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麻子知道老妇说的是客套话,连连摆手,不用,不用。哪里用的着这么麻烦,我们这包袱里面还有一些干粮呢,不知你们家有没有热水。弄点热水凑合着也就对付了。
听到左麻子这样说,一旁的老头赶忙开口,有热水,有热水我刚烧着的呢。你稍等,我这就给你弄去。老头转身进了厨房端了一大碗的热水出来。 田华从包袱里面摸出了几个糯米粑粑递给老妇两口子,示意他们一同吃些。
老妇摆了摆手,似乎不好意思,并没有接田华手中的粑粑,而是拿起桌上的红薯吃了起来。这个时候的屋外传来一道轰隆的雷声。倾盆的大雨从天上打了下来,稀里哗啦的打在地上,老头抹了抹嘴走到窗前,拉了拉窗子检查着是否关严实了。 而后又坐了回来喝了碗茶。也不曾说话直接就进了右边的小门里应该是去休息了。 老妇人等着左麻子师徒吃完也站了起来, 二位,外面还在下着大雨呢,你们不如暂且在我这里歇息会吧,等雨停了再走不迟。 左麻子点了点头。 也好,有劳了。
不碍事的,你们随我来吧。老妇人领着师徒二人朝厨房旁的小门走去,轻摇两下弄开了挂在门上的挂子将门推开。 二位稍等。
因为外面下着大雨光线严重不足,老妇人又回头走到桌旁点起了一盏油灯举了过来照明
房间很小,摆着一张床跟很多杂物。 空气中一股霉气冲鼻,估计是很久没人居住。
这是我儿子以前睡的房间,如今他去当兵,你们就暂且在这里面休息吧。这些杂物,你们拾辍拾辍就能将就着住了。 这雨啊,一时半会停不下来。我先去休息了。这灯你们拿着吧,这房间没窗户,暗着呢。
田华接过老妇人手中的油灯,跟师傅一起进了小屋,而老妇人则回了自己的住房。师徒两人收拾了一下床边的杂物便坐了上去。打开了话匣子。
师傅,这床虽然很久没人睡了,收拾的倒是挺干净的哈。
确实还不错,可能是怕哪一天儿子突然回家没地方睡吧。 现如今倒是便宜了咱们,就是不知道这雨要下到什么时候,照着这情形来看没有个一天不会停呀。左麻子略微有些担忧。
对了,师傅,你是怎么看出天上要下大雨的?我记得那个时候天上的乌云还没有出来呀?
这个嘛。纯粹是经验了。这下雨是不分昼夜的。咱们赶脚的人一定要懂得看天气知阴晴雨雪,不然这喜神一旦在路上淋了雨法术失灵那可就倒了血霉。 所以这看天的本事一定要够好。
不对呀。刚才那天开始的时候没有半点反应的。乌云是后来才我们跑了一阵才出现的,在那之前师傅你就跟我说要下大雨,师傅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呢?
嘿嘿,这个我们不是看到蛇过蛇道跟那树上的乌鸦打架么? 以前有句俗话叫做蛇出洞,鸦争窝,不出三刻暴雨滂沱。 你师傅我就是根据这句话来判断的。 你听我给你说道说道。
今晚就到这了,大家早点睡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理解一下。嘿嘿
蛇出洞,鸦争窝,不出三刻暴雨滂沱。讲的是下大雨之前的征兆,原先我们在山上看到成群结队的蛇从山上往下游那是因为蛇平时都居住在洞里,洞都较深一下大雨,雨水冲垮黄土洞就会被淹没。所以在下暴雨之前,蛇都会从洞里爬出来,就好比下雨蚯蚓出土一样,因为雨水会淹死土中的生物。一到雨天穴居的动物都会跑出来。 而乌鸦之所以争巢也是因为大雨将至。 有一句俗话叫做天落黄豆打死人。 这大雨打在乌鸦身上就好比豆子打在人身上。总之三个字,撑不住 。 倘若没有巢来躲避,很容易死去。
原来是这样,我懂了。 田华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师傅,这外面的雨这么大,我们怎么上路?
哎,等着吧,实在不行大不了咱们就在这住上一段时间。今上午赶了一个上午的路我有点累了,我先睡会。 左麻子独自躺在床上没多久田华就听到鼾声。自己也逐渐睡倒在师傅身旁
师徒二人一觉醒来已经是晚上,天上的暴雨已经停了只是依旧还有小雨淅淅沥沥的落个没停。在老妇人家中吃过晚饭,左麻子无事,叼上一根烟杆子就跟老妇聊了起来。
大姐,今饷午累的慌,都忘了向你问事了。敢问你这是个啥地方?
原来你问的是这个啊,我还以为你有啥事呢。原本一脸紧张的老妇顿时松了脸面开口回答。
我们这是秀山的边缘,叫唐家村。 村里基本都是唐姓。我原本是附近赵家村的人嫁到这唐家村已经几十年啦, 我这老伴是个老实人,话虽少手却勤快。 老妇说到这里还推了自己老伴一下。
那你们家的娃娃呢?难道你们没孩子吗?田华好奇的询问。
不是跟你们说过嘛,我家有个儿子,是膝下的独子,可惜儿子大了不听话,非得去参加抗日,都走了好几年了。我也托村里的人问了好几回却依旧没有半点消息。也不知道如今是生是死,哎。 老妇说到这里忍不住的伤心落泪,干皱粗糙的手不停的擦拭眼角的泪珠。
你哭个啥子呦,哭,刚走的那两年你就是这样,再哭下去非得把个眼睛给哭瞎了。这儿子在外面指不定当了将军呢,你就别咸吃萝卜淡操心。 坐在一旁的老头见自家老伴又开始哭哭啼啼不由的心中积郁开口呵斥。 场面顿时尴尬了下来,四人各自散开回了房间。
左麻子跟田华两师徒因为外面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心中也不甚开心。又早早的睡下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听到了敲门响的响起。
赵大婶,开门,开门。 听到声音,左麻子师徒二人也迅速的爬下了床整理好了衣服走到堂屋。 此时的老妇已经打开了门,原来敲门的是个中年汉子四十来岁,双手各提着一只大王八。 用藤蔓串着。婶子,你看我给你送王八来了。你杀了弄汤喝,大补。 哎呦。唐兆你今天怎么给婶婶送这东西来了,这东西补着呢,你自己抓的不容易把。你还是留着自己吃我跟你叔用不着。 老妇不断推辞,不让来人进屋。
没事,没事。这不是我抓的,是我在后山上的鳖池外面捡的。一点都不费力。你还是让我进屋喝口茶再说吧。来的唐兆直接就闯了进来。
哎,婶子,这两位是? 唐兆进屋就看到了左麻子师徒二人,
昨日不是下了大雨嘛,这两位先生刚好路过就到我家避雨了。你叔还在里屋休息呢,他上了年纪身子不太好没以前健朗。你先坐着吧,我去叫他,都是自家人,茶碗自己拿。 老妇说完就进了住房,左麻子师徒也围着桌子坐下。唐兆从厨房拿出了碗,顺带给师徒二人一人倒了一大碗。
这个时候老妇跟老伴一起从住房里面走了出来。 哎,叔,你出来啦。你看看我给你带的东西,鳖池里的大王八呢。 唐兆提起地上的两只大鳖晃了晃。
你小子越来越厉害啦,都能下王八池抓王八啦? 老头看见唐兆手中提的两只大鳖脸上露出喜色。
哪能啊叔,你看这两只大王八起码得有七八斤一只重,我哪有那本事抓的住,实话跟你说吧,昨天不是下了大雨么? 今早我去山上转悠的时候看见那王八池里的王八都使劲的往岸上爬,密密麻麻的一片啊,鳖祖鳖孙都爬了出来,我随手就捡了十来只跑回来了。我在来之前都通知村里人了,估摸着现在大家都上山去王八池捡王八去了。 这两只大王八我送给叔你啦,我现在再回山上去,指不定还能捡上几十斤呢。 唐兆说完之后一口喝完了茶水直接就奔出了门。 听完唐兆述说的左麻子师徒两个也顿时起了好奇心,跟老妇打了一声招呼,师徒两个紧随唐兆的后面就上了山,朝那王八池走去。
走了一刻多钟,师徒二人跟在唐兆身后也到了山上。唐兆此时已经发现了跟在后面的师徒两个,当即停下了身子招呼二人。 两位先生这是想跟我一起去那王八池吗?
嗯,刚才你走的太急还没来的急叫你呢。只好紧紧的跟在你后面。
没事,一起走吧。这离着王八池不远了,就在那边的山凹里。 唐兆一招手,三人一路就到了王八池。
说是个池,其实是一个大水潭。方圆起码得有十来丈,因为下了大雨的缘故,潭中的水都溢了出来,水上浮着绿藻 一只只的鳖鱼从水潭里面往外趴着,向潭的四周分散。四周早有一些村民在地上捡着王八。
两位先生,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唐家村后的王八池,这里说是个池子但其实是个大水潭。底下深着呢,连着地下的阴河就是再干旱的天气都没有干过。 这池子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王八,也就是大鳖。 每年的夏天水浅时我们都会钻到水底摸一两只,不过这王八池的王八都成了精,很难抓,但这一次突然全部爬了出来,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呀。唐兆感慨的摇着头。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咱们这些平头百姓能够三餐温饱都不错了。 身后传来一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