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孩子的成长密码: 探秘十大敏感期


哈喽,我是小芳。
最近,有不少家长在后台向我倾诉他们的困惑,自家孩子不知为何,嘴里总是蹦出 “屎”“尿”“屁” 这类让人尴尬的词汇,担心孩子是不是学坏了。
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敏感期在作祟。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3-4岁孩子的十大敏感期,掌握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孩子,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秩序敏感期:规则意识的萌芽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顺序和问题的解决方式有着独特的坚持,仿佛内心有一套既定的程序。
曾有位家长跟我讲,她家孩子让她洗水杯,在水池洗不行,在盆里洗也不行,非要放在锅里,还要用小火才行,不然就大哭大闹。
这就是典型的秩序敏感期表现。一旦他们内心构建的秩序模式被打破,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哭闹不止。
但换个角度看,这正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做的,是耐心倾听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引导他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逐步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脏语期:语言探索的小插曲
脏语期,也叫诅咒敏感期。
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会尝试说一些类似 “脏话” 的词汇,其实这是他们在探索语言的力量。
这个时候,家长们千万不要急于给孩子贴上不礼貌、粗鲁的标签,不然只会强化这种行为,延长孩子度过这个阶段的时间。
明智的做法是,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比如把 “你不要……” 换成 “你可以这样说……”,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

垒高敏感期:感知三维空间的乐趣
在垒高敏感期,孩子们对搭建类游戏充满热情。
他们可能会用枕头堆得高高的,然后推倒再重新搭建,通过这个过程来感受三维空间的奇妙。
家长不妨多陪孩子玩这类游戏,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提升对空间的感知能力,为未来的空间认知发展打下基础。
关注我,领取家庭游戏清单,不需要任何准备就能随时随地高效陪伴孩子。

色彩敏感期:个性选择的开端
色彩敏感期,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度显著提高,这既带来了惊喜,也可能带来一些小烦恼。
就像有位家长提到,孩子最近每天都坚持自己挑选衣服,不听从家长的安排。这是因为孩子对衣服的颜色产生了浓厚兴趣,想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此时,我们不妨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在色彩的世界里自由探索,展现个性。
“十万个为什么” 时期:思考能力的激发
这个阶段的孩子仿佛化身 “问题小能手”,整天追着家长问 “为什么”,不少家长都被问得招架不住。
但请别烦恼,这可是培养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时机。等孩子上学后,如果出现对学习缺乏兴趣的情况,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利用这个时期引导孩子就晚了。
所以,抓住这个机会,陪孩子一起思考,让他们在探索中爱上学习,变得更加博学。

社交敏感期:从独自玩耍到合作互动
社交敏感期,孩子的游戏模式会从平行游戏逐渐转变为联合游戏,他们开始意识到与小伙伴合作玩耍的乐趣。
在这个时期,家长要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同时,别忘了传授孩子基本的社交常识和规则,让孩子学会选择合适的朋友,避免为了玩耍而委屈自己。
绘画敏感期:艺术启蒙与动手能力培养
孩子在 2 岁左右绘画时多以线条为主,3 岁开始学习运笔,能画出不规则形状,随后慢慢过渡到描绘轮廓。
4 岁半左右,他们开始注重事物细节的描绘。家长可以抓住这个阶段,为孩子准备丰富的涂鸦工具,鼓励他们尽情创作。
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握笔和控笔技巧,为日后书写打下基础,还能开启孩子的艺术启蒙之旅。

追求完美敏感期:对完美的执着追求
进入追求完美敏感期,孩子对事物的完整性有了极高的要求。
食物要完整,玩具不能有瑕疵,吃苹果得是整个的,饮料必须是新开的,衣服要整套搭配,床铺稍有凌乱就不愿入睡。
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家长要充分尊重,耐心引导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语言敏感期:精准表达的探索
在语言敏感期,孩子开始留意模仿语句的细节,不断重复、调整,力求表达得更加准确。
这时,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语言模式,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增加句子的丰富度。
因为孩子对语言的掌控能力,正是他们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语言能够重塑孩子的思维,影响他们的思考和记忆。
占有敏感期:物权意识的觉醒
占有敏感期,孩子逐渐能够区分 “你的”“我的”“他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不太愿意轻易分享给不熟悉的人。
家长要尊重孩子对玩具的支配权和所有权,不要强行要求孩子分享。
可以鼓励孩子在交友时带上一些小玩具,作为社交的 “敲门砖”,让孩子在分享中体验快乐,逐渐建立起分享意识。
了解孩子的这些敏感期,就像掌握了一把开启他们成长之门的钥匙。作为家长,我们要用心陪伴,耐心引导,让孩子在每个敏感期都能茁壮成长。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