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107 化成寺一夜
  江州彭泽丞沈持要,奉当朝圣上旨意,前往临江进行公干。
  时值绍兴二十四年六月。
  天气炎热难耐,阳光如同一条毒舌,肆无忌惮地在裸露的皮肤上舔舐着,不一会儿人便会被晒脱一层皮,用手一捊,露出里面白色的肌肤,与外围的肌肤相衬,沈本来是细皮嫰肉的,这一下,也形成了黑白对比,阳光再如此在上面这般一照,便是火辣辣地疼。
  沈持要自是不敢忤皇上之意,心里一边恨恨地骂着这恶劣的天气,一边马不停蹄地赶路。

  在经过湖口县后不久,又行得六十里后,天已经昏黑,官道上已经罕有人行走,两旁的树木在夜色的掩护下,让沈愈加觉得诡异。马儿也昂首嘶鸣一声,似是又困又乏,不再往前走。沈正着急间。突然看见前方隐隐约约是一座寺庙,沈翻身下马,牵马上前,果然是一座寺庙,寺庙周围植满古树,只见寺前匾额上写着"寺成化"。两旁还各有一条楹联,都为佛家修心养性之语。门前的台阶扫得极为干净,从门上来看,寺院有些年头了。
  沈踩着台阶,前去敲门,开门的却是一青涩小沙弥,年纪尚轻,似乎是刚持戒不久,见了沈,双手合十道声佛号。沈于是开口道:"在下姓沈名持要,奉皇上之檄文,前往临江公差,今因天黑路远,不便再往前行,暂借贵刹歇息一晚,叨扰之处,方望小师父海涵则是。"
  小沙弥回道:"施主言重了,即要借宿,请随小僧来便是。"说罢上前牵过他手中的马,引着他往前又行了几步,将马系在寺内一树上。

  寺内较为宽阔,视觉所至,一切井然有序。檀香随风吸入腹中,甚觉清爽。惟有颈上为正午阳光所灼之肌肤正丝丝地疼。他伸手摸了摸,然后呲了呲牙。
  他随着小沙弥进入一间厢房,小沙弥轻声道:"施主就此歇息,小僧这就去禀知方丈。随后会奉上蜡烛。"
  他抬手道:"不必劳烦小师父,在下稍候便去拜访师父。蜡烛送上来便可。"小僧双手合十,慢慢退下,又轻轻带上了厢门。
  此厢房似乎久无人居,空气中弥散着灰尘的气味,蜡烛带来之后,果然如是,小沙弥道:"实在抱歉,寺中已无厢房,此房因久无人居,小僧顷刻便来清扫。"
  两人整理了一下房间,忙活了一阵。小沙弥又寻来一被褥,递与沈,道声:"施主早些安歇。"便道声佛号转身离去,沈亦回礼。听得外面传来脚步渐远之声,沈才脱衣,准备休息一阵,再去拜访方丈。
  沈觉得此厢房甚是压抑,离榻不远处,似乎有一黑不溜秋之方物什横卧墙侧,状似一棺,仔仔观察,却又似无此物,沈大疑之下未敢成眠。睁眼想着心事。
  时间飞逝,更鼓已响,此时正是三更时分,沈修饬好衣冠,前往主僧处拜谒。
  主僧慈眉善目,见沈前来,大为欢喜,便与沈谈佛论经,沈佞佛,因此两人相谈甚冾,僧人于方丈之室另起一榻。请沈安眠。
  两人谈至世间鬼怪之事,僧言此寺便曾出现一怪事,沈念及自己方才遇见之事,正待欲问,方丈看了他一眼,似乎已经知晓。
  便说道:"两年前,有一旅客,于此处歇息,不料暴病而亡,老衲为其置棺椁一具,派人去其家乡觅其亲属。
  去年有一客前来投宿,恰逢老衲出去化斋未归,寺中小僧领其入住客房。客人方脱衣欲眠,忽见棺中似乎有光,初觉自己眼花,正欲视之,果然棺中有光。客大惧不止,两腿颤颤,起身坐于榻上,屏息静观,只见榻中荧光闪闪,而荧光之中,似乎乃是人之动作,或走或停,或爬或跳,时而手负于背后,时而手支于胸前,客人愈加惊恐,慌忙起身趿鞋,欲冲出门去。
  客人所居之室,旁乃佛殿,心急之下,门数次未能开,而身后之鬼伸出嶙峋骨手,已然逼近。客大慌,几费全力开门之后,狂奔至殿,躲于殿后之纱帐中。
  四籁忽地俱静,田野蛙声于此时已止。
  不久,房中传来沙沙之声,声响过后,又恢复平静。客仅闻已心跳之声,如战场冲锋之鼓。
  客人闻得无声,便用手拨开纱帐,准备伸出头向外看,此时,一双枯手亦拨开纱帐,客人眼前乃是一骷髅,眼眶闪出亮光,全身骨架俱在。骷髅头晃动不已,客人惊愕万分,伸出左脚正准备逃,忽地鬼伸出右脚,客收回左脚,伸出右脚,鬼收回右脚,伸出左脚。客伸左手,鬼伸右手。客低头,鬼低头。客人转身,鬼亦转身。
  客骇然不已,双脚下蹲,准备借力冲出佛殿 ,鬼对面于客,亦双脚下蹲,眼中精光大盛。
  客奔至佛堂门,鬼先至,阻于门口,客向左奔,鬼亦随之。客人绕殿环走,鬼亦于后追之,客气喘吁吁。大声求救。
  时三更已过,僧众多已眠,听闻呼救,众人共赴围之,众人未至,客已倒地,此时鬼离客人仅二人之遥。
  突然一声铿然大响,鬼撞倒于佛堂之柱上,于是佛堂寂然无声。
  僧人终于奔至,方丈扶客起身,众人一看,满地人骨纵横其间,碎骨一地,一骷髅头正倒于客人身侧,眼中早已无光,两个眼眶洞然可怖,口大张,两排牙齿亦是森森涔人。
  不久,先前已死旅客之家人,前来替死者收尸骨,回家安葬,却不见尸骨,怀疑乃是本寺发柩盗尸另作他用,于是告官。
  本寺多名众僧见证尸骨已碎,然官员言本寺寺众有相袒之处,僵持三月之久,本寺一度香火断绝,众僧外出化缘亦受人唾沫。后逢后至之客前来本寺,为本寺做证,方洗刷本寺之苦,佛祖怜悯,是以此客房已闭一年,方领施主之小僧,才来五月,不知方前之事,冒犯之处,方望勿追其咎,暂于老衲之禅房一眠,待天亮食毕斋饭,老衲亲送吾出寺。"

  沈虽拜谢不已,但自此不敢安心而眠,心中惴惴。

  朦胧中,似乎闻得寺内晨钟已响。

  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


  (出《夷坚志》)

  (完)


  
  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一点东西,改的有点大,应该不吓人吧。
  
  元豐二年,相州安陽縣民叚化,以疾失明。
  其子簡,屢求醫,不驗。一夕,忽夢神人告之曰:“與爾此藥,可用人髓下之,則汝父之目立見光明。”既悟,手中果得藥。簡乃卸左腕,搥骨取髓,調藥以進,立愈。相州具奏其事,如古之時有為父母卸指者,指復更生。自非至誠,安能動天地感鬼神哉!似叚簡者,安知不然也。
  --《搜神秘览》

  大家繁体字都认得吧。
  
  @站在刃尖上跳舞 5611楼 2013-12-01 15:45:00
  @子规引月
  嗷呜,加油加油!!
  -------------------------
  这是岷皓?
  
  @lei8301023 5609楼 2013-12-01 12:55:00
  留个爪

  -------------------------
  欢迎新朋友。
  
  又没人了。
  
  手机刚开更新了天涯,竟然安装不了任何东西了。郁闷。
  
  @火狐狸99 5625楼 2013-12-01 19:46:00
  故事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非常感谢楼主,您辛苦了。

  —————————————————
  谢谢朋友谬赞。
  
  新版总是闪退,这叫我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呀。
  
  庐陵有贾人田达诚,富于财业,(《广记》无“业”字)颇以周给为务。治第新城,有夜扣门者,就视无人,如是再三。因呵(《广记》作“呼”)问之“为人耶鬼耶”,良久答曰:“实非人也。比居龙泉舍,为暴水所漂,(《广记》作“毁”)求寄君家,治舍毕乃去耳。”
  达诚不许曰:“人岂可与鬼同居耶?”
  对曰:“暂寄居耳,无害于君,且以君义气闻于乡里,故告耳。”
  达诚许之。因曰:
  “当止我何所?”
  达诚曰:“惟有厅事耳?”
  即(《广记》有“拜”字)辞谢而去。

  数日复来,曰:“吾家已至厅中,亦无妨君宾客,然可严整,家中人慎火,万一不虞(《广记》作“意”),或当云吾等所为也。”

  达诚亦虚其厅以付(《广记》作“奉”)之。达诚尝为诗,鬼忽空中言曰:“君乃能诗耶?
  吾亦尝好之,可唱和耳。”(《广记》作“乎”)达诚即具酒,置纸笔于前,谈论无所不至,众目视之,酒与纸笔俨然不动,试暂回顾,则酒已尽,字已著纸矣。前后数十(《广记》无“十”字)篇。

  
  皆有意趣(《广记》作“义”),笔迹劲健作柳
  体。或问其姓字,曰:“吾傥言之,将不益于主人,可诗以寄言也。”(《广记》作“之”)
  乃赋诗云:“天然与我亦(《广记》作“一”)灵通,还与人间事不同。要识吾家真姓字,大字(《广记》“大”字作“天地”)南头一段红。”众(《广记》有“亦”字)不喻也。
  一日,复告曰:“吾有少子,婚樟树神女,以某日成礼,复欲借君后堂三日,以终君大惠,可乎?”达诚亦虚其堂,以幕帷(《广记》作“图”)之。
  三日,复谢曰:“吾事讫矣,还君此堂。主人之恩,可谓至矣。然君家老婢某可笞一百也。”达诚辞谢,即(《广记》无“即”字)召婢
  笞数下,鬼曰:“使之知过,可止矣。”
  达诚徐问其婢,云(《广记》作“言”)曾穴幕窃视,见宾客男女,厨膳花烛,与人间不殊。后岁余,乃辞谢而去。
  达诚以事至广陵,久之不归,其家尤之,鬼复至曰:“君家尤主人耶?吾将省之。”翌(《广记》作“明”)日乃还,曰:“主政(《广记》
  作“人”)在扬州(《广记》作子),甚无恙,行当归矣。新纳一妾,与之同寝,吾烧其帐后幅以戏之耳。”大笑而去。
  达诚归,问其事皆同。后至龙泉访其居,亦竟不获。(《广记》卷三百五十四)
  (出徐铉《稽神录》)

  这个是"善鬼"故事原文。与太平广记有些出入,尤其那首诗。不过,我还是未能猜出此鬼之名姓。
  
  这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现将原文附上。
  霍邱令周洁,甲辰岁罢任,客游淮上。时民大饥,逆旅殆绝,投宿无所。
  升高而望,遥见村落烟火,趋而诣之,得一村舍,扣门久之,一女子出应门,告以求宿,女子曰:“家中饥饿,老幼皆病,愧(《广记》无“愧”字)无以延客,止(《广记》作“至”)中堂一榻可矣。”
  遂入之,女子侍立于前。少顷,其妹复出,映妇(《广记》作“姊”)而立,不见其面。洁自具食,取饼二枚以与二女,持之入室,闭关而听(《广记》作“寝”),悄无人声。
  洁方竦(《广记》“方”作“亦”)然而惧,向晓将去,使(《广记》作“更”)呼二女告别(《广记》作“之”),了无声应者。
  因坏户而入,乃见积尸满屋,皆将枯朽,惟女子死未(《广记》作“可”)旬日,其妹面目已枯矣,二饼犹置胸上。洁后皆为瘗之。(《广记》卷三百五十四,“之”字下有“云”字,毛本同)
  (《稽神录》五代·徐铉 》)
  
  咦,林间今晚没来,奇怪了。
  
  江西村中霆震,一老妇为电火所烧,一臂尽伤。既而空中有呼曰:“误矣。”即坠一瓶,瓶有药如膏。曰:“以此傅之,即差。”如其言,随傅而愈。
  家人共议,此神药也,将取藏之。数人共举其
  瓶,不能动。顷之,复有雷雨,收之而去。又有村人震死,既而空中呼曰:“误矣。可取蚯蚓烂捣,覆脐中,当差。”如言傅之,遂苏。(出《稽神录》)
  
  这几天不怎么走运呀,只能说卧槽。
  
  手机内存卡坏掉了。
  
  早安。
  
  我看看能回复不?
  
  好故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