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谭:李淳风袁天罡传奇:中国的阴阳师,忍者始祖,揭开术数师的神秘面纱

  @好想有人来陪 1900楼 2013-05-16 13:22:00
  顶 楼主,努力
  -----------------------------
  多谢支持!
  @冷月花魂2009 1903楼 2013-05-16 13:49:00
  太乙、孙思邈,应该是辈份最高的高人,谈吐、问题、逻辑却得很白痴,被故事主角牵着走
  几大理事,幼稚。大段大段的对话,无逻辑,无重点,更无说服力,可以说漏洞百出。
  -----------------------------
  发帖顶贴,就图一乐,合则来,不合则去,呵呵,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玩法,您太正式了,呵呵。
  大殿内亮起几盏灯火,此时李淳风袁天罡所见情景,与当初所见大为不同。第一次进藏经阁,乃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大殿;这时的藏经阁在灯火的映照之下,周遭显现出一片浩瀚的苍穹,繁星点点,流云飞逝,二十八星宿拱卫着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按照天地间的大道井然运转。苍穹之上,一张张面孔时隐时现,他们有的和蔼慈祥,有的端正威严,有的如苍松清奇高古,有的如巨石稳重敦厚……
  龙太乙慨然道:“看吧,术数一门的历代祖师都在看着咱们呢……”
  袁天罡李淳风闻言,肃然起敬,忙端身望空中施礼。
  那些无量无边的小小的木块仍在移动穿梭,顷刻之间,在前方和左右两面堆构起五个巨大的架子,正前方一个,左右两边各两个,架子上满是一个个堆积在一起的小格子,只听一阵潮水般的吧嗒吧嗒声响,小格子上的一个个小门尽皆打开。袁李二人尚未看清楚,忽然地面一阵隆隆作响,五个架子前面分别从地下涌出五座赑屃驮着的巨大石碑。
  当中一个石碑刻着斗大的“神”字,左首两座分别刻着“天”、“人”,右边与之相对的两座刻着“地”、“鬼”。原来五个巨大的架子,分别装着术数“天地神鬼人”五部的珍贵典籍。
  李淳风啧啧叹道:“这藏经阁的机关全凭一心所想,不要说无人能入,就算是有人能进来,里面的机关也可以随心所欲变化无穷,也无法看到这些藏在无形之中的典籍啊!”
  李淳风心知袁天罡必定欣喜异样,偷眼看看,果然见他满面红光,额头冒汗,眼睛里尽是兴奋的光芒。
  龙太乙眯着眼睛笑道:“既然来了,也就不要客气啦……自己动手随便看看吧。”
  袁天罡早就等着这句话了,立时应声道:“多谢师叔祖!”径直快步走向地部书架。李淳风则会心一笑,快步走往右边的天部。
  龙太乙心中感慨道:“这两个孩子毕竟还是没有贪心,进了藏经阁,只是找寻他们的术业专攻,并不是直接去看天书。”
  袁、李两人来到架子下面,无数木块飞速移动,分别在两人面前堆叠出一个阶状的木梯,两人欣喜无限,踩着梯子上前察看。
  忽听袁天罡兴奋地大叫道:“啊!这是《青乌经》 !啊!这是《卜宅经》 !”
  李淳风大叫道:“啊!这是《天官书》,啊!这是《五星占经》!”
  又听袁天罡叫道:“哎呀!竟然还有《葬书》、《堪舆金匮》 !”
  李淳风也大叫:“这里还有《灾异记》、《云气经》 !”
  两人所说的典籍都是只有耳闻、未曾亲见的珍奇术数典籍,此时一旦得见,立时取出翻看,两人的眼睛紧紧盯在书本上,恨不得连整个身体都钻进书里。往日师父传授的学问,一一在这些经文中得到印证,尚有不明白的地方,看到古人的记载,往往豁然而开朗,一座偌大的藏经阁充满了二人此起彼伏的欢呼赞叹声!
  龙太乙站在中间,捻须微笑,想起自己当初也是这般的求知若渴,实在是恍如昨日,如今须发斑白,早已不是青春年少。而这两个年轻人人品敦厚踏实聪明,实在是难得的人才,深感术数一门光大有后,自是老怀弥慰,不知不觉之间眼眶也湿了,虽然在中间站了许久,却始终不忍心将两人叫醒。
  不知过了多久,李淳风才哎呀一声,叫道:“大哥,咱们做什么来了!”
  袁天罡闻言才猛然惊醒,拍拍脑袋道:“该死,该死!咱们只顾得看书,把正事都忘了!”
  两人忙走下木梯,对龙太乙道:“爷爷,对不住,你等了许久了吧?”
  龙太乙笑道:“不碍事,不碍事,你们喜欢看,以后只管经常来看便是。”
  两人闻言,欢呼一声跳了起来。龙太乙摇头,心中暗笑:“这终究还是两个孩子啊!”
  龙太乙指着大殿中五个巨大的书架道:“你们所看到的就是术数五部的经典,方才天地两部,你们已经大概看过,这人部的典籍也是不少。”
  袁天罡也曾由四师父俞正欹点拨相骨、相面、八字命理等人部学问,见了如此多的典籍,自然也是心痒难搔,此刻尚有正事,只好强忍好奇之心,暂时作罢。
  忽听李淳风道:“爷爷,鬼部典籍为何只有零零散散几部?”
  龙太乙道:“鬼部典籍原本在创教天师去往龙虎山开辟道场之时,带走了许多。咱们玄奥观乃是术数正宗,自然也不屑于修习鬼部的学问。可是慢慢的,所谓的鬼部邪术倒在素女寨、森罗城这些地方风头越来越强劲,茅山万福宫、龙虎山天师府也隐隐以术数正宗而自居,越来越不把玄奥观放在眼里了。哎……现在这世道,真是是人是鬼分不清,是正是邪分不清啊……”
  李淳风问道:“那么,马大哉手下的夜游神一族,就是修习鬼部术数的吧?”
  龙太乙点头道:“正是……哎,这要是传出去,玄奥观只怕要被那些人耻笑去了……”
  正邪二字原本一时也难以分清,李淳风袁天罡也不好对夜游神论断些什么了。
  三人走了半圈,来到“神”字石碑前,一眼望去,这一座架子并不像天地人鬼四部有着数不清的小格子,而只是在架子当中众星拱卫一般有三个小格。
  李淳风道:“爷爷,这神部就是放置三卷天书的地方了?”
  龙太乙点头应是。
  李淳风奇怪道:“那……架子上的三个格子怎么……怎么是空的?”
  龙太乙沉吟了半晌,以一种极其异样的眼神看着两人,道:“其实……三卷天书并不在玄奥观……”
  青城山玄奥观,得享“术数祖庭”“玄门正宗”的威名美誉五百年,大半原因倒是因为玄奥观的藏经阁保存着术数始祖九天玄女留下的三卷天书,可是,令李淳风袁天罡万万想象不到的是,天书竟然不在玄奥观!
  第十七章 斗法
  @minthime 1912楼 2013-05-16 15:06:00
  楼主加油,第一次这样追一篇帖子。顺便李淳风一直是我偶像啊!!!

  -----------------------------
  多谢支持!
  @笑恋红尘String 1917楼 2013-05-16 18:40:00
  破八卦阵啊,总得有个方向吧,可别说阵图在天书中但是天书在阵中,那就狗血了。
  -----------------------------
  呵呵,会那么狗血吗?
  @笑恋红尘String 1928楼 2013-05-17 12:53:00
  看来等不到了,午休先。
  -----------------------------
  今天不更啦,抱歉,下周见,呵呵
  @宁人冰忆 1929楼 2013-05-17 12:54:00
  楼主,东方朔也是奇人。墨家的矩子也很厉害啊!他们浸淫机括之理,精通算术!据说秦始皇陵墓就是墨子后人设计的图纸。你能写写他们不?

  -----------------------------
  天下之大,中国奇人之多,不胜枚举,您所说的这两位奇人我也很仰慕,只是限于本人的能力,这点雕虫小技还不足以写那么多的奇人,有待于高手来写吧,呵呵
  @hqxavier 1939楼 2013-05-19 18:41:00
  楼主又出门看风水去啦?

  -----------------------------
  我哪有那本事啊,呵呵
  @立信生威 1943楼 2013-05-19 23:00:00
  文笔剧情都很不错,只是更新有点慢,花了一天时间就把积压的存活看完了,还是先断下等楼主写足了再回来看吧

  -----------------------------
  多谢支持
  第十七章 斗法
  五百年前的青城山上,还没有一座道观。
  一个名叫张道陵的人看中了这块宝地。他今年已经一百零八岁了,自幼生得形貌异于常人,人人皆以为他将来必定有一番大作为,可是如今一百零八岁了,除了在二十五岁时做过三年的江州令,其他的时间都是在寻仙访道,乏善可陈。
  他时常揽镜自叹,镜中之人依然是红发碧眼,龙眉虎须,遥想当年先祖张良,辅汉兴国,封留侯,功成身退,何等的洒脱自在。
  他也想像先祖那样做出一番光耀后世的奇勋,可是他也深知自己的性子根本就不适合为官做宰、趋迎奉承,那么就只有修道这条路可以让他继续走下去。
  修道……修道……人生不过百年,他已经活了一百零八年,可还是一无所成……
  修道百年,自然有了一些神通,门下也颇有一些弟子跟随。原本大家以为跟着张道陵,就可以解决衣食之忧。可是张道陵并没有那么多财大气粗的信徒供养,所以人口越多,生计就越成问题。张道陵无奈,只好规定凡是要跟随他修道的,都要缴纳五斗米,因此人们便送了这些修道之人一个绰号,叫做“五斗米教”。
  这个名字,在张道陵听来,觉得分外的刺耳。他心中也觉得有些愤愤不平:“那些儒士拜见老师都要提着咸肉,美其名曰‘束脩’;弟子入我门来,怎么就变成‘五斗米教’了。”
  好在先祖张良留下许多术数典籍,其中不乏奇门异术,张道陵潜心修习,学成了不少绝学。他铆足了劲,在民间大展拳脚,做出了一番降妖伏魔的业绩,他也不想被人看成只是为了稻粱谋才去做这些事,便打着代天行事的旗号,想为“五斗米教”正名,自称“天师”。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位神乎其技的张道陵称为“张天师”,然后又会加上一句,是“五斗米教”的张天师!
  东方紫气翻滚,一股股紫气如长练一般伸张出去,自东而西横贯于天际,像一根根巨大的手指把整个天空握在掌中。初升的太阳却是一片惨白的颜色,气血不足似的颤颤巍巍地抬升起来,一股白气从白日当中穿胸而过。这罕见异常的天象,使这个普通的早晨显得诡异无比。
  他身穿大红白鹤绛绡衣,手持拂尘,静静地坐在洞穴之中的蒲团上,面前焚着一炉龙涎香,闭目思索着前尘往事,心想:“一百年了,人一生有多少个一百年。西方有圣人,名曰佛陀,为了修成无上正等正觉,坐在菩提树下,发誓不成正果,誓不离此座,所以便在三十五岁上悟道成佛了。我已经活了三个三十五岁了,真是惭愧啊……今日不悟道,我也绝不离开这个蒲团。”
  可是这接连发生的异象却叫他心神不定,他心中默想:昨夜客星犯井,今朝长虹贯日,又有牝鸡司晨,紫气东来,种种奇怪的征兆集结在一起,真是吉凶参半,这究竟预示着什么呢?
  思量而不可得,张道陵慢慢地又入定了。
  忽然一阵风吹来,环佩叮当,香尘暗落。面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了一人。
  张道陵睁开眼睛:“尊驾是?”
  “世人皆唤我‘九天玄女’。”对方淡淡答道,声音如珠玉一般圆润,听来令人心旷神怡。
  “你是九天玄女?原来世上真的有神仙?”张道陵微微一愣,虽如此说,却仍端坐蒲团之上,并没有起身相迎的意思。
  “呵呵,世人口中有通天彻地之能的张天师竟然怀疑是否有神仙?其实……神仙原本也是人,口口相传,传得神乎其神,就变成了神仙。世人不也都说你张天师是神仙吗?”
  “呵呵,天师云云只是一个虚名。”
  “九天玄女也是个虚名,传得久了,就变成了真的。”九天玄女接道。
  两人相视一笑,许多话语尽在不言之中。
  张道陵掐指算了算,“传说尊驾在轩辕黄帝之时曾经出现在人间,如此说来,尊驾现在至少也有两千八百岁了?”话虽说得尊崇,眼神中却微微闪过一丝讥诮。
  九天玄女微微一笑,“年纪也是虚假的。若是你有偷天换日的神通,万事万物皆会听命于你,何况年纪呢?”
  “尊驾之言字字珠玑发人深省,不知尊驾到这荒僻的青城山有何贵干呢?昨晚与今朝种种异象,难道就是应在尊驾的身上?”
  九天玄女神色傲然不置可否,微微笑道:“我有天书三卷,学之习之可知过去未来,人世间的兴衰成败尽在一手翻覆。我想找个有缘人交付于他,将我术数一门千载流传发扬光大。不知张天师有没有心看一看呢?”
  @笑恋红尘String 1955楼 2013-05-20 14:06:00
  跨度真大,一下又写张天师了,竟然没有李淳风啥事?哈哈
  -----------------------------
  五百年前.......
  @konglongpo 1957楼 2013-05-20 15:45:00
  楼主有六部,到现在是不是第一部都没完呢?这要坑到啥时候啊!
  -----------------------------
  是滴,这个......需要一点时间,呵呵
  @老马蚤 1963楼 2013-05-20 21:16:00
  赞楼主文风,加油连载呀!
  -----------------------------
  多谢支持!
  @智能硅基人 1967楼 2013-05-21 00:11:00
  楼主有才啊
  写作辛苦,保重身体
  -----------------------------
  多谢支持!
  @konglongpo 1972楼 2013-05-21 11:01:00
  楼主回我贴了,有点兴奋。弥补了我一来发现没有翻页的小伤感。
  -----------------------------
  呵呵,继续.....
  张道陵闻言缓缓摇头,“从来只有高高在上的神才能主宰人世间的一切,若是人能通神,岂不是乾坤颠倒、秩序大乱?而且……凭空从天而降的,往往是祸不是福……”
  九天玄女冷冷一笑,淡淡说道:“不要说你们修道之人就是清静无为,你们修炼不就是为了飞升做神仙,将来可以主宰世间的祸福吗?你敢说你就真的不动心?而且,虽然你祖上传下许多术数典籍,可是那里面记载的都是些雕虫小技。我这三卷天书是所有术数的总纲,是通天彻地的大道。没有这三卷天书,就算你的术数典籍再多,又怎么称得上是‘玄门正宗’‘术数祖庭’呢?你既是天人之师,代天行道,如果只懂些小道小术,岂不是名不副实吗?”
  张道陵心中一动,仍是不动声色,凝视着九天玄女的眼睛,良久才说道:“自古法不轻传,更何况如今是玄女亲临,那么……接下这三卷天书的代价是什么呢?”
  九天玄女缓缓摇了摇头,道:“我欲传你天书,哪里需要什么代价,你如此说,未免也太市侩了。只是……法不轻传,也是不假。我算定你的法运在后世五百年,在炎黄子孙华夏大地上,必定昌盛光大,后世有一朝代,国君姓李,自称为道家始祖李耳的后裔,因此我欲借你的法运将我的教法流传后世,不致使术数正宗湮没无闻也!”
  九天玄女的眼神轻轻瞟过张道陵,面带微笑仰望着天空,她看到张道陵的衣襟在微微颤动,她知道他已经准备起身了……
  她微笑道:“这三卷天书是天下大道、人间命脉,掌握了它,虽然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是,这风雨也很可能就是一场场的腥风血雨……你真的想好了吗……”
  张道陵皱眉道:“我正愁不知如何光大我教派,难道我教还有昌盛之日?若是我教有朝一日能够光大昌盛,不要说……不要说腥风血雨,就是落十八层地狱,我张道陵也是心甘情愿!”
  九天玄女笑道:“你只要尊李耳为教祖,以其所创道家为名,手持我三卷天书传道。百姓知你有天书在手,必将趋之若鹜,你的法运必将无往而不利,五百年后,将成为当朝国教。”
  张道陵道:“如此说来,我教便该名之曰‘道教’,自称手握天书,神权天授。”
  九天玄女点头微笑道:“不错。”
  张道陵想想往事,心中不甘,问道:“我为百姓降妖伏魔,何等的操劳辛苦,却为何不能光大我教?”
  九天玄女笑道:“你再怎么降妖伏魔,也只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尊神。百姓需要的是神啊!你说你是‘天师’,可是凭据何在呢?”
  张道陵恍然大悟道:“那么,我手握天书,便是有如神助,在世间所做的一切,都是神的意旨。”
  九天玄女微笑点头。
  张道陵忙起身,跪倒在地,举起双手,道:“弟子张道陵愿意接下天书,代玄女在世间光大术数一门。我道教昌,则术数昌!生生世世,相辅相成!”
  九天玄女将天书放在张道陵手上,笑道:“你不是不悟道,就坚决不离开蒲团吗?”
  张道陵心想这位九天玄女果然了得,连我心中所想也尽皆知悉,笑道:“我没‘悟’道,可是我‘得’道了。”
  其后,张道陵称自家教派为“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又大肆宣扬手握九天玄女三卷天书,神权天授,在青城山建玄奥观为术数的宗门祖庭。十数年间,道教蓬勃壮大,成为天下第一大教派。而术数一门,则随之别树一帜,旁支开花,道教弟子大多修习术数,而佛门儒家法家诸子百家的门下也不乏术数高人。
  世人未必都愿意尊崇太上老君,可是趋吉避凶却是所有人的愿望,所以术数门中的三卷天书,对世人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术数因道教的壮大,竟然慢慢地渗透到了各门各派,世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三教九流都有其忠实信徒。看来即使道教消亡,术数也不会随之湮没的。
  随着道教的日渐光大,张道陵也慢慢地进入了烈士暮年。
  青城山虽然成为道家祖庭,张道陵却始终觉得对不起祖先。青城山一脉毕竟是因为有三卷天书才发扬光大的,可是他创教打天下之时,所用的道术乃是先祖张良所传,如今术数门中,只知有天书,却不知先祖传书的苦心,这叫他情何以堪啊!
  一番思量,张道陵便离开青城山转而去别处开辟道场。不久在饶州地界,找到一处仙山,便在那里结庐炼丹,丹成之日,彩云缭绕,青龙白虎一起现身,以示恭贺,此山遂命名龙虎山。他把子嗣及亲近道众都留在龙虎山,并仿效先祖,劝勉子孙潜心修道,研习术数,亲自农耕,忌入仕途。龙虎山道众之首,自然为张天师,天师的名号,不断地在张道陵的子孙之间世袭,绝不外传,如同皇帝传位一般。后人称龙虎山的天师道场为“天师府”。
  如今张道陵已经一百二十二岁了,原本“五斗米教”的名字,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神权天授的道教。而这道教俨然却又成了一个隐形的朝廷,张道陵将天下道众划分为二十四治区,每治区设祭酒,为治区道众之首,祭酒下设监令九人,监令之下又设鬼吏数人,层层设置,使天下道众形成了一张隐形的巨网,不受朝廷约束。
  张道陵有了这样的声势,只要振臂一呼,天下道众必然群起响应,他若是想另立朝廷,也并非不可能。只是他不但从未有这个用心,他自己也感到他这个肉体已经到了灯枯油尽的时候了。
  是该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了……
  他又一个人回到了青城山,避开了青城弟子,来到了天师洞。这是一片让他魂牵梦萦的山峦,他在世间所有的成就都是在这里起步的。经历了所有的煊赫与荣耀,如今还是只剩他一人。
  他端坐在天师洞中的蒲团上,体味着自性与天地之道慢慢地合为一体的感觉,这让他觉得世上的一切丰功伟绩都是瞬间,只有充盈天地的大道才是永恒。
  如今看来,人生一场经历一番又有什么意思呢?可是,如果没有这一番经历,谁会安安心心地行将就木呢?
  面前一声细小的响声打断了他的思索,他缓缓睁开眼睛,微微一愣。
  面前站着一位老态龙钟的僧人,身穿皂色僧衣,老得脸上的皱纹挤成一团,两丛白眉低垂足有一尺长,眼睛几乎都陷在皱纹里看不到了,弯腰驼背,脖子往前探着,眼看下巴都要碰到了地面。
  这里除了天师张道陵本人,其他人并不允许进来,就是想进也进不来。
  这时这位老僧竟然在悄无声息之间站在了他的面前!
  明天出差,后天继续。呵呵
  @何首乌2013 1984楼 2013-05-21 13:11:00
  好看,顶,我的第一次啊,给你了,哈哈
  -----------------------------
  本人笑纳了,呵呵
  @阿傩2012 1981楼 2013-05-21 11:44:00
  他又一个人回到了青城山,避开了青城弟子,来到了天师洞。这是一片让他魂牵梦萦的山峦,他在世间所有的成就都是在这里起步的。经历了所有的煊赫与荣耀,如今还是只剩他一人。
  他端坐在天师洞中的蒲团上,体味着自性与天地之道慢慢地合为一体的感觉,这让他觉得世上的一切丰功伟绩都是瞬间,只有充盈天地的大道才是永恒。
  如今看来,人生一场经历一番又有什么意思呢?可是,如果没有这一番经历,谁会安安心心地行将就......
  -----------------------------
  @君子有攸往 1986楼 2013-05-21 13:32:00
  莫非又是个扫地僧?
  -----------------------------
  没啦么狗血吧?呵呵
  @konglongpo 1990楼 2013-05-21 15:28:00
  楼主两公司!?还带写小说玩,这个好厉害啊!向你学习啊,有能力有实力有精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呵呵,但俺还是不能不说:快更啊。
  -----------------------------
  放心,更完是迟早的事,呵呵,学习不敢当,一介草民而已
  @天下一小贼 1985楼 2013-05-21 13:11:00
  正好500年,前问就说有人等了他们两个500年,难道是张天师?张天师要亲自传授吗?或者是这位僧人代传?
  -----------------------------
  @笑恋红尘String 1996楼 2013-05-22 13:47:00
  500年一轮回呀,难道那老僧是500年前穿越过来的?张天师又穿越到500年后跟李淳风他们见面?
  -----------------------------
  不带穿越的,呵呵
  翻页
  翻页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