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装”的最高境界是人戏不分(二)
这次秦军又被魏无忌打败了。
秦王痛定思痛,做了深刻的反省。他意识到:靠强攻已然不能搞定魏无忌,必须智取。
既然是智取,那就肯定离不开用挑拨离间这个实用的招数了。
秦王派人携带一笔巨款前往魏国,寻找到当年魏无忌篡夺兵权时所杀的大将晋鄙的家人,让他去劝说魏王。
晋鄙的家人早就想找机会复仇了,今日竟然有人教他们怎么复仇,还送钱来,
当然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好好的捅他魏无忌一刀。
晋鄙的家人跟魏王说:“魏无忌重新担任魏国的大将后,各诸侯国的将领都隶属于他,致使天下的人只听说有魏无忌这个人,而不知道有魏王您。”
魏王听了之后,又想起了当年魏无忌窃取兵符、篡军权逃跑的事,非常的不爽。
为了保证能够彻底扳倒魏无忌,秦王又多次派人奉送礼物给魏无忌。每次送礼的人越是守着魏国大臣都在的时候,越大嗓门地问魏无忌:“您啥时候再篡回权,当一当魏国国君啊?”
秦王保持这种谣言不停地传播,持续地传播。
就这样,魏王天天沉浸在这类诽谤魏无忌的谣言的海洋里,时间久了,也就不能不信了。
有一天,魏王实在忍受不了了,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魏王趁魏无忌不在军队的时候,派人迅速接管了他统领的军队。自此,魏无忌被彻底削去兵权。
魏无忌这时才明白他被秦国的诋毁给打倒了,最关键的是,这些谣言把他最看重的好名声也都给粉碎了。
魏王后来不停地挤兑魏无忌,魏无忌迫于无奈,主动以生病为由提出不再朝见魏王参与政事,整日在家喝闷酒,靠沉迷女色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
大约过了四年,魏无忌在郁郁寡欢中死去了。
魏无忌的死,基本上体现了“报应”二字。
为何?
他逼死了仁义的缩高,自己的下场也是被慢慢逼死。
吓破胆的魏无忌的儿子便推辞掉了韩王的吊唁。
魏无忌和范雎,同样都是各自企业内的职业经理人,却有着不同的结局。
【第67节】浅论女人(一)
魏无忌被魏王灭掉之后,魏王不久就要从梦想回归现实:少了一个装X犯魏无忌,面对秦国的进犯,自己的压力却比原来大多了。
看完魏国,我们再来另外一方——秦国。
话说在公元前250年冬天,嬴异人的父亲,当时的秦太子正式登基,也就是所谓的“秦孝文王”。
要不怎么说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有的人有那个当官的心,却没那个当官的命:秦孝文王同志在位三天,就去世了。
按照秦孝文王的遗嘱,他的儿子嬴异人将继承他的王位,成为秦朝新的年轻领袖,嬴异人号称“秦庄襄王”。
就这样,嬴异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帝王梦。
既然人家当老大了,处于尊敬,后面就不再直呼其姓名了,就称呼他为庄襄王吧。
此时的庄襄王的生命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女人,排在第一位的当然不是他的亲妈,而是帮他坐上帝王宝座的华阳夫人,所以他就封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封他的生母为夏太后。
在帮助他登上大位的人中,他的吕不韦大哥是响当当第一功臣,自然丞相的位子也就落在了老吕的手中。
嬴异人的登基,引起了诸侯诸国不小的轰动,他们觉得这个从小在外面当人质的瘪三儿靠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了皇位,必定是个菜鸟,所以计划着联合起来,要给这个新登基的庄襄王送一份大礼——组成联合国军,攻打秦国。
得到消息后的吕不韦自言自语道:“这次可是上天对嬴异人的巨大考验!”
第二天,嬴异人宣吕不韦进宫,不用说肯定是为了应对诸侯国联军的事情。
一见面,没等吕不韦开口,嬴异人说的话就把他给惊在那里了:“这次可是上天对吕不韦兄的巨大考验!”
此时的嬴异人已经不是当年的小赢弟弟,而是天下最强大的秦国的国君庄襄王,他的命令谁敢不从?
吕不韦领命后立即奔赴前线。
当时周天子还在,他名义上还是诸侯国的领导,虽然他那个时候是个一碰就碎的傀儡。
这次周天子也得瑟了一把,因为他就是这次诸侯国联军名义上的领导。
经商之道和军事之道历来是相通的,所以对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的商业教父吕不韦来说,打起仗来倒是也没有捉襟见肘。
吕不韦不辱秦王使命,除了打败了诸侯国联军,还把周天子从首都打到了河南的阳人聚。
吕不韦成功的实现了由商人向职业军人的转型。
庄襄王封凯旋的相国吕不韦为文信侯,把河南洛阳十万户封给他作为他的封地。
吕不韦凭借他的功劳和与庄襄王的交情,走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峰。
公元前247年的五月,秦庄襄王嬴异人突然驾崩了。
此时的太子嬴政仅仅十三岁,按照秦庄襄王的遗嘱,嬴政即位。因为吕不韦和庄襄王的关系,嬴政便拜吕不韦为“仲父”,由吕不韦代理朝政。
就这样,吕不韦成为了秦国的无冕之王,他走到了一个商人所能达到的人生巅峰。
【第68节】浅论女人(二)
各位读者都知道,嬴政的母亲、嬴异人的皇后赵姬,最早是被吕不韦包养的小蜜,而且嬴政到底是谁的亲生儿子都不一定。
嬴异人活着的时候,吕不韦是不敢太放肆的,嬴异人驾崩之后,吕不韦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何况,他是当今圣上的“仲父”,小嬴政也不怎么懂事,这时他和赵姬便互相念起了旧情,肆无忌惮地搞起了私通的勾当。
随着嬴政的慢慢长大,吕不韦和太后赵姬私通的传言也在朝廷内愈演愈烈。
看着越来越懂事的嬴政,吕不韦意识到这样搞下去,早晚要出事儿。索性他就选择和太后赵姬分手。
可是这位赵姬女士这么些年来的性放纵已然成为习惯。她可以一天没有充实的生活,但是不能哪一天没有充实的性生活,面对吕不韦的疏远,心中渐生怨气。
吕不韦为了不让赵姬太后过于责备自己,就在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了一个名叫嫪毐(念“涝矮”音)的精壮年轻帅哥,让他冒充被阉割后的太监,进献给了赵姬女士。
人到中年的赵姬女士遇到了年轻的肌肉块帅男,电光火石,干柴烈火,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从此也就不再抱怨吕不韦对她的疏远。
吕不韦本以为终于摆脱了赵姬的纠缠,岂料百密一疏,堂堂太后竟然怀上了后宫“太监”的孩子。
或许真的是因为日久生情,赵太后没有选择打胎,最后竟然为这个假太监一口气生下了两个儿子!
年轻的秦王嬴政莫名其妙又多了两个弟弟!
面对赵姬女士这种高调的淫乱行为,吕不韦只能无奈地默许了,毕竟都是他一手安排的,尽管不是他当初的本意。
可就是这种默许,导致当时产生了一种不良社会风气:凡是长得帅的男的,都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吕不韦的门下之客,进而成为赵太后的男宠,到时候生出的儿子可以管皇帝叫哥哥不说,自己也勉强算皇帝的干爹。这可比十年寒窗考大学、考公务员实惠的多!
年轻的嬴政从小就生活在这种让他自尊心深受伤害的非议中:有的人说他的亲生母亲是个荡妇;有的人说他根本就不是秦王亲生的,是个私生子;有的人还说他的亲生父亲是吕不韦……
面对这些无从考证的流言蜚语,他也就忍了,可眼见着自己母亲这些毫无顾忌的淫乱行为就发生在当前,他的内心则充满了愤怒和纠结。每次看到那两个在他看来就是孽种的弟弟跑来跑去的样子,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样的疼。
嬴政内心里面渐渐坚定了一个想法:这一切都是拜吕不韦所赐。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嬴政对吕不韦的感情也一样。
13岁之前,嬴政得到的是嬴异人的父爱,那个时候他眼中的吕不韦是一个为国家屡立战功、打败各国的将军。
13岁之后,他不得以要喊吕不韦“仲父”。随着年龄的增加,他发现这个“仲父”和生父嬴异人的区别在于:生父嬴异人很疼爱自己,教自己读书写字和各种为君、做人的道理,而这个“仲父”除了喜欢把持原本属于他嬴政的权力和在自己母亲的寝宫中留宿外,基本当他不存在。
长大后的嬴政对专权的吕不韦越来越不满意,并最终演变成了一种恨意。
只要不是青春期发育不良的读者都知道,年轻时的小伙子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稍微一点点刺激就会冲动,一旦出手就没轻没重,更何况是嬴政这样一个充满压抑、愤怒、羞辱的小皇帝呢?
直到有一天,导火线被点燃了。
有一天,嬴政的亲信与赵太后的假太监真男宠发生了争吵,一怒之下,在大庭广众之下揭发此人是没有阉割过的假宦官。
其实,这根本不算揭发,因为他不揭发大家也都知道,这根本不算新闻——两个儿子从那里活蹦乱跳,还需要亲自验证是否被阉割过吗?
大家无非是摄于赵太后的淫威,不给自己招惹麻烦,闭口不谈而已,这当然也包括嬴政。
这次则有所不同。
首先,被欺负的是嬴政的亲信。
其次,这个亲信在守着嬴政和朝廷官员都在的场合下举报,一下把嬴政晾在了众目睽睽之下。
嬴政的火一下子被激了起来,这次不管是他的亲爹还是亲妈,他绝不能让大家觉得自己是个软蛋。
所以,嬴政下令把赵姬的男宠将交给司法部门,脱下裤子,验明正身。
赵姬的男宠平日里可是一直以嬴政的干爹自居,他仗着赵姬的宠幸和吕不韦的背景,享受着比嬴政还好的待遇,如今嬴政想派人过来看看他的下面是不是被阉过,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于是他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盗用玉玺调动部队,去进攻嬴政的寝宫,事成之后,让自己与赵姬生的儿子直接取而代之!
一场宫廷政变的混战一触即发。
【第69节】浅论女人(三)
嬴政派出了时任宰相的昌平君、昌文君率领部队讨伐叛军,双方在咸阳展开了厮杀。
嬴政的正规军很快就消灭了叛军,并且活捉了赵姬的男宠。
收拾完战场后,已经进入了秋季。
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适合秋后算账的季节——嬴政要大搞清算运动。
嬴政下令诛灭赵姬男宠的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并把跟着造反的党羽全部都处以车裂,而这些党羽的宗族也全都被杀光,罪过最轻的也被放逐到四川山区,仅这批人就四千多家。
嬴政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就展示了自己凶狠的一面。
解决完假太监之后,他还要解决自己的母亲赵姬以及赵姬所生的两个弟弟。
嬴政对自己的母亲实施了终身监禁,彻底断了她和男人淫乱的可能。他的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就没有这么好的下场了——被装进口袋中乱棍打死。
嬴政意识到肯定有人会站出来反对自己虐待自己的母亲,所以没等有人说不同的意见,先颁布了口谕:“有敢为太后来求情的,先斩首,然后砍断四肢,堆积在宫殿的门口!”
即使是这样,依然有二十七个人为此而死。
那个时代,对父母的尊敬被看得无比重要,即使是有人搭上命也要维护这个纲常的存在,这一点反倒与现在的一部分人不太一样——为了钱可以和父母兄弟断绝关系、对簿公堂。
这时齐国有个叫茅焦的人看不下去了,不远万里来到秦国,要求面见嬴政,以规劝他善待自己的母亲。
嬴政派使者带话给他:“你难道没有看见那些堆在宫殿门口的二十七具尸体吗?”
茅焦让使者回话:“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个星宿,现在已经死了二十七个人了,就让我来凑够这第二十八个吧!”
使者回去向嬴政汇报了茅焦的话。
与茅焦住在一起的同乡发现茅焦这次是要玩命,害怕受牵连,当天打好行李卷逃跑了。
嬴政一听茅焦竟然这么狂,下令道:“把他给我抓来,我要亲自用锅煮碎了他,看他到时候到哪里找尸体凑够第二十八个数!”
随即茅焦被抓了来。
茅焦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死了,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陛下车裂了自己的干爹,把两个弟弟装进袋子里乱棍打死,将亲生母亲实施囚禁,残杀进行规劝的臣子,即使是夏桀、商纣的行为也没有这么暴虐!你想过没有,天下的人才听说你的暴行后,谁还敢来秦国效力?我替陛下的未来担忧!”
说完,便解开衣服,伏身在刑具上,等待受刑。
茅焦后面的几句话一下子点醒了嬴政:是啊,别光顾着眼前杀人解恨,还得考虑天下人心的归附以及未来秦国的发展呀!
做为一个领导,仅需要雷霆手段、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要有软的一面,甚至是作秀。
嬴政的反应还是非常快的。
瞬间想明白了的他,匆忙起身下殿,亲手扶起茅焦说:“您请起身!我现在愿意接受您的劝告,您也不用当那第二十八个星宿了。”
随即下令授予茅焦上卿的爵位。
如果其余的二十七个人地下有灵,估计已经在地府围成一个圈骂街了。
随后,嬴政亲自驾车,把太后赵姬接了回来,继续像以前一样孝敬她。只是赵姬女士再也没有了像以前那样对性的渴望。
【第70节】浅论女人(四)
大家注意到没有,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有个重要人物却始终没有出现,而这个过程中,嬴政也没有和这个重要人物有任何的互动——他就是吕不韦。
具体为何,按照《资治通鉴》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是找不到确切答案的。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对当事人心理揣测的角度,来进行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解读。
首先,从嬴政能够调动部队快速消灭叛军来看,嬴政绝非是他表现出来的因为冲动而要抓那个假太监,相反,他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军事上的准备。
其次,嬴政的亲信与假太监发生争执后,按照常理,应该找自己的主子来就发生冲突的原因评理,说明情况才能让主子给自己撑腰。此人回来之后,不提争执的过程,却非要揭发对方是个假太监。通鉴原文是这样说的:“王左右有与毐争言者,告毐实非宦者”,此处的“毐”是那个假太监的名字。看到了吗?争吵之后直接告人家是假太监。
至于是不是假太监,前面说了,孩子都生出来两个,全天下都知道是假的,他揭发这个很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所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嬴政授意他的亲信故意挑起与假太监的矛盾,进而找借口抓他。
第三,嬴政当然清楚地知道假太监最初是吕不韦介绍给太后的,不管后来假太监和吕不韦是团结的,还是有矛盾的,只要对假太监动手,必然会惊动吕不韦。所以,嬴政这次对假太监下手前,已经做好了吕不韦会掺和进来的各种准备。
第四,看这场宫廷混战后的结果。表面看上去是假太监要发动政变篡权,被嬴政消灭,实则从结果上来,嬴政作为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皇帝,进行了宫廷实权的洗牌,最后获得了可以调动部队的玉玺,掌握了实际的军权。政变之初吕不韦并不知道,当吕不韦知道的时候,嬴政已经夺取军权了。所以,与其说是假太监要篡权,倒不如说是嬴政要夺回自己的王权。
综上几点,嬴政根本就没有把那个假太监真男宠当成什么大事,他的目的是以平定叛乱为伪装,夺取玉玺,掌握军权,重新洗牌,彻底排挤掉吕不韦的影响力!
夺得军权之后的嬴政,采用了残忍的法西斯镇压手段,就是为了敲打所有立场不坚定的秦国官僚:你们是想继续跟着吕不韦一条道走到黑,还是重新站队,自己可要想明白了哟!
而后对茅焦的坐直升飞机一样的提拔,是要告诉全天下人:我嬴政对政敌残暴,但是对天下人才是渴望的,茅焦就是你们的榜样。
这样嬴政又开通了招聘人才,培养自己嫡系的通道,为将来消灭掉吕不韦之后填补空缺出来的权力真空做好人才储备。
等这些都落实差不多了,他仅仅需要做两件事情:
第一,当然是把自己的母亲重新接回来——你真以为他真要去虐待自己的亲妈呢?
第二,开始腾出手来慢慢收拾那个让他一直活在阴影中的“仲父”吕不韦……
【第71节】浅论女人(五)
鉴于本文是以《资治通鉴》为唯一主线展开的职场讨论,而通鉴中对这个过程中吕不韦的表现只字未提,所以笔者在上一节中对嬴政进行了自己的解读。之所以这么解读,也绝非天马行空、无凭无据,请继续往下看。
上一节的政变发生在公元前238年,到了公元前237年,通鉴中突然冒出一句话来:“冬,十月,文信侯免相,出就国。”
也就是说,宫廷政变只字未提吕不韦,第二年,嬴政直接罢免了吕不韦丞相的职位。
由此可见,之前的宫廷政变,嬴政确实掌握了实权,吕不韦自那之后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局面。
最终嬴政是怎么对待吕不韦的呢?
嬴政免掉吕不韦国相的职位后,让吕不韦回到了当年的封地河南洛阳,继续享受高规格的待遇。
嬴政做事情是非常谨慎的,他要先看看被免去官职后的吕不韦的表现。
嬴政观察了吕不韦整整一年。
在这一年中,或许是因为吕不韦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和各国之间来往密切,很受各个国家的尊重。
嬴政意识到吕不韦身上仍然有太多的不安定因素,于是亲自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大概内容如下
“亲爱的不韦.吕:
你觉得你有什么功劳可以享受十万户的封地?
你觉得你有什么资格让我喊你‘仲父’?
有时间你去四川山区安度晚年吧!
你的 嬴政 ”
吕不韦收到信后,意识到嬴政不会放过自己,便喝毒酒自杀了。他的家人为防止嬴政鞭尸,偷偷埋葬了他。
得知吕不韦已经自杀,嬴政下令:凡参加吕不韦葬礼的,一律驱逐出境!
而后,嬴政对秦国的公务员系统下红头文件三令五申:“凡国家公务人员,像吕不韦一样淫乱无道的,一律没收其家族的全部财产,绝不姑息!”
就这样,一代奸雄吕不韦的人生落幕了。
吕不韦的一生很值得我们职场人士深思。
吕不韦的崛起,得益于对嬴政的父亲嬴异人的性贿赂,而他的倒台却源自对嬴政母亲的性贿赂,外加他自己和嬴政母亲的性乱。
像吕不韦这种大商人当然知道,控制高官的最有效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用钱贿赂,一个是性贿赂。
历史上的贪官,都离不开这两点,金钱和美色。
如果对于这两个手段要给出结论,哪个能量更大,我想,应该是后者。
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的非从政人员的有钱人,例如像吕不韦这样的民营企业大老板,往往也都栽在石榴裙下。
所以,不管读者您是企业中的职场人士,还是行政机关中的爬虫,都一定要谨慎对待自己的男女作风问题。
假设你在公安局那里的信息是未婚或者离异,只要你不和有夫之妇鬼混,法律上你还是OK的。
假设你在公安局那里的信息是已婚,但是你在外面有个情人,需要注意了,严格起来讲,你有可能会涉及到重婚罪。关键的是,如果你是从政的职场人士,这就是你给自己埋下的一个雷。
一个女人跟一个有妇之夫偷情,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是真的因为爱情,“来感觉了,即使你有家室,我也不在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很单纯,就是为了钱”。
如果是后者,那就是纯粹的包养关系,把嫖娼这种零售行为变成了批发。如果是前者,那就有点儿复杂了。
一个女人和有妇之夫在一起,因为是出于感觉和爱情,所以她最初真的有可能不在乎这个男人能否给她婚姻。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年华易老,女人的优势就会渐渐消退,此时她就会想要为自己这些年白白搭进去的青春索求些许的回报。
这时她第一想要的就是名分。是的,她变了!她当年的确是不想要这个男人与自己老婆离婚,她可以接受这个男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是此时她要为自己要个名分——她要这个男人离婚之后跟她结婚,她要转正。
如果男人不能满足她这个要求,那她就要钱或者钱的替代品,例如一份可以赚钱的工作。
如果这时这个男人还不能满足她,好了,这个男人就等待着被疯狂地报复吧!
当然,以上所论的男人都是已婚的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成功人士,在结婚之后故意发展情人的情况。
现在见到的“二奶反腐”中的那些个二奶们,大都经历过这样的心路历程。
对以上的观点,冯仑先生在他的《野蛮生长》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所以,拥有婚姻的成功男士尤其是从政的职场男士,请不要轻易尝试婚后玩火,因为甭管你的情妇将来想要什么,你都不敢保证一定满足那个时候她的新胃口。
讲到这里,我倒是想起了一个职场中的典范——西游记中的唐三藏。
感兴趣的,请看下节《番外篇——可怕的职场高手唐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