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

新王的登基:增节超门的征服
在介绍完其他三个超门的演化过程后,最后登场的增节超门作为四大超门中的最大豪族,从总生物量和生态位分布广度上爆杀其他的三个超门级分类单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成员同时涵盖了最主要的动物和植物生态位。
随着增节超门最早的成员开始逐渐演化出更加专业的植物成员,这些更专业的光合作用者的幼体可能也不具备足够强的游泳能力,也缺乏发达的肌肉。他们只能随波逐流,然后有气无力地头朝下降落在海床上。在颠倒了自己的降落姿势之后,他们还会用附肢穿透海底,把自己固定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始在身体后方克隆自己。由于旧胚层(植物极)是干性最高、最早产生的胚层,因此他们的外壳某种意义上才是他们的本体。他们会在身体后方逐渐产生新的旧胚层,然后再由这些旧胚层分化出属于自己那一部分的新胚层。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往复之后,“体节”就产生了。然而由于每个旧胚层单位的高度独立,这种体节本质上同样是一种无性生殖或自我克隆。同时,由于获得了由新胚层的附肢所构成的根系,这样的根系细胞壁较弱,可以有效吸收营养。同时他们解决了四大超门都出现的“生理学上下端”和“形态学上下端”颠倒的问题,可以高效地向上伸展身体,因此这一支“前殖动物门”的生物很快成为了非常成功且专业的植物。(生理学上下端颠倒这个问题解释起来特别绕,接下来需要专门开一楼解释一下
而另一类增节超门成员:“后殖动物门”的祖先则由于发育的高峰部位——生理学上端位被压在自己的屁股下面,非常不利于自身的发育。但是在第四个重要的演化节点,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由于生理学下端被坐到下面,他们的枝叶只能朝下长,导致原本的枝叶现在扎到了土里。这就是“假根”的由来(原本用于光合作用的旧胚层组成的枝叶如果用来固定身体就被叫作假根,而新胚层的附肢扎到土里固定身体的结构被称作真根)。增节超门的祖先沟食藻有没有发展出真正的嘴,因此左支右绌,首鼠两端,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演化。要知道这个时候最早一脚油门坚决朝动物进化的蠕形超门已经诞生出很多捕食者以及巨型滤食者了(详情可以去查看介绍地狱烟囱、仙人柱等生物的帖子)。后殖动物门的祖先先是考虑能不能像近亲前殖动物那样走植物化路线,但是他们的假根因为专业不对口,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很弱,而他们的真根(附肢)在头顶。所以他们的旧胚层直接裂开了一个凹槽,分了一部分附肢到身体下方。这就是“沟食藻”名字中沟的来源。然后他们就可以用转移到下方的附肢来作为真根。然而此时他们已经无意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因为这个开口的特征,他们的生理学上端被转移到了背部而不是下部,锁住后殖动物克隆自身的基因锁被打开。同时这条沟暴露出了内部的新胚层,也为消化道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新王的登基:皇帝藻。早期的单节后殖动物。
生理学上下端和形态学上下端:
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冲撞是四大超门从漂泊藻形态的祖先分化过程中的关键,但是因为过于抽象实在是不好解释
以植物的一根枝条为例,他们的形态学下端就是靠近茎或者根的那一端,也就是“最先形成的一端”;而枝条末梢则是生理学下端,是新形成的一端。而形态学下端就是我们俗称的头,或者说看起来朝前的一端;形态学下端一般指屁股/尾巴,是看起来朝后的一端。两组概念分别指代了发育过程中的发生先后以及外形上的概念。
这个复杂的演化过程可以参考下图,在最早的圆球藻阶段,因为他们没有上下左右之分,旧胚层质滴分裂会直接扩张球壳的表面积,因此没有发育的先后顺序。而当进入栅栏藻阶段,生理学的上下端就出现了。靠近地面的一端所包含的质滴会定向分裂,逐渐形成更加靠上的生理学上端。这也是现实中绝大多数植物茎叶的发育方式,很合理而且这个阶段,栅栏藻生理学和形态学的上下端方向是一致的。他们越往生理学上端生长,就越朝向形态学上端,前方没有任何发育阻力,只有海水和阳光。
而到了漂泊藻阶段,情况就复杂起来了。因为漂泊藻本质上是栅栏藻的末梢断裂后产生的,带有许多附肢的“头部”只能从断裂的位置长出来,然而这里是生理学下端所以这个时候,他们的形态学上下端和生理学上下端颠倒了。但是目前还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漂泊藻的主要光合作用部位都在屁股那里的旧胚层部位,因此他们都是头朝下地悬浮在水体中的,他们的旧胚层生长仍然不受限制,也就是朝着头——形态学上端的反方向生长。
但是到了漂泊藻再次转向定植的时候,问题再次出现了,而且非常严重。因为他们的动力系统在头部,因此他们采取类似头足类的方式屁股超前游泳。所以这导致了当他们冲向海底的时候,形态学上端的屁股会先接触海底然后用胶质完成粘附。这个时候他们的身体姿势倒是正过来了,但是生长点被压在了屁股底下如果他们类似栅栏藻祖先的分叉茎叶想要继续生长,就会一头扎进土里,而且还需要对抗上方整个身体的阻力。这个问题严重限制了这些重新走向定植的漂泊藻的植物化演化路线,而除蠕形超门之外的三大家族采用了不同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是辐射超门,他们的思路也很清晰:既然生长点被压到屁股下面导致不好光合作用了,那我就变成动物。他们直接开始头朝下大口吃土,并在不久之后演变成最早的原皮虫,成为了所有辐射超门成员的祖先;
有茎超门则很聪明,他们用合成茎的方式把自己的生长点抬高、离开海床,这样就减轻了后续身体发育过程中收到的压迫。而增节超门的解决方式分为两种,前殖超门的成员选择返祖的路线,重新恢复漂泊藻祖先头朝下的姿势,让生长点再次朝向上方(这也是他们名字中“前殖”的由来)。但是代价是他们的头部被压迫到了身体最底下,这严重限制了他们再次朝着动物方向演化的可能性。直到12亿年后的今天,前殖动物都是动物成员最少的漂泊藻后代门级分类单位,只有一些非常原始的蠕虫。
后殖超门的解决办法是最麻烦的,他们保留了头朝上的姿势,但是他们的头部分裂出来一部分朝向下方用于支持身体构成新的真根。这个过程导致他们的旧胚层中间产生了一道沟,被称作腹部;而生理学上端被挪到了对侧的背部。其实这个阶段可以把他们的姿势看做是横着躺下了,这样就好理解了。然后他们完美地解决了生长点受限的问题和支持力问题,同时意外产生的腹沟开始逐渐朝消化道演变。相当多的后殖动物的演化路线开始转向动物方向,他们逐渐不再利用真根扎入海底,而是真正躺了下来,开始用腹部的附肢(根)行走,用背部的、继承自栅栏藻祖先的茎叶光合作用。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们的根逐渐演变成锋利的爪、强悍的嘴、游泳的鳍、奔跑的足、呼吸的鳃(真鱼形动物的前鳃)、聆听的耳、感知的角、灵巧的手;而他们的树枝逐渐演变成飞行节蜕类身上的羽翼、真鱼形动物的背鳍、合骨类的肺、古龙的后鳃。。。就此他们迈入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四大超门演化过程中生理性上下端的变化过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