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校不教怎么赚钱?普通人赚钱难,破局之路在哪?
关于为什么学校不教赚钱,主要有3种说法:
1.“阴谋论”
比如美国自媒体博主Jake Tran认为,以美国为例,教育体系的目的,就是培养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因为现行的经济体系,需要大量的上班族来维持。
Jake Tran说,别问学校为什么不教赚钱,学校本身就是要让大多数人不那么赚钱,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既饿不死,又必须拼命工作,才能拿到缓慢的升值加薪机会。
学校泯灭掉大多数人的梦想,想方设法让大家“着眼现实”,从而最终心甘情愿成为资本家需要的螺丝钉。
这个社会不需要人人都成为资本家,少数资本家垄断资源,大多数上班族创造财富,同时不断消费,然后被信用卡等金融工具套牢,让中产固定在中产,让资本家的护城河更加坚固。
2.学校的使命本来就不是教赚钱
仔细想,赚钱这个事,不止学校不会教,入社会后公司其实也不会教。
上司也好,老板也好,他们最多教你怎么完成给定任务,而这时候教的东西,也只是帮公司赚钱的一个环节。
真正要学会赚钱,考虑的不是某个任务、某个环节,是整个系统。而不同领域又有不同的赚钱门道,换了场景、就不一定能适用。
也就是说,赚钱这个事本来就靠自己去悟,没人有义务教,甚至也没人有资格教。
至于学校本身的使命,从古至今,在任何文化或者制度当中,承担的任务本身也不是教人赚钱。
要么是为了教化百姓,维护社会稳定;要么是研究学术,在不同领域最前沿探索。
学术领域,本来就和赚钱是两码事,最前沿的学术研究都是要靠申请经费,纯学术成果并不会马上变现,为的是整个人类更长远的利益。
3.就算让学校承担教赚钱的使命,学校也做不到
虽然没有教人赚钱的学校,但还是有教人赚钱的专业,不少大学都有商科专业,也会有专门讲怎么创业的课程。
但问题是,赚钱这个事,学兵法和上战场,不可同日而语。
就拿自媒体和电商来说,也有不少大学,很早就有了新媒体和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但真正到了生意场,每个赛道的争夺都是日新月异,最前沿的赚钱方法都在一线。
而一线的知识要经过总结、复盘、研究,再进入课程,那都不知道猴年马月,真正要赚钱的时机恐怕都过了。
那普通人的破局之路到底在哪?
很多人说,穷人要翻身,只能去创业。
这个说法本身没错,但有点容易误导人。
首先,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创业;其次,创业分为很多种,很多人会被误导,创业就一定是要走开公司的路线。
普通人本来退路就少,如果还孤注一掷,投入仅剩的一点本金甚至负债去创业,大概率会让翻身更艰难。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事。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是不要突然从上班马上跨越到创业这一步,而是应该多分步骤,循序渐进。
1.先用工作之余布局副业,副业逐渐有了收益之后,并且通常建议是有了全职工作工资的2倍且持续3-6个月之后(一是为了缓冲风险,二是3-6个月也才证明变现的可持续性),再考虑辞掉工作,全力布局怎么扩大自己的事业。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因人而异,这里只是一个参考框架,核心就是要循序渐进,有风险缓冲、测试变现持续性的意识。
2.比起需要较大资金,或者需要融资才能起步的传统创业,个体生意(one person business)或者说一人公司,其实更适合普通人起步。
不过,这里一定要解释一下:
个体生意也好,一人公司也罢,指的不是要一个人把脏活累活干完。
而是要充分利用自媒体来放大业务,用互联网来调动各方资源,并且长远来说把AI训练成你的团队,最终把自己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具体的思路可以参考我的这几篇历史文章,可以帮助大家去思考怎么一点点去布局自己的个体生意:
《2025,尽量做一个人就能干的小生意》
《创办一人公司的极简模型:用3个月跑通可做一辈子的生意》
《一人公司避坑指南:过来人告诉你3大坑+对应解决方案》
3.一定要培养逆商+持续的自我更新。
所谓逆商,可以理解为就是从逆境和失败当中快速反弹的能力。
传统教育让我们习惯了规避失败,仿佛只要失败了,就证明了你是一个差劲的人。
犯错最少的学生才能得A或者100分,犯错多的学生只能得D或者不及格。这导致我们天然地抵触失败。
可是在商业世界,往往需要不断失败,才能增加跑通最优模式的概率。有句话叫,当你踩遍某个领域所有的坑,你自然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因为商业世界根本不像考卷一样有标准答案,现实世界的大多数问题,根本不是考卷上的问题那样,有明确步骤、路径和唯一解。
有些问题甚至根本没有答案,只有不断优化的解决方案。
而这个优化解决方案的过程,就好像走迷宫,你如果为了避免犯错,仿佛每走错一条路就会被扣分,那你就会永远在原地。
而那些快速试错的人,才会快速接近出口。
有人说这就是为什么现实世界中,得A的学生都在给得D的学生打工的根本原因。
这也印证了为什么学校教不了赚钱,或者说,现行的教育机制还教不了。
自己的未来,只能靠自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