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我的一位学员曾向我咨询如何劝说自己的孩子去学校上学,她的孩子上初中后十分叛逆,经常性因不想上学的问题与父母发生冲突。
这位妈妈想结束这种亲子关系剑拔弩张的场景,不明白那个曾经爱妈妈、爱学习的孩子,为什么会渐行渐远,甚至仿佛仇人一般。
通过沟通这位妈妈才意识到,原来是在不经意间碰触了孩子的底线。
孩子虽小,却也是拥有独立人格、思想与情感的个体,内心有着不容侵犯的心理底线。
一旦底线被触碰,他们的自尊心、安全感会轰然崩塌,信任纽带也会随之断裂。
做妈妈久了你会发现『孩子的问题』竟然都是『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找个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去计划,去行动......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面对自己。
我们的【2025高能量妈妈日程本】今日开售!愿大家在开年能够有一个好的开端
第一波开售限量【100套】原价 69.9元 限时开售价 59.9元
双旦节日临近,截止1月2日0点,均可享买2赠1活动,详情如下。
因此,为了不把孩子养成仇人,家长千万不能做下面6件事。
1. 隐私底线:孩子的 “秘密花园” 需尊重
孩子慢慢长大,内心世界日益丰富,日记本、手机相册、社交软件等成了他们倾诉心声、珍藏回忆的角落。
然而,有些家长却打着 “关心”“监督” 的旗号,肆意闯入这片秘密花园。
有的父母会翻看孩子的日记本、手机聊天记录,事无巨细,孩子会感觉像被扒光衣服置于聚光灯下,毫无隐私可言,对家长的抵触情绪也会与日俱增。
要知道,隐私对孩子而言,是成长的 “安全屋”,承载着他们的自尊与独立意识。
父母应学会尊重,当孩子关上房门,先敲门询问。
看到日记本,抑制窥探欲。
使用孩子手机前,征得同意。
平日里,主动与孩子分享自己的趣事、烦恼,营造分享的氛围,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才会自愿敞开心扉,让亲情在信任中升温。
2. 自尊底线:莫让批评伤了孩子心
有一次在商场里,我看到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打翻了手中的饮料,污渍溅到了衣服上。
他的妈妈顿时火冒三丈,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斥责:
“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小男孩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眼眶里蓄满了泪水,低着头,双手不安地揪着衣角。
父母在气头上的一句重话,却像一把利刃,直直刺向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自卑怯懦,或者逆反暴躁,用叛逆行为来 “武装” 自己受伤的心。
3. 缺陷底线:不揭伤疤,呵护敏感心灵
有些孩子身形偏胖,有些孩子性格内向,还有些孩子学习一些科目总是吃力……
这些 “小缺陷” 本就让孩子内心敏感,而家长不经意间的言语,却如同往伤口上撒盐。
比如,父母对着孩子说:
“你看你胖成这样还吃那么多,以后可怎么办!”
或者抱怨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胆小,像只小老鼠似的”。
孩子听到这些,内心的自卑会愈发浓烈,可能会越发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面对孩子的不足,父母要做的是正面引导。
如果孩子数学不好,可以陪着一起分析错题,鼓励道:
“这次虽然错了不少,但这几道题你掌握得很棒,咱们多练习,下次肯定进步!”
用爱与鼓励,慢慢帮孩子弥补缺陷,重塑自信。
4. 自主底线:放手让孩子成长
生活中,有些父母全方位包办孩子的一切:起床帮穿衣,吃饭喂嘴边,书包帮整理……
事事代劳看似疼爱,实则剥夺了孩子成长的宝贵机会。
我的一位学员在初次找我咨询时说看孩子想自己穿衣服,总是嫌她慢,就直接上手帮忙。
久而久之,她家孩子早上起床后再也没有自己穿过衣服,十分愁人。
依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孩子在成长中需要通过自主探索来建立自我效能感。
因此父母不妨适当放手,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像扫地、摆碗筷。
在买文具、挑衣服时,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在自主决策中学会担当,茁壮成长。
5. 期望底线:拒绝 “完美” 枷锁
为了孩子 “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父母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要求门门功课名列前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但却无法容忍孩子一次的考试没考好,甚至会严厉批评孩子:
“花了这么多钱,你就考这点分?”
孩子承受着巨大压力,逐渐对学习产生恐惧、厌恶情绪。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与成长节奏,父母应摒弃不切实际的期望,结合孩子实际情况设合理目标,关注孩子品德、兴趣等多方面发展,而非仅盯成绩。
若孩子热爱绘画,那就多为他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让他在擅长领域发光发热。
6. 诚信底线:言传身教,立信为本
答应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玩,却因临时加班爽约;承诺孩子考得好就买心仪玩具,事后却以各种理由推脱……
父母一次次失信,孩子看在眼里,失望在心里。
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不再相信家长,甚至可能学会这种 “敷衍” 的处事方式。
要想孩子诚实守信,父母需以身作则。
和孩子约定事情前,考虑周全,一旦承诺,风雨无阻去践行。
若实在无法兑现,要诚恳向孩子道歉,解释原因,商量补救办法,重新建立信任纽带。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经历?
又或是有独特的育儿心得?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交流,让我们一起在育儿路上相伴前行。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