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最近有妈妈来问我自己的孩子总是很晚睡,怎么催怎么说都没用。
感觉永远都无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规律的作息。
很担心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和大脑发育,该怎么办呢?
如果您也有类似的问题,欢迎预约我的直播间,领取0-6岁育儿大礼包。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报复性熬夜。”
是孩子应对白天感受到的压力的一种方式,很难受到控制。
你即使关掉电视,拿走手机,没收他的小说,他还是需要花很久才能入睡。
即使已经困到不行,就是不愿意睡觉。
有科学研究表明:
当人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体内会分泌过多的皮质醇。
这是一种压力激素会干扰我们正常的昼夜节律,导致入睡困难。
同时,越晚睡觉大脑中就会分泌越多的多巴胺,产生短暂的愉悦感。
长此以往,形成了“想感受到快乐“-“熬夜”-“感受到短暂的快乐”-“熬夜”这样的负向强化的闭环。
看见了这个闭环,想要帮助孩子戒掉“熬夜瘾”也就简单了: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孩子熬夜背后藏着很多隐形的情感需求,而这些需求只有在亲子关系良好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知道。
因此,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
不再高高在上地“讲道理”告诉孩子晚睡有多少危害,人需要多么自律。
而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他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
当你关注孩子的感受后他才能一步步的靠近你,才会愿意【听】父母说话。
看见孩子有一些坏习惯,小毛病。
我们要做的是跟孩子站在一起,陪他一起分析原因,找解决方法。
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不停地指责,讽刺。
尽可能地,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全情关注孩子的表情,语气,动作这些隐形的信号。
跟孩子一起大笑,疯玩,缓解孩子内心的压力。
2.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很多父母想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就自然想到了“安排、规划”。
这就进入了一个认知陷阱里。
因为我们总是通过一个狭窄的通道让孩子无法选择。
兴趣的前提是了解。
想培养孩子的一个兴趣爱好首先要增加这件事的曝光。
你认为女孩子应该去学学跳舞,那就不要说:
“妈妈给你报个舞蹈班吧!你去学学跳舞。”
而是要增加孩子对舞蹈的了解。
可以看看舞蹈家的访谈,关于舞蹈的纪录片,或者去看几场演出。
让她先熟悉一下这项体育运动,观察一下孩子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再去决定。
用“拍脑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就会很容易得到孩子的【放弃】。
不妨想想,你对一件事感兴趣,想尝试,绝不会是因为被人安排了,而是你长期慢慢了解这件事的自然结果。
兴趣爱好有了,孩子就有了可以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通道。
3. 帮助孩子感知时间
孩子习惯晚睡的背后还藏着需要感知时间的需求。
在孩子的前道德阶段和他律阶段【8岁前】,都是需要依赖养育环境来培养规则意识的。
而8岁前没有建立良好规则意识的孩子,8岁后就是一片混沌的状态:
“妈妈不催我不动,爸爸不发火我不改。”
父母可以用定时间、做事项表等方式让孩子感知时间。
让他做时间警察来提醒父母,让他去决定今天这些时间怎么安排。
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让孩子先有时间意识,产生越来越强的时间感知。
进一步地,给孩子一个计时工具、一个计时器、一块表,让他经常看时间,做计划。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有规律的生活,这种【掌控感】会让孩子感觉到更加安全。
不是熬夜的孩子不想规律地生活,而是他们不能规律地生活。
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才是最重要的事。
4. 引导孩子做复盘
睡觉前可以跟孩子聊聊今天一天我们都做了哪些事,在这些事中找到孩子做得比昨天好的事情,可以是:
“你今天起床好快啊,昨天这个时候你还在床上,今天你都已经穿好衣服了。”
“今天妈妈吃饭的时候玩手机了,谢谢你提醒我,我才没浪费这么多时间在手机上。”
“今天你上完厕所随手关了墙壁上的灯,我还以为你会像昨天一样忘记,结果你这么简单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当你引导孩子做复盘的时候,他就能看见自己的变化和能力。
一个高自我认同感的孩子能够很快地启动行为上的正向飞轮:
“我感觉很好”-“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我能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我感觉很好”。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