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黄仙鬼话》(东北话、冷幽默)讲述那些你不知道的民俗、鬼事…

  早晨答应晚上来更新,虽然晚了点,不过不能食言。这就补上。
  ——————————
  我点点头,一边回忆,一边对他讲道:过去有一个落魄的穷秀才,叫张守财,张守财还有一个姐姐,叫张凤仙,张守财的父母死的早,从小便跟姐姐相依为命。

  张凤仙人张的好看,手也灵巧,秀的一身上好针线活。

  于是姐姐张凤仙天天帮人家绣花,赚点钱既养家,又供弟弟读书,姐弟俩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了点,但是也还凑合,至少不至于挨饿。

  张守财心里感激姐姐,终日苦读,盼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考上功名,以报答姐姐的恩德。

  但是他心虽然诚,无奈时运不济,每次考试都差了一点点,排名孙山开外。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这一年,张守财进乡赶考,又落了榜,家中姐姐张凤仙却忽然患上了重病,没两天便去世了。

  张守财本来便因落榜心情低落,又接到了姐姐去世的消息,只觉得天以塌陷,大厦将倾,哭的是死去活来,神志模糊,连书也不读了。

  张守财哭了一阵,渐渐清醒过来,暗思:如今姐姐没了,我这穷秀才无依无靠,又手无缚鸡之力,切不说我思念姐姐,单说以后的生计,便也没了着落,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想到这里便有了轻生的念头。他一个文弱书生,终日在姐姐的呵护下长大,日子过得虽然穷,但是却也没吃过多少苦,想自寻短见,又怕疼,想扯三尺白绫上吊,家里的白布却都为姐姐吊丧了,想来想去,便决定跳河。

  张守财抱着一死的念头,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掉了,换来了人生的最后一顿酒钱,吃饱喝足,便晃晃荡荡的往河边走了去。

  张守财刚走到河边,看着滔滔河水,还学着儒家名士作了一首诗:几度黄河流,千载庶子心,了却红尘梦,河中寻故人。高声念了两边,身子一歪,便要跳河。

  也是张守财命不该绝,这时候恰巧远处来了一位修行的老和尚,老和尚听见张守财的诗,读出了里面轻生的韵味,赶忙紧走几步,上前拦住了他。

  老和尚问张守财好端端为什么要跳河,张守财便哭着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老和尚听完,叹了口气,对张守财说:“哎,你做人虽然无用,但是心肠却不坏,我见你思姐心诚,便为你指条道路,你若去得,便可让你姐弟二人重新相见,但是,此行艰险,一不留神便会丢了性命,至于你敢去不敢去,还需要你自己决定……”
  张守财一听,赶忙跪在地上求老和尚指点迷津,哭着说:“大师慈悲!小生今日心灰意冷,本欲求的一死,庆幸遇到大师,救得贱命一条,大恩大德,无以为报!大师若能让我在见到我姐姐,我纵然万死,也不会退却一步,如有老生,定然追随大师,做牛做马也会报答大师的恩情。”

  老和尚见他心意已决,便对他说:“此去向西三百里,有一山,名‘阴山’,山下有一山洞,名‘曹洞’,那边是阴曹地府的入口,曹洞的大门,每年的七月十五会开一次,那是为了让阴曹地府中的鬼出来享受人间亲人的香火供奉,你若是相见你姐姐,便要趁着大门开了之后,偷偷溜进去,混到阴曹地府之中,在慢慢的去找她。”

  张守财一愣,对老和尚说:“大师,阴曹地府那么大,我去哪找我姐姐呀?”

  老和尚摇摇头,对他说:“这边要靠你的造化了……但是你记住,你若要混入阴曹地府,首先要披上一张生牛皮,那是为了遮住你身上的生人气,以防被看门的小鬼把你认出来,生人若是混进阴曹地府,那可是要被活活扒掉皮的!”
  ***** ******
  小可不才,还是在这里求众位看官多多回复,多多支持,也适当的去魔铁支持支持,小可知道自己毛病多,同时更新的也慢,但是毕竟不是专业的,写写就卡壳,经常动不动在电脑面前就呆坐半天,一个字也落不下来,写一行删两行,也害怕里面出错误,出现水文,以至于贻笑大方,所以也请大家多多见谅,多多包涵。对于每一个回复,每一个赞扬,小可都看在眼里,暖在心上,支持的看官,就把黄仙当做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故事,虽然每天成长的很少,但毕竟是靠着各位的点滴支持一点一点的成长起来的。
  而且,你不能趁着大门一开就进,那会小鬼们都挤着往外跑,若是挤掉了你身上的牛皮,你就会被认出来,给拖进去扒皮的,你也不能进去的太晚,亥时一过,曹洞的大门就关了,你若是再想进去,就得等到明年了。”

  张守财听完,将老和尚的话牢牢记下,又给老和尚磕了三个头,说道:“大师,我现在穷的连饭都吃不起了,我去哪找生牛皮呀,大师你救人救到底,便送我一张吧。”

  老和尚感叹一声,从行囊中掏出了一张薄薄的牛皮,递给了张守财,对他说:“你既然决定了,便出发吧,但是休怪我没有事先警告你,进入阴曹地府之中,万万不能把这件牛皮脱下来,不然若是被阴曹地府中的小鬼认了出来,那活活扒皮的滋味可要比你跳河寻死难受上百倍!”

  张守财接过牛皮,又给老和尚磕了几个头,千恩万谢之后,便匆匆的动身往西走去,说来也巧,等他一路乞讨赶到阴山的时候,正巧是七月十五。

  他找到老和尚说的那个曹洞,见那曹洞门洞刚开,里面成群结队的小鬼正蜂拥着往外跑呢,他披上牛皮,躲在一旁耐心等了一会,见小鬼跑出来的差不多了,偷偷的低着头走了进去。

  他一走到阴曹地府,见周围都是面目丑陋,凶神恶煞的小鬼,吓的差点尿了裤子,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窜,见到小鬼便躲开,胡乱的闯荡了一阵,突然发现远处站着一个穿着红棉袄、绿棉裤的大闺女,他觉得那人眼熟,走过去一看,那不正是他死去的姐姐张凤仙么!

  张凤仙乍一看到弟弟,吓了一跳,随即就哭了出来,责怪自己没能照顾好弟弟,让他年纪轻轻就丧了命,这下他们张家便绝了后了……

  张守财赶忙上前安慰姐姐,并把遇到老和尚这些事一五一十的跟姐姐说了,张凤仙一听,敢情弟弟没死,立刻又笑了,拉着弟弟的手说:“弟弟,既然你没死,那就跟我回家吧。”

  张守财一愣,问姐姐,你怎么还成家了?

  张凤仙说:“我死之后,阎王看了我的生死薄,说我命薄,生前吃了太多的苦,便让我跟地府的一个判官成了亲,在阴间享享福。”

  张守财听说姐姐在阴间的日子过得好,自己也放心了,便跟着姐姐回了家。

  一进家门,姐弟俩先是抱头痛哭了一阵,然后又破涕为笑唠起了家常,就跟在阳间时候一样,张守财说话说的高兴,觉得身上热,就把牛皮给脱下来了,姐俩又唠了一会,张凤仙忽然一跺脚,看了看外面对张守财说:“你姐夫快回来了,你先躲起来,等我先跟他商量商量,别让他进屋就把你当成生人给扒了皮。”

  张守财一听,赶忙躲了起来,藏在了外屋地的柴火垛后面。
  判官一回来,一下便闻见了生人的气息,手里抽打小鬼用的皮鞭子一挥,哼哼着说道:“生人气!生人气!见了生人活扒皮!”

  说完便顺着气味往自家的外屋地走了过去。

  张凤仙一见判官发现了弟弟,赶忙上前抱住了他的脚,哭着说:“不是生人,不是生人,那是我弟弟。”

  判官一听,顿时愣住了,又听张凤仙把整件事说完,哈哈一笑,说道:“原来是小舅子来了,那还躲啥,快出来跟我喝酒!”

  张守才一听姐夫要跟自己喝酒,赶忙从柴火垛后面跑了出来,给姐夫敬了个礼,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

  判官拉着张守财喝了几天酒,便又要回阎王殿办差了,临走之前,对张守财说,“你我郎舅一场,我也没什么东西送你,这样吧,我带你去个地方,那里宝贝多,你随便挑点吧,挑完之后,等我回来,便送你回阳间。”

  张守财对姐夫拜谢一番,便跟着他走了,俩人在阴间走了一段里,便来到一片都是高墙大院的地方。张守财扭着头瞅了瞅,看见四周都是高墙,隔着几段,便有两个对着的大门,大门上面还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便问姐夫,这是哪啊?

  判官没回答,对他说:“你看见了吗?这地方一共有四道大门,两个两个对着的,这个门里面全是金山银山,那个里面全是仙琼佳酿,第三个门里都是珍奇异宝,这三道门你随便进去一个,里面的东西可劲拿,能拿多少拿多少,拿完了就回你姐姐那等我回来。但是你需记得,你记的只能进一道门,出来之后便不能再进别的门了。”

  张守财看了看第四道门,好奇的问判官:“姐夫,你咋就说了三个啊,那第四道门里是啥啊?”

  判官瞪了他一眼,对他说:“那里面啥也不是,你千万别进去!”说完便匆匆忙忙的走了。

  张守财见姐夫走了,便自顾自的转悠到了那高墙旁边,在四道门之间踱着步子,暗自寻思:‘姐夫告诉我三个门里都是宝贝,而且一个比一个稀奇,但是我只能挑一个门里的东西拿,而且不让我进这第四道门,莫不是里面的东西更贵重,姐夫舍不得给我?”

  想到这里,心里便痒痒起来,犹豫了一会,一狠心,便推开了那第四道门……

  我讲到这里便停了下来,要饭却还傻了吧唧的巴眼瞅我,意犹未尽呢,见我停下来,赶忙问道:“继续说啊,那第四道门里面有啥啊?”

  我瞪了他一眼,对他说:“你听了半天在这听啥呢?第四道门里有啥没啥的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里的线索,那判官带着张守财去的地方,都是高墙大院,也是大门相对,上面还挂着红灯笼。你瞅瞅咱现在这地方,是不是跟故事里说的情景一模一样?”

  要饭眨了眨眼睛,看了看周围,若有所悟的点点头,对我说:“哎妈呀,你还别说!听你一讲完故事,我也觉得这地方似曾相识了。”

  说完,站起身指着不远处的大门,又问我:“那这里面不会也都是金山银山啥的吧?”

  我见他二的离谱,差点笑了出来,拍着他的结实的肩膀头子,对他说:“饭少爷,你别做春秋大梦了,就算真跟故事里讲的一样,里面有宝贝,那这大门上也没写字,你也没有一个判官姐夫来给你指点,你知道哪个门里是啥?万一你进错了,进到那第四道门里了呢?”

  要饭的本来正在兴头上呢,听我说完,扭过头来看着我,对我说:“那你还废话啥啊,赶紧说那第四道门里有啥啊?”

  我哎的叹了口气,对他说:“你既然要问,那我就告诉你,只是你听完之后别后悔……

  话说那张守财财迷心窍,不听他姐夫判官的叮嘱,推开了那第四道门。

  那第四道门里本来是阴曹地府之中关押凶鬼恶灵的地方,那些生前犯有重罪的极恶之徒,在地府之中不仅要受刀山火海、油炸割肉的折磨,折磨完之后还会被关进这暗无天日的门里面,永远在黑暗中徘徊。

  张守财一开门,只见里面尽是凶神恶煞之辈,一个一个凶鼻恶眼、触目獠牙,吓得惊呼一声转身就跑。

  他之前仗着姐夫是判官,耀武扬威,不把周围的小鬼放在眼里,早忘了老和尚的叮嘱,不得脱下那件牛皮衣,如今关押凶鬼的门一开,那些恶灵闻到他身上的生人气息,就如饿狼见到了羔羊一般兴奋,扑上来就把他拉入门里,剥了皮了……

  要饭听我讲完,浑身一个激灵,情不自禁的扭头看了看那几扇大门,对我说:“王谦,这故事不是真的吧?要是那样,我可不去开门了!”
  @这是一杯开水 这位兄台的意见,小可一字不落的读了好几遍,可谓受益匪浅,小可真的很希望多听见这些中肯的评价,毕竟小可是菜鸟,属于还在实习的阶段,只是凑巧,引来了众看官的锤炼,让黄仙能一直不沉。
  对于开水兄弟的意见,小可着实接纳,也在后续的章节中提纲中多做一些修改,尽量的让《黄仙》看着不那么松散。
  在这里,小可也将《黄仙》的构架,跟开水兄弟及有同样看法的众位看官探讨一下,不知道众看官注意没有,小可在前面说了一下,《黄仙鬼话》的前身,是我发的贴子,《七公里》,当时标题的后面打的熬头是,“东北话,冷幽默,中国版邪恶力量”,《邪恶力量》是很火爆的一部美剧,里面讲述了不少美国当地的传说故事,小可也正是看到此,才萌发了写一部能串联中国的民俗传说的故事,这也是小可开始落笔的初衷,不可否认的是,在小可的手稿中,《黄仙鬼话》的描写方式也借鉴了美剧《邪恶力量》的剧情方式,小可的想法是用故事带动剧情,在有大主线故事串联的背景下,引入很多小的故事,每引入一个,都是要表达一定的想法,小可更新的很慢,没有想着以《黄仙》去创收,(事实上,在魔铁上小可却因此创收了,连载一个月,18万字,现在大概收入7毛钱,也算上是黄仙里第一章中‘我父亲’一个月的工资了),小可很多的时候,面对着手稿和新故事都不知道怎么下笔,在网上连载的坏处就是,时间很仓促,小可本来最近在忙着考试,时间就不多,有时写完了手稿,自己也懒得回去去矫正,但是对于故事大纲的整体构思,小可保证不是奔着凑字数,写水文去的,大家可以监督我,有些地方可能是因为我写的时候自己没有发现,造成了言语罗嗦,但是对于我所引入的故事和剧情,我都是有精心设计过的,大家可以看一下里面讲述过的事实,“童大棒槌”“庞娟""迁坟”我写入的是很多对生活的无奈,而从第三章开始,我主要想描写的是大量的民间故事,所以才插入了像“四道门”这样的故事,小可也在尝试着去摸索,期间必定会造成很多的弊端,小可也希望喜欢黄仙的人多多的向@这是一杯开水 看官一样,直接对小可说出自己的感受,小可这样也就知道故事里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也知道为什么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了。
  但同时,小可也会再后续的故事里,不断的变换风格,以此去打造一个属于小可的风格,小可还有两个其他故事的手稿,并未发过,但是那俩故事风格也都不一样,也许小可本身就是个多变的人吧。
  @这是一杯开水 朋友说的章节变换过乱,这个问题一语道破了小可的困惑,小可确实忽略了这个原因,小可的手稿里是没过多的去划分章节的,都是自从在魔铁上发了之后,因为网站的原因才开始去强制着分在章,这也造成了让人看着不连续的感觉,直接复制了那头的版面,因为我觉得那头的那个‘自动排版’功能很强大,排版出来的版面很好。
  小可向莲蓬斑竹保证过,小可真正喜欢的地方是天涯,因为天涯里的看官是成熟的,可以为小可提供很多中肯的意见,小可也喜欢这里的环境,所以小可一会,在发故事的时候,重新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划分章节,保证故事在天涯里是原汁原味的。
  对小说人物的描写,小可也知道是失败的,我在第一章里不应该引入过多的角色,以至于后面真正写出来主角的时候,给人的感觉不强烈了,小可之前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迫于修改的巨大难度,和时间上的压力,就没去修改,这个是弊端,小可也知道。其实里面的男主角应该是‘我’‘要饭’和‘猴子’的,我要是在第一个故事里,就将‘高星星’‘羊种地’等换成是他们就好了,在后续剧情里,在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希望有朝一日,《黄仙》若是能火,小可到时候会重新修改一下剧情的。
  请大家继续支持《黄仙鬼话》,加入《黄仙鬼话》,回复《黄仙鬼话》,小可渴望和您交朋友!
  顺便提一句,目前在好心看官兄弟的帮助下,《黄仙鬼话》有了贴吧,人气虽然不旺盛,但是却是一个答疑的好地方,大家有问题想问小可,可以去贴吧发帖,也可以直接入群来找小可,也可以在天涯留言,也可以去魔铁留言,总之,在哪里小可都看的见,都会回复。
  燕归辞和他的朋友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