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身体有点吃不消。休息了一下。大家见谅。
争取把全文好好结束掉,不要虎头蛇尾。
第四节 后来者的道路
全文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了。经济如此复杂,我们讲了那么多的故事,最终还是需要用线索串联起来。本文有两根线索。
一根是经济学的线索,从个人、组织、单个市场、宏观经济等4个层面,建立起“人本经济观”,以帮助对各类经济问题的分析。本文最后有专门的篇幅进行梳理。
另一根线索是“后来者的道路”。古人说得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于是我们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依次探究了个人、公司、宏观经济体、文明源流,寻找后来者的机会。古人又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代表了传统中国人的人生理想。先把自己安顿好,有余力就承担更大的责任。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句话不妨改成“修身齐家治公司平天下”,也许就比较符合当代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了。在这样的一种人生理想下,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成了后来者。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完成了“修身齐家”后,免不了想去“治公司”,于是成了公司中的“后来者”。哪天公司做得很好了,免不了想去为这个社会做点贡献“平天下”,于是陪着咱们这个国家又成了“后来者”。
为了找到后来者努力的方向,第四章讨论了文明间的差异和变迁,预测了某些大趋势,锁定了一些领域。顺着这个线索下来,就要探讨一下“怎么做”了。
后来者要赶上先来者以及先来者的后代,有两个方面是可以掌握的。一是让自己具备更高的质量。二是找到“中庸”。两者居其一,后来者就能够脱颖而出了。
对于其一,很好理解,源自于人的“自我性”。西方经济学理论极力倡导,无需多解释。如果后来者自身不能磨炼出超越旁人的“质量”,那什么都无从谈起了。提高“质量”的极致,就是“创新”。但“创新”不是后来者自身努力就能达到的,需要一系列社会基础安排的建立。所以,后来者还要寄希望于整个社会能够迅速进步,让“创新”之路可以走得通,走得顺。“创新之路”通达之日,将是“伟大复兴”克成之时。
对于其二,源自对人的“社会性”的把握,需要花点时间探究:怎样找到“中庸”?为什么后来者可以在“找到中庸”上具备优势呢?
“中庸”是很难达到的。不去了解左和右,你没法知道“中”在哪里。不去经历足够的事情,你没法知道“庸”是什么。“中庸”又是动态的,不去把握时势的变化,你没法知道此刻的“中庸”究竟落在哪个刻度上。只有在现实里碰了很多次壁,看到了人性的方方面面,看到了现实中错综复杂的各种利益纠葛,而且依然坚持用自己的头脑去寻找,才能够摸到“中庸”的门。
某个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急需取得收入以维持生存。可是作为市场新军,这家公司还不被客户了解,所以很艰难。于是开始物色优秀的销售人才,希望打开局面。客户总监A脱颖而出。她年轻貌美,作风大胆,这一年公司60%的单子都是她做下来的。业内有关A的桃色传闻开始满天飞了,说她又坐到了谁谁谁的大腿上。以至于公司总经理D参加业内聚会时都会被同行狠狠调侃,“话很难听”。公司里也议论不断,有些人觉得太丢人了,“我打个喷嚏都会被其他公司的人笑作禽流感”。
就这样,2年过去了。A的业务量逐渐没什么增长。客户总监B开始为公司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单子。她为人仗义豪爽,喜欢结交朋友。一拿到销售提成,就全部拿出来请朋友聚会,而且让朋友带着其他朋友来。以至于有新朋友忍不住问她:“看起来你也不富啊,为什么你要抢着为我买单啊?我们刚认识,我也没什么可帮你的啊?”不久,客户总监B做下的单子就超越了A,而且很快拉开了距离。
突然有一天,客户总监C拉回了一个大单,抵得上5个一般的单子,一下子把公司的利润率给提高了。一个月以后,C又拉了一个大单,让所有人都开始偷偷打量她。大家一向认为,C的性格有点太温和、不会来事,虽然专业能力强,但未必适合销售。没想到,她居然凭借专业能力,用公司积累的资源为客户解决了难题,把公司的客单价提升了一个档次。
我的一个朋友,跟着销售总监B出道,正赶上了B快速开拓市场的阶段。对B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心模仿学习,当过年度销售冠军。可当公司越来越大,积累的资源越来越多时,还是坚守老办法,客单价总也做不上去。直到C做大单的经验在公司内部广泛推广时,仍然不肯改变,最后倔强地选择离开。前一年还是销售冠军,这一年就成了反面典型。难道是他退步了?变的不是他,而是形势。之前的成功经验,居然一年里就成了他的包袱。而销售总监B则仔细分析学习了C的做法,找专业能力强的人来帮自己做执行,自己则继续发挥人脉上的优势,依然业绩优秀。
据说小鸭子会把看到的第一个动的物体当做妈妈,真假没验证过。不过,人身上的确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一旦按照某种方式做成了事情,就会一直守着这个办法不肯改变。一旦按某种方法吃了亏,就从此对这个方法深恶痛绝。这就叫做“先入为主”。所以,有些人虽然只有二三十岁,思维就已经固定了,后几十年都活在前十年的故事里。
ABC三个销售总监代表了三种销售风格,在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市场阶段各有作用。一个“先入为主”的人,很可能把自己看到的第一个成功或失败当做了事情的全部,以为做销售就是这个样子。实际上,一个成功的销售往往同时具备几项素质,并懂得找团队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面对层出不穷的情况。而绝不能让之前的经历蒙蔽了思想,从此只认一种方式。这就需要足够的毅力和豁达的心胸,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逐步体会到这里面的“中庸”,并审时度势加以运用。“中庸”是一个公司总经理最起码要具备的认识。
既然把握“中庸”这么困难,这是一个令后来者沮丧的事实吗?不是的。正相反,这是后来者们的重要突破口,沮丧的应该是先来者的子孙。先来者的“二代”可以有最好的老师,可以从父辈那里继承到财产、人脉和智商,但无法继承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这些“二代”只有自己扑到残酷的现实里去,才能学习到这些经验和智慧,才可以领会和把握好“中庸”。这就需要他们比后来者们克服更多人性的弱点了。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又有商场老手说:“先让他拥有,然后他就会害怕失去了。”大多数“二代”们的心态是守。因为他们一旦输了,输得比后来者要多。也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很多,缺少进取的动力。
时代在不断进步,“中庸”的具体表现也在跟着改变,不要说“二代”们,即便是先来者自己,也可能失去对“中庸”的把握。特别是在大变革时代,人们总是不得不寻找新的平衡点。先来者如不变化,也很快会被淘汰。后来者是可以找到道路的。请回头再看看前几章的实际案例,事情就摆在哪里。
既然“创新”和“中庸”是后来者赶超先来者所能追求的两大极致,那么后来者追寻这两大极致需要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的呢?回到全文的开篇,后来者究竟是“完全遵守规则”还是“尽量绕开规则”呢?看到这里,每一个后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时势,下自己的判断了。卡尔波普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给出了一些很好的思考。虽然他没有具体描绘开放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波普虽然反对某一个极端,但他也感觉到另一个极端同样不可取),但“开放”两个字实在是精辟之极。如果有什么普世价值的话,那么“开放”才是一种真正的普世价值。自我性和社会性,都是人性中不可抹灭的部分,强调一端而抹杀另一端——无论是“自我性”还是“社会性”——一定无法取得好的结果。依照“总量=质量*数量”这个方程式,只要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无可无不可,这就是“开放”了。某些成功企业家这么解释“开放”:初学者的心态。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投资大鳄索罗斯,他在《超越金融》里,把“开放社会”列为真正的价值,反而认为“民主”只具备工具性价值。他以小布什总统时代的美国为例,说明了民众的喜恶是如何被操纵的。索罗斯这样的大鳄,真正可敬可畏啊。
方向有了,方法有了。后来者们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嘛?如果抱定这种心态,恐怕也不是件好事。不止一个先来者对后来者说:“运气很重要。”这是实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学会失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个中缘由,走到那个地步,自然会领悟。驾驭好自己的内心和面对复杂的世界一样重要,那就是个纯粹的哲学问题了……
Just do it!最终的答案尽在其中。
@baoyz123 1160楼 2013-04-11 01:04:35
楼主:喜欢你的文章,尤其喜欢你对经济学的态度。我认为经济学应该是最实在的社会实践学,可是被所谓的专家学者用一堆晦涩的概念和逻辑搞得云山雾照,故意让人不懂,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懂。
你看《国富论》,从平常的经济活动入手,层层分析,前面有网友说“接地气”,很形象。
我刚看到“资本的血统”这一段,我理解这里说的“资本的血统”意思是资本最求利润的方式是有路径依赖的,资本的路径依赖本质上......
-----------------------------
是啊。不去观察平常的经济活动,怎么能讲经济呢?路径依赖是一个重要原因,创始人的性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看对路径依赖怎么定义了。
好几位都提到了心理学。这可是博大精深的又一门学问了,需要你们多给我点知识了。
@screnran 1161楼 2013-04-11 08:00:28
好贴,有思想。追了好多天,只是一直潜水。 快出版吧。我会买
-----------------------------
谢谢啦,争取有个豹尾。可能会难懂一些,但的确是少数人之所以能成为那些少数人的智慧吧
@linkegy1 1092楼 2013-04-09 16:19:42
@搜飕111 2013-04-09 11:48:30
写得好累。
求捧场
—————————————————
捧你。哈哈。
你后面的标题已经明了,创新,才是后来者的出路。
规则从来不是为后来者制定的,先到者必然会维护自己的利益。
想要打破先到者的封锁,必须先用创新,而且是有意义的,为大众所接受,为大众带来方便的创新,才能打开局面。紧接着,保护这份创新不被蚕......
-----------------------------
@搜飕111 1140楼 2013-04-10 22:47:52
哈哈。
老兄擅长哪方面的技术?对移动互联网有什么评价?
-----------------------------
@linkegy1 1162楼 2013-04-11 09:44:33
哈哈,我是做光通信及其扩展应用的。三大运营商就是公司的客户群的一大块。
不过我是做有线硬件及设备的,不涉及无线业务。
对移动互联网的评价,这个题目好大,不好答啊,哈哈。先说说这个怎么来的吧。
我个人比较推崇王守仁的心学里关于“道”的一些感悟。
凡事(结果)要先看是被什么环境或要求(原因)造就的。
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及飞速发展,是结果,原因呢?
......
-----------------------------
前两天身体欠佳。刚刚仔细拜读了你的回复,很感谢。
从你的观点延伸一下,移动互联网这个信息终端固然重要,但核心还是内容提供?
@凝rp 1164楼 2013-04-11 10:28:30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只描绘了一个完美的理想模型,并没有指出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状态。换个时髦的说法,只是给出了梦想,却没有指出道路。没有梦想,人生会失去意义。如果没有道路,那么连存在本身都会是个问题。
完全反对,你没有明白自由市场的真意。
自由市场,与指出发展道路的理性主义完全不同。所谓自由,正是因为没有道路才有自由,有了道路,那变没有了自由,一切按照道路来走,那必然是一条奴役之路......
-----------------------------
第四章花了20000字来解释自由市场的真意,rp可能还没有看到。
另外,有了道路就会没有自由?道路可以选择,和自由有什么必然联系?难道想说的是《通往奴役之路》的观点吗?
@绿掌拨清波 1165楼 2013-04-11 10:36:59
楼主写的真好,我是门外汉,但是也看了不少经济方面的书。
反观以前的知识,觉得受益匪浅。以及延伸到的三观上也有一些契合。
多谢楼主的精神。
-----------------------------
谢谢鼓励!大家觉得有用,我也开心
@虚若股 1166楼 2013-04-11 11:12:46
名校?聚天下之英才俱毁之!
-----------------------------
纯属引用。但部分表示同意!
@森火L 1167楼 2013-04-11 12:47:04
顶楼主,写得太好了。顺便马克。
-----------------------------
感谢顶帖,感谢支持!
@中部凸起 1170楼 2013-04-11 16:08:39
空谷足音,洗耳恭听!想想中餐有中餐的美,西餐有西餐的味,西医有西医的神,中医有中医的奇,道路不同,但殊途同归。中西结合的不仅仅是医学,饮食中的酒店,还有经济学等等。怪不得“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富强”的道路行不通,
-----------------------------
师夷要学根本。要学根本又要先学皮毛。难啊。
好在这个国家还在前进,这个基本情况是要承认的。
@kuangyejunma 1179楼 2013-04-12 16:13:35
每看一次,都觉得学到了点儿什么。以前的观念中中庸之道是一个贬义词,现在看来,中庸是一种平衡,是综合考虑全局、考虑古往今来的一种最适合的选择。
-----------------------------
老实讲,有时会觉得我们不如古人。一个3000年昌盛的文明,可不能就这样断绝,也一定不会就这么断绝的。先从逐步消除误解开始吧。
@历史每一刻 1181楼 2013-04-12 17:59:09
支持出书,这贴子写得累,断断续续看得也累。
担心的是,不会因为要出书,不得不保留一些观点吧。问题谈不透就没意思了
-----------------------------
我和责任编辑面谈了一次,相信他们还是挺不错的。
@搜飕111 1175楼 2013-04-11 20:37:59
接下来,讲个草原的故事。一直喜欢草原,觉得那是个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汉文化的国家很多次打败了草原国家,但绝少能真正征服草原。那么,在大城市里呆憋屈了,跑到草原去排泄一下文明的废气,不是很好么?
从北京往锡林郭勒草原去,先是路过京郊的农田,再穿越北京西北部绵延的群山和上面雄伟蜿蜒的长城。继续向北,地势不那么险峻了,起伏的丘陵灌木丛生。如果再向北,降雨稀少了,草成为了大地的主旋律。风的力量强大......
-----------------------------
@yesno001001 1182楼 2013-04-12 18:30:53
“中庸”精辟的中国行走之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无不在潜行着“中庸之道”,再通俗一点就一个字“混”。学问可大可小,大到安邦定国,小到独善其身,楼主文章精辟,定是傲视之人,期待后续大成!
-----------------------------
再通俗一点就一个字“混”。
这话有意思!
本人的未来多少会因为此文有所改变。是祸是福,还不知道。没有xd你期望的那么高啦。
感谢支持
@meoo31 1183楼 2013-04-12 21:09:41
今天我们不能否认政府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但政府已经渐渐沦为富人政府也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作者所讲的那样,今天政府的自我性已经足够强大,而原先那些来自革命传统的社会道德约束缺渐渐乏力,政府不断贪婪的捞取权利和金钱也就足为奇了!而由代理人伸头投机客引导的圈钱游戏则在房地产上淋漓尽致的上演。
看高昂幼儿园学费背后的血腥房租,富人阶层挥动的收割之廉鲜血淋淋的拉出一道道......
-----------------------------
我也是一介平民。写自己看到的和思考的。精英阶层如果真的把饭桌打翻了,那么连他们自己也没饭吃。这点最基本的认识也还是要有的。
@fikeman 1185楼 2013-04-12 22:50:56
写的太好了,好久没见到这么有深度的帖子,非常感谢楼主!
-----------------------------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分享。
谢谢顶贴,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还有点意义
@zaki1985 1187楼 2013-04-13 10:11:05
楼主在开篇中提到:“经济学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由人天性中与生俱来的对立面造成的” 不甚理解,,,望楼主解惑啊,
经济学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是什么?人天性中与生俱来的对立面又是什么?
两者的关系是造成还是决定?
-----------------------------
就是人的自我性和社会性。两者有时是一致的,但经常是对立的。市场经济的一大贡献,就是将人的自我性和社会性在单个市场层面上统一起来,挖掘出了更高的生产效率。
本文最后有专门的理论解释,届时请帮助看看是不是可以解释一些疑惑。谢谢
@tonney_2008 1189楼 2013-04-13 15:20:36
这里只想跟楼主说一声:谢谢!感谢您为大家提供如此精彩的分析;天涯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出现如此高水平的观点了……,本人奋战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中,近年来明显感觉实体举步维艰,虽然我在虚拟资本运作上能平衡实体上的颓势,但就如FQQ所说的,实体才是根本,劳动是财富之源;实践让我逐步回归对人性问题上的思考,尤其在虚拟经济中,人性成了所有人最大的障碍;能冲破自身人性问题,就能立足市场;反之,只能是飞蛾扑......
-----------------------------
这样的评价让我不敢承受啊。
觉得这个时点可能需要这样的思考,因为这些思考也是一直困扰自己的。然后想办法去解决,然后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接受大家的各种反馈,于是更有动力写完、写深这篇文字。
能认识一些新朋友,就很有收获啊。
谢谢你的夸赞!
@华夏遗人 1191楼 2013-04-13 22:09:30
撸主,这是我在天涯,目前看到的最好的贴
-----------------------------
过奖啦,不敢当
@脸皮薄怎么了 1192楼 2013-04-14 08:40:40
分析的太好了,忍不住问一下楼主可以转载帖子吗?很小范围内署名转载。如果同意署名就用搜飕111吗?
-----------------------------
当然可以。谢谢啦。如果你的朋友们有独到评论,请反馈给我。
第五节 如果能再来点创新……
经过前面的讨论,似乎后来者的道路就已经在眼前了。虽然曲折,但有路就有希望,已经值得庆幸了。然而,我们的体系里最可能缺少一样关键的东西,会让个人后来者无法发挥极致,然后使得这个渴望“复兴”的宏观经济体也达不到期望的高度,这就是“创新”。
创新这东西,就好像是一种突变,没法预见和控制。生物进化史上,有无数的基因突变,只有极少数的突变在自然选择中被保留下来。创新也是如此,只有极少数能够具有价值而被保留或者发扬。可是,正是这极少数,推动了人类文明滚滚向前。
所以,创新需要大量的实验基数,需要有充分尊重“自我性”的自由空间,需要能够容忍新生事物的宽容,还需要能够将创新转化为价值的机制。这正是我们体系的先天不足。
我还在读书的时候,有关创新的各种竞赛和活动就已经铺天盖地了。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什么创新的后来者获得成功了吗?没几个。我们能知道的还是最早那批创业者。改革开放之初,转型中的中国有很多空白,首批创业者们的普遍做法,就是照搬西方先进的东西,然后迅速改良复制,把坑占住了。他们让我们拉近和先进的差距,他们功不可没,但光靠他们完成不了超越。没有不尊重他们的意思,我们只是在谈未来。创新和创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创新可以只发挥人的“自我性”,而创业一定需要对“社会性”也有足够的把握。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创新者未必需要创业,就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并获得合适的奖励。帮助创新的人,也可以在市场机制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让创新者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是很好么。
现实里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创新者被人推倒在地,抢了成果不说还踩上一脚。新生事物一开始总是丑陋的,创新者也几乎都不是在现有体系里如鱼得水的人。当别人来踩来抢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反抗能力。美国的一些年轻人20多岁就能创新出大事业,社会可以宽容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不成熟,去弥补他们的弱项,保护他们天才的一面,不让别人去戕害。我们这里还远没到这个程度。有的时候,创新得越好,遭遇越离奇,死得越快。
这就是现实。也不奇怪。尊重个人,“限制他人之恶”的机制远没有建立起来,利用权势来掠夺他人的现象还比比皆是。只要不损害到自己,大家都熟视无睹。这里就不再重复第四章对文化源流的分析对比了。鲁迅先生说我们这地方“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国家体系体现的是整体的意识,天然不适合去创新,但是不是能够“弘扬共同之善”,去筛选创新并对合适者加以培养?创新主要依靠民间的活力。参与创新的基础面越广,获得创新成果的可能性越大。培养创新的环境越好,创新真正产生价值的可能性也越大。
没有创新,在当今世界是永远做不到“强”的。在过去发展水平不高的年代,大和强常常是矛盾的。如今不一样。东西方的智慧已经共同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因“大”而更“强”的体系。市场越大,经济的体量越大,选择人才的余地就越大,能够产生“创新”的土壤就越肥沃。美国的强,正是因为它可以找全世界最好的人才,找全世界最便宜的原料,然后把东西卖给全世界。
因为有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我们的公司、国家依靠数量优势在总量上取得领先,是可以预见的。只是,那不是复兴。大而强,才是祖先们曾经创造的荣光。尊重个人,“限制他人之恶”,让创新得以产生。“弘扬共同之善”,帮助创新者扬长避短,将创新转化为价值。也许,我们可以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创新不是孤立存在的,只在多种条件具备时才能存活。如果近现代西方文明是一座皇冠的话,创新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我们需要多久,才能建立起支持创新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社会共识呢?
创新,是后来者最光明的道路。创新,是复兴路上的下一个主旋律,恐怕也是最难以解决的困难。当创新可以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涌现,这将是一个标志,标志着以效率为导向的因子,终于成功融入到这个古老文明的血液中来,让她焕发出了又一次崭新的生命!到那时,我们应该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于实现了……
就拿本文来说吧,本文应该算是一种创新,可能拿来作为一个小案例,大家也容易理解。在网络上边做连载边写作时,一直在细看大家的反馈,一直在观察自己的感受。这篇文字发出来了,而且居然涉及到了现在这个深度。
做这次“创新”,首先是要过的,是自己内心这一关。也就是敢不敢写,敢不敢发。这还真是个问题。平时不觉得,等到真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时,第一反应是心虚、胆颤。毕竟这是对某些主流学术思想提出的根本性质疑,毕竟要涉及到某些人和事。从小到大受的教育,都是要“乖”、“听话”,走稳当的路,跟随社会的主流。发表奇谈怪论或者特立独行是会被孤立的。在我们这个类型的社会,一旦被孤立日子恐怕是不好过的。以前熟悉的生活可能就回不去了。这不是说笑,身边遇到过真实的例子。人们对“新”是不怎么宽容的。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写了,还是发了。然后一个人咂摸这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很可能不能让人坦然发表看法,陷入一种焦虑的歇斯底里。
然后要解决个技术问题,这文字在哪里发,怎么发?既然决定要发了,那么当然希望能被人看到。但杂志社、出版社凭什么发表新意见呢?须知成熟的机构最怕犯错了,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更加如此。我们的传统,不习惯去看事情本身,而是先看话是谁说的,事情是谁做的。这就如同传统婚姻更关心娶的是谁家的女儿而不太关心这女儿本身究竟是怎样的。连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女主角们,都一个个身世显赫,好满足大家内心的这种倾向——上一章已经仔细分析了咱们这个偏重“社会性”的传统。于是,决定不浪费时间精力找传统传播机构了,选择在三个网络论坛上发。一是天涯论坛,人气和影响力在那里摆着,无需多讲。一是杭州某房地产专业论坛,里面聚集了大量关心房地产懂房地产的朋友。最后是一个小众论坛,一些经历了房地产十年的老朋友们小聚的地方。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检验了。大家愿不愿意看,能不能接受,有没有共鸣,是不是发表意见来推进思考的深入。很幸运,这篇文字得到了很多热情的支持。那些持反对意见的朋友,对这篇文字的启发有时甚至更大。感谢诸位,将尽量让你们的思考和更多的人分享。不过,从各种回馈里还是可以感受到社会心态里对“创新”的不友好因子。请关注事情本身,而不要动不动就去揣测事情背后的人。是人就有诉求,是人就有缺点。在以效率为导向的社会里,不要用完人、圣人和他人的标准来要求创新者。一个人就应该坦然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一个人就应该通过分工合作让发挥自己的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时代变了,“数量”固然依旧重要,但“质量”已经是决定性因素了。那种通过打击别人来争夺利益的做法已经过时了,你有本事把所有人(包括国际竞争者)都打击了吗?通过提高效率、创造价值来取得共赢,才是人们的呼唤。没有“土壤”哪里来的“天才”?看来,这种土壤首先要生在人们的观念里。什么时候人们能这么干:对好玩的新东西说一声“酷”,对讨厌的新东西说一声“离我远点”,而不去做什么多余动作。那就是个巨大的进步了。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正式面世了。某国家级出版社在网络论坛看到了这篇文字,希望能够出版。作为作者,既开心又担心。开心是当然的。担心的是,签订出版合同后出版社是有权对内容做修改的。不是光用契约手段把双方的物质利益绑定就足够了,还需要在某些问题上建立共识。于是,专门拜访了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相信出版社是一定能提供很多好的专业意见的。“创新”终究还是要有力量去推动的,是需要被“知遇”和“提携”的。
任何的创新恐怕都要过这么几个关。社会足够鼓励创新吗?真的保护创新吗?那些将别人的创新偷走抢走的人,会受到全社会的最强烈谴责吗?成熟企业学会接纳创新了吗?再次强调,创新和创业是不一样的。创新这个嫩芽是可以嫁接到大树上的。
希望五年十年之后,作者自己能有足够的经历和感受,针对“创新”这个话题,再来一次真正的思考和总结。
创新,“死”人的事情总是要经常发生的。敢于创新的后来者,面临的现状也还不乐观。这就是考验人的时候了,而且还一定需要一些运气。理想主义者们,不管你们磨练了多少现实主义的技巧,成为铺路石的觉悟,有没有?有没有啊?!
@哄个P 1210楼 2013-04-14 18:10:38
最近房价涨的凶!今天买菜,卖杂货的摊主在抱怨,这些天的生意不如刚过完年。如今民不聊生,除了刚毕业的小年轻,有家的谁舍得乱花钱啊。
-----------------------------
到这个份上,基本都在掌握中,自编自导自演。
房产税才是最终的目的。
@c1n1 1211楼 2013-04-14 18:12:22
华生: 北京东京市中心都有每平米1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档房,但对工薪族来说重要的是一小时内能可靠上班的房源。东京郊区和核心23区内现均有大量在售这类从130到200多万人民币的公寓楼盘,而日本国税厅公布的东京都男性年薪均值为669万日元约44万人民币,我们还用纠缠于细节回避自己泡沫太大或黑钱太多的事实吗?
4月11日 01:06 阅读(15万) 全部转播和评论(354) (8) |转播|评论|
更多
华生: 事实说......
-----------------------------
宏调有屡试不爽的套路,这次也类似
@Gaoluminggx 1219楼 2013-04-14 20:22:32
对于楼主所言之秉承东方智慧导致我国对宏观经济管理调控表现优于西方智慧各国的说法无法认同,确有盲人摸象之嫌,宏观经济管控成效似应从更高视角更长期间评判。但以微观实用而论,楼主堪称通透,很受启发,受益匪浅,表示严重钦佩,非常感谢,期待楼主继续精彩演绎。
-----------------------------
欢迎直言。
在最后的理论部分,会做说明。宏观调控还是要以东方智慧为指导,也就是说,要承认和正视“不确定性”。
@linkegy1 1222楼 2013-04-14 23:19:53
@搜飕111 2013-04-14 17:44:13
前两天身体欠佳。刚刚仔细拜读了你的回复,很感谢。
从你的观点延伸一下,移动互联网这个信息终端固然重要,但核心还是内容提供?
—————————————————
是的。。。是信息交流,信息内容提供的方式之一,一旦新的方式高效,危害小,那么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就会被淘汰了。
科技发展要么源于人们对未知的探索,要么对人们新需......
-----------------------------
好的,谢谢!
回复第166楼, @搜飕111
2006年,国家又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六项措施(简称“国六条”),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作为调控着力点。随后出台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十五条”)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其中提到的“限套型”、“限房价”的普通商品住房,被称作“限价房”。房价上涨的步伐虽然曾经出现过一些迟疑,但依然在争论中缓慢前行。
此时的房价,再用市场经济理论来衡量就显得特别无力了。看似无形的市场之手,实际上由有形之手在操纵。有形之手还分左手和右手,激烈的掰着手腕,以致于动静太大,幕后藏不住,时不时把丑丢到了前台。
更多的人在蠢蠢欲动,要进入楼市。理性判断已经失去了价值。在别人赚钱故事的诱导下,在“不买还涨”的恐惧中,理性实在是软弱无力。某些05年还在声嘶力竭喊“空”的年轻人,06年买了房并成为最激进的“多军”,骂之前的“空”军战友更凶狠恶毒。变化之颠覆性,表现之极端,让亲历此过...
--------------------------
@我爱洗澡澡5577 1224楼 2013-04-14 23:44:37
反身性理论,当然如果情况相反的话会更糟。
-----------------------------
所以,索罗斯反复强调不确定性
@尚老 1226楼 2013-04-15 04:00:48
后来者的道路————写在房地产黄金十年谢幕之际 迅读网 @整 %*理&{版
http://enterxun.com/go.php?id=9bbeeb80-4d76-46cc-b634-bb9b647ad9e2
.
-----------------------------
点击高么?前面几章点击要比后面几章高吧?
有人评价,后两章比前几章要强很多。这样的读者恐怕不多
@涧洲人士 1228楼 2013-04-15 10:19:46
“极高明而道中庸”!
楼主是明白人!
谢谢分享!
-----------------------------
和明白人一起,就会更加明白。
谢谢支持
@tonney_2008 1230楼 2013-04-15 11:03:39
人类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着“不同”之景象,人类社会的发展因为“不同”而精彩,也因“不同”而不断发展。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人性的“不同”也是内在的动力,推动着人类不断去实践,并且通过实践不断提高智慧;东西方文化之精髓在“不同”的道路始终追求着“大同”;在某一时间上人类智慧达到了一个程度,自然会懂得只有“不同”才能成就其“大同”。
在中华民族的灿烂人文化中,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
-----------------------------
精彩!
常州哪里人?
@yang_dsy 1231楼 2013-04-15 12:20:49
马克,进来学习
-----------------------------
客气,相互学习
@meoo31 1183楼 2013-04-12 21:09:41
今天我们不能否认政府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但政府已经渐渐沦
-----------------------------
@搜飕111 1212楼 2013-04-14 18:12:33
我也是一介平民。写自己看到的和思考的。精英阶层如果真的把饭桌打翻了,那么连他们自己也没饭吃。
-----------------------------
@meoo31 1232楼 2013-04-15 12:24:48
我之所以认为楼主是一个精英,更多的是来自于你文章开头的简述,以及有思想有个性的人普遍难在现行体制中获得较高位置的现状来判断的,就像掌权者和领导者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一样,而那些挥刀自宫服侍在权利脚下的人早以丧失了精英的可能。
我幼稚的由你的标题判断你是政改乐观论者,至今我不知道判断的对错,因为在城镇化标题热炒的今天说房地产谢幕是需要底气的。
我至今认为在这个钢铁水泥拥有庞大......
-----------------------------
谢谢你的观点。你的意见应该让有些人看到
@zj2418420 1233楼 2013-04-15 13:51:33
先马克!拜读了一半了!天涯里面完全科班学金融专业的较少!所以对楼主的理论功底膜拜的不少!我的专业与楼主相近!但总感觉,即便从微观层面讲,楼主质疑西方经济理论的立论基础不扎实!因为,你取得的样本以半吊子的市场经济模型为实验基础。天,,,朝(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就屏蔽掉了)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的样本吗?好比物理化学实验,你在一种氧气充分的条件下会得出一种实验结果,在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得出另一种实验......
-----------------------------
你的这段话已经点出了我们的根本分歧。
我的出发点是实际是现状,不是为了批驳西方经济理论,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你的出发点是理论,你是为了捍卫这个西方经济理论,所以认为我举得例子有问题。
所以,我们大可以相安无事。你维护理论,在西方一些国家应该是适用的。我解决实际问题,什么理论好用管用,我用什么。
这样可好?
@辰莱 1251楼 2013-04-15 22:10:54
我对经济现在开始变得乐观起来
-----------------------------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风险意识是最基本的坚守。
对这个经济体中长期看好。所以写了这个东西,呵呵
@搜飕111 42楼 2013-03-19 14:50:11
第一次到天涯发帖。之所以来,是一直听说这里高人很多。期待你们的观点。
暂时还没看到什么。难道天涯对“后来者”也比较排斥吗?
-----------------------------
@苍雪绿树 1252楼 2013-04-15 22:22:58
根据一些老人说,天涯现在的大神越来越少了,希望楼主可以留下来
-----------------------------
可能因为这几年整个社会都太浮躁了吧。
@八0青年 1253楼 2013-04-15 22:32:47
那么,请教,这样的年代我们该贷款买房子吗
-----------------------------
这个问题有点泛,要看你自己的情况和所在的城市,还要看你面前有什么楼盘可买
@搜飕111 41楼 2013-03-19 14:47:38
第三个,市场经济理论夸大了个人理性,“个人理性”陷阱足以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
市场经济理论恐怕是有史以来最能打动人心的理论之一了。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地创造社会财富,正是因为它直接命中了每个人内心原始渴望的东西。个人欲望,是驱动市场经济的根本力量。通过刺激个人欲望,商品市场空前的扩展,社会总财富史无前例地积累;通过刺激个人欲望,人的生产热情和创造力空前的迸发,人的物质生活从没有这么......
-----------------------------
@苍雪绿树 1255楼 2013-04-15 22:43:09
市场经济理论确实会引发这样的问题,只要金字塔顶端的生物控制不了欲望,灾难就会发生,只是这种情况要是在中国,可怕后果难以想象啊
-----------------------------
人是会学习和反省的啦。
@xiaotanjian 1260楼 2013-04-16 09:17:09
楼主,你对昨天国际金价大挫,美国股市大跌,大宗商品也跌得事情怎么看??是不是国际投机者在外围做空??诱空中国国内房价??我感觉中国的房地产现在还真是不能破,一破就全国都失控,会让人趁火打劫的。。。。但不破现在小老百姓确实很难捱,什么都涨,因为很多人账户上的钱还是在增长,他们对通胀还是担心,但其实紧缩似乎已经开始了。。。。
-----------------------------
美元是美国的核心力量之一。前几年美元贬值,是一种转嫁金融危机后果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不可能以放弃美元地位为代价。美国打压金价来巩固美元地位是早晚的事。2010年就有人在盯着,准备跟着做空了。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没有专门的时间,这种游戏还是要慎重。
美国人多么强大啊,有些话人家那么说是牛拜,但牛掰的不是它说的话,而是它有实力说这个话。基本的自知之明要有,先埋头努力吧
@linkegy1 1222楼 2013-04-14 23:19:53
@搜飕111 2013-04-14 17:44:13
前两天身体欠佳。刚刚仔细拜读了你的回复,很感谢。
从你的观点延伸一下,移动互联网这个信息终端固然重要,但核心还是内容提供?
—————————————————
是的。。。是信息交流,信息内容提供的方式之一,一旦新的方式高效,危害小,那么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就会被淘汰了。
科技发展要么源于人们对未知的探索,要么对人们新需......
-----------------------------
@搜飕111 1241楼 2013-04-15 20:42:02
好的,谢谢!
-----------------------------
@linkegy1 1261楼 2013-04-16 09:19:30
我把你的文全部放一起了。。。留给未来我家小子看。。。。
-----------------------------
那时这篇文字恐怕已经过时了。呵呵
@tonney_2008 1262楼 2013-04-16 09:28:43
全球主要经济体,在货币上的行为已经表明:对信用体系的透支快要达到极限;所以,我个人认为未来几年,世界肯定要发生点“人祸”,符合90年一个大循环的周期规律(1929年全球大萧条算起);不知道各位都准备好了吗?
-----------------------------
时刻准备着
@jfxu223181 1263楼 2013-04-16 09:41:04
一直在追你的帖子,难得看到象楼主这样有深度的帖子,希望楼主多多共享你对现在和将来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看法,让我们这种屁民可以少受点损失。先谢了,
-----------------------------
建议先去看看索罗斯自己写的一些书。然后要能去亲身经历。否则没法体会的
@搜飕111 1237楼 2013-04-15 19:56:45
因为有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我们的公司、国家依靠数量优势在总量上取得领先,是可以预见的。只是,那不是复兴。大而强,才是祖先们曾经创造的荣光。尊重个人,“限制他人之恶”,让创新得以产生。“弘扬共同之善”,帮助创新者扬长避短,将创新转化为价值。也许,我们可以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创新不是孤立存在的,只在多种条件具备时才能存活。如果近现代西方文明是一座皇冠的话,创新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我们需要多久,才能建......
-----------------------------
@xckotler 1270楼 2013-04-16 16:33:47
终于赶上大部队了。向楼主敬礼!
-----------------------------
客气。辛苦啦
@ghq324 1271楼 2013-04-16 19:49:18
刚开始拜读真以为发现了秘笈,真谓引人入胜呀,
但这越往进,这味道越不对呀,
到后头这基本品出味了,
这尼玛是枪手呀,
这是颂文呀。。。
各位慢慢品吧。。。
-----------------------------
我还担心说得太露骨了呢。老兄这么一批,我倒放心了不少
@viclish 1282楼 2013-04-16 21:56:01
@搜飕111
茅于轼和他的同志们开办了一个“人文经济学协会”,反思数理经济学的不足,强调从人的角度理解和研究经济学,旨趣跟楼主不谋而合,建议楼主找找这个组织。
-----------------------------
非常感谢!
老实说对学术的兴趣不怎么大,有缘就认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