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男孩,后悔没早点看到这些大实话


哈喽,我是小芳。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男孩有着独特的成长轨迹和需求。
作为养育男孩的父母,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做好三件事,才能助力孩子早早开窍,长大成才。
这三件事分别是:蓄力、轻推与筑顶。

蓄力:为孩子注入心理力量
6岁前,孩子的心理力量如同干涸的河床,急需我们像蓄水般将其蓄满。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表现出各种依赖行为,比如做什么都想让妈妈陪,晚上没有妈妈不睡觉,出门总想让妈妈抱。
这些看似“黏人”的举动,实则是孩子在向我们要安全感。
他们需要在父母的陪伴和呵护下,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安全可靠的,从而建立起对环境的基本信任。

同时,孩子很喜欢帮助大人,比如帮忙拿东西、做些简单的家务等,这是他们证明自己可以,向我们要价值感的表现。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当孩子看到自己的行为能够为家庭带来帮助,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夸奖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感会成为他们内心的强大动力,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尝试。
上周有位妈妈问我说寒假了,孩子不愿意跟奶奶回老家,该怎么说服孩子?
我的答案是,尽可能满足他。

孩子喜欢在自己家,喜欢跟爸爸妈妈待在一起,这是他们向我们要归属感。
家庭是孩子温暖的港湾,是他们心灵的归宿。在家庭的怀抱中,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被爱护的,这种归属感会让他们更有底气去面对外界的挑战。
此外,孩子总喜欢听妈妈的表扬和鼓励,遇到挫折第一时间找妈妈帮助,这是他们向我们要认同感。
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最渴望得到的精神滋养,它能够让孩子在遭遇困难时,依然坚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站起来继续前行。

这四种感觉——安全感、价值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构成了孩子成长所需的心理力量。
当我们用心蓄满这些力量,孩子就能从一个爱哭闹的小弟弟,逐渐蜕变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大哥哥,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轻推:在挑战中助力成长
蓄力之后,轻推是养育男孩过程中至关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一步。
许多父母在孩子6岁前能够给予充分的保护和关爱,但在孩子稍大一些后,却很难从“保护者”的角色切换到“助力者”的角色。

轻推,意味着我们要给孩子适当的挑战,让他们在挑战中学会坚持、学会承担责任。
比如孩子登山特别累,想要放弃,此时我们可以学着轻轻推他一把,鼓励他再坚持几个台阶就休息。
这种轻推不是强迫,而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们一点额外的动力,让他们体验到坚持的快乐和成就感。
同样,当孩子学游泳总容易呛水时,我们也可以轻轻推他一把,让他多尝试几次。每一次呛水后的再次尝试,都是孩子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陪着孩子,而不是背着孩子。这意味着我们要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如果孩子午饭不吃饱,饿了就只能等晚饭;如果孩子今晚睡前选择不刷牙,那我们明天就不能给他吃棒棒糖。这些看似简单的规则,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
通过持续的轻推,温柔且坚定地引导孩子,我们的小男生会慢慢变成一个自律的大男孩,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筑顶:用价值观引领未来
筑顶是养育男孩过程中最具深远意义的一步,它决定了我们的男孩能否一步步长大成人,成为有担当、有理想、有追求的男子汉。

这一步要求我们父母具备更高的认知水平,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影响孩子。
在孩子6岁前,父母筑的这个顶就是男孩抬头看见的天。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主要来自于父母。
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当我们向孩子传递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价值观时,孩子就会在心中种下善良和正直的种子。
6岁后,父母筑的这个顶就是男孩向前奔跑的起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此时,父母所传递的价值观将成为孩子前行的指南针,引导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当孩子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时,这些价值观会成为他们内心的力量源泉,帮助他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再往后,孩子可能会有自己的偶像,遇到自己的人生导师,但父母筑的这个顶不会消失,而是会变成他脚下的一块砖,帮他继续向上求索。无论孩子的人生道路如何发展,父母所给予的价值观都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持续的筑顶,持续的学习,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孩子,我们的大男孩才能一步步长成真正的男子汉,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养育男孩是一场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旅程,但只要我们用心做好蓄力、轻推与筑顶这三件事,就能为孩子打造一个坚实的成长根基,助力他们茁壮成长,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栋梁之才。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