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站在了中国的境外,尤其是站在美国土地上,审视了人民币和美元的关系,顺便还提到了欧元和日元,我们今天接着来咀嚼人民币,首先需要回答一个网友提出的问题。
昨天的内容里笔者多次强调“美国的国内CPI按2%计算”,事实上,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率被控制的非常好,最近两年,经常在2%以下。而美国国外的美元我们把它称为境外美元吧,这境外美元的通货膨胀率很高。就拿中国来说,如果你用10万美元到北京在2005年买了一套83万元人民币的房子,那么到2009年底这样的房子已经涨价到至少200万元人民币了,换句话说,你得需要支付29.3万美元了,显然在中国境外美元贬值的是非常快的。当然,体现在大宗农产品、矿产品、石油、天然气等,用所谓的境外美元计价的,都大幅度涨价了,换句话说,境外美元贬值的速度很快。这从一个侧面反而说明了美元的强大,也说明了美元的霸道,也说明了美元的富有侵略性。同样一个美元在美国境内花它很坚挺,同样一个美元拿到美国境外花却很虚弱。其原因就是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政策使美元的泡沫(泛滥的流动性)被挤到了其他国家,这种转嫁危机的能力充分证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高明之处。令人叹为观止啊!
美元转嫁危机的手段非常简单,不仅公开而且透明。这需要在美元的发行上找到答案,美元是怎么发行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依靠美国的国债,这样虽然美元的基础货币大量增加,看起来像是往美元里注水,但其实不然。从07年到09年底美国国债(对外)由3.6万亿增加到4.5万亿美元,增加这0.9万亿美元基本由中日英俄等吃掉。所以,美国的泡沫已经转嫁给这些国家了,这些美元很难在回到美国本土去兴风作浪了。
显而易见,中国接受了许多这种境外美元的泡沫,我们的专家学者把它们称作输入型通货膨胀,嘿嘿,是人民币自愿的,因为你的发行就依仗着人家境外美元啊。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上来吧,相对于美元而言,人民币有两个选择。第一,人民币不升值,那么出口贸易可能就要受到美国的惩罚性关税的“伺候”,可能要对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第二,人民币升值,还得快速升到位,同样要打击中国的出口贸易。这样,似乎人民币横着竖着都无从选择,中国的出口贸易横着竖着都要受到打击,最后中国的就业也要受到冲击。真是这样吗?笔者认为,完全不是!
首先,人民币可以对美元升值,但也可以对欧元和日元贬值啊。
其次,即使是美国对中国挥舞起贸易制裁的大棒,时间还是有利于中国。因为整个程序上从国会到美国总统再到具体操作,再传递到中国产生国内影响至少半年,甚至一年两年以上,何必那么急躁。中国可以从容布局。
但出口贸易受到打击就影响就业,这完全是个伪命题。以2009年为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总额达到2.1万亿美元,而中美双边贸易总额只有3660亿美元,后者只占前者的不到18%,而且,中美真打贸易战也不至于使中美贸易萎缩为零啊。所以,即使两年后由于美国的贸易壁垒导致对美出口大大萎缩,笔者认为,即使最不乐观的估计其影响也不会超过1/10,对中国出口贸易所拉动的就业而言,1/10的影响应该是微不足道的吧,但怎么就会在中国官方那里产生那么大的恐慌呢?这里面的隐衷我们以后再去分析。
前面说到,人民币可以在美元和欧元之间打入一个楔子,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但又对欧元贬值,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缓解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所带来的压力。但这需要技巧,这需要攻击欧元的弱点,中国有这样的准备吗?我们的外汇储备中有足够的可流动的美元去完成这项操作吗?中国有担当此重任的操盘手吗?笔者认为,没有。
前几天,中国的外汇储备偷袭了日本的国债,导致日本人很不高兴,也引起了日本人的警觉。日本人明确的表态了:不能容忍人民币在美元和日元之间打入一个楔子,日元拒绝升值,菅直人政府明确表态了日元对美元的上限是82日元!人民币在这里没有机会。
那么欧元呢?人民币能让自己的有效汇率对欧元贬值吗?怎么操作呢?笔者能想象到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用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购买欧元,强行使欧元对美元升值,就相当于,用人民币在欧元和美元之间打入了一支楔子。但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中可流动的美元有这么大的力量吗?这是一个问号,当然这也是个秘密,我们平民百姓是不会知道的,嘿嘿,笔者也不相信会有人知道。在一个欺上瞒下的国度里有谁会知道真情呢?但我们会算。
中国公开的国家外汇总额为2.45万亿美元,我们把这个数字当作一个实数。其中美国国债占用了0.9万亿美元,在国内给商业银行注资0.2万亿美元(这个注资是个很有趣的笑话,也是人民币的一个明显漏洞,早晚会成为索罗斯攻击的缺口,笔者以后有精彩和详实的论述),0.37万亿美元的两房债券不妨也算在其中吧,好了,估计外汇中可用的只剩下不到1万亿美元了,按照以前的惯例,这外汇储备中美元只占70%,所以能用来攻击欧元的美元顶多只有0.7万亿美元,它的后备力量也只有那0.9万亿美元中的短期国债,但据说,不超过30%。哈哈,区区0.7万亿美元的主攻力量在每天4万亿美元的国际外汇交易市场中恐怕是势单力薄的呀!而后备军仅有不到0.3万亿美元,嘿嘿,简直是可以忽略的了。于是,想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把欧元炒起来,难啊!风险极大啊。搞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一个多月前,在美元对欧元1.20:1左右时,笔者曾嗅到了“人民币入场的味道”,欧元应升涨起,一直鼓胀到现在的1.33:1哟。
作者:有一说一0112 回复日期:2010-09-25 17:41:21
1,国际商品市场全线上涨,农产品,金属,黄金暴涨,原油处于启动状态。
2,沿海大范围拉闸限电,名目是“节能减排”,但实际上是地区(中西部廉价能源,廉价劳动力,和东部外向性体系,资本密集)之间争夺货币权,定价权,也就是不同利益集团在危机来时获得转嫁危机权力,开始内部撕裂。
3,沿海移民越演越烈,加国,美国门槛已上涨了一倍。完全是卖方市场。
4,沿海高利贷盛行,已经遍及到家庭储蓄。
-------------------------
回答问题3
第六章 人民币会把人民带到何处
6.1 高储蓄率的原罪………………………….…………………..102
6.2 黄光裕的罚和吴英的死……………………………………...108
6.3 出租车和公交车的冲突:流氓成为选择…...………………111
6.4 全民投机的恶果:人人争当流氓……………………...……113
6.5 不做流氓的选择:移民
笔者在制度性的危机面前仍不死心,希望国家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包括对“蓄水池”的猜想,对城市化的美丽一面的幻想,对土地大流转的善意解读。并把这些看作是国家逐层深入的战略步骤。
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给中国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做人成功的标志变成了人民币数据的符号。物质力量无情地掩盖了精神力量。做人的艰难导致了流氓主义的滋生和泛滥。生活的本身快没有了,生活变成了无时不在的选择,而且只有唯一的选项,那就是做不做流氓?当我们天天问自己,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这个单项选择时,我们的生活还有真实的内容吗,还有意义吗?
所谓的成功者踌躇满志,所谓的“蜗居者”垂头丧气,所谓的“农民工”麻木不仁。这些祸根都在人民币身上,或者说在人民币的数量上。主动的撕碎这些数字背后的虚伪,通过人民币的大贬值来洗牌,不失是中国全社会洗心革面的最佳方案。但这需要技巧和勇气!这样才能给活着的人一个公平的说法,给后人一个发展的机会!
于是,我们要回答我们前言里的问题;人民能否摆脱贫困?答案是能!
作者:有一说一0112 回复日期:2010-09-25 17:41:21
1,国际商品市场全线上涨,农产品,金属,黄金暴涨,原油处于启动状态。
2,沿海大范围拉闸限电,名目是“节能减排”,但实际上是地区(中西部廉价能源,廉价劳动力,和东部外向性体系,资本密集)之间争夺货币权,定价权,也就是不同利益集团在危机来时获得转嫁危机权力,开始内部撕裂。
3,沿海移民越演越烈,加国,美国门槛已上涨了一倍。完全是卖方市场。
4,沿海高利贷盛行,已经遍及到家庭储蓄。
-----------------
回答4
%2.2 银行与房地产商谁先死
如果笔者说人民币的利率与人民币的贬值有关,甚至说人民币的利率与“楼市”价格有关,读者可能不信?
人民币的二元化利率
那么我们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分析一下吧!
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一年期的商业贷款利率为5.31%(2008年底)。不过,这种商业贷款,程序复杂、贷款操作周期长,还需要“人情费”去润滑,所以这种利率真实值在中国不会低于6%。
而民间融资的方式相对快捷、方便。民间一年期的贷款利率通常为2分利,这个是什么概念呢?就是1元的贷款,每月需要付2分钱的利息,即月利率为2%,换算成年利率为24%。
于是,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土地上,事实上存在着两个贷款利率:不低于6%的一年期官方名义贷款利率和大家已经认可的24%的一年期民间贷款利率。
一般投资者的具体操作,往往采用“混合型”贷款。投资欲望低时,资金相对宽松,官方型贷款比重高;投资活跃时,资金相对紧张,民间型贷款所占比例就会大大增长。所以,真实的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往往在6%—24%之间波动。
例如,某人需融资50万元人民币。他首先用房产到商业银行抵押贷款,银行指定中介公司进行房产评估,比如标的价值70万元的要收手续费3000元;然后再拿评估报告重新回到银行办贷款手续,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评估值的50%,所以可贷款30万元。但有15个工作日的评估期,大多数投资者都会给银行办事员2000元人情费,可加快到2-3天内搞定。于是,比较快的话,前前后后10天左右你能拿到30万元贷款,一年期贷款利率名义上是5.31%,到期还本付息是31.593万元。
那剩下的缺口20万元就得去民间融资了。民间专门有放高利贷的。通常情况得找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中间人,由他给你提供担保,如果是20万元贷款,担保费大约是5000元。然后就是一纸民间协议,如果是2分利,一年后连本带利就需要还24.8万元,显然利息比商业银行高很多,但它非常快捷,一般从谈到拿到钱,也就两三天的事!
这样50万元的融资就具有“混合型”贷款的特征了,一年到期连本带利带相关人情费全部为57.4万元,实际贷款利率为14.8%!
现实中的人民币利率“双轨制”揭示了:达8.8%的高通货膨胀率的客观存在,导致了民间的利率就不会低于10%(否则,资本就会有蚀本的感觉)。当2009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4%以上时,民间的贷款利率自然就不会低于16%。
这样,一个问题就会浮出水面:在中国这样高的实际利率压迫下,什么样的生意能维持20%以上的高利润率(经营者除了付利息,还得额外有利润啊)!另外这类生意的规模还得足够大,能吸纳巨量的游动中的人民币!
同样在中国,奇迹出现了:地方政府卖地的冲动;中央政府狂印“钞票”的冲动;民间大量合法、半合法、甚至不合法的巨量资金寻找投资“归宿”的冲动。三者不幸相交于一点——房地产!
最近几年,民间贷款公司十分活跃。“高利贷”行为似乎已走出法律的阴影。国家允许民间的贷款利率的上限为商业银行的四倍!可见,国家非常清楚的知道:民间融资的渠道是不畅通的;实际人民币的利率是超过20%的。(因为容许官方的5.31%的四倍就是21.24%啊)
2008年的金融危机,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客观上使人民币的民间利率大幅增长了。
但奇怪的是官方的名义利率是下降的,导致两个利率的差值被放大了。这势必导致大量的人民币“储蓄”滑向人民币“资本”,去寻求效益的最大化。必然挤压各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这导致许多大型企业必须在主营业务以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样的实例很多。
所有的大投资者几乎一致地都把眼光投放到了房地产业上,因为他们懂得:只有房地产业才可能有如此大的资金操作空间和可观的利润空间。
最近的一些现象更加说明了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业的事实:新地王的不断涌现。
2010年2月21日北京,央企背景的中海地产以66.9亿元竞拍得北京丰台区花乡六圈村相连在一起,两幅居住用地,折合楼面地价达1.84万元/平方米。
2010年1月13日上海,闸北区苏州河北岸东块1街坊地块持牌上市,起始定价47亿元,起拍楼面地价达3.53万元/平方米。
新地王的不断涌现说明了,大量的资金在两个利率差的压力驱动下,不得不、也必须进入房地产市场。一方面其他行业不会有如此高的回报率,另一方面国企、央企有大量的“低成本”资金——商业银行按名义利率的贷款。
思路很清晰了:中国人民币事实上的利率很高(可达名义利率的4倍),国家的4万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在常规领域很难得到高回报,大资金只能涌拥入地产市场去寻求高回报;小资金涌入商品房领域寻求高回报。于是房地产业已发展为变相的“金融业”了,商品房自然就发展成为“金融衍生产品”了。
于是就可以解释我们身边发生的奇怪现象了。高房价导致“刚性住房者”买不起房;国际上衡量房价高低的常用技术指标“租售比”、“购买能力比”等在中国都统统失灵。
比如:在哈尔滨,一套租金1000元的房子(花园街,四层,建筑面积80平方米),它的售价45万元,即租售比为1:450;在北京,一套月租金3500元的房子(优度社区,11层,100平方米)它的售价达180万元即租售比为1:514。而国际上公认这个 数据在1:150到1:200是正常的,而中国的不正常已到了“离谱“的境地了。但用“商品房”=“金融衍生产品”来解释的话,似乎就“回归合理”了。
再比如:2010年,在哈尔滨,双职工的三口之家,按家庭月实际收入4000元计算,买一套位置、楼层等不是很理想的80平方米商品房,需60万元,那么住房购买能力就相当于12.5年;在北京,类似的模型,月收入按1.2万元计算,一套五环那里10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也要250万元,住房购买能力已变为17.4年了。而国际上公认的这个数据应在3年-5年是民众可接受的。可见,房子对普通平民百姓真是很昂贵的。(其实中国大多数人的收入更低)。不过,用“商品房”=“金融衍生产品”的理论来解释,当然就“一目了然”了!因为当房子成为“理财产品”后,其功能就不是“住不住的问题”了。
显然,实际的通货膨胀率推着实际的人民币利率往高处走,而实际利率又推着房价往高处走,看起来还越来越快啊!
于是,普通平民百姓,如果手里有一些储蓄,自然就会担心这储蓄随着时间推移,其购买力大大缩水,当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加速上涨时,平民百姓的恐惧心理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人民币贬值的恐惧,它来自通货膨胀率的上涨速度。
通货膨胀率的上涨速度由谁来控制呢?当然是政府,政府通过“印钞机”的印钞速度来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
作者:有一说一0112 回复日期:2010-09-25 17:41:21
1,国际商品市场全线上涨,农产品,金属,黄金暴涨,原油处于启动状态。
2,沿海大范围拉闸限电,名目是“节能减排”,但实际上是地区(中西部廉价能源,廉价劳动力,和东部外向性体系,资本密集)之间争夺货币权,定价权,也就是不同利益集团在危机来时获得转嫁危机权力,开始内部撕裂。
3,沿海移民越演越烈,加国,美国门槛已上涨了一倍。完全是卖方市场。
4,沿海高利贷盛行,已经遍及到家庭储蓄。
--------------------------回答1
1、如前所述,在现实的流通过程中,存在着境内美元和境外美元之分。美国的境外美元是完全靠美国国债发行的美元基础货币,对中国的人民币而言,显然取决于中国货币当局自己的意向。换句话说,如果中国人民银行不去购买美国的国债,或者说是少购买1美元的美国国债,那么美元的基础货币理论上就会少1美元,但事实上不行啊,中国有巨大的外汇盈余,他们无处可去!
首先,中国的外汇盈余作为主权的基金,被美国政府干涉,无法有效流入美国国内市场进行投资;其次,中国的外汇盈余作为主权基金也无法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甚至俄罗斯去购买大宗的矿产资源,因为这些国家有政治上的顾虑;再次,中国的外汇盈余作为主权基金又不敢去沙特、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阿联酋、安哥拉、苏丹等盛产石油的国家去投资,不仅是风险非常大,也包括了美国和欧洲暗中使坏的因素,其中很多投资难以落到实处;最后,中国的外汇盈余作为主权基金如果大规模的贸然进入国际外汇市场进行短期炒作,去赢得短期的商业利益,恐怕要背负着骂名了,也会遭到其他主要国家货币的忌恨,再说,主权基金在高风险环镜下一旦失手就很难对国民交代了。
于是,巨大的中国外汇盈余只能去购买美国国债或美国的商业债券,无奈之举啊,错就错在数量太大了,另外,你的国家主权性质又同西方国家主权的性质格格不入,自然要受到排挤。到头来,自然要吃自己的泡沫了。
作者:有一说一0112 回复日期:2010-09-25 17:41:21
1,国际商品市场全线上涨,农产品,金属,黄金暴涨,原油处于启动状态。
2,沿海大范围拉闸限电,名目是“节能减排”,但实际上是地区(中西部廉价能源,廉价劳动力,和东部外向性体系,资本密集)之间争夺货币权,定价权,也就是不同利益集团在危机来时获得转嫁危机权力,开始内部撕裂。
3,沿海移民越演越烈,加国,美国门槛已上涨了一倍。完全是卖方市场。
4,沿海高利贷盛行,已经遍及到家庭储蓄。
------------回答2
2、这第二个问题实际是政治问题,笔者很早以前在帖子里曾经有过甲方和乙方的这样两个概念,甲方代表的是中国的核心利益集团,乙方代表的是松散的、但现在看来是非常贪婪的、又十分不听话的、也不守规矩的地方利益集团。强制的“节能减排”走到今天这一步,暴露了甲方和乙方斗争的尖锐性、持久性、顽固性!由于这个话题太多的牵扯政治,笔者蜻蜓点水哟。
今天笔者回到自己的思路上来吧。
美元的购买力实际上存在着二元性,同样是1美元,在美国国内和在中国国内大相径庭。
人民币的基础货币绝大部分甚至超过76%,是依靠美元来发行的。那么现在人民币的升值或者是升值预期就会给人民币带来很大的麻烦,比如说四五年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变相强制的购入了1美元,必须支付给某人8元人民币,假如现在升值到6:1,那就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手里原有的1美元的储备,现在对应的人民币却只值6元了,那么前面所说的某人手里的8元人民币中就有2元是虚无缥缈的泡沫。
所以说从2005年至今,人民币的基础货币中有大量的这种泡沫。
人民币的基础货币中依靠国债发行的那一部分我们权且按24%计算,这里面的泡沫也同样非常可观,当然,这完全是我们自己的错。
中国的国债发行本身是通过商业银行来包销的,事实上是强制卖给商业银行的,因为它的回报率太低,现在除了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去买点,有谁去买国债升值保值呢?所以中国的国债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国有大商业银行的资产。
而四大国有银行从来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他们的资产很成问题,实际上这些国有大商业银行也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平衡表。所以靠所谓的中国国债来发行的那部分人民币基础货币甚至可以理解为完全是泡沫。完全是空中楼阁。
读者会不会以为笔者过于偏激呢?那我们就着重就这个问题再来解释一下。从1994年开始,一直到前几天的中国农业银行上市,中国一直致力于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剥离,由于时间跨度比较大,银行所谓资产在这十几年里膨胀的特别快,而掩盖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即中国的大商业银行的呆坏账率超过30%,这在其他任何像样的国家里,这样的商业银行早就破产了,即使是在中国,人人都知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早已技术上死亡。
为了挽救这些国有大商业银行就必须注资,钱从哪来呢?到市场去融资?可是我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难看的要死,根本嫁不出去!好了,美国高盛公司来了,他来出谋划策,来打扮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他们似乎出了一个阴招,用国家外汇储备来打扮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这一招真灵,马上就把这两个银行推向了市场,可以去市场所谓的融资圈钱了。
但这里出个问题,就是那450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的身份问题,现在这钱到底是国家外汇储备还是这两家银行的商业资产?理论上国家外汇储备本身就是债务,是对中国人民的欠债,有1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在当时就是对中国国民的8.3元人民币的欠条,现在有人拿这个欠条当资本投入到了商业银行里,商业银行再把这个欠条资本又当成自己的资本继续放贷,哈哈,荒谬之极,这里哪来的监管,难道商业信用就是这样膨胀的吗?难道已经嫁人的女人还可以这样无休止的继续许配给别人?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制度创新,最伟大之处在于毫无廉耻!读者读到这里你还认为靠国债那个所谓发行的人民币基础货币还有一点点信用的影子吗?
上面谈的是人民币的基础货币,事实上,基础货币要通过商业银行等等金融机构,流入到整个经济体系中,于是就会产生所谓的广义货币,在西方市场经济学里面,用一个M2来表述这个所谓的广义货币。在中国,也有那么一个装模作样的M2,没法子,我们只能拿这个数字作为参考,也只能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中国的M2,中国的M2是多少呢?2009年底,为65万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官方的的基础货币M1约为19万亿元人民币,那么官方的货币乘数约为3.4。
现在清楚了,由于人民币缺乏一个法定的发行机制,就不得不依靠美元和国债来发行了,但同样是中国内部的体制问题,靠国债发行那部分人民币实际上是假钱,而靠美元发行的那部分人民币现在出问题了,因为美国人逼人民币升值,换句话说,使更多的裸泳的人民币露馅了。
人民币既无发行机制,又无可靠的汇率机制,想想看,人民币现在所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危难的关头啊!人民币的危机正在空前的发酵中。
一方面美国要通过人民币的汇率升值来转嫁危机,即通过美元向中国传导美元的泡沫;另一方面,中国自己的人民币又通过商业银行在透过荒谬的房地产市场制造了一个更大的、更具有破坏性的泡沫。
现在我们站在中国的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两种泡沫,该怎么办?当然顺便说一句这些决策者们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杰吉尔海德先生们也就是山头大王们。杰吉尔海德们意图十分清晰:对来自于美元的泡沫用更多的贸易顺差去冲淡,如果这个贸易顺差减少甚至消失,那是最可怕的事;对于来自国内的泡沫用股市和楼市予以围剿,但股市已是惊弓之鸟,不过楼市在这方面还欣欣向荣着那。
具体的解释是,旧有的1美元国家外汇储备由于升值至少要产生2元人民币的泡沫,但只要再新产生1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如果按6:1计算,不仅可以掩盖过去的2元的泡沫,还可以产生新的4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发行,很好吧。现在美国人已经不允许了,欧洲人和日本人恐怕也不愿意容忍了,这种方式到头了,不过由于惯性的原因还不会马上归零,笔者的意思中国还可以混到2012年甚至2015年,但好日子已经没有了。
对于国内发行的人民币泡沫,已经完全指望房地产去消化它们了。靠这来争取时间完成中国经济的所谓转型,哈哈,傻子都会笑了。时间上根本不靠谱,笔者的意思是中国经济真要从出口导向型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型,恐怕二三十年都不止啊,这还得痛下决心修改我们的政治体制作为前提,这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我们的房地产业还能支撑多久呢?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