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不是父母做不到情绪稳定,而是他们选择了不在孩子面前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自己的父母那里忍气吞声,不停地允许父母越界,他们称之为“孝顺”。
在自己的兄弟姐妹那里和稀泥,沉默不言,他们称之为“人情”。
在自己的同事那里巧言附和,喜怒不于言表,他们称之为“智慧”。
唯独在孩子面前,毫无耐心,想到什么说什么,他们称之为“自己的孩子”,不用在乎那么多。
伤害孩子真的没有代价吗?
暴躁的父母常常养出这5种孩子:
1. 没有边界的孩子
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孩子表现得最明显。
没有边界意识的孩子经常受到欺负了不求助、不还嘴、不还手。
他们只会默默地哭泣,或者暗自自我攻击:
“是不是我不够好,为什么别人不打其他同学,只打我?”
孩子的身体边界、语言边界甚至心理边界的建立都依赖于父母早期的带养方式。
你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样对待自己,对待别人。
2. 胆小不独立的孩子
孩子是通过犯错,或者各类体验增长自己的能力、经验和基本认知的。
很多带养人总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孩子跳过这一步:
“你不要......,你会......”
“你看你不听我的吧!活该......”
“你能不能听话?你再不听话我就......”
不允许孩子体验,不能接受孩子做错事的环境会让孩子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做任何事都要依赖父母。
不是你的孩子没有能力,是你蚕食了他的能力,还反过来指责他没有能力。
3. 抗挫性差 遇事退缩的孩子
父母的语言会塑造孩子的内心力量。
如果你总是很情绪不稳定,急躁没耐心,那孩子也会急于求成,在乎结果,忽略过程。
抗错性差,遇事退缩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心急、爱赢、怕输的父母。
4. 脾气暴躁的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很多家庭会把不好的语言习惯、行为模式一代代传下去。
父母明明知道自己这样的带养模式有毒但依然拒绝改变,执意继续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一代代地复制下去,希望孩子能长成自己的期待的样子。
却不知道,如果你的带养模式不变,你的孩子最多只能长成你。
5.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暴躁的父母往往能养出2类孩子,他们是2个极端,要么极端暴躁,要么极端讨好。
他们怕父母生气,怕父母的威胁,怕父母不爱自己而努力讨好父母。
这一点在多孩家庭中尤为凸显。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一直为“外界环境而活”,他们不会拒绝,不在意自己的喜好,甚至不爱自己。
无论对孩子,对伴侣还是对其他人,情绪管理是成年人必修的一堂课。
用理智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脑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也请通过自我成长,自我学习,强大自己的心理能量。
当自己强大了,你的情绪“恶魔”就弱小了。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