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经济原理总结:人本经济观
(此部分为经济学理论爱好者所作,普通读者可以不阅读)
在前几章讨论的基础上,梳理“人本经济”的系统观点。
一、人本经济的观察角度
人是第一生产力,人是人本经济观看待经济的着眼点。经济个体(包含自然人和法人)的质量、数量和构架模式决定了经济整体的强弱。
如果把经济整体拆分为一个个经济个体。那么,总量=质量1+质量2+……+质量m+……+质量n (式1)
这里,质量m是第m个经济个体的净产出(净产出=产出-成本)。这个经济个体可以是自然人,可以是法人。这里的n代表了经济个体的总数目。
如果我们把经济整体看做一个个行业(单个市场)的集合。那么,总量=质量1*数量1+质量2*数量2+……+质量m*数量m+……+质量n*数量n (式2)
质量m是第m个行业的人均潜在净产出水平,数量m是第m个行业的人员数量。“*”是数学符号乘号。这里的n代表了行业(单个市场)的总数目。
为了方便论述,这个n个行业已经按照“质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使得质量1≥质量2≥……≥质量m≥……≥质量n。
如果我们把经济看做一个整体。那么,总量=质量*数量 (式3)
这里的质量,是经济个体在单位时间的净产出(净产出=产出-成本)水平。这里的数量,是经济个体的数目字。这里的“*”,是经济的构架和模式。
二、中庸人假设
人构成了经济,人是第一生产力。如何看待人,决定了一个经济理论的适用范围。为了能够说明复杂经济问题特别是转轨经济体面临的问题,人本经济观这样看待人:
人性有两个基本面。一是自我性,一是社会性。自我性,就是人的私心私欲。社会性,就是人对社会其他成员的需要和因此担负起的对他人的责任。在自我性和社会性产生冲突时,人将根据自己的经验、倾向,做一个平衡性选择。
这种看待人的方式,称之为“中庸人假设”。“中”是一个度量的概念,是人性两个基本面的某个平衡点,“庸”则是一个经验值,是多次面临类似问题后,人的经常性选择。
理性人和中庸人的异同。理性人假设和中庸人假设实际上都是为了描述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强调了人的自我性,把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化为经济利益交换。中庸人也是理性的,只是理性的范围更广。因为中庸人考虑了自我性,还考虑了社会性。由于加入了社会性,中庸人的理性是带有主观性的,是含有价值判断的。一个年轻人放弃城市里优厚的工作回家乡创业,可以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理性选择,包含了这个年轻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从一段时间内的个人收益上来讲,他是有损失的。但如果他能够带领乡亲们致富的话,他就会获得大家的认可和支持,很可能在中长期取得各方面的大收益。
三、不确定性有害原则
不确定性,会给经济体的决策带来困难和风险,会提高经济体的成本,会减弱经济体的凝聚力。因此,人本经济观树立这样一个原则:不确定性是有害的,应将不确定性尽量减到最少。
不确定性有害原则表明,人本经济观承认经济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现象,并且把不确定性作为研究对象之一。
不确定性来源于多个方面。以下列举最主要的两项。
1人的社会性带来不确定性。以高考为例。每个考生都尽量争取好的分数,这是考生的自我性。但能不能考取某大学的某专业,不仅仅取决于这个考生得了多少分,还取决于同一志愿其他考生考了多少分。这就是考生必须面对的社会性。在现实经济竞争中,竞争维度比考试要多元,社会性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更多。
2信息量超出理性的现有处理能力,带来不确定性。这个不难理解。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新方法和新工具,理性的处理能力是在不断进步。
四、经济人阶梯
经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不确定性主要源自人。那么,对人的描述越简单,不确定性就越少。根据“不确定性有害原则”,应该尽量将对人的假设进行简化。当面对的问题比较复杂,不得不对经济人做更全面描述时,那么就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为了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对经济人的描述要不断扩展,研究者就要忍受相应产生的不确定性,这就形成了一个阶梯。因为这个阶梯源自对经济人描述的角度,所以称之为“经济人阶梯”。
下面对“经济人阶梯”做出分析,回到开篇的三个式子中去。
(式1)总量=质量1+质量2+……+质量m+……+质量n
这里,质量m是第m个经济个体的净产出(净产出=产出-成本)。这个经济个体可以是自然人,可以是法人。这里的n代表了经济个体的总数目。
式1不考虑经济个体结成整体的方式,那么经济整体就是一个个经济个体的简单相加。这时,个人在产出上和他人不产生联系,因此不需要对经济人做出抽象的归纳,面临的不确定性极小。
式1成立的条件,就是每个经济个体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者游牧经济社会,符合这样的情况。当代经济中,也有满足此条件的情况。比如,公司中的某一个基层生产部门。
(式2)总量=质量1*数量1+质量2*数量2+……+质量m*数量m+……+质量n*数量n
这里,质量m是第m个行业的人均潜在净产出水平,数量m是第m个行业的人员数量。“*”是数学符号乘号。这里的n代表了行业(单个市场)的总数目。
式2把经济整体当做一个个行业(也就是单个市场)的数学相加,即不考察单个市场是如何组成经济整体的。这时,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已经产生了,必须解释人们是如何组成一个行业(或市场)的,相互间是怎样一种关系。理性人假设做出了合适的解释:在单个市场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经济利益交换的关系,彼此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这种利益最大化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部分。理性人假设较合理地抽象了在单个市场中人与人的关系。微观经济学用科学方法,在单个市场上找到了各方均衡状态下的极值,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有关微观经济学的详细理论就请阅读相关的著作吧,前辈们研究得已经很透彻了。
注:式2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差别呢?式2的着眼点是经济整体,解释了人和资本在行业(或市场)间的壁垒。不同行业的人均产出水平是不一样的。高质量的人和资本总是流向高产出的行业。但这些高产出水平的行业一般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进入门槛。各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之间会维持一个相对水平,但不存在某些理论中认为的“社会平均产出水平”。银行业的产出水平和沙县小吃的产出水平是不会一致的。
(式3)总量=质量*数量
这里的质量,是经济个体在单位时间的净产出(净产出=产出-成本)水平。这里的数量,是经济个体的数目字。这里的“*”,是经济体的构架和模式。
式3把经济看做一个整体来分析。由前文(第二、三章)考察的各类现实案例可知,人与人的关系已经不能由经济利益交换来概括。中庸人假设就是为了面对这种情况。人性有两个基本面,一是自我性,二是社会性。经济整体的质量来源于经济个体的自我性。自我性得到的激励越强、发挥空间越大,经济个体提升质量的可能性越大。经济整体在数量上的号召力,则主要来源于对经济个体人性的满足。那么,优先满足经济个体的自我性还是社会性呢?这取决于对“中庸”的认识和倾向。不同背景的人们有不同的选择,而且会随着环境、年龄、经历等发生改变。
这时,“*”已经不是个数学运算符号了,而是将经济个体们组织成经济整体的构架和模式,包括硬性制度、软性文化在内的一系列安排。“*”不仅仅决定了现有“质量”、“数量”下的“总量”,而且会反过来影响“质量”和“数量”。也就是说,“*”的改变可以改变现有经济个体的“质量”水平,也可以改变对经济个体的号召力而影响“数量”。当“*”维持不变时,那么“质量”和“数量”决定了经济整体的“总量”。
根据上述分析,得到“经济人阶梯”:
经济人假设 人与人关系 不确定性 优先级
式1 无 不考虑 ☆☆☆ 极小 1(最优先)
式2 理性人假设 利益交换 ★☆☆ 小 2
式3 中庸人假设 社会、经济关系 ★★☆ 大 3
五、经济人阶梯运用——小农经济/单一经济分析
小农经济时代,经济主体由一个个农户构成。农户之间没有必须的经济关系。青壮劳动力的产出水平(质量)相差不大,土地是否肥沃、气候是否反常对质量的影响更大。
因此,根据式1(总量=质量1+质量2+……+质量m+……+质量n),n对于提升总量是最关键的。增加劳动力数量,是农业经济的核心。
再来看式2(总量=质量1*数量1+质量2*数量2+……+质量m*数量m+……+质量n*数量n)。因为只存在一个行业——农业,所以式2变成了 (总量=质量1*数量1)
这里,质量1是农业的人均潜在净产出水平,数量1是农业劳动力数量。因为农业社会劳动力之间的质量差别很小,可以得出与分析式1时一致的结论。农业经济时代,提升总量最关键的是增加劳动力数量。
最后来看式3(总量=质量*数量)
因为劳动力质量差异很小,决定总量的是数量。所以“*”——经济的构架和模式——应当是能够号召更多农业劳动力的。因为农户间不存在必须的经济联系、不需要进行商品交换,那么“*”就没必要涉及经济利益交换。本书第四章的讨论中可以看到,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繁荣,正是发展出了一套适合小农经济时代的“*”。尽量淡化人的自我性,突出人的社会性。“存天理灭人欲”,耻于言利,强调“共同之善”。
由此可见,当经济体内部的产出模式是单一的,那么这个经济体将倾向于用人的社会性来组织。现代社会依然存在这样的经济体,而且有些还占据了社会的重要部位。
六、经济人阶梯运用——现代经济/复合经济
此处之所以是“现代经济/复合经济”而不是“工业经济”,是因为人本经济观不认为科学技术是经济研究的划分标准。社会分工才是推动经济模式的关键。所谓的工业时代,农业依旧存在,服务业的比重甚至超过工业。工业只是社会分工确立后首先发展出来的行业门类,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所以,本人更倾向于使用“复合经济”,既表现了社会分工对经济模式演进的作用,又可与小农经济等“单一经济”相对应。
复合经济的标志是社会分工确立。社会分工带来了专业化,专业化使得经济个体的质量(单位产出)大大提高,彼此之间的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行业(单个市场)的质量难以直接比较。
此时,式1(总量=质量1+质量2+……+质量m+……+质量n)就 难以解决复合经济问题了。
再来看式2(总量=质量1*数量1+质量2*数量2+……+质量m*数量m+……+质量n*数量n),如前所述,式2将经济整体看做一个个行业(也就是单个市场)的集合。质量m是第m个行业的人均净产出水平,数量m是第m个行业的人员数量。“*”是数学符号乘号。这里的n代表了行业(单个市场)的总数目。
1要追求更高的总量,那么就要使单个行业(市场)m的产出更高,即“质量m*数量m”达到更高。微观经济学研究了此问题。在理性人假设和信息完全的情况下,单个市场在人们自我性的驱使下(看不见的手),通过利益交换可以达到最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也就是说,利用数学方法是可以在单个市场上找到一个极值的。微观经济学以较令人信服的方式,解决了单个市场最大化的问题。
2要追求更高的总量,还需要解决行业间的资源配置问题。即,能够让劳动力流向具有更高产出水平的行业,淘汰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向低产出水平的行业流动。也就是说,行业间是不存在壁垒的,信息是完全的。这样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现实里能不能达到?市场一线的经验让本人倾向于认为,这不符合实际。请参考前三章的案例。
最后来看式3(总量=质量*数量)
复合经济下,劳动力的“质量”差异可以是几倍、几十倍乃至更高。“质量”对“总量”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数量”,具于核心位置。所以,复合经济的“*”——经济的构架和模式——必须是能够尊重劳动力的质量差异的,必须是能够保障经济利益交换的。不承认个人差异或者不保护交换规则,那么社会经济分工根本就无法实现,也就依然停滞在单一经济状态了。
那么,复合经济提升经济总量的途径有哪些呢?
首先,人的自我性必须得到承认和重视。构架和模式“*”应当尽可能激励“质量”的提高。来看看西方先进国家是怎么做的。A个人自由得到最大化的尊重,只要不危害他人就可以容忍。即“防止他人之恶”是社会的最基本原则。B交换规则应当得到最高程度的保护,契约精神成为人们最基本的价值认同。
其次,不能忽视人的社会性。社会性的满足程度,对经济体的“数量”依然具有重要影响。同等条件下,经济体的“数量”越大,市场就越大,总量当然也越大。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合理的“*”条件下,“数量”越大,可以筛选高“质量”劳动力的范围越大,最终产生的“质量”会更高。
再次,必须正视“不确定性”。复合经济的复杂程度以及人的社会性,超越了理性可以精确认知的范围。必须用“中庸人假设”来替代“理性人假设”,防止迷信经济个体的理性,防止经济整体失衡导致崩溃。详见前三章案例。
复合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正是基于式3(总量=质量*数量)展开。质量(效率)、数量(稳定)和“*”(构架和模式)都必须在考虑范围内,“不确定性”不可忽略。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部分,总是研究特定几个宏观经济指标的相互关系,忽略了宏观经济的复杂性,忽略了宏观经济体天然具有的社会性,强行套用科学方法。这就等于否定了宏观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于是,完美的推理经常得出完全的错误。以中庸为代表的东方智慧,承认“不确定性”的存在,并对“不确定性”做出相应的有限应对,反而能够取得好一些的宏观调控结果。同时,正因为承认了“不确定性”,那么宏观调控总会存在各种问题和不同的解读。这是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七、经济人阶梯运用——“中华民族复兴”和“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上文(标题五、六)用人本经济观分别解释了以小农经济为代表的“单一经济”和现代经济为代表的“复合经济”。当前讨论的经济转轨,就是从“单一经济”走向“复合经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在保持中国统一、稳定的前提下,从“单一经济”成功转轨为“复合经济”。
在“单一经济”(小农经济)时代,劳动力质量差异很小,决定总量的是数量。所以当时中国的“*”是为了凝聚更多农业劳动力的。因为农户间不存在必须的经济联系、不需要进行商品交换,那么“*”就没必要涉及经济利益交换。尽量淡化人的自我性,突出人的社会性。“存天理灭人欲”,耻于言利,强调“共同之善”。
复合经济则完全不同,劳动力的“质量”差异极大。“质量”对“总量”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数量”,具于核心位置。所以,复合经济的“*”必须是能够尊重劳动力的质量差异的,必须是能够保障经济利益交换的,必须能激励“质量”的提高。那么,人的自我性就必须得到承认、重视和激发。于是,“人性本恶”,“防止他人之恶”是社会的最基本原则,“契约精神”是人们最基本的价值认同。
可以看到,单一经济和复合经济对于人性的基本认识是完全不同的,有些方面是对立的。这就是经济体完成转轨的主要困难:必须彻底改变经济体的制度和共识。所谓彻底,是指从基层让每个成员都参与进来。仅仅从上层改变,不可能实现从单一经济到复合经济的转轨。
再来看中国的转轨。对照上文标题6例举的复合经济提升经济总量的三个途径:1,人的自我性必须得到承认和重视。构架和模式“*”应当尽可能激励“质量”的提高。2,不能忽视人的社会性。社会性的满足程度,对经济体的“数量”依然具有重要影响。3,必须正视“不确定性”。用“中庸人假设”来防止经济整体失衡导致崩溃。
中国在途径2和3上都不处于劣势,甚至具有优势。但在途径1上,面临很大的困难。作为小农经济时代的佼佼者,中华文明在几千年间将人的社会性发扬到了某种极致。转轨时要求尊重和发挥人的自我性,有时必须做彻底的自我否定,其痛苦和艰难可想而知。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更是加剧了转轨的难度。转轨过程中是否会失去凝聚力和“数量”,谁也没把握。这个“中华民族三千年未遇之变局”,最终是在外部的强力冲击下开始的。
回顾中国的转轨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先是至上而下推动转轨,几次尝试都没有成功。再是由下至上推动转轨,取得了进展,但还没有完成。第二大阶段“由下至上”又经历了几个步骤。1是由国家意志推动社会分工的初步形成。这个阶段,经济个体的意识还停留在单一经济时代。2是让社会分工逐渐变为经济个体的一种自发行为,即推广市场经济。这个阶段,经济个体逐渐参与到了现代经济/复合经济的运行中来,意识开始随之变化。3是全面确立复合经济时代的“*”。这个阶段,经济个体们已经熟悉了复合经济的运行,将凭实践而不是空想来找到新时代的“中庸”,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完成。
显然,第二大阶段的步骤3才刚刚开始。中国经济个体的平均“质量”还只是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质量”上的潜力,通过改革“*”总能释放出相当一部分。也就是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八、公司治理和管理者阶梯(上)——公司与市场的边界
在复合经济时代,经济体已经不再主要由“社会性”组织起来了。以效率(质量)为导向、以“自我性”为基础、以盈利为目标的新兴经济体,开始大量涌现。这就是公司。
在追求“质量”上,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无疑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公司成员首先是按照效率原则被组织起来的,性价比和适用性是主要考量因素。这显然比按照社会性(是否同宗、同乡、同学……)组织的经济体更能追求质量。公司管理者是由资本担任或选择的,资本是按效率(质量)——也就是利润——来做出决策的,那么管理者就会努力争取更高的效率(质量)。
公司已经是复合经济体里的主要经济组织模式了。公司数量众多遍布各个行业,面对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出现大量合格的管理者。虽然公司主要依据质量来组织,必须尊重人的自我性。但是,对于管理者而言,如果不考虑人的社会性,团队连维持都存在问题。因为团队本身就有社会性的含义。把握好社会性,可以让团队有更好的产出。当公司发展到足够大时,人的社会性对整体的影响就是决定性的了(请见第二章案例),理性人假设必须让位于中庸人假设。
一个有趣的问题就产生了。既然公司是以效率(质量)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也是以效率(质量)为导向的,那么公司与市场经济的边界是什么呢?哪些事情该由公司去做,哪些事情让市场去解决呢?
有一种看法,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解释“公司与市场经济的边界”。如果从市场上获得的价格低于自身生产的成本,那么公司会选择从市场购买。反之,则公司自身生产。总之,公司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均衡点,决定了公司与市场的边界。也就是说,公司和市场相比,谁更有效率(质量)就是谁的地盘。
我们如果对上面的回答仍不满足,可以继续问下去:为什么公司内部交易成本可能比市场还低呢?这个问题有另一种问法:公司为什么可能比市场更有效率(质量)呢?我们知道,市场是建立在人的自我性之上的,根本不考虑人的社会性。公司作为人构成的以效率(质量)为导向的组织,天然依赖人的社会性和自我性而存在。两相比较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社会性在某些情况下比人的自我性能产生更高的效率(质量)。资深管理者们有一个共识:“金钱是最差的激励方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公司与市场经济的边界”,就是人的社会性与自我性的效率(质量)边界。为了帮助管理者找到“中庸”之道,找到通过社会性与自我性来管理团队的均衡点,梳理了“管理者阶梯”。
九、公司治理和管理者阶梯(下)——管理者阶梯
以管理者的视点,用人本经济观的方法,对公司管理进行分析,得到“管理者阶梯”。管理者阶梯中,对团队成员社会性的管理和对自我性的管理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阶梯一:
(式1)总量=质量1+质量2+……+质量m+……+质量n
质量m是第m个员工的净产出水平。
适用管理简单团队。简单团队,指团队中人员较少,且彼此间分工简单。管理者清楚知道每个成员的工作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有时间和精力与每一个团队成员详细沟通,将每个人的状态调整到最好。团队成员的工作状态彼此都一目了然,沟通交流的成本很低,不需要对经济人做出抽象的归纳,管理者通过直接沟通,对团队成员社会性和自我性进行管理。对于管理者来说,信息的不确定性是小的。
此种情况适用大公司的基层团队,也适用于微型公司。团队的人数,在网络房地产企业中一般不适合超过8个,以6个为宜。人数再多,普通基层管理者的精力就难以覆盖了。
阶梯二:
(式2)总量=质量1*数量1+质量2*数量2+……+质量m*数量m+……+质量n*数量n
这里,质量m是第m个简单团队的人均净产出水平,数量m是第m个简单团队的人员数量。“*”是数学符号乘号。
适用管理较复杂团队。较复杂团队至少由几个简单团队组成。但管理者还是可以认识团队里的大多数人。
此种情况下,管理者对团队普通成员有一定了解,但已经无法知道每一个人的工作状态了。各个简单团队间的协调已经成为了重要问题,无法只通过人对人的沟通来解决。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简单团队的基层管理者来完成对整个团队的掌控。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制度来进行管理。
制度一般包含一系列的量化指标和行为规范,明确告诉团队成员应该完成什么,产生冲突怎么解决。制度是通过奖惩来规范团队成员行为的,是针对人的“自我性”设立的硬性约束。没有奖惩的制度就失去了价值。
较复杂团队中,管理者仍可以通过沟通对团队成员的社会性进行管理,但是已经不能够靠沟通对团队成员的自我性进行管理了。
阶梯三:
(式3)总量=质量*数量
这里的质量,是经济个体在单位时间的净产出(净产出=产出-成本)水平。这里的数量,是经济个体的数目字。这里的“*”,是经济体的构架和模式。
适用管理复杂团队。复杂团队里,最高管理者已经无法认识大多数成员。
此种情况下,管理者和团队基层成员的信息交流成本极大,两者无法依靠人际交流来建立在社会性上的共识。制度依然是管理团队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是,由于团队规模已经完全超出了管理者直接掌控的范围,制度的执行可以有谁来保障呢?建立公司共同的价值观——也就是企业文化——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选择。
企业文化可以提供这样一些东西:共同的目标、基本的信任、归属感……这些源自人的社会性的需要,对团队成员的产出水平有极大影响。有管理经验者很容易理解这点。
根据上述分析,得到“管理者阶梯”:
管理目标 管理者与成员关系 对社会性的管理 对自我性的管理 不确定性 适用式子
简单团队 非常熟悉 直接沟通 直接沟通 ☆☆☆ 很小 式1
较复杂团队 认识,但交流有限 沟通(可借助基层管理者) 制度 ★☆☆ 小 式2
复杂团队 陌生 共识、企业文化 制度 ★★☆ 大 式3
可以看到,面对不同团队,管理者要具有的素质、采用的方法、处事的准则都是不一样的。
十、后发经济体为什么总选择从“社会”主义出发
本文第一章用较通俗的语言和案例,描述了后来者难以通过纯粹市场经济方式取得发展。这里,用学术的方式来解释,为什么后发经济体总选择从“社会”主义出发。
原因一:理性人假设会加剧后发经济体与先进经济体的“质量”差距。
西方经济学描绘的纯粹市场经济,在经济人阶梯中就是理性人假设下的复合经济。式2描绘了这种情况。
式2:总量=质量1*数量1+质量2*数量2+……+质量m*数量m+……+质量n*数量n
因为要把先进经济体和后发经济体放在一起考察,那么这里的“总量”是指全球经济。如前文假设,这个n个行业已经按照“质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使得质量1≥质量2≥……≥质量m≥……≥质量n。
我们把问题简化一下。全球经济里只有两个经济体,一个是先进经济体A,一个是后发经济体B。行业1到m属于先进经济体A,行业(m+1)到n属于后发经济体B。既然是先进经济体,那么经济个体的“质量”水平总是远高于后发经济体,也就是说高产出水平的行业集中在先进经济体中。虽然上面的简化过于极端,但与事实相差不远。
那么,在理性人假设之下会发生什么呢?行业(m+1)到n中的优秀经济个体会向行业1到m流动。也就是说经济体B中最高质量的经济个体会流向经济体A。其最终的结果是,后发经济体B的“质量”与先进经济体A的差距越拉越大。“总量”差距同样如此。
后发经济体和先进经济体的存在,本身就体现了人的社会性。如果西方经济学者完全、彻底地认同纯粹市场经济,那么就应该提倡对全人类一视同仁,让不分国度的人们都享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待遇。一边鼓吹全球市场一体化享受着全世界的资源和市场,一边却把后发国家的社会问题挡在自己门外,这至少算不上公平正义吧?
所以,后发经济体如果片面听信了“理性人假设”或者“纯粹市场经济”,一定会为先进经济体提供市场和高质量经济个体,但自身能否发展起来就不好说了。尽管后发经济体中的某些精英阶层会倾向于选择接受西方的这一套理论,可是广大基层的民众恐怕不会这么想。
原因二:“社会性”在起步时对后发经济体民众更有号召力也更具操作性。
后发经济体追赶先进的过程,就是从“单一经济”走向“复合经济”的过程。后发经济体起步时,几乎都处于“单一经济”状态。需要通过人的社会性来产生经济体的凝聚力。复合经济则完全不同,劳动力的“质量”差异极大。“质量”对“总量”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数量”,具于核心位置。所以,复合经济必须是能够尊重劳动力的质量差异的,必须是能够保障经济利益交换的,必须能激励“质量”的提高。那么,人的自我性就必须得到承认、重视和激发。单一经济和复合经济对于人性的基本认识是完全不同的,有些方面是对立的。后发经济体必须彻底改变制度和共识,这需要考虑民众的接受能力。
等待内部自发形成社会分工,逐步走向“复合经济”,显然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外部条件也未必许可。抓住人性中的社会性,以国家意志的方式迅速建立社会分工,无疑更快捷,也更容易让民众接受。
用式3(总量=质量*数量)来解释这个过程,就是一边保证“数量”,一边用人的主观判断(国家意志)来实现社会分工,强制产生“质量”差异。这样,在“*”上依然还是以民众熟悉的社会性为主,复合经济也初步建立起来了。这样的复合经济并不是以“质量”为导向建立的,是以经济体成员共同的意志建立起来的。虽然与复合经济的最终内涵还有很大偏差,但对于后发经济体已经是巨大的进步,而且是可以走得通的道路。为后发经济体进一步理解复合经济,找到新的平衡点奠定了基础。
式3还表明,后发经济体的“数量”越大,用“社会性”来完成初步社会大分工的倾向性越大。这是因为,单一经济时代“数量”越大,说明这个经济体在“社会性”上产生的凝聚力越大,失去“数量”优势的损失也越大。这样的经济体当然会更愿意选择符合现状且成本更小的道路。
原因三:人的“社会性”在某些条件下比“自我性”能产生更高的效率(质量)。
回顾上文“公司治理和管理者阶梯(上)——公司与市场的边界”,人的社会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带来比自我性更高的效率(质量)。
公司是以效率(质量)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也是以效率(质量)为导向的,公司作为人构成的以效率(质量)为导向的组织,天然依赖人的社会性和自我性而存在。市场是建立在人的自我性之上的,根本不考虑人的社会性。两相比较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社会性在某些情况下比人的自我性能产生更高的效率(质量)。如果不是如此,那么经济体中就根本不需要出现公司这样的法人,而应该纯粹由个人组成。在管理界,资深管理者们用通俗的言语这样表达:“金钱是最差的激励方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共同的目标、基本的信任、归属感……这些源自人的社会性的需要,对团队成员的产出水平有极大影响。有管理经验者很容易理解这点。
公司这样以盈利为目的而产生的组织,竟然是因为人的社会性在效率(质量)上超越“自我性”的产物。那么后发经济体选择首先满足人的社会性,依然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达到比“市场选择”更高的效率(质量)。这种社会性的满足,可以是荣誉,可以是信念,可以是内心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具体的例子,中国人都能知道几个。比如雷锋精神,比如爱国主义。不是所有人都赞同为社会性而牺牲自我性,有人称之为“傻”。但请不要轻易嘲笑不理解的事情,那也可能是彼此认识水平不同。“存天理,灭人欲”固然不好,但“一切向钱看”同样不美妙。
综合以上三点,解答了后发经济体总选择从“社会”主义出发的原因。请注意,这里讨论的是“出发”,是一个阶段性概念。最终的目标,之前的讨论已经明确了。
十一、创新
“创新”是一种突变,无法预测。大部分创新可能是没什么价值的,某些创新则带来了质量上的突破,是可以带来代差的“x”因素。怎样来描述创新呢?没有人知道创新将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更不知道这个创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创新的产生,是孤立的,无法预测。是
(式1)总量=质量1+质量2+……+质量m+……+质量n
在质量m上的某个突然变化。经济体里敢于创新的个体越多,创新思维越活跃,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创新的价值,需要市场去筛选和验证。这就要看
(式2)总量=质量1*数量1+质量2*数量2+……+质量m*数量m+……+质量n*数量n
产生创新的行业m,质量m(第m个行业的人均潜在净产出水平)是不是得到了提高。创新要成功,需要市场具有相应的安排,能够及时发现创新的价值并给予推动。这不是创新者本身可以做到的。
创新能否持续发生,不断带来价值。这就要看创新者的空间和利益有没有得到保障。
(式3)总量=质量*数量
中的“*”必须是能够尊重自我性,能够“限制他人之恶”的。而且是能够鼓励创新,把创新当做一件“共同之善”加以弘扬的。创新者得到足够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创新成功的可能性会越大。
因此,看似偶然的“创新”,实则需要个体意识、市场安排、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的支撑。脆弱而易于扼杀或剥夺的“创新”,在尊重自我性、“限制他人之恶”的环境下比较有可能持续发生。如果西方文明是一座皇冠,那么创新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对于以“弘扬共同之善”为出发点的经济体来说,“创新”将是一个最大的课题。没有创新,将只有“大”,没有“强”,这样的经济体只能做跟随者,难以有“自己的贡献”。
^
^
^
^
^
^
^
^
^
^
后记
知识有什么价值?可以获得内心宁静,可以未卜先知趋利避害。
今天,知识的价值又已经不限于上面两点了。一个公司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内部成员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整体经济到底有多强大。知识被更多的人掌握,经济个体的质量就能更高,合作的内部交易成本就能更低,乃至作出突破创新,这样经济整体就会越来越强大。所以,希望用通俗的语言、简短的篇幅,让尽量多的人能够弄明白复杂的道理。这也是十年来的一大感悟。
在这个敬重祖先的国度里,人们天然就有着薪火传承的文化倾向。在过去三千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个族群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和文明(之一),历经磨难却总能破茧重生。在这个族群的某个深处,一定有恢弘的气度和磅礴的力量。重新回到应有的位置,成为这个族群发自内心的渴望,视作对于祖先、后代和自己的当然责任。现代经济学将整个世界纳入一体的大气魄大格局大智慧,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人们的认同和共鸣——这正是我们所要的。我们还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仰视,不藐视,只平视。
现实就在那里,总不如理想那么精彩。一个庞大而古老的国家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了。希望人们能够少一点怨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迷茫,多一点内心平静。争论可以,但不要停下脚步。在这个宗教式微的时代里,知识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希望更多的人能来思考本文讲的问题。一个人口数以十亿计的经济体要真正强大,需要很多很多的人能够担负起各种经济组织领导人的角色。需要更多更多的人成为经济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没有基本的共识,没有基本的知识,没有基本的经验,这一切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个国家的人民,是不是能够渡过一个个难关,还是要看人民自己。我们每个人的认识和行为,决定了这个国家的高度。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解决,那么说明我们并没有那么出众,并不能为这个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仅仅是如果,我们的确有智慧有办法做的更好些,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坦然的屹立于这个世界,坦然来一次“伟大的复兴”呢?
^
^
^
^
^
^
^
^
^
^
全文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意见。
一个十年过去了。对于作者来说,这篇东西写完,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也就此可以彻底翻过去了。是时候再一次放下,以初学者的心态重新开始了。
JUST DO IT
@petersaopaulo 1060楼 2013-04-08 05:16:11
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在丛林法则的作用下,引起社会财富两极分化,
拥有巨大资本的人消费不了自己的财富,而中下阶层想消费却没钱。
于是金融机构用复杂的金融手段来帮助中下阶级借到超出他们实际收入的钱,
在没有摊牌之前,大家都高兴,有钱人看着自己帐面上的投资收益满心欢喜,没钱人通过有人帮助他用预支未来的收入,来过超过自己实际支付能力的生活而获得暂时的满足,政府由于消费投资促进GDP增加了税收,政客们也乐意。
结果呢,结果就变成现在这样了,终于有大机构要倒闭了,穷人分期付款的房子要被收回了,银行要破产了,政府要垮台了。
..
-----------------------------
@鼎新革故 1297楼 2013-04-16 22:53:45
值得记录一下,
-----------------------------
是啊。记下了
@tonyjt 1298楼 2013-04-16 23:27:27
楼主的文章很精彩,不知道对房产税怎么看,觉得里都会大吗,会不会温水煮青蛙,慢慢提高?
-----------------------------
这么多拿腔作势,大多都是为了房产税。
对刚需估计会有所保护
@linkegy1 1299楼 2013-04-16 23:37:20
@搜飕111 2013-04-16 21:50:09
那时这篇文字恐怕已经过时了。呵呵
—————————————————
文字的内容,表象也许过时了。里面的某些精神,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是值得学习的,不会过时的。
-----------------------------
哈,借你吉言
@petersaopaulo 1301楼 2013-04-17 00:01:22
谢谢楼主精彩的文章。
13亿结构复杂的中国人,要达成一致的价值观和经验,路途是何其艰而险啊。
这个民族往往只有被逼到绝路或碰到大灾难时,才会毫无怨言自发的团结起来,比如抗日战争,比如汶川地震。08年地震那会儿我回国看到满街印着红色国旗和爱心形状的车子,忽然找到了一点民族的自信,相信中华文明虽已千苍百孔,但其骨子里,还是有一股能够把后代凝聚起来不灭的强大力量的。
希望楼主......
-----------------------------
是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未必能改变什么,但JUST DO IT
@tonney_2008 1304楼 2013-04-17 09:41:42
楼主辛苦,谢谢!
-----------------------------
谢谢。最后的理论部分,实在没法写得再通俗了。大家勉强看着吧。
@meoo31 1306楼 2013-04-17 11:34:51
楼主的思考让人能感受到心中的磅礴之气,用最平淡的口气我们讲述了最精髓的道理,无论是企业边界还是社会性问题的思考,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讲都大有裨益。
今天的我们需要凝聚改革意识,并让每有一个人知道限制权力之恶和限制资本之恶的重要性,那些长期隐藏在真善美画皮下的肆意横行的权力与金钱抽干的正是每个贫民家庭的梦想。
我们的媒体中一直试图用“冤冤相报何时了”来抹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伟......
-----------------------------
谢谢你的评价。
原来总是有人在思考的,得到你这样的回应,心中有点小感动啊。
@nmyttd 1309楼 2013-04-17 14:59:56
楼主写的真好,就是太大,看不懂,要是能再白话一些,楼主将来一定能成为大师。落地,落地,落地。简单明了,否则就是大词蒙人。希望楼主用一句话总结自己文章的真正意义是西方经济理伦不适合中国,还是我们得按照自己的来?
-----------------------------
后面的部分真的没法再通俗了,恐怕需要时间和经历才能帮助体会了。
如果一定要总结,那就是:
重拾中庸,平视西方!
@nmyttd 1310楼 2013-04-17 15:03:22
牛B就是一句话表达,如:活着是为了什么?答: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
我开始特别感兴趣,越看越蒙,我其实真正想看的房地产下一步的走势,房地产完蛋了,下一个十年玩啥?
-----------------------------
重拾中庸,平视西方!
想到更好的总结之前,xd你先凑合着用上面这句吧。
下一个十年,在第四章最后一节有说明了。
@金意960 1312楼 2013-04-17 20:59:55
我这种天生的不合群感,宁静,可能就预示着我将业的道路便是如此。我清晰的感知到,别的孩子,不能独处,一会都不能安静,根本在家咪不住。要成群结队的才乐呵。而我却不然。张楚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有时候人把孤独和寂寞划上等号,这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本就是两个层面的东西。
-----------------------------
哈!这是独立思考的表象吗?
@kuangyejunma 1322楼 2013-04-17 22:38:23
终于看完了,后面用简洁的理论和公式阐释了比较复杂的对比关系。从小农经济到现代化的分工社会。说明了人的自我性和社会性一对矛盾不断在进化前进,向着释放个人潜力,向着提升整体社会福利前进。激励平凡的个人努力学习知识、学习独立思考。让人自强不息。楼主的独立思考、循序渐进的行文方法、内在的强大积极乐观精神等等都值得我们普通大众好好学学。谢谢!
-----------------------------
过奖啦
总结得比我的思路还清楚
看到这样的评价,顿时觉得付出的代价也值得了
@飞鹰在线1688 1325楼 2013-04-17 23:31:00
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跟索罗斯先生提及的反身性以及开放社会性根子还是落实到不可定化的人上,无论英伦帝国还是新的强权美国,其最大优势就是人,美国能够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最顶尖的教育,相对而言利于各种新生技术的萌发,有最好的技术储备以及最强的军事力量,其GDP组成的质量为王者,以信用超前消费的方式国度透支了经济,但是,上演了一处好戏就是民币升值,资源大启动,危机转移,伴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中国财政税收......
-----------------------------
以前,觉得有些事情是偶然,现在,觉得有些事情恐怕是必然的……
@190981789 1327楼 2013-04-17 23:36:36
不是市场经济没用,而是中国从未有过市场经济
-----------------------------
所以啊,我们要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啊
@wedgewood 13楼 2013-03-18 21:43:57
连载?写的很有见地,LZ继续加油。

-----------------------------
@搜飕111 15楼 2013-03-18 21:48:51
是连载,谢谢
-----------------------------
@beone 1331楼 2013-04-18 09:59:12
好文章,楼主加油,我只看了第一段。
简单说,我觉得你03年进入正在向上发展的房地产行业,正好说明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啊。因为房地产行业这个时候,正好需要人才。
看完再交流。
-----------------------------
呵呵,看开头两章的时候是不是大家都以为我在反市场经济啊?从我的行动来讲,可是个市场经济的坚定实施者哦。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基础是什么,现实经济里有哪些误解。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学会。
你说的很对,市场让我进了房地产行业。十年过去了,我想看看市场会把我带向哪个新兴领域。是商业房地产?是移动互联网?是金融投资?还是文化?还是几个领域结合的新兴行业?
这些年在商业上的积累,有待平台去实现吧。十年过去了,是时候突破一下了。
@张弓挟箭 1332楼 2013-04-18 10:13:50
毕业十年 的 制造业的穷屌丝 顶楼主!!
坑爹的房子,蛋疼的人生,苦逼的调控,星空不错老人长叹一声。。。。。。
-----------------------------
谢谢啦。都不容易的。只要你还有目标,你就得付出很多,承受很多
共勉
@meoo31 1333楼 2013-04-18 10:48:15
其实挺无赖的,就向你说的这是一个传承了数千年的农业国家,要让我们普通人明白那是资本之恶那是权利之恶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我们很难明白行政审批和准入带来的变相垄断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无数的转包事件,更难明白为什么越有钱交税的比率越低的原因在那里,我只看到他们一掷千金。
就不要提今天教育资源的人为集中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而政策制定者或许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
-----------------------------
感谢你的肯定。大家在保护好自己和家庭的前提系,尽一点自己的努力。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帅悠悠 1334楼 2013-04-18 13:36:35
认真仔细的看了道长的帖子,道长虽言辞比较犀利,稀饭老道的犀利言辞哈哈,可还是耐心解答了我等部分知识浅陋P民的疑问,弱弱的问下道长,黄金和我国楼市之间能否有间接联系?80后小P民辛苦攒钱,节衣缩食,攒够三线城市房屋首付款,奈何黄金、楼市最近阴晴不定的,欲要买房缺怕房价下跌,经济低迷,后期房贷压力山大!欲买黄金保值?也心中无底。。。。估计现在也还有好多千千万万的,跟我一样境地的小P民们有此困惑,望......
-----------------------------
黄金这种,是大国的游戏。前两天已经评价过了。大趋势是可以把握的,黄金被打压有必然的理由。只是,不是专业人员你没有那个精力去观察,也难以捕捉到具体的信号。散户还是小心吧。
@zaki1985 1187楼 2013-04-13 10:11:05
楼主在开篇中提到:“经济学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由人天性中与生俱来的对立面造成的” 不甚理解,,,望楼主解惑啊,
经济学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是什么?人天性中与生俱来的对立面又是什么?
两者的关系是造成还是决定?
-----------------------------
@搜飕111 1214楼 2013-04-14 18:17:38
就是人的自我性和社会性。两者有时是一致的,但经常是对立的。市场经济的一大贡献,就是将人的自我性和社会性在单个市场层面上统一起来,挖掘出了更高的生产效率。
本文最后有专门的理论解释,届时请帮助看看是不是可以解释一些疑惑。谢谢
-----------------------------
@e5837411 1338楼 2013-04-18 16:46:28
或许也不是自我性导致,地沟油之流,难道是个我趋向与这种恶事么,一个是利令智昏,一个是生存不易,个人以为
-----------------------------
看从什么角度,用什么类型的语言来描述了。其实意思差不多啦,是否学术的差别。
@2012卤蛋 1351楼 2013-04-18 23:30:17
真的很好,一方面是一些文采言辞深刻。一方面是对经济见解思想独到。希望楼主有时间就继续。
-----------------------------
大家能看得下去就好。
接下来,估计短期内不大会再写了,而希望去“做”。这些年积累的不只是这些看法,也有具体的商业计划,希望有所创新。
难度大,阻力大。
@楼主是个小马甲1 1356楼 2013-04-19 09:52:17
楼主傻x,在不是市场经济的地方体验市场经济,还说这就是了市场经济,不是哗众取宠的煞笔是啥?
-----------------------------
全文已经在这里了。我一直在等待像样一点的质疑。
之前不是有好几位经济学爱好者提出了一些质疑吗?不要小气嘛。拉上你们的后援团都可以。
对“平视西方”不满的诸位,也可以尽情说出你们的意见。
再过几天,恐怕就没这个时间来讨论问题了。
@meoo31 1357楼 2013-04-19 14:58:57
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每个平民都想尽快找到一条出路,摆脱没有未来而由摇摇欲坠的生活,但我们也许忘了,比起那些高弹通胀、紧缩、崩溃、暴涨的预测文章,真正能帮助我们的只有坚定的信念和能看清问题的知识。
楼主你知道吗?我们年轻一代正在失去希望,关于未来的生活希望,就我而言我看不出我还有未来,而我还是制造业里的小主管,而那些底层的年轻新人面对除了灰暗的未来什么还有什么?如果是一个人还可以靠......
-----------------------------
只有坚持了。最难的就是坚持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然后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内心。
真的不容易呢,我感同身受……
挑战!
既然有那么多自称学经济的人,对本文质疑西方经济学表示不满。现在是时候给出你们的意见了吧?
这么大的靶子都已经树在这里了。不要说你们看不见或者不屑回复,不要玩文人那套酸不啦几的东西,不要让我等太久!
@这个名字还没使用 1366楼 2013-04-21 06:59:15
表面上装得像御用文人,实则偷换概念,雕虫小技,蛊惑人心,只不过是某些利益团体的走狗。
-----------------------------
大周末的,阁下想了一夜居然就得出这个结论?还是下班前的仓猝回应?
一篇讲怎样后来者居上的文字,居然是先来者利益团体的走狗写的!
理解力、判断力和个人修养,都不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