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女人上船
早上六点,在鱼肚白刚刚跃出海平面的时候,我们按照约定来到了码头。“海燕号”的前甲板早已经被雇主装好了他们需要使用的设备,上面罩着一大块苫布,苫布底下有一截黑色的管子直通水面以下。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东西的全貌,但估计也就是个大型的声纳仪。雇主的来头不小,据李大嘴说是来自北京的中科院,研究什么海底生物资源的。海边的渔民平素根本就没有什么心眼,只知道本分的在风浪里打渔。雇主是谁咱管不着,只要有钱赚就行。
李大嘴的船队加上我们的“海燕号”拢共有六艘渔船,因为李大嘴所在的渔船生活设备好,通讯设备完善,本次航行作为了“旗舰”使用。“海燕号”和其他渔船听从“旗舰”的命令,随时用无线电进行联系。雇主方为首的是一个光头的胖子,他跑前跑后的一顿指挥,在每条渔船上安排了四个人,而后自己登上了李大嘴的“旗舰”。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海燕号”的无线电接收到了“旗舰”出发的命令,胖子随后起锚,王玉田也解开了船尾的缆绳,在一片柴油机巨大的噪声中,我们出发了。
来到海燕号上的是三男一女,为首的是戴着金丝眼镜的老教授,别看他文质彬彬,但不迂腐人很客气,对我们渔民也没有瞧不起的意思。上来就跟我们一阵寒暄,而后逐一为我们做了介绍。老教授姓王,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我们称呼他为王教授就可以了。在他身边长的很干净,理个学生头的女孩是他的女儿王喻菲,今年才大学毕业。因为王教授年纪大了,这次又是出海考察,家里人不放心。所以经不住女儿王喻菲的软磨硬泡,这次出海王教授硬是将她带了出来。剩下的两个人是王教授的助手,一个姓杨,脸上有很长的一个刀疤,自上船后就一直不说话,看起来凶巴巴的。另一个姓尚,一脸的络腮胡子,也是一直绷着个驴脸,笑都没笑一下。
“海燕号”出了海湾以后,速度就上来了。六艘渔船排成一个三角形的方阵,“旗舰”走在最前,呈“头一,腰二,尾三”的队形,像“箭”一样快速的滑过海面向一望无际的大海深处驶去。
在渔船上工作过的人都应该晓得,渔船上的味道那有多难闻。海鱼的腥、烂虾的臭往往能熏得人头疼欲裂。王喻菲是个女娃子,本来就不应该上渔船。渔民自古就有讲究,女人登船出海早晚要出事。要问原因第一个是观念问题,过去跑船的很讲究,开航要祭祀,女人更是禁忌,要是船上有女人都没有人敢上这条船。第二个是工作性质,这个活是个需要一定力气的活,真有事就是船老大也一样需要挽上袖子下去干活。女性力气比男性小得多。有的读者就反映过,他“曾经在胶东海船码头的地方干过活,当时出海一般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用的网是几千米的绳子,隔九米栓一个叫“稠”的东西,喇叭口,放进去鱼食,两小时后起网。当时记得打了直接在海上卖给大铁皮收鱼船是十一块半一斤。打鱼很辛苦,一般收网撒网6个小时,下了网等鱼的时候就吃饭加休息2个小时,这样重复循环部分日夜。刚开始皮肤不适应海水,每个手指头的关节都烂了一个洞,手上很多地方都没皮了(戴橡胶手套,手套里灌水把手磨出来的)。当时吃饭一顿能吃4个大馒头加一小盆菜(读者体重不到120斤,平常一个馒头完事),结果下了船竟然胖了。说实话现在一年给三十万他也不去了,劳动强度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第三个是女性的生理问题,海上很潮,对女性身体不利。第四个是,海上孤男寡女难免有事,我老早就听大哥说过荤段子,在远洋运输公司那阵,船上的女服务员业余都是干小姐的,一出海往往就要半年时间,如狼似虎的年轻男女哪受得了,干出些蝇营狗苟的事就不足为奇了。奇的是,我大哥船上的一个女人竟然以和各种各样的男人上床为荣,每次快活完都要详细记录一下感受以及男人的国籍。最后竟然总结出西班牙的男人最有魅力,坚持时间最长,有一次遇到一名叫“海豹”的外国男人,不知道吃了什么药,竟然将女人干的昏死了过去,等她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好不容易积累了一年的嫖资都被“海豹”卷走了。扯远了,当然不让女人登船也有迷信的因素在里面。
早上六点,在鱼肚白刚刚跃出海平面的时候,我们按照约定来到了码头。“海燕号”的前甲板早已经被雇主装好了他们需要使用的设备,上面罩着一大块苫布,苫布底下有一截黑色的管子直通水面以下。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东西的全貌,但估计也就是个大型的声纳仪。雇主的来头不小,据李大嘴说是来自北京的中科院,研究什么海底生物资源的。海边的渔民平素根本就没有什么心眼,只知道本分的在风浪里打渔。雇主是谁咱管不着,只要有钱赚就行。
李大嘴的船队加上我们的“海燕号”拢共有六艘渔船,因为李大嘴所在的渔船生活设备好,通讯设备完善,本次航行作为了“旗舰”使用。“海燕号”和其他渔船听从“旗舰”的命令,随时用无线电进行联系。雇主方为首的是一个光头的胖子,他跑前跑后的一顿指挥,在每条渔船上安排了四个人,而后自己登上了李大嘴的“旗舰”。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海燕号”的无线电接收到了“旗舰”出发的命令,胖子随后起锚,王玉田也解开了船尾的缆绳,在一片柴油机巨大的噪声中,我们出发了。
来到海燕号上的是三男一女,为首的是戴着金丝眼镜的老教授,别看他文质彬彬,但不迂腐人很客气,对我们渔民也没有瞧不起的意思。上来就跟我们一阵寒暄,而后逐一为我们做了介绍。老教授姓王,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我们称呼他为王教授就可以了。在他身边长的很干净,理个学生头的女孩是他的女儿王喻菲,今年才大学毕业。因为王教授年纪大了,这次又是出海考察,家里人不放心。所以经不住女儿王喻菲的软磨硬泡,这次出海王教授硬是将她带了出来。剩下的两个人是王教授的助手,一个姓杨,脸上有很长的一个刀疤,自上船后就一直不说话,看起来凶巴巴的。另一个姓尚,一脸的络腮胡子,也是一直绷着个驴脸,笑都没笑一下。
“海燕号”出了海湾以后,速度就上来了。六艘渔船排成一个三角形的方阵,“旗舰”走在最前,呈“头一,腰二,尾三”的队形,像“箭”一样快速的滑过海面向一望无际的大海深处驶去。
在渔船上工作过的人都应该晓得,渔船上的味道那有多难闻。海鱼的腥、烂虾的臭往往能熏得人头疼欲裂。王喻菲是个女娃子,本来就不应该上渔船。渔民自古就有讲究,女人登船出海早晚要出事。要问原因第一个是观念问题,过去跑船的很讲究,开航要祭祀,女人更是禁忌,要是船上有女人都没有人敢上这条船。第二个是工作性质,这个活是个需要一定力气的活,真有事就是船老大也一样需要挽上袖子下去干活。女性力气比男性小得多。有的读者就反映过,他“曾经在胶东海船码头的地方干过活,当时出海一般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用的网是几千米的绳子,隔九米栓一个叫“稠”的东西,喇叭口,放进去鱼食,两小时后起网。当时记得打了直接在海上卖给大铁皮收鱼船是十一块半一斤。打鱼很辛苦,一般收网撒网6个小时,下了网等鱼的时候就吃饭加休息2个小时,这样重复循环部分日夜。刚开始皮肤不适应海水,每个手指头的关节都烂了一个洞,手上很多地方都没皮了(戴橡胶手套,手套里灌水把手磨出来的)。当时吃饭一顿能吃4个大馒头加一小盆菜(读者体重不到120斤,平常一个馒头完事),结果下了船竟然胖了。说实话现在一年给三十万他也不去了,劳动强度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第三个是女性的生理问题,海上很潮,对女性身体不利。第四个是,海上孤男寡女难免有事,我老早就听大哥说过荤段子,在远洋运输公司那阵,船上的女服务员业余都是干小姐的,一出海往往就要半年时间,如狼似虎的年轻男女哪受得了,干出些蝇营狗苟的事就不足为奇了。奇的是,我大哥船上的一个女人竟然以和各种各样的男人上床为荣,每次快活完都要详细记录一下感受以及男人的国籍。最后竟然总结出西班牙的男人最有魅力,坚持时间最长,有一次遇到一名叫“海豹”的外国男人,不知道吃了什么药,竟然将女人干的昏死了过去,等她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好不容易积累了一年的嫖资都被“海豹”卷走了。扯远了,当然不让女人登船也有迷信的因素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