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最近身边孩子上一年级的家长,都在聊今年九月份教材课改的话题。
好几个妈妈都在说给孩子辅导作业时,好像与孩子隔着一座山:
“我讲不懂,他听不明白。”
如果您也遇到了关于孩子养育与学科启蒙规划的问题,欢迎预约我的直播间,评论区提问,有惊喜大礼包。
其实这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幼儿园时期,没做好下面3件事。
1. 提前规划英语启蒙
孩子3岁前其实是世界公民,因为他会用同一片脑区进行母语和非母语学习。
在孩子3岁以后,会有不同的脑区分别负责母语学习和非母语学习。
这也是英语启蒙越早开始越好的原因。
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是唯一一个可以提前学习的学科,不需要等敏感期。
例如: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提到,4岁是孩子的数字敏感期,他开始会理解数与量的关系,这时才能开始给孩子启蒙数量计算。
学识字,也有识字的敏感期,当他开始知道一个字对应一个音,开始想知道这个字念什么之后父母进行启蒙才是最事半功倍的。
但是英语学习不同,因为语言就是一个工具,孩子越提前用,用得次数越多,他学得就会越好。
相信今年九月份3年级英语教材的课改,吓倒了很多的老师与家长。
新教材一上来不再是学单词,而是默认孩子在幼儿时期已经经历过英语启蒙,也是要求孩子把英语当成一门语言工具来学习。
作为父母,我们要帮助孩子抓住英语学习的先发优势,知道什么时间需要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需要英语学科启蒙脑图与绘本阅读规划的家长,可以后台私信我领取。
2. 至少给孩子培养一项运动爱好
我国台湾著名的脑科学家洪兰教授说过,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方式,首先就是运动。
运动时,人体大脑会自动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神经传导物质都跟学习与记忆有关。
运动能够促进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各种动作需要大脑与肌肉之间进行高效地协调。
这种协调不仅需要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良好沟通,还需要大脑与身体的神经元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连接。
通过反复的运动训练,孩子的大脑神经网络会得到加强和优化,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进而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
运动是挑战的源泉,挑战则是培养抗挫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运动中,孩子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例如体能不足、技术不精等。
然而,正是在克服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起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在幼儿园时期给孩子培养一项运动爱好,孩子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学会了如何应对挫折。
未来当他上小学、或者初中后,健康的身体与坚韧、自信的内心足以应对各种学业上的压力。
需要幼儿各年龄段运动清单的父母,可以后台私信我。
3. 坚持游戏式养育孩子
你一定听说过,会玩的孩子才更会学习,知道怎么做既能提升学习效率也能保证自己游戏的时间。
当年我上学的时候就非常羡慕这类学生,我们在读书,他们在玩儿,等成绩出来了,总是考不过他们......
很多人看见游戏式养育的时候就会说:
“哎呀,这肯定是带着娃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让他们获得各种各样的能力。”
其实并非如此。
真正的游戏式养育,是让我们获得一种思维方式。
帮助我们通过“游戏”这门语言,跟孩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解决实际的问题。
早在2017年,我们国家的教育部就宣布了,在幼儿教育中,推广游戏是最重要的事。
并且强调了游戏对幼儿童年生活的重要性,指出了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教育部也督促我们家长,要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快乐游戏。
防止幼儿过早“小学化”“成人化”。
有研究对比了2组幼儿,分别被送去“学习型”的幼儿园和“传统型”的幼儿园。
前者呢,重视幼小衔接这类知识内容的传授。
后者重视寓教于乐的探索精神。
最后发现,在学习方面学习型幼儿园的孩子并不存在短期优势。
很多孩子从2岁以后,就开始进入了早教机构,学习全脑课、音乐课、绘画课或者体能课。
这样呢,是大大减少了我们父母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时也缩短了孩子自主游戏的时间。
很多父母热衷于给孩子买玩具,只要一看见“玩了这个玩具,孩子一下子就不闹了”这种字眼,就很想买。
其实这都是掉入了营销陷阱里面,忽略了自主游戏、亲子互动对孩子的重要性。
需要家庭游戏汇总表的父母,可以后台私信我领取。
简单来说,就是在认知上我们要知道一件事:
“没有哪个玩具或哪个课可以取代我们父母跟孩子的互动。”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力提升,是在成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当中发生的。
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工作就是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挑战,让孩子全力以赴地完成挑战,变成一个自信的学习者。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