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这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哈喽,我是小芳。
昨天后台一位妈妈私信我说:
“我儿子4岁,性格不好,总是怕人、怕输、怕挑战,遇到问题要么哭,要么找妈妈,我担心这样下去孩子长大什么事都扛不住该怎么办?”
男孩到了2岁以后,很多妈妈都会开始感慨:
“我发现:生女儿的妈妈都在秀,生儿子的妈妈都在哭。”
“养育男孩还得是拼妈,不但要出力,还要靠智取!”

1. 男孩和女孩的大脑发育特点不同,养育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与女孩相比,男孩大脑的左半球皮质生长得更慢,也就是说主管语言的左半球在这时候还没做好准备。
相反,主管行动的右半球更发达,因此男孩更愿意直接做。
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示范告诉孩子怎样做得更好。

同时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遇到的问题,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左脑的发育。
听不见也记不住
男孩大脑中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更小,他们在玩的时候,只用一侧脑半球思考,所以很容易听不到。
所以妈妈总感觉有时候孩子根本听不见自己说话,也记不住自己的话。
男孩大脑中主管记忆的海马体也更小,很容易忘事。

所以养育男孩的妈妈不要期望过高,有时候通过游戏的方式讲规则效果更好。
比如:宝宝有时候会尿裤子,你可以说:
“儿子,妈妈收到了一个任务,保护小内裤!你有尿了,告诉妈妈。”
如果宝宝有意识地告诉你,他想尿尿,你可以说:
“儿子,你今天太棒了,成功保护了小内裤,它一整天都没有湿,当你的小内裤也太幸福了吧。”

用这种方式可以把孩子此刻的满足感和他保护小内裤的行为关联在一起,强化孩子的大脑神经元链接,这样孩子的行为就离成功更近一步。
精力旺盛不知疲倦
男孩体内会分泌更多的睾丸素,让他们精力旺盛,喜欢冒险。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妈妈们一定要眼瞎心大,允许孩子多运动,多探索。
在消耗掉体内的睾丸素后,男孩才更容易安静下来。

同时更多的运动和探索还能促进他们大脑的神经元链接,从而促进大脑和身体的发育。
2. 提前做好3件事,让男孩早早开窍
蓄力
6岁前我们要像蓄水一样把男孩的心理力量蓄满。
做什么都想让妈妈陪,晚上没有妈妈不睡觉,出门总想让妈妈抱,这些行为是孩子在向你要安全感。
很喜欢帮助大人,证明自己可以,这其实是孩子向你要价值感。

喜欢回自己家,喜欢跟爸爸妈妈待在一起,这其实是孩子向你要归属感。
总喜欢听妈妈的表扬和鼓励,遇到挫折第一时间找妈妈帮助这其实是孩子向你要认同感。
这4感就是孩子需要的心理力量,蓄满他,孩子就能从一个爱哭闹的小弟弟变成一个有责任心的大哥哥。
轻推
这一步90%的父母都切换不过来。

如果把前面的蓄力看作一种保护,那轻推就是一种挑战。对于男孩来说,这种挑战非常重要。
登山特别累,孩子想要抱抱,学着轻轻推一把,让他再坚持几个台阶再休息。
孩子学游泳,总容易呛水,轻轻推他一把,让他多尝试几次,体会坚持的快乐。
这一步我们要陪着孩子,而不是背着孩子,让他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午饭不吃饱,饿了就只能等晚饭。
今晚睡前如果你选择不刷牙,那我们明天就不能吃棒棒糖。
持续的轻推,温柔且坚定,你家小男生会慢慢变成一个自律的大男孩!
筑顶
这一步决定了我们家里的男孩能否一步步长大成人。
这也要求父母要有更高的认知,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孩子。

在6岁前,父母筑的这个顶就是男孩抬头看见的天。
6岁后,父母筑的这个顶就是男孩向前奔跑的起点。
再往后他可能会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也可能遇到自己的人生导师,那父母筑的这个顶就会变成他脚下的一块砖,帮他继续向上求索。

持续的筑顶,持续的学习,你家大男孩才会一步步长成真正的男子汉。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