他人之事,莫劝他人善良。
每个人所经历的情感和事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无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曹茜进行批判。只希望她能够真正无悔于自己的一生所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亮【在看】,扩散关注最新消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