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理工科学校 念啥编辑出版 和新闻也算搭噶吧
平凡女生一枚 大二在读 考研?工作? 自己也觉得进出版社没谱
求指教
——————————————————————
其实,如果你有一个收入不错的老公,进出版社挺好的。
出版社不像电视台和网站那样瞎忙,出本畅销书的话,还可以有不错的收入。
当然,一般出版社的话现在都已经改制,而且收入比较低。
学广告的大三生撸过
一路看下来,LZ说的在理,也够现实
只是越发觉得前途黑暗
犹豫考研还是工作快一年
——————————————————————
广告嘛,如果有关系的话,还是进电视台和报社。
话说我们报社那帮广告部的小姑娘都开奔驰住别墅的。
当然,没关系很难进。
江苏的电视台
钱拿的最多的真的是苏州电视台吗?
南京台是不是被江苏电视台打压的很严重?
————————————————————————————
正解。
看来是江苏人。
苏州台收入不错。
南京的整体收入和苏州没法比的,各行各业。
谈不上打压,新闻资源就那么多,省台的人才和设备还是要比市台好
二本学校 学英语的,.
想考研新闻什么的..然后找工作是杂志社之类的..
——————————————————————————
杂志社现在都已经转企了,收入低,慎重。
新周刊、三联之类,一般人进不去
某二本师范学校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明年我们这个专业才有第一届毕业生!!
师资什么的可想而知
学的好杂 以后不知道怎么办
想考研 但由于是新专业 点不多
没想过跨专业考 其实挺热爱这个专业的 但学校问题很多学的都是皮毛
很多地方自学也无从下手
本来职业规划是去地方电视台当个扛机的
但发现lz说的 难进不说 “钱途”也一般 关键需要人带!!
求lz指条明路!!
说说对我们专业的了解 还有前景 专业优势 就业方向等等啊!!!
————————————————————————————————
好好学点技术,3DMAX神马的,当美编,如果你还准备干媒体的话。
所谓数字媒体,除非你把动画玩的特别牛,否则就业面很窄。
江苏台、、、
南京台、、、
扬州台、、、
苏州台、、、
————————————————
这个不好一概而论,因为和你跑什么条线有关系,和你所在频道的算工分方式有关系,最重要的,和你们台的广告有关系。你这样问本身显得很外行。
我们假设,都是跑同一条线的话,假如都是台聘的话(如果是栏目聘或者合同制就苦逼了)
苏州台收入最好。南京台和江苏台差不多吧。扬州台最差。
不过这样比,不客观,因为扬州本来消费水平也是最低的。从积累人脉的角度,小地方的台比大台容易。
再强调一次,要你看是跑什么条线,你是台聘还是合同制还是栏目聘,收入相差很大的。
已经一脚踏进留英传媒读研的银表示已无力挽回。。。黑未来啊。。。
求问LZ较着media management和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靠点谱儿么??
——————————————————————
您不装逼会死吗??
最他妈讨厌在中国话里加英语单词的,你要全写英语哥也看得懂!!
好吧,作为一个有好涵养滴人,骂完人还是要回答问题的。
media management 媒介管理,(如果中文翻译不出来,你用英语也就算了,这种大白话你丫装什么逼!!!)和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传播)都是很虚的专业,回答完毕!
你动脚趾头想想,人家在电视台熬了二十年,会让你一个大学生去“管理”媒介?靠!谁能管理媒介,只有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至于跨文化传播,完全扯淡的专业方向,真佩服有人相信。
英国表示必须留不下 还是会回来工作。。
皮埃斯:LZ知不知那个传说中在中国传媒界认可度很NB的威敏斯特?拿着这个硕士本儿回来的女纸有前途么
——————————————————————
威敏每年都会到我们学校(CUC,操,跟你学的!)招一些交换生,其实教育产业化是现在全球的问题,不仅是中国。混几年什么都学不到,就是拿了张文凭。我建议你先去中国各级电视台和报社,去问问他们负责人事招聘的副台长和副社长,你问问有几个人知道威敏的。
更何况,你还是个女纸。
有恒心就考个复旦、人大、北大和广院的研究生,这几个学校在内地媒体圈还有的混。不敢考名校,那就找个工作先干着吧。
最后,以后你有机会到电视台和报社实习的话,你可以尝试在中国话里夹英语单词,看别人都是什么反应。
LSS,你在什么地方的报社啊?
太苦逼了吧。
“我现在的想法就是趁年轻潜心学习,当然是去学法律,我想把之前采访时候遇到的一些事情,用法律的思维来重新整理一下,然后继续投身这事业。”
——————————————
说实在的,不值得。学点金融吧,多挣点钱。
那再问LZ,文化创意产业有木有比那两个好一点。。?或者就还是踏踏实实学新闻?
——————————————————
“文化创意产业”,哇哦,好高度啊,这都是市委书记以上的级别用滴词。
跪求普及,什么产业叫文化创意产业?你能干什么,怎么样能引来投资?你的受众群是谁?
@夏反义
额,对于你这样完全的媒体小白,我只能说,你先出去实习几个月或者工作两年吧,然后我们才能有共同语言
@阿朵朵
请认真看我之前的回帖
@叉妹
现在电梯不安全,还是爬楼梯安全
@奋斗吧 阿乖
一个人错一次不难,难的是一错再错。好吧,您就是这样的货。
现在的物流业发展的不要太好,人才缺口很大的,你又是专业对口,干几年就能往上爬。而且,如你所说,你们班就业很好,在现在大环境下,一个班基本都签了,北大清华也不多这样的情况吧。而你,却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就广告而言,厦大和传媒大学差不多吧。问题是,现实中的广告部门,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学校里学的东西,确切的说,两者毫无关系。最重要的,一有关系,二能喝酒。所以,研究生干不过中专生,是正常的。干的过才是反常的。
除非你学广告设计类,那个需要美术基础。
过完年,考公务员吧,或者找个对口的物流工作。个人建议。
P.S 人家很多人还说我适合做XX书记呢。靠,人家奉承你,你还当真你,可见好听话害死人啊
LZ如果去考中国出版集团呢。。。
-----------------------------------------------
LZ当年拿了中版的offer,果断放弃。出版本身就是个夕阳产业。当然,做教材能挣大钱,但是这一块资源你拿不到。作为年轻编辑,没有资源极其苦逼,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一个不到四千的收入,你能干什么?
最重要的是,这一行和医生不一样,熬资历也很大可能熬不出来。其实,做出版,一要有资源,二要有策划和炒作能力,三有好运气。毕竟,于丹论语心得那样的畅销书一年有几本啊?凭什么老编辑让你做呢?
这是能活活穷死的职业。虽然我很尊敬很多中国出版人,比如老六。如果你连张立宪是谁都不知道。。。
在北学传播的大二生飘过,
--------------------------------------
人话都说不周全,领导能放心你去干什么?做报纸把领导名字打错了,做电视一个画面里只拍了8个常委,就是你们这样的人。
不要以为这是网络,就不认真。我回你们帖子也没好处,不是照样很认真。
做媒体,在文字上,在遣词造句上不做到小心翼翼,一定要吃大亏犯大错误的。
LS两位,我有时候自己忍不住在想:如果在我读本科时候,如果能遇到今天我这样惯看媒体风月的人,我的人生会肿么样。每念及此,心中一分悲怆,为未遇明师;一分释然,毕竟还可以给其他人点提示。
财经和金融在当下中国火得很,ls这位小盆友,如果不考名校,偶觉得没意思。三跨名校的话,难度可想而知。不过,你还年轻,有的是时间。祝你幸运。
至于财经媒体,新世纪周刊、财经、经观、一财等还是不错的。如果考虑收视率的话,毕竟它是小众。绝大多数国民还是愚夫愚妇,喜欢看芒果台。做一小段财经记者然后转行,或许是一种选择。笔者认识一人大兄长,重庆人,经济金融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新华社重庆分社跑经济口,两年后跳到上海证券报,又两年后给重庆某上市公司做董秘。和单纯学经济的人比,他有文笔好、政治嗅觉强等媒体人特点,和单纯的新闻专业毕业的人比,他有金融背景。
这,也是笔者现在努力的方向。不过,稍有点晚了。
某同学的豆邮,比较优秀的同学,把我的回复一并贴出来,希望对有相似困惑的童鞋有启迪。
前辈您好,打扰了!跟了您的揭秘帖好久了,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催生了自己一点小小的困惑,所以想给您发封豆邮请教下,如有冒昧还请见谅啊!
我是您提到的那几所所谓名校的研究生,本科本来不是学新闻的,保研的时候也是一腔热情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进了这行,之前也在新华社或者地方媒体实过习,对您帖子里提到的灰常有认同感,可心酸了⋯明年秋天就找工作了,可能我不那么有新闻理想,所以还是想进党报或者新华社之类的国字号吧,因为家在广东,所以非常想考新华社驻公东分社,但不知道这种考试猫腻大不大?我们学校每年挺多人考新华社的,但录取的人都好少~~>.<~~
还有就是,下半年有两个实习机会,一个是去cctv2的经济半小时,做内容的,还有个是去financial times,主要做产品或者其他方面的,但又特别困惑,虽然说想进体制内,但还是想以后在事业上有所发展,cctv应该在体制内还是很认的,但又觉得去ft这种国际大牌也能学到很多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经验,对以后进体制内也有所帮助⋯⋯不知是不是我太天真,是不是既然想进体制内就应该果断去cctv实习呢?想请前辈指点下,谢谢!!!!非常感谢!!!!
————————————————
你好,你的豆邮算质量比较高的。学校好坏看来还是有区别的。
1、新华社地方分社很难进,比北京总社难进。因为每个地方分社一年只招三四个人,一方面你自己要很优秀,另一方面要期待好运气,没有那种特别强的关系户。一般来说,广东这样的大省,一年招一个电视记者,一个文字记者,一个编辑,一个财务什么的。重在参与,不要抱太大希望。
2、总社的话,除非你非常想留北京,否则我觉得意思不大。一是待遇低,二是竞争激烈,基本出头的可能性很小。分社有红包拿,发展的机会也大,人脉也容易积累。北京的总社嘛,只是名头好听。
3、我个人建议去CCTV吧,我之前在AV实习过,大家都很认的。找什么工作,你一说在CCAV实习过,大家虽然都骂CCAV,但是都给面子。相反,知道FT的要么就是资深搞媒体的,要么就是金融的,受众太窄。至于所谓国际化的经验,纯扯淡,在天朝,体制内的经验是王道。
祝你成功!
做电视新闻记者的话,跑那条线比较赚?
可是我有听说,苏州台记者也就3000左右
一般水平是这样的吗?
-----------------------------------------------
跑哪一条线不是由你决定的,来钱的线都是老记者在把控着。你这样问,好像任由你选择的样子。呵呵。
一般经济部比较好,跑银行、证券,然后教育、工商税务也不错。当然,报社里有跑大国企的,有跑区的。电视台嘛,就苦逼多了。
工资嘛,那只是一小部分。还要看绩效啊,年终奖啊,过节费啊,各种福利啊。
苏州台出去招聘吹牛逼,说平均年薪15万。额,老同志是有的。年轻人嘛,腿勤点,10万多还是有的。
苏州消费这么高,三千吃屎啊。
哦,当然我说的是台聘的。一般应届生从名校招进来,是台聘。如果你是栏目聘,或者合同制,那待遇就没法说了
LS,最后说一次四大门户的薪资。请认真看以前的帖子。
腾讯收入最高,不管是应届生还是社会招聘。做产品、做技术和做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这里只说做内容的,也就是网络编辑。
腾讯的话研究生6K,一年15个月。本科生略少。好像985、211、普通学校也不一样。不过,普通学校基本进去的很少,至少211吧。
其他的,网易、新浪4.5--5K吧。搜狐不清楚,反正不会比腾讯高。
腾讯进不去的话,先在其他干着,然后跳腾讯,8K--10k,也就这样了。干网编没什么前途的。除非做到频道总监。我有个师兄,广院研究生毕业,五年做到腾讯某频道总监,一年20多万。还认识一个哥们,华中科技大学毕业,本科生,六年做到新浪科技频道副总监,一年二十万。不过现在本科生进去,没有这么快发展的前途了。
关于所谓“新闻传播类专业留学”,现专门回复很多人,以为就别再问了。
1、放下你的虚荣心,珍惜父母的血汗钱。哪怕你爹是TAN官,那几十万也是酒桌上喝来的,拍领导马屁拍来的,都不是天下掉下来的;
2、英美这些国家,给中国留学生全奖,并且能留在他们国家给你份不错的工作,一定是理工科专业。文科专业放眼全世界都不好找工作,更何况你学的是新闻。你想想中央台和各个省台除了外语频道有几个老外呢?人家BBC和CNN不可能开个中文频道的吧。媒体,永远是喉舌,要么为一个PARTY要么为一个资本集团。一个外国人想谋份异国媒体的职位,难度可想而知;
3、现在的国人也不是土鳖了。以前你说自己是海龟,人家说:哇,留学生。现在你说我“放弃高薪聘请,毅然回国”(老罗语),谁都知道其实是“没有高薪聘请,黯然回国”。而且国外的硕士一般只有一年,你连语言关都没过,学个屁啊;
4、除非你是哈佛、剑桥、牛津这些国人都知道的世界名校。否则,进媒体,包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的牌子,一定比什么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利物浦大学靠谱。别扯什么世界排名。
5、只要你回国,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体制内的实习经验,比如新华社和CCAV,一定比你在某个国家什么媒体实习经验靠谱。领导们都知道CCAV,但知道KBS、NHK、CBS、ABC的有多少呢?
6、最后,如果你拿到了北大、复旦、人大和广院的保送资格或者考上了拿到了通知书,然后你说,“老娘(老子)不想在国内浪费时间。”那我赞一句。别自己考不上或者很多人不敢考名校,不想下功夫复习,然后还装逼地说,“国内的新闻传播专业太烂了,我不想上。”
这样装逼,老天爷会生气的,小心被雷劈哦亲!
看完楼主中肯细心的回复,也想来请教您指点:大三女,在上海一所211大学读文化经济,进大学以来就对自己的专业没什么指望了,现在在准备考中传的新闻学,看了楼主分析的这个圈子里的诸多内幕顿时就迷茫了~一直比较纠结是毕业直接找工作还是出国?读研?考公?真心觉得一定要提早做决定,才能避免日后更迷茫!没有什么太大的抱负,但求将来能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自食其力并让父母过得更好就好。
=============================================
1、请叫“广院”,叫“中传”听着巨恶心;
2、出国就免了吧,浪费钱。公务员嘛,要考,但那玩意更多是运气;
3、“一份安稳的工作,自食其力并让父母过得更好就好。”在天朝,这就不算小抱负了。每年毕业几百万大学生,好工作有多少呢?
4、考广院,不建议考新闻学,竞争太激烈。再说,新闻系在广院也没地位。
5、考研、考公、找工作三线并进吧。
回LS:
现在找媒体工作的情况是这样:
第一,最重要的,你有没有关系?有关系,什么专业都不是问题;
第二,没关系,看你的学校,北大、清华、复旦、人大、传媒大学,大家还是认的;
第三,要有实习经历,越大牌的媒体实习经历越好,有作品;
第四,男生比女生吃香点,长相好的比长得一般的吃香点;
----------------------------------------------------------------
明白人,赞一个!
其实很多人就是不愿放弃幻想。
这四点适合所有媒体,不管是纸媒还是电视台还是网站。
谢谢LZ哦 我也是明年毕业 毕竟在北京 四大门户有三个还是比较熟的 而且也都在中关村这块
先说搜狐。在搜狐实习了挺长时间 听里面人说搜狐是四大里面最轻松的了 似乎也是如此 感觉管理上有点问题。应届生好像3500到4000 不过可以谈 我有个师姐最终谈到5000
新浪 应该是最累的 薪资不清楚 去面过他们的市场部实习生 工资一天50 没去 想想现在后悔了
腾讯 我感觉腾讯网编应该6到7k吧至少。。不过也不清楚 上届有师姐在那做 也是本科应届 当时传闻年薪10W 不知真假。有好几个同学也在腾讯实习 不过腾讯今年比较坑爹 实习生都不给转正。
网易不清楚
最后说个百度。。百度跟媒体不搭边 不过工资真高啊 我一同学在那签了 一月7000+ 做产品的 羡慕死了。。
---------------------------------------------------------------------
孩子,你是真心没见过钱吗?
1、搜狐那点钱,在北京怎么活?
2、腾讯的话,本科生到不了7K,而且如你所说,今年不留实习生。而应届生招聘,很少,整个新闻中心也没几个指标。很多在腾讯以“实习生”名义留了一年等机会转正的,年底都走了。我的消息应该比你靠谱点;
3、至于百度那哥们,做产品的嘛,7K很正常。你不要只盯着人家那点钱,他以后且有苦逼日子熬呢。
4、我有师弟在新浪干了三年,今年跳了。累死累活一年9万多。经常加班,所以你说的新浪最累是靠谱的。
找一家体制内的、经济发达省份的报社,收入过十万没问题。工作还轻松。这是俺这个过来人的忠告,尤其适合女生!
你瞧,我不是闲的经常在上班时候给你们回帖嘛。
不过我们报社三四年招一次人,这两年没计划了,而且我们报社只要5所高校的。
再来普及一下很多人困惑的,或者都不知道的、但极其重要的编制问题。
上面有傻逼孩子说,我们学校很一般,也有师兄师姐进央视啊,唉,合同工,甚至连合同工都不是,连央视大楼都进不去,就剩吹牛逼了。
先说比较简单的报社编制。
1、最牛逼的:在编,也就是事业编制。
这样的人是中国媒体圈里最后一批捧着铁饭碗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已经被历史车轮淘汰到二线三线乃至N线,但是,他们往往身后背景显赫,以至于领导都无法干掉他们,从而仍然在瓜分着报社和电视台利润的相当大一部分。
到2004年,绝大多数的报社都已经没有编制了。新进人员都没有。因为媒体单位转企业了。
2、人事代理制
LZ就是酱紫的人。在升职、基本工资、绩效工作、几大节的奖金、油贴饭贴报销、福利上和在编的一样。区别在于,年终奖不一样,拿他们的80%。我说的是我们报社,各家单位有所区别。另外,退休也不一样。不过,这都是三十年后的事情了,到时候什么行情谁知道呢。
3、合同制
以我们报社为例,三四年招聘一次人事代理制的,一次招聘十个。但是呢,老同志退下来的、辞职的、生孩子的,工作总要人顶啊。于是就招了大量合同制。一年招个二三十总归是有的,流动性也大。
干的活是一样的,待遇就差大了。
基本工资一样,话说谁靠基本工资活啊。平时奖金他们拿我们的四分之一,比如说元旦节,我们发1500,他们拿350。年终奖,在编的6W,人事代理制的4W5,合同制的1万。
同工不同酬,中国特色嘛。
4、临时工
忽略不计
电话台的聘制(各家有所差别,越大的电视台级别越多)
1、在编的正式人员
这样的人是中国电视台最后一批捧着铁饭碗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已经被历史车轮淘汰到二线三线乃至N线,但是,他们往往身后背景显赫,以至于当前的电视台当权者都无法干掉他们,从而仍然在瓜分着电视台利润的相当一部分。
注意,我说的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老一辈电视人中的中坚力量为我们开创了当年的春晚、天气预报、为您服务这样优质的电视节目。他们是功臣,不能忘记。
2、厅聘(或者局聘)
这一群人诞生于电视台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的时候,由各地广播电视厅聘用,与在编的正式人员享受同等福利待遇。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也几乎同样的碌碌无为。
3、台聘
台聘人员是过去十年间,中国电视的中坚力量。也是你们现在所人人期望成为的那种“正式员工”。
4、部门聘
也称之为部聘,部聘的人员往往表现足够好,(或者在这个部门呆的足够久)。但又死活解决不了台聘的问题,所以就会出现部聘这样一种身份。部聘和台聘最大的差别在于:部聘,是不会有记者证的。
5、公司聘
比如说那些签了中国网络电视台的(CNTV)或者所谓央视的,直接和“央视汇才”这家公司签。待遇什么的,和部门聘差不多吧。
6、组聘
组聘就更可怜了,不光没有记者证,连每个月发多少钱,都得看制片人脸色。
7、临时工
临时工,是的,临时工是刚来到节目组里,领导还在考虑要不要给他个组聘的名头,或者领导在考察背景够不够硬的那群人。
8、帮忙的。。。。。
好听一点,这一群人也叫做外请。就是什么都给不了你,钱也只能给你这么点,但是你还上赶着来。那好吧,你是帮忙的。相信我,真有这种人。
lz,清华法硕毕业,拿到新华社offer但没去(没有给我承诺的北京户口)的出路在哪里?
----------------------------------------------
贵校现在不是都想当官吗。哈哈。
@大南瓜小南瓜
建议你先实习一段时间,然后你如果还是像现在这样。。。那再说吧。
“就像快乐大本营播放有时切出他们导演组的镜头的 ”
其实你想做的不是导演,你追求的不是做电视,而是。。。
不忍打击你啊,小姑娘
DDDaisy说:
| 谢谢前辈!您的话对我启发非常大,打破了我的一些幻想,看来还是承认现实的好⋯还有个小小的疑惑,关于新华社编制的问题,现在新华社校招进去的应届生是什么性质的编制呢?总社和地方是不是不一样呢?非常感谢!
|
| 您的帖子里还提到财经媒体,这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领域,一方面自己本科学过很多这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实在接受不了社会新闻对丑陋的揭露觉得很挑战自己的人生信仰(呵呵,这话说的有点装),但我非常困惑的一点是,根据现在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分布和影响力,如果就职于财经媒体的话是不是北京上海要明显好过地方,体制内和体制内就发展平台和工资水平是不是和之前讨论的一样呢?还是说我又想多了 ,您之前的话其实对于财经媒体也是适用的⋯
----------------------------------------------------------------------------------------------
1、新华社的编制问题很复杂。如果你是校招方式进的地方分社的话,也就是那么几个名额的话,应该是在编。北京总社的话,每年也有编制,解决北京户口的那种,但这个,一般人希望不大。总社下面有四个公司,新华网、音视频部、图片中心之类,他们基本上就是人事代理制了。招你的时候,会说:等着吧,年轻人,会给你们北京户口的,至于等到什么时候,那就不知道了。
2、民生新闻(也就是你说的社会新闻)其实你也应该做一段时间,这样才能“接地气儿”,知道真实的中国是什么样,一般的老百姓是什么样。
3、财经媒体的话,只有北京和上海有。
4、至于体制内外的工资和发展平台,各家媒体不一样,也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的程度和运气,不能一概而论。你问的这个问题,属于没法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