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原创大赛]《海东青》夜半莫读,头皮发麻的灵异故事

  第十三节 女人上船
  早上六点,在鱼肚白刚刚跃出海平面的时候,我们按照约定来到了码头。“海燕号”的前甲板早已经被雇主装好了他们需要使用的设备,上面罩着一大块苫布,苫布底下有一截黑色的管子直通水面以下。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东西的全貌,但估计也就是个大型的声纳仪。雇主的来头不小,据李大嘴说是来自北京的中科院,研究什么海底生物资源的。海边的渔民平素根本就没有什么心眼,只知道本分的在风浪里打渔。雇主是谁咱管不着,只要有钱赚就行。
  李大嘴的船队加上我们的“海燕号”拢共有六艘渔船,因为李大嘴所在的渔船生活设备好,通讯设备完善,本次航行作为了“旗舰”使用。“海燕号”和其他渔船听从“旗舰”的命令,随时用无线电进行联系。雇主方为首的是一个光头的胖子,他跑前跑后的一顿指挥,在每条渔船上安排了四个人,而后自己登上了李大嘴的“旗舰”。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海燕号”的无线电接收到了“旗舰”出发的命令,胖子随后起锚,王玉田也解开了船尾的缆绳,在一片柴油机巨大的噪声中,我们出发了。
  来到海燕号上的是三男一女,为首的是戴着金丝眼镜的老教授,别看他文质彬彬,但不迂腐人很客气,对我们渔民也没有瞧不起的意思。上来就跟我们一阵寒暄,而后逐一为我们做了介绍。老教授姓王,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我们称呼他为王教授就可以了。在他身边长的很干净,理个学生头的女孩是他的女儿王喻菲,今年才大学毕业。因为王教授年纪大了,这次又是出海考察,家里人不放心。所以经不住女儿王喻菲的软磨硬泡,这次出海王教授硬是将她带了出来。剩下的两个人是王教授的助手,一个姓杨,脸上有很长的一个刀疤,自上船后就一直不说话,看起来凶巴巴的。另一个姓尚,一脸的络腮胡子,也是一直绷着个驴脸,笑都没笑一下。
  “海燕号”出了海湾以后,速度就上来了。六艘渔船排成一个三角形的方阵,“旗舰”走在最前,呈“头一,腰二,尾三”的队形,像“箭”一样快速的滑过海面向一望无际的大海深处驶去。
  在渔船上工作过的人都应该晓得,渔船上的味道那有多难闻。海鱼的腥、烂虾的臭往往能熏得人头疼欲裂。王喻菲是个女娃子,本来就不应该上渔船。渔民自古就有讲究,女人登船出海早晚要出事。要问原因第一个是观念问题,过去跑船的很讲究,开航要祭祀,女人更是禁忌,要是船上有女人都没有人敢上这条船。第二个是工作性质,这个活是个需要一定力气的活,真有事就是船老大也一样需要挽上袖子下去干活。女性力气比男性小得多。有的读者就反映过,他“曾经在胶东海船码头的地方干过活,当时出海一般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用的网是几千米的绳子,隔九米栓一个叫“稠”的东西,喇叭口,放进去鱼食,两小时后起网。当时记得打了直接在海上卖给大铁皮收鱼船是十一块半一斤。打鱼很辛苦,一般收网撒网6个小时,下了网等鱼的时候就吃饭加休息2个小时,这样重复循环部分日夜。刚开始皮肤不适应海水,每个手指头的关节都烂了一个洞,手上很多地方都没皮了(戴橡胶手套,手套里灌水把手磨出来的)。当时吃饭一顿能吃4个大馒头加一小盆菜(读者体重不到120斤,平常一个馒头完事),结果下了船竟然胖了。说实话现在一年给三十万他也不去了,劳动强度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第三个是女性的生理问题,海上很潮,对女性身体不利。第四个是,海上孤男寡女难免有事,我老早就听大哥说过荤段子,在远洋运输公司那阵,船上的女服务员业余都是干小姐的,一出海往往就要半年时间,如狼似虎的年轻男女哪受得了,干出些蝇营狗苟的事就不足为奇了。奇的是,我大哥船上的一个女人竟然以和各种各样的男人上床为荣,每次快活完都要详细记录一下感受以及男人的国籍。最后竟然总结出西班牙的男人最有魅力,坚持时间最长,有一次遇到一名叫“海豹”的外国男人,不知道吃了什么药,竟然将女人干的昏死了过去,等她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好不容易积累了一年的嫖资都被“海豹”卷走了。扯远了,当然不让女人登船也有迷信的因素在里面。

  我们这群人里面,赵老仙最是迷信不过。看到渔船有女人上来,他头一个就要站出来反对。他先是找大哥商量,一二三四的说了一大堆理由。奈何大哥也不相信这套自欺欺人的把式了,眼看渔船都要发不起工资了,哪有功夫再管这些子虚乌有的条条贯贯?得罪了这些财神爷,咱们喝西北风去?所以大哥耐着性子又一二三四的反驳了回去,气的赵老仙把胡子都吹到了眉毛上。不让女人登船那是出海打渔的旧理,咱们这次是做科考工作。人家虽然是女孩子,力气再小咱们也不用她拉网,顶多就是在海上方便困难些,我把船长室空出来给她但用不就行了吗? 其实很多的讲究都缺乏科学根据,有的甚至纯属无稽之谈。我记得小时候大人不让我摘一种叫做“打碗花”的花,说摘了它吃饭的时候就会把碗摔掉。当时居然相信这是真的。后来长大了自然就知道这样的说法纯属胡说。大哥也是出生在80年后的小青年,对于老一辈的所讲究的各种东西,他倒是越来越不上心。
  王喻菲倒是一点都没有察觉到渔船上有人不欢迎她的到来,今天阳光很好,阳光洒在海面上就像碎了的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她笑呵呵的东瞅西看,完全像是出来度假的心态。王喻菲不仅不晕船,而且对渔船难闻的气味没有一点抱怨,我真怀疑她也是渔民世家出身,要知道没有哪个女人能在渔船上适应的如此之好。再转脸看看于得水,第一次出海的时候可是将胃酸吐了个顺风飘,好悬差点没死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一到了大洋深处,海燕号接到命令将船速降了下来,雇主方开始了科考作业。王教授招呼刀疤脸和络腮胡子出来掀了苫布,而后将那截长长的黑色管子全部放到水下。王教授“啪”的一下接通电源,屏幕上立刻雪花飞舞,王教授又在面板的按钮上调试了几把,雪花逐渐消失,仪器上面的屏幕就出现了一条条放射状的电子波纹。王教授立刻兴奋起来,指挥刀疤脸和络腮胡子不断调整水下设备的角度。
  王教授他们玩的是技术活,我们可帮不上。不过他们忙他们的,海燕号的船员也有活干。虽说渔船被他们包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赚钱。见海燕号的速度越来越慢,我就耐不住性子了。出海前,我就休息的很好,此时海燕号由赵老仙驾驶,一时半会也轮不到换班。在船舱懒洋洋躺的难受,我就招呼胖子提了四排蟹笼来到船尾钓海蟹。王教授他们在船头搞设备,我们在船尾钓海蟹,两方互不干涉。
  我们在船尾架好放笼台,将四排蟹笼排好顺序,一只只直径约60厘米、高约24厘米的扁圆形蟹笼绳钩相连,串连成排,整齐地码在放笼台上。胖子用人力带动轨道,蟹笼慢慢移动。快到船沿时,我用手轻拨,蟹笼就沿船舷依次轻巧地落入海中,在海面上上下漂几下,冒出一大串白色的水泡,很快便被海浪吞没。一排蟹笼串连着500只蟹笼,我们一次就下了四排,足足有2000只蟹笼。每只蟹笼尼龙网上有3个扁锥形入口,笼里放有饵料,螃蟹、章鱼等爬进尼龙网后,就出不来了。饵料也有讲究:用发光塑料制成诱饵罐,罐内放着约50克左右的“炸弹鱼”(一种专门用于捕蟹、形似炸弹的海鱼)。罐子用橡皮筋扎好,固定在笼子中部,随蟹笼沉到20米到80米深的海水中,一排蟹笼在海底可绵延达4海里。
  刚放完了蟹笼,我一抬眼发现王教授的女儿王喻菲竟也来到了船尾,此刻正笑眯眯的看着我们干活。我从小就脸皮薄,见了女孩子都不敢盯着人家的脸看。实在遇到漂亮的,自己受不了非要想目睹人家的芳容,我也是偷眼看一下子,要是被女孩发现了,我还弄个大红脸。胖子也是,从小连女孩的小手都没拉过,青纯的就像春天里的油菜花。
  我们害羞,可是王喻菲倒是蛮大方的,她指着海里说:“你们放的是蟹笼吗?”
  我好歹上过大学,有过女朋友,对女孩方面总比胖子强点,但是我看见漂亮的女孩子就紧张,一张口就结巴:“是……是啊,你……你怎么知道的?你家祖……祖上也是打渔的出……出身啊!”
  王喻菲得意的一笑:“才不是呢!告诉你吧!本小女子上大学学的是水产专业。”
  水产专业!怪不得这个小女子不晕船也不怕渔船的腥臭味呢!原来人家竟然和自己一个和专业,也是搞水产的出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