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美人图
唐朝杜荀鹤在他编著的《松窗杂记》中有一著名人物叫真真,因此有一成语叫画里真真。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 空想或根本实现不了的幻想。后世用真真指代美人。
秋子丰,楚人,有一手娴熟的绘画技艺。
这天,子丰画一美人,才画完,小儿子丰成便目不转晴地盯着看,做痴呆状,丰于是和小儿子开玩笑:"等你长大成人之后,让她给你当媳妇。"
丰认真地花了大功夫把画裱好,挂在卧室,每到吃饭时间,丰总是笑着对儿子说:"把你媳妇饿坏了。"成当时年幼,并不知道这是大人之间的一句戏言。听后,立马盛上一碗满满的饭食虔诚地供上去。
等到年纪大了之后,稍微知点人事,便知道这是父亲在和自己闹着玩。但多年来把它视为阿宝,作为童年的最大乐趣。成自是对画爱不释手。时刻不离左右,无论入溷睡觉吃饭,都带在身边,哪怕后来跟从塾师读书,也没有忘记它。
如此过了一年。在这一年内,因为师塾离家较远,早午在家中食饭,晚上不归。因此午后携干糇,用来备作晚饭。
这天晚上,成去取食盒,发现食盒空空如也,
他当时也没在心上,孰料第二天又是如此,他疑惑不止:我一个人独居一室,门外锁窗内锁,谁偷得了东西呢?于是想探个究竟。
第三天,他提前下课,轻手轻脚潜到房门外,弄破窗纸,细细往里看:
只见一美人,手执食物,正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他觉得美人有点面熟,又凝视一阵脑中突地想起一个人,没错,就是画里面的那女子。
他急忙开门进去,女子闻得门锁响,早已杳去,等到他进去之后,食物虽然不在,可是墙上的画依然还在,那墙上的女子,正笑眼盈盈地望着他。他于是觉得可能是自己最近太过于用功,以至于有些眼花,也可能是因为见了食物饥饿所致。接下来连续好几天,食物丝毫未动,成更加相信自己的看法。
85 美人图
唐朝杜荀鹤在他编著的《松窗杂记》中有一著名人物叫真真,因此有一成语叫画里真真。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 空想或根本实现不了的幻想。后世用真真指代美人。
秋子丰,楚人,有一手娴熟的绘画技艺。
这天,子丰画一美人,才画完,小儿子丰成便目不转晴地盯着看,做痴呆状,丰于是和小儿子开玩笑:"等你长大成人之后,让她给你当媳妇。"
丰认真地花了大功夫把画裱好,挂在卧室,每到吃饭时间,丰总是笑着对儿子说:"把你媳妇饿坏了。"成当时年幼,并不知道这是大人之间的一句戏言。听后,立马盛上一碗满满的饭食虔诚地供上去。
等到年纪大了之后,稍微知点人事,便知道这是父亲在和自己闹着玩。但多年来把它视为阿宝,作为童年的最大乐趣。成自是对画爱不释手。时刻不离左右,无论入溷睡觉吃饭,都带在身边,哪怕后来跟从塾师读书,也没有忘记它。
如此过了一年。在这一年内,因为师塾离家较远,早午在家中食饭,晚上不归。因此午后携干糇,用来备作晚饭。
这天晚上,成去取食盒,发现食盒空空如也,
他当时也没在心上,孰料第二天又是如此,他疑惑不止:我一个人独居一室,门外锁窗内锁,谁偷得了东西呢?于是想探个究竟。
第三天,他提前下课,轻手轻脚潜到房门外,弄破窗纸,细细往里看:
只见一美人,手执食物,正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他觉得美人有点面熟,又凝视一阵脑中突地想起一个人,没错,就是画里面的那女子。
他急忙开门进去,女子闻得门锁响,早已杳去,等到他进去之后,食物虽然不在,可是墙上的画依然还在,那墙上的女子,正笑眼盈盈地望着他。他于是觉得可能是自己最近太过于用功,以至于有些眼花,也可能是因为见了食物饥饿所致。接下来连续好几天,食物丝毫未动,成更加相信自己的看法。
过了几日,成所食之物又如从前一样失去踪迹,于是成虚掩室门,心想一定要抓住她。
日暮时分,师与砚友都已回去,成于是潜至居室,又从窗下偷窥,刚开始没什么动静,俄尔见女子从图上徐徐而下,刚一着地,成攸地推门而进,冲上去一把拉住女子袖子说道:"呵,窃食之人,今始得之。"
女子惊道:"君吓死妾矣!请释妾。妾虽有罪
,断不畏罪而逃。"
成于是释之。回视一看,画中女子却依然不在,他很是不解地问:"适见卿从画图下,何以画图美人仍在耶?"
女子回道:"实不相瞒,妾乃画之精灵也。若墨质艳迹,毫无血气,怎可离纸?"
成道:"然则卿何以忽食吾之食?"
女回:"妾窃以为君之所食,则妾之应食,因而食之。"成又道曰:"向则卿之前所食若何?"
女道:"此言叙来甚长,请以妾细与君道来,妾既已食君之食,致君因无所食。君即不以是责妾,妾不能委其责。"
成所居之室,中有墙橱,即是成寄食所处之地。只见女向其中取来菜酒,皆热气蒸腾,像刚烹熟的模样,如此再三,不一会儿,案上全是佳肴,水陆毕陈。
成道:"怎么有这么多,岂不太侈焉?"
女道:"郎君何以言如是,今夜为新婚初宴,岂能了草,君吃便是。"
两人正饮间,女道:"昔年,得父亲画美人于图上,与君言待汝成人,以吾作汝妇。而又经君每饭食飨妾,因此妾得食气,如此数年,已经成人。方始时,因君血气未定,因而不敢有造次,而今君已及冠,血气方刚,妾亦摽梅之虞。之所以妾食君之食者,是以以此与君相会耳。"
成喜出望外,醉而后寝。
自后,每日晚间,女则备佳食美酿,与成共馔,两人融洽无双。
成十五岁那年,母亲生下胞弟,取名丰收。成入塾后,母亲忽地病故,时胞弟仅四岁。
成父白天要给儿子清洗衣裳,晚间又要照顾小丰收,自是不为人母不知人母之辛艰。成父苦不堪言,于作画之间,根本无暇顾及,因而因娶再醮之女许氏为继室。
许氏倒也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妻子,唯有一点,许氏对四岁的丰收无一丝好眼色。
当时正值冬天,收每每到了吃饭时,必然大哭不止,成父于是嗔怪道:"何哭矣?勿哭勿哭,
勿怪汝母不喜汝。来,吾喂汝。"成父方挨碗,却见其碗热不可执,原来是许氏将空碗蒸于锅中,以热碗盛食,令收食,故收见之即哭。成父见许氏如此,深恨许心狠毒如蝎,大怒不已,于是把许氏暴揍一顿。许氏虽然宿怨已深,却不敢再当面施于收。
等到许氏生下儿子丰给之后,更加视收如视仇敌。收九岁时,成已入泮。父亲便让收跟从成读,嘱成无故不许收来家,原因不说也知,是怕许氏会泄忿于收。没过多久,成父卒。殡后,成即携收赴斋。
这一日,成因有事外出,归来时却不见收。问于同窗,答:"家中唤去矣。"成大惧不已。急奔回至家,见许氏问弟何在,许氏答以未见。
成又急回语于女,女道:"弟虽有难星,却不至伤生,待到夜深人静之时,妾与君同去拯救他。"
更鼓声响。成催之不已,女回道:"勿急,再稍待片刻。"不一会儿,女子起身道:"走吧。"
两人相携而去。到了至家门,却见门窗坚闭,成道:"这可如何是好?"
女道:"勿忧,可逾垣而入。"于是携成手跃墙,成顿时觉得身飘飘然,一跃而过。
两人于地窖中寻得收。女子令成负之,两人逾垣而归。
到了学斋,成放下收,却见收舌头上刺有两针,全身赤红,双手被缚于背后,打成死結。成急忙拔针释缚,过了许久,才听见收咳嗽一声,成于是道:"为今之计,如何?"
女道:"妾能保全之,只是须与君暂别。"
成道:"可。"
女又道:"妾已有身孕必生子,祈君为君子命一名。"成道:"卿代名之可也。"女应诺,于是携收去。成送女子至门外,忽地女子不见,室中画图亦渺。
许氏知收已为成所藏匿,深恨之,想要加害于成,成小心谨慎,从此夜间不在家宿。许氏每每炊饭,成也假装说不饿,不吃。
这一日,许氏做好炊饭,强迫成必须吃,成疑心顿起,趁许氏走后,暗投于犬,托言食物坠地,耀为犬所食。只见那犬食后,立毙于室。从此以后,无论精疏,只要是许氏做的,成都不食。许氏亦无可奈何。
虽然如此,但成不出五日,必回家看望许氏一次,奉给柴米。待丰给长大以后,成又想让丰给随自己读书。许氏因为前番多次加害成,心中害怕成会对给不利,成再三再四劝,许才惴惴不安地答应。后来,许见成对待丰给极为友善,一切如一母同胞,许氏心生愧疚,从此便也对成如同已出。许慈成孝,一时成为佳话。因给年幼,成薪资又稀,于是家愈贫,以致于缺衣少食,时常断炊,纵使许氏再节俭,还是抵不住。
此时成刚好去郡中办事,半路上听闻许氏暴病,成心急如焚,不料还未归家,许氏已殁。
成至家一看,见母尸无外衣,手无分文,成不得已将自己瘦袖棉袍脱下来,裹许氏而葬。
成悔恨交加,惭愧不已,号泣不已,双眼为之哭肿,当是时,成赤身无衣,心念寒冷倒是小事,只是不方便去斋上讲课。邻居们听了以后,唏嘘不已,为之出钱市衣。赈济他修筑馆第教学,自此以后,除了与弟给吃着外,颇有赢馀,还了债务之后,手头也略有余裕。
三年服孝满,成赴省乡试,携给同往。
正投卷时,忽然有人从背后牵着他道:"大哥何往?"
成回首视一看,竟然是收也,大喜不已。同至寓所指与给:"此吾兄弟之弟也。因留家无人照应,故与同来。"又和收说,许氏已终,至今三年有馀。
收道:"弟亦今岁服满后始入泮。"
成急问道:"弟现居何处?可与嫂氏同居耶?"
收道:"弟现居某邑,违兄约有三百里。弟之成名,悉嫂延名师训教之力。家已殷实,嫂生之子已十三岁。"成听了这话,不喜不已。
三场之后,三兄弟一起归家。到家后,只见成妻开门迎之,她早就预知三人归日之时刻。三人也不惊异。成又细细一看,俨然如二八女郎,与画中人几无少异。几人至中堂,既坐,女呼子出来拜父。子极清秀,眉目之间大有母风。
成道:"卿母子得此乐境,何不与吾同享之?"女道:"母终之后,妾即欲烦收叔回家请君。叔一闻回家,面如土色,手中之物不觉坠地,是以迟延至今耳。"成又言母死无装衣,脱衣衣母之愧。女道:"君之中式正为此。"
成惊问:"何以言如是?"女道:"揭晓后,君便知矣。"
成之文卷,房师阅之,甚觉不佳,欲弃之,抬首却见一女鬼衣男衣长跪稽首,大惊之下,低首取卷复阅,鬼即不见。再弃之,女鬼又稽首如前。阅卷人于是执卷见主考,把方才所遇之事,直言与主考。
主考微笑,认为这不过是打通关节的小伎俩而已,既而主考自阅之,也觉得其文实在是不怎么拔萃,决定丢于纸篓,果然见一女鬼稽首如房官言,心便道房某所言非虚。好在主考见过场面,于是与鬼说道:"汝去矣,吾必令其中之。"鬼稽首三四而去。
成后来得中,备礼敬谒房师。房师道:"礼则不必,然则子之得中,却非缘文佳,实阴功所致也。"
成忙起身道:"无之。"
房官道:"吾阅卷之时,仆见一女鬼,衣着男衣,吾且问汝,此鬼系子何人?"房官又且细述女鬼恳求之状。
成甫听完,潸然泣下,回道:"此乃门生继母也。"于是把继母着母衣男衣之故和盘托出。
房师叹:"汝之孝之能感鬼神,可敬可敬!"
因而对成加以重用。
某日,成检视衣箱,却见内有往昔美人图,
谓女曰:"怎么不悬于墙上?"女道:"众多弟子在前而示以画图,是自亵也。"
成道:"那么然焚之可也?"
女道:"如此,至焚画日,妾则与君永别矣。"
成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记住这句话。
多年以后。
这日是成之孙百日,成家大设祭品,家奠祖先,此时见女执画图,同冥资焚之。成大惊失色,连忙奔去与女夺之,抢之不及,已成灰烬
,女已不见,不一会,见女子立于烟中,随烟袅袅而上,终于不见了。
(完)
光棍节送诸位一个美人。。
基本上按原文,我以为原文更有意境,只改动了几处,添加了些自己的话。
@cff12345abcde 3227楼 2013-11-11 11:11:00
只想说一句,新疆和田真心冷
-------------------------
冬天快到了,全国都冷。
@55555555hj 3214楼 2013-11-11 09:54:00
早…
-------------------------
美女早。
@狐狸十三段 3228楼 2013-11-11 11:12:00
回复第2985楼(作者:@林间煮鹤 于 2013-11-09 13:56)
这是谁。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古龙的《武林外史》。武侠系列经典作品挺多,可惜后续鲜有好的翻拍剧作了。
-------------------------
那肯定,当初好些电影他亲自编剧,亲自坐镇。
@牛雍 3275楼 2013-11-11 18:38:00
哈哈,故事不错,顶子规!
-------------------------
嘿嘿,欢迎老牛,笔耕不辍的老牛。
画里真真,故事还真有点聊斋味道,果然爱情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力的,而先前的美人图的故事,无疑有模仿此故事的地方,同样不失为一个好故事,在文章的最后告诉我们,抓住眼前人,相信眼前人,好好过一生。
越调·天净沙·即事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虞美人 纳兰容若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 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做梦中人, 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晏殊
浣溪纱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诗词曲各附一首,都写得伤情,相比之下,还是纳兰写得好。
是的,怜取眼前人吧。
只是,我们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怀着急切的心情,希望画中女子成为真人的梦走入现实,及至梦想成真,恩爱夫妻抵不住他人一句谗言,从而引起猜忌,最后人杳画废,惜哉?
要不要鄙视他呢?
不用了吧,换作是你,你也会的。
古人相信美至化境方成孽,才会有前番陆东美的故事。
情虽不寿,强极则辱。
一个人,可以忍受漫长的等待,无望的
追寻,直到幻梦变成现实,然而,当流言在
耳,他却忍不住猜疑。
是以,倘若你已经发现你的真真了,好好珍惜她(他)吧。
贴上原文,我改不出意境来,大家一起看看吧。
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何令生,某愿纳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颜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昼夜不止。乃应曰:“喏。”急以百家彩灰酒灌,遂活。下步言笑,饮食如常。曰:“谢君召妾,妾愿事箕帚。”终岁,生一儿,儿年两岁,友人曰:“此妖也,必与君为患!余有神剑,可斩之。”其夕,乃遗颜剑。剑才及颜室。真真乃泣曰:“妾南岳地仙也,无何为人画妾之形,君又呼妾名,既不夺君愿。君今疑妾,妾不可住。”言旋,携其子却上软障,呕出先所饮百家彩灰酒。睹其障,唯添一孩子,皆是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