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华退休教授:往“死”里管住孩子这3点,将来想不成才都难!


哈喽,我是小芳。
十一带着小螺号去温州、义乌玩了一圈,打车的时候经常跟司机闲聊。
知道浙江这边的教育比较卷,我就问了问本地小学和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怎样。
一个司机告诉我自己的女儿已经在人大读书了,老婆当初是全职在家带她的。

这边的人都是三代人扶一代,想让后代靠学习过上更好的生活。
还有一位司机告诉我,现在他们的中学生群里老师会把前20名拉入群“特别培养”。
不同成绩的孩子连作业都不一样。
很多孩子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上中学的内容了。

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口中描述的“好学生”除了成绩好之外,往往还有隐藏其下更重要的能力。
一位清华退休教授曾经说过:这3点往“死”里“管”,孩子想不成才都难:
1. 自律能力
有些父母经常抱怨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玩游戏废寝忘食,连睡觉、洗澡这样事都要反复提醒。
“自律”一词,“自”在先,“律”在后。

在家里,你的孩子有多少事能自己做决定,有多少次能自己承担不同决定后对应的自然挫折?
如果孩子没有养成对自我负责的意识,缺少自主感,自然无法自律。
因此,自主感包括2个方面:
我可以自己做决定
我可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当你让孩子感受到选择权后,他才会开始主动地做一些事情。
而不是从起床到睡觉的每一件事都要依赖于妈妈的提醒和管教。

2. 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写作业前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先在户外运动1小时,让孩子放松一下。
梳理自己的课内作业,每一个作业设置完成的时间。

写作业时遇到的问题先做一个小标记,集中解决或者询问父母,尽快写完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部分。
完成每项作业后习惯性地检查一遍,完成后在任务表里打勾。
认真对待朗读、预习、复习等无痕作业,不要让孩子养成应付差事的习惯。

教会孩子随时记录自己在听课过程中没有完全理解的部分,可以拿回家继续思考。
如果依然无法理解,可以带着问题去问老师。
对孩子不会、不熟或者经常做错的题,要让他做好标记或者整理到错题本上。

错题本是孩子进步的神奇法宝,应该从小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
3. 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只需要经常说这8句话:
“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

很多父母碰到突发状况会习惯性的快速判断:
“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
“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其实孩子要的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的【关注】。

“你的感觉如何?”
认同孩子的感受,接纳他真实的情绪,才能让孩子更快地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你想要怎样?”
用启发式提问问问孩子的想法。

“那你觉得还有哪些好办法?”
跟孩子头脑风暴一下,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都可以。

“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
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你决定怎么做?”
明白后果之后尊重孩子的决定,只有完整的体验才能让孩子下次做出更好的决定。

“你希望我做什么?”
在了解完孩子的决定后表示支持。
“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让孩子不断地积累经验,增强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您对上面的话题感兴趣,欢迎预约我的直播间,领取0-6岁聪明养育的育儿资料。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