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周二好,还有几天放假了,是不是都已经无心工作了?
股市和大家的心情也一样,依然处于震荡的状态中,让很多伙伴心里也跟着七上八下的。
最近恒大爆出的负债情况,让房产板块跌得不忍直视。
但这两天有所回温,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消息说监管部门要求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之前完成降负债目标,相当于给房企松了个口子。
这个“三条红线”要求房企每个月15日给监管部门提交财务信息,是从9月开始实行的,目的是收紧房企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它们大肆扩张,是落实房住不炒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既然这是国家政策,就不会让恒大这样的巨无霸公司凉透了,毕竟一条线上牵扯的太多,这样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无论是恒大,还是相关利益公司,又或是普通老百姓都是无法承受的。
总的来说,三条红线和恒大的博弈,一方面是恒大在哭穷博同情,一方面也体现了监管的决心和制衡。国家控房价是板上钉钉,但也不会主动刺破泡沫,每个角色都在寻找平衡。
恒大哭穷,节前股市小跌,都是“约定俗成”的套路。但最近很多讲炒股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都在大夸其词地说“几亿蒸发”、“股民踩雷”,让很多伙伴坐立不安。
在早高峰地铁里,我经常看到上班族们低头拿着手机刷新闻,公众号、新闻APP、头条、百度……APP默默搜集着我们的喜好,用大数据把感兴趣的内容一条一条地推送过来,一个又一个的“头条”、“热点”、“震惊”涌入屏幕,有时候即使知道是标题党,也忍不住点进去看看。
我们的注意力,正在被媒体规划安排着。
用一个名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就叫做注意力偏差。
形成注意力偏差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总爱选择容易处理的信息,又会用直觉去辨识、存储和处理它。
如果一段时间内,媒体集中地报道一件事情,就会让大众越来越关注这件事,认为这件事十分重要,进而影响我们的判断。
媒体总喜欢报道一些有争议性、容易让人感兴趣的话题,这件事儿就会让我们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给人或事物打上标签,或者放大这件事出现的概率。
之后再面对同样的事情时,我们不自觉地就会用之前的印象判断。
比方说,现在的经纪人去打造明星时,经常会找个“人设”,形成记忆点,让大众靠着找个点去想象明星的性格和生活,忽视其它的表现。广告学中强调“定位、定位、定位”,也是在利用消费者的懒惰,用注意力偏差在用户脑海里打下烙印。
前几年,媒体喜欢报道“摔跤老人讹人”的新闻,人们在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时候,难免就要思虑一番。
当媒体又去报道摔跤老人没人扶的新闻的时候,大家又会觉得:这个社会怎么这么冷漠啊?
形成注意力偏差后,我们就很容易用结果反推现象,比如认定社会冷漠,再看到老人摔倒没人扶、没人给孕妇让座类似新闻的时候,就会继续验证、加深自己的观点。
在投资领域里,由于注意力偏差闹出来的笑话可不少。
2015年的时候,世界杯在日本举办,当时体育产业、足球概念股涨势很猛,但当时涨幅在第一梯队的江苏舜天却是做服装加工的,只因和“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的简称相同,就被股民捧到天上。
回想一下,在每天的交易信息里,你最关心的内容是什么?大概率是什么板块暴涨,什么板块猛跌,但如果这时候提问:今天传媒板块的股票如何?可能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印象。
从概率的角度来看,股价冲高或下跌的概率是相等的,但如果过多地关注涨停股票,再去倒退上涨的原因,可能会觉得自己掌握了股市的密码,很容易陷入盲目自信的怪圈,再用这个理论去投资、指导他人,引发亏损。
在股市里,散户们往往是盲目而冲动的,迷信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以及各类“大咖”的点拨。
比如2015年,民生证券研究院的院长说,“别问我股市了。除了股市,我们还有诗和远方”。当时网友对这句话开始反复揣摩,诗和远方是什么意思?刚巧,有个上市公司叫SYHF(石化油服),吃瓜网友们就凭着这条空穴来风的消息,把石化油服在2个月里炒高了40%+,达到了近十年的最高值。
最搞笑的一次,是前几年电视剧《欢乐颂》热播引起的股市奇葩事。
剧中,女主角安迪帮助老板收购红星集团。剧外,真实的红星发展涨停3次,市盈率飙升到400多倍。
当时的火爆场景把红星发展的老板都整懵了,连忙发表公告,表示价格涨幅偏离超过20%,提示股民警惕异常波动,申请停牌自保。
这种注意力偏差的效应,不仅会让散户们的热血冲破脑门,还经常被懂得操纵注意力的人利用。
前段时间牛市正猛,有些股民被拉入各种荐股群,跟着江湖上的投资大师选股炒股。
在荐股群里,每天都在发布相关股票的利好消息,十几个人围着一个人打转,股民就很容易被群主的人设和发布的消息吸引走,无脑买买买,忽略掉外界其它理性的声音。
我们经常说,投资是反人类的事情。人天生会犯懒,始终保持理性很难,动不动就会被周遭的噪声吸引走。
比如有人喜欢观察涨停股票,分析涨停原因;
有人喜欢炒概念股,喜欢看涨幅榜回头去分析暴涨原因;
有人喜欢做短期交易,爱分析K线的趋势得出短线交易定论。
还有人喜欢看资金走向、看各种大神分析……
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美联储主席低声对我说,他的货币政策在未来两年会如何如何,它根本不会影响我做的任何事情”。
成功的投资者,会过滤掉身边的市场噪音,不执迷于投机型的理财,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中长期的发展方向上。
回避投资者偏差,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信息去看,要学会做加法,增加样本种类和数量,把相关的知识都学深学透。
还要学会做减法,回避市场上鼓吹大涨或者唱空的小道消息,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持续不断地坚持就好了。
越是过度地关注,越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引起冲动的行为,把事情变得更糟。
来,跟我一起,把心静下来。
这是张湧说财经公众号第69篇原创内容。
聊聊身边的财经新闻,把复杂的经济学问题讲得轻松愉快,是我未来想和你们一起达成的目标。
每周二、四晚上&周日下午,欢迎来这里做客,我们一起聊聊财经圈的事儿,分享案例,交流看法。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和启发,希望你可以转发给想要了解财经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你最近在财经、工作、学习等领域有什么困扰,也欢迎留言到这篇文章下面。
大家的关注点,就是下期最好的选题。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