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化成寺一夜
江州彭泽丞沈持要,奉当朝圣上旨意,前往临江进行公干。
时值绍兴二十四年六月。
天气炎热难耐,阳光如同一条毒舌,肆无忌惮地在裸露的皮肤上舔舐着,不一会儿人便会被晒脱一层皮,用手一捊,露出里面白色的肌肤,与外围的肌肤相衬,沈本来是细皮嫰肉的,这一下,也形成了黑白对比,阳光再如此在上面这般一照,便是火辣辣地疼。
沈持要自是不敢忤皇上之意,心里一边恨恨地骂着这恶劣的天气,一边马不停蹄地赶路。
在经过湖口县后不久,又行得六十里后,天已经昏黑,官道上已经罕有人行走,两旁的树木在夜色的掩护下,让沈愈加觉得诡异。马儿也昂首嘶鸣一声,似是又困又乏,不再往前走。沈正着急间。突然看见前方隐隐约约是一座寺庙,沈翻身下马,牵马上前,果然是一座寺庙,寺庙周围植满古树,只见寺前匾额上写着"寺成化"。两旁还各有一条楹联,都为佛家修心养性之语。门前的台阶扫得极为干净,从门上来看,寺院有些年头了。
沈踩着台阶,前去敲门,开门的却是一青涩小沙弥,年纪尚轻,似乎是刚持戒不久,见了沈,双手合十道声佛号。沈于是开口道:"在下姓沈名持要,奉皇上之檄文,前往临江公差,今因天黑路远,不便再往前行,暂借贵刹歇息一晚,叨扰之处,方望小师父海涵则是。"
小沙弥回道:"施主言重了,即要借宿,请随小僧来便是。"说罢上前牵过他手中的马,引着他往前又行了几步,将马系在寺内一树上。
寺内较为宽阔,视觉所至,一切井然有序。檀香随风吸入腹中,甚觉清爽。惟有颈上为正午阳光所灼之肌肤正丝丝地疼。他伸手摸了摸,然后呲了呲牙。
他随着小沙弥进入一间厢房,小沙弥轻声道:"施主就此歇息,小僧这就去禀知方丈。随后会奉上蜡烛。"
他抬手道:"不必劳烦小师父,在下稍候便去拜访师父。蜡烛送上来便可。"小僧双手合十,慢慢退下,又轻轻带上了厢门。
此厢房似乎久无人居,空气中弥散着灰尘的气味,蜡烛带来之后,果然如是,小沙弥道:"实在抱歉,寺中已无厢房,此房因久无人居,小僧顷刻便来清扫。"
两人整理了一下房间,忙活了一阵。小沙弥又寻来一被褥,递与沈,道声:"施主早些安歇。"便道声佛号转身离去,沈亦回礼。听得外面传来脚步渐远之声,沈才脱衣,准备休息一阵,再去拜访方丈。
沈觉得此厢房甚是压抑,离榻不远处,似乎有一黑不溜秋之方物什横卧墙侧,状似一棺,仔仔观察,却又似无此物,沈大疑之下未敢成眠。睁眼想着心事。
时间飞逝,更鼓已响,此时正是三更时分,沈修饬好衣冠,前往主僧处拜谒。
主僧慈眉善目,见沈前来,大为欢喜,便与沈谈佛论经,沈佞佛,因此两人相谈甚冾,僧人于方丈之室另起一榻。请沈安眠。
两人谈至世间鬼怪之事,僧言此寺便曾出现一怪事,沈念及自己方才遇见之事,正待欲问,方丈看了他一眼,似乎已经知晓。
便说道:"两年前,有一旅客,于此处歇息,不料暴病而亡,老衲为其置棺椁一具,派人去其家乡觅其亲属。
去年有一客前来投宿,恰逢老衲出去化斋未归,寺中小僧领其入住客房。客人方脱衣欲眠,忽见棺中似乎有光,初觉自己眼花,正欲视之,果然棺中有光。客大惧不止,两腿颤颤,起身坐于榻上,屏息静观,只见榻中荧光闪闪,而荧光之中,似乎乃是人之动作,或走或停,或爬或跳,时而手负于背后,时而手支于胸前,客人愈加惊恐,慌忙起身趿鞋,欲冲出门去。
客人所居之室,旁乃佛殿,心急之下,门数次未能开,而身后之鬼伸出嶙峋骨手,已然逼近。客大慌,几费全力开门之后,狂奔至殿,躲于殿后之纱帐中。
四籁忽地俱静,田野蛙声于此时已止。
不久,房中传来沙沙之声,声响过后,又恢复平静。客仅闻已心跳之声,如战场冲锋之鼓。
客人闻得无声,便用手拨开纱帐,准备伸出头向外看,此时,一双枯手亦拨开纱帐,客人眼前乃是一骷髅,眼眶闪出亮光,全身骨架俱在。骷髅头晃动不已,客人惊愕万分,伸出左脚正准备逃,忽地鬼伸出右脚,客收回左脚,伸出右脚,鬼收回右脚,伸出左脚。客伸左手,鬼伸右手。客低头,鬼低头。客人转身,鬼亦转身。
客骇然不已,双脚下蹲,准备借力冲出佛殿 ,鬼对面于客,亦双脚下蹲,眼中精光大盛。
客奔至佛堂门,鬼先至,阻于门口,客向左奔,鬼亦随之。客人绕殿环走,鬼亦于后追之,客气喘吁吁。大声求救。
时三更已过,僧众多已眠,听闻呼救,众人共赴围之,众人未至,客已倒地,此时鬼离客人仅二人之遥。
突然一声铿然大响,鬼撞倒于佛堂之柱上,于是佛堂寂然无声。
僧人终于奔至,方丈扶客起身,众人一看,满地人骨纵横其间,碎骨一地,一骷髅头正倒于客人身侧,眼中早已无光,两个眼眶洞然可怖,口大张,两排牙齿亦是森森涔人。
不久,先前已死旅客之家人,前来替死者收尸骨,回家安葬,却不见尸骨,怀疑乃是本寺发柩盗尸另作他用,于是告官。
本寺多名众僧见证尸骨已碎,然官员言本寺寺众有相袒之处,僵持三月之久,本寺一度香火断绝,众僧外出化缘亦受人唾沫。后逢后至之客前来本寺,为本寺做证,方洗刷本寺之苦,佛祖怜悯,是以此客房已闭一年,方领施主之小僧,才来五月,不知方前之事,冒犯之处,方望勿追其咎,暂于老衲之禅房一眠,待天亮食毕斋饭,老衲亲送吾出寺。"
沈虽拜谢不已,但自此不敢安心而眠,心中惴惴。
朦胧中,似乎闻得寺内晨钟已响。
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
(出《夷坚志》)
(完)
江州彭泽丞沈持要,奉当朝圣上旨意,前往临江进行公干。
时值绍兴二十四年六月。
天气炎热难耐,阳光如同一条毒舌,肆无忌惮地在裸露的皮肤上舔舐着,不一会儿人便会被晒脱一层皮,用手一捊,露出里面白色的肌肤,与外围的肌肤相衬,沈本来是细皮嫰肉的,这一下,也形成了黑白对比,阳光再如此在上面这般一照,便是火辣辣地疼。
沈持要自是不敢忤皇上之意,心里一边恨恨地骂着这恶劣的天气,一边马不停蹄地赶路。
在经过湖口县后不久,又行得六十里后,天已经昏黑,官道上已经罕有人行走,两旁的树木在夜色的掩护下,让沈愈加觉得诡异。马儿也昂首嘶鸣一声,似是又困又乏,不再往前走。沈正着急间。突然看见前方隐隐约约是一座寺庙,沈翻身下马,牵马上前,果然是一座寺庙,寺庙周围植满古树,只见寺前匾额上写着"寺成化"。两旁还各有一条楹联,都为佛家修心养性之语。门前的台阶扫得极为干净,从门上来看,寺院有些年头了。
沈踩着台阶,前去敲门,开门的却是一青涩小沙弥,年纪尚轻,似乎是刚持戒不久,见了沈,双手合十道声佛号。沈于是开口道:"在下姓沈名持要,奉皇上之檄文,前往临江公差,今因天黑路远,不便再往前行,暂借贵刹歇息一晚,叨扰之处,方望小师父海涵则是。"
小沙弥回道:"施主言重了,即要借宿,请随小僧来便是。"说罢上前牵过他手中的马,引着他往前又行了几步,将马系在寺内一树上。
寺内较为宽阔,视觉所至,一切井然有序。檀香随风吸入腹中,甚觉清爽。惟有颈上为正午阳光所灼之肌肤正丝丝地疼。他伸手摸了摸,然后呲了呲牙。
他随着小沙弥进入一间厢房,小沙弥轻声道:"施主就此歇息,小僧这就去禀知方丈。随后会奉上蜡烛。"
他抬手道:"不必劳烦小师父,在下稍候便去拜访师父。蜡烛送上来便可。"小僧双手合十,慢慢退下,又轻轻带上了厢门。
此厢房似乎久无人居,空气中弥散着灰尘的气味,蜡烛带来之后,果然如是,小沙弥道:"实在抱歉,寺中已无厢房,此房因久无人居,小僧顷刻便来清扫。"
两人整理了一下房间,忙活了一阵。小沙弥又寻来一被褥,递与沈,道声:"施主早些安歇。"便道声佛号转身离去,沈亦回礼。听得外面传来脚步渐远之声,沈才脱衣,准备休息一阵,再去拜访方丈。
沈觉得此厢房甚是压抑,离榻不远处,似乎有一黑不溜秋之方物什横卧墙侧,状似一棺,仔仔观察,却又似无此物,沈大疑之下未敢成眠。睁眼想着心事。
时间飞逝,更鼓已响,此时正是三更时分,沈修饬好衣冠,前往主僧处拜谒。
主僧慈眉善目,见沈前来,大为欢喜,便与沈谈佛论经,沈佞佛,因此两人相谈甚冾,僧人于方丈之室另起一榻。请沈安眠。
两人谈至世间鬼怪之事,僧言此寺便曾出现一怪事,沈念及自己方才遇见之事,正待欲问,方丈看了他一眼,似乎已经知晓。
便说道:"两年前,有一旅客,于此处歇息,不料暴病而亡,老衲为其置棺椁一具,派人去其家乡觅其亲属。
去年有一客前来投宿,恰逢老衲出去化斋未归,寺中小僧领其入住客房。客人方脱衣欲眠,忽见棺中似乎有光,初觉自己眼花,正欲视之,果然棺中有光。客大惧不止,两腿颤颤,起身坐于榻上,屏息静观,只见榻中荧光闪闪,而荧光之中,似乎乃是人之动作,或走或停,或爬或跳,时而手负于背后,时而手支于胸前,客人愈加惊恐,慌忙起身趿鞋,欲冲出门去。
客人所居之室,旁乃佛殿,心急之下,门数次未能开,而身后之鬼伸出嶙峋骨手,已然逼近。客大慌,几费全力开门之后,狂奔至殿,躲于殿后之纱帐中。
四籁忽地俱静,田野蛙声于此时已止。
不久,房中传来沙沙之声,声响过后,又恢复平静。客仅闻已心跳之声,如战场冲锋之鼓。
客人闻得无声,便用手拨开纱帐,准备伸出头向外看,此时,一双枯手亦拨开纱帐,客人眼前乃是一骷髅,眼眶闪出亮光,全身骨架俱在。骷髅头晃动不已,客人惊愕万分,伸出左脚正准备逃,忽地鬼伸出右脚,客收回左脚,伸出右脚,鬼收回右脚,伸出左脚。客伸左手,鬼伸右手。客低头,鬼低头。客人转身,鬼亦转身。
客骇然不已,双脚下蹲,准备借力冲出佛殿 ,鬼对面于客,亦双脚下蹲,眼中精光大盛。
客奔至佛堂门,鬼先至,阻于门口,客向左奔,鬼亦随之。客人绕殿环走,鬼亦于后追之,客气喘吁吁。大声求救。
时三更已过,僧众多已眠,听闻呼救,众人共赴围之,众人未至,客已倒地,此时鬼离客人仅二人之遥。
突然一声铿然大响,鬼撞倒于佛堂之柱上,于是佛堂寂然无声。
僧人终于奔至,方丈扶客起身,众人一看,满地人骨纵横其间,碎骨一地,一骷髅头正倒于客人身侧,眼中早已无光,两个眼眶洞然可怖,口大张,两排牙齿亦是森森涔人。
不久,先前已死旅客之家人,前来替死者收尸骨,回家安葬,却不见尸骨,怀疑乃是本寺发柩盗尸另作他用,于是告官。
本寺多名众僧见证尸骨已碎,然官员言本寺寺众有相袒之处,僵持三月之久,本寺一度香火断绝,众僧外出化缘亦受人唾沫。后逢后至之客前来本寺,为本寺做证,方洗刷本寺之苦,佛祖怜悯,是以此客房已闭一年,方领施主之小僧,才来五月,不知方前之事,冒犯之处,方望勿追其咎,暂于老衲之禅房一眠,待天亮食毕斋饭,老衲亲送吾出寺。"
沈虽拜谢不已,但自此不敢安心而眠,心中惴惴。
朦胧中,似乎闻得寺内晨钟已响。
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
(出《夷坚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