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下那些可意会不可点破、灰色、淡淡的段子和微故事

她伤感地对朋友说:“我和老公吵架了,他冲我大吼,让我带上自己的东西滚开。我用袋子把老公装进去,哭着说你是属于我的。”

  “真感人,然后呢?”朋友问。
  
  她回答:“然后我装了四袋才把他装完。”
  
  
  via 马伯庸
  @风干豆腐 2011-06-16 13:04:46
  Lz,对人生思考得怎样了阿
  -----------------------------
  
  http://www.douban.com/note/155639070/
  
  最近有一篇文章在Facebook, twitter上频频被转,Nurse reveals the top 5 regrets people make on their deathbed,它的原文是一名叫Bronnie Ware的护士写的。Bronnie Ware专门照顾那些临终病人,所以有机会听到很多人临终前说出他们一生里最后悔的事。她作了一个概括,有5件事是大多数人最后悔的。
  
  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多人转载它,也许,因为这是一种你永远无法提前经历的事吧。你不会时常面对别人的死亡,你更不怎么时常有机会听到一个临终前的人告诉你他最后悔的事是什么。而即便你听到,你又会觉得自己来日方长。我们似乎永远无法感同身受;也许,只有我们自己的生命到了尽头时,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最后悔什么。
  
  
  
  1. 我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生活。
  这是所有后悔的事中最常听到的。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较之那些我们做过的事,人们后悔的往往是那些没做的事。所以当人们在生命尽头往回看时,往往会发现有好多梦想应该实现,却没有实现。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工作、你的感情、你的伴侣,其实我们多少人过着的是别人希望你过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又可能,一直以来你把别人希望你过的生活当作是你想要的生活。
  
  当你疾病缠身时,才发现其实自己应该而且可以放下很多顾虑追求你要的生活,似乎已经晚了一点。
  
  2. 我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Ware说这是她照顾过的每一个男病人会说的话。因为工作,他们错过了关注孩子成长的乐趣,错过了爱人温暖的陪伴,这是他们最深的后悔与愧疚。其实对于现在的职业女性来说,这也将成为一个问题。
  
  如果把你的生活变简单些,你也许会发现自己在做很多你以为你需要做其实不需要你做的事。腾出那些事占的空间,可能你会过得开心一点。
  
  3. 我希望当初我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感受。
  太多的人压抑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只是为了“天下太平”,不与别人产生矛盾。渐渐他们就成了中庸之辈,无法成为他们可以成为的自己。其实,有很多疾病与长期压抑愤怒与消极情绪有关。
  
  也许当你直言不讳,你会得罪某些人。但可能从此以后因为你的中肯,你们不打不相识;又或者翻脸,正好让你摆脱这种需要你压抑自己感受才能维持的累人关系。不管哪一种结果,你都是赢家,不是吗?——不过当然,直言不讳还是有底线的。
  
  4. 我希望当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联系。
  老朋友的好,我们总要到自己有事了的时候才会想到。
  
  多少人因为自己忙碌的生活忽略了朋友忽略了曾经闪亮的友情。很多人临终前终于放下钱、放下权,却放不下心中的情感与牵挂。朋友也好,爱人也罢,其实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们才是我们最深的惦念。
  
  5. 我希望当初我能让自己活过开心点。
  也许有点出乎意料,但这一条也在前5之中。很多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才发现,“快乐是选择”。
  
  他们在自己既定习惯和生活方式中太久了,习惯了掩饰,习惯了伪装,习惯了在人前堆起笑脸。就像五月天的那首歌,“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给的保护色”。他们以为是生活让他们不快乐,其实是他们自己让自己不快乐了。
  
  是只有临终的时候才会发现,别人怎么看你又有什么关系呢,傻也好,怪也罢,能有真心的笑,比什么都值得。
  男人的成功往往得益于第1个老婆,而成功的结果往往是带来第2个老婆。
  当我14岁时,我受不了我的父亲,他愚蠢极了。但是我21岁的时候,我很惊讶他七年变得这么聪明!
  
  via 马克吐温
  在武汉的童鞋可以把状态改为:
  1、在华科七年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带女朋友到武大去看海。
  
  2、今天是6月18号,6月份里武汉只下了两场雨,一场10天,一场8天。
  
  3、在武汉不会开公交车的司机不是好船长。
  
  4、华科和武大正式更名为华中海洋科技大学、国立武汉水族馆。
  《建党伟业》是一部向北洋政府致敬的电影,该片用生动的镜头,精彩的案例,温馨的细节,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时代:报纸可以私人控股,新闻可以批评政府,大学可以学术独立,学生可以上街示威,群众可以秘密结社,警察不能随便抓人。权力有边界,法律有作用,人权有保障,穷人有活路,青年有理想…
  
  (via 披狼皮的羊)
  《建党伟业》毛泽东和杨开慧除夕夜一场戏,毛泽东先是饭前在姑娘面前装逼卖弄学问,给她讲解文化昆仑李大钊的文章,顺便扯俄国革命——但全是别人观点。然后在人家说不会喝酒时还强劝酒。最后雪地里看烟花就把人抱起来。唉,一百年过去了,宅男泡妞手段一点进步也没有。
  
  (via 周言1990)
  厦大站坐公交车,上来一个和尚(厦大边上就是南普陀寺),手机响了,铃声是大悲咒,上来就一直讲电话,到了将军祠站(大概有20分钟了),那和尚突然大声吼了一句“你到底还爱不爱我?”整部车突然安静了下来......
  
  【转】
  著名的10个思想实验
  http://jiaren.org/2011/06/19/sixiang/
  
  
  10.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 米兰·昆德拉
  《裸婚时代》里那句:我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但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其不靠谱程度类似于:虽然我没看书,没上课,没复习,没做题,但我有一颗不挂科的心。
  
  对于爱情最大的误解,在于以为它是万能的。
  
  via 愛vv兒要考研
  曾经有个女孩子问我:我做你女朋友跟你在一起,你会经常一夜不归宿吗?你要怎么证明?
  
  我告诉她:我不会,我用android手机一定是好男人,一定不会夜不归宿。
  
  因为晚上都要回家充电。
  如何分辨国家是否发达?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 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是个发展中国家。
  
  龙应台
  你胖了,你的男人对你的爱没变,但是平均在每块肉上的爱就少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