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媒体行业工作和收入,及新闻传播专业考研

感叹一下,学历贬值。

贵阳晚报招实习生都要211的,http://weibo.com/u/1912975334

有云贵地区的可以试试
1、相对来说,公共关系好考一点。
2、认真研究我校招生简章,很多专业方向初试都是考一样的。研究完了再来问我好吗亲,不要什么都直接问人要;
3、11月报名就选专业和方向,动脑子问问题;
4、考公务员和找工作的话,新闻学比传播和公共关系都要好;很多负责招聘的单位领导们不知道传播学和公共关系是什么玩意;
这个,跟个人的新闻敏感或者嗅觉有关系,和领导容许的报道题材尺度有关系,和你们的运气有关系。

不要问我新闻写作的相关问题,我觉得没意思。都市报和党报都那鸟样,你模仿就是了,如果你模仿都不会,还是别干了。

如果想写牛逼稿子,比如曾经的南方周末的那种,那是多种因素集合的结果,你个人的努力是很小的一个方面。
1、要么卖脸出名,要么女生卖。。可以来钱多的;
2、电视台的实习越早越好,而且多打听消息,留不下得赶快走人;
3、平面媒体实际上是最不好进的,我说的是人事代理制的而非合同制的,因为报社的人员现在基本饱和,大多数报社两三年招一次,一次招十来个。而电视台和网站来去匆匆很多人,每年都招人基本。
个别台,个别收视率高的节目,编导一个月也可以拿一万多。但这样的节目很少很少,放眼全国,也很少很少。

P.S 哥们,问下,你们年终奖多少?
1、纪录片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要水平高、能吃苦,最重要的,没钱。基本上是电视台里最穷的部门;

2、第二,凭您的条件,除非家里关系很强,否则连电视台都进不去,不要谈选什么部门了;

3、三个月的专刊部门,是合同制吧?

4、华南理工虽然院长李幸老师在电视圈有点名气,但这样学校在国内都排不上榜,更别说不靠谱的传播学了。至于出国,呵呵。

5、如果家里没有牛逼的亲爹,我建议您还是认个牛逼的干爹吧。这样才能干上“不是一天8小时用电脑”,而且您觉得有兴趣,而且凭您二本学校还能进去的单位。

自己条件不咋样,还挑这挑那的,先有份安定工作吧,别好高骛远的。
借你的问题,统一回答一下关于经济类新闻媒体的问题。刚和几个从业的同学吃饭,呵呵,所以,趁热打铁。

其实,所谓“经济新闻”是很尴尬的事儿。不管是宏观、微观、投融资、并购啥的,你有业内经验吗?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貌似你写的头头是道,实际上,人家真正的业内人士只会嘲笑你扯淡。

再者,对于广大屁民来说,经济类报刊电视节目,从来不是他们的收看和收视选择,也就是说你没有贴近庸俗大众,精英化的分众选择,额,大陆的媒体水平,你们懂的。

第三,从学校来说,经济类报刊一定是名校优先了,而且圈子很小。

第四,说说收入和发展吧。和苦逼民生新闻记者比,经济类记者相对来说还算舒服,出席的场合和采访的对象相对“高端”嘛。我两个同学,男同学,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毕业,现在在《经济观察报》,两年半了,资深记者,一年15万吧。女同学,复旦大学新闻研究生毕业,现在在《第一财经日报》,工作一年半,马上升资深,一年14万--17万吧。

第五,问题在于,都是靠写字挣钱的。累死累活,记者一年最多20万多点,编辑15万。如果你干不到领导,主任啊编委啊级别的,都是这么多,不像别的行业,每年都可以15%的涨工资。你今年写的少,那可能就到不了十万。同志们,北京上海不到10万怎么活啊。另外,你跳槽的选择很窄。

最后,我个人觉得吧,年轻人嘛,冲一下复旦呗,如果你想干媒体的话。如果做金融行业,或许上财不错。但做媒体,上财和复旦真心没法比啊。
有个别朋友进了彭博社、路透社、FT什么的,都是驻中国记者站的,不过都是工作几年后,圈子内部跳过去的。毕竟是外媒,中国人基本都在底层,除非能力特别强加上运气特别好的。收入的话,也不高,跟企业一个道理,外企收入是不错,但最牛逼的一定是国企老总,原因你懂的
我建议是:踏实点,先有份工作再说。等明年你找工作时候就知道了,你这样的情况,没什么资本去选择别人
人滴性格是很复杂滴,表乱归纳啊,再说一猪生九仔,各个都不同呢。

7号楼的师哥艰难撸过。
先看什么用工形式吧,合同的还是人事代理的,公司的还是栏目的,这个跟收入关系最大。至于干什么的,不能一概而论,和关系及自身能力有关。

再重申一次,进电视台,最最重要的不是你学什么专业,是关系!!
上海交大是什么类型的学校,想必大家都清楚,何必自己骗自己呢,有意思吗?
个人观点:每个专业除了本专业前三的学校,其他都不值得浪费青春
也要分怎么看,如果本科学校一般,研究生读个名校,是个跳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