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林间煮鹤 6607楼 2013-12-09 23:52:00
  其实我觉得子规的文笔很好,故事也很不错。现代人难得如此静下心来看些东西,子规把古代文化通过自己的一些诠释介绍给大家,功劳不少。

  之所以我一直在刷回复,是希望大家都可以看到,至于被人当作马甲,我也无所谓。虽然我的有些回复与帖子无关,影响帖子质量,但我的出发点还是希望子规的帖子有更多的人喜欢。

  —————————————————
  林间用心良苦,谢谢了。难得看见林间这么……怎么说,忧郁。。。
  
  @慕容瑾萱 6613楼 2013-12-10 00:04:00

  —————————————————
  谢谢支持,,,我会加倍努力。。。

  
  @tootend 6623楼 2013-12-10 00:25:00
  回复第102楼(作者:@子规引月 于 2013-10-10 22:23)
  14 假冒的回煞者
  我们经常把遇到倒霉事,说见鬼了,称作"遭了殃",那么什么是……
  ==========
  精品贴,谢谢楼主

  —————————————————
  谢谢朋友,欢迎常来。
  
  @狐狸十三段 6628楼 2013-12-10 07:50:00
  回复第6590楼(作者:@子规引月 于 2013-12-09 23:17)
  @狐狸十三段 6533楼 2013-12-09 16:13:00
  回复第5826楼(作者……
  ==========lz好,几日没看发现又更新了很多精彩内容,文笔越来越好了。期末了一堆书要啃,有时候不能及时回复,大家勿怪吖~

  —————————————————
  能来看我 我已是极荣幸,又怎生怪罪。。。哈哈
  
  @螃蟹吃柿子 6634楼 2013-12-10 09:48:00
  第一次给子规留言,不太好意思。

  —————————————————
  欢迎螃蟹~柿子可口乎?
  
  121 杨京娘

  王础,为平山县令,膝下有一子,为都转运使,姓王名宗字元老。
  元老好读书,博闻强识,因而年仅二十余,便已中举,后肄业。随父宿于县衙后园。

  这一夜,月明星稀,乌鹊回巢。元老读书倦怠,便放下书本,前去庭间乘凉。踩在碎石路上,耳听轻风鸣蝉,元老心情无比舒畅。
  眼前出现一女子,年约二七佳龄,风姿绰约而又娇俏可爱。元老一见,心头乱撞,便连忙上前道:"在下乃是县令之子,不知姑娘闺名若何,芳龄几何,家住何处。"女子敛衽道:"我乃是前任县令杨公之女。今年十四岁。"
  元老见女子年纪尚小,又生得这般可爱,顿生淫邪心,心道:"夜深如此,女子又稚秀可佳,若能与之云雨巫山,良辰美景作伴,岂非人间至美之事。"于是又百般挑逗。
  不料女子却欣然一笑,并不发怒,他上前脱去女子罗裙,就着明月清风,以天为席,地作枕,月为明烛。一番春风化雨,直至露水湿衣,晨风劲吹,方才作罢。元老回忆方才女子娇羞之状,不禁觉得畅美莫名。

  不久之后便是寒食节,元老受好友盛情相邀,前往园西空地上击丸。此时仆人指静处一墓,说这是京娘墓。元老便问京娘为谁?
  同行的有人回道:"王贤弟你这都不知?亏你还为县令之子,前令杨公幼女,字曰京娘,年方及笄,突然死亡,因而葬于此。"
  元老一听是杨令之女,大吃一惊,心下开始怀疑那日所遇女子。郁郁不乐间,便先告辞而去。

  回到书舍已是掌灯时分,元老刚坐下不久,女子便前来,女子声音娇啼宛转,有如黄莺春鸣。京娘在门口踌躇起来,不知是进是退,半晌之后,方用清脆的嗓音道:"你现在已经知道我不是人了,我也没什么话说,只是你我阴阳相隔,幽明异路,也难以相处,我也不舍加害于你,现在朝中大比之年将即,你必定会登科。在此之间,你会略微患上一点小疾,但是如果有疾,不管如何,必定要竭尽全力前往赴试。我当于辽阳道中与你相会。"说罢便离去。
  自后元老思念不已,每逢月夜,他流连于当日两人合欢之侧,仿佛又见京娘翩迁而至,与他好合。不久之后,元老便大病一场,几近汤米不进,而此时朝中试期已近,他坚决请行,父母不允许他前去应试。
  过了近一个月之后,他又坚决欲去京师参试,父母拗不过 ,于是雇了一辆小车,载着他往京师方向驶去。

  车至辽河淀,暴雨倾盆,一泻如注,道路泥泞不堪,车不能前行,而同行者皆为单骑,一跃而过。元老马虽过,车轴却陷入泥淖。时大雨有加重之势,驾者快马加鞭挥斥前方马,马吃痛,车轴出泥。不料才行得数里,车轴断折。
  元老忧愁不已,此处荒山野地,豺虎横行,天又昏黑,如何是好。正难过不知如何办法时,有一田夫,腰上绑着大斧,肩扛一车轴而来,元老一见,便问来者何人,那人回答乃是匠人。元老叹道: “此地前后方圆二百里无民居,现在却遇到一匠人,莫不是鬼么!”心中恐惧不已。
  匠人治轴完毕,元老正欲前行,突然见前方有一车,细细看车中人,竟然车中人乃京娘。元老惊喜万分,连忙道:“你让我思虑好苦,原来你也在这里,最近好乎?”
  京娘道:“君难道不记得当日,辽阳道中相见之语乎?我现在知道君有难,因此特意来相慰耳!”

  元老又问:“我前途所至,我可以知道吗?”

  京娘莞尔一笑,随即登车,回头道“尚书珍重”

  几日之后,元老抵达上京,擢第。

  大元明昌中年为运使使,车驾享太室,摄礼部尚书。数日之后而薨。

  京娘自元老及第后便不知所踪。





  有人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在我看来,这类故事谈不上爱情,两主人公之间也没有那种人鬼恋的想法,按照现今的说法,不过是"一夜情"而已。
  元遗山的诗作远远成就高于他的这本志怪故事集,就这个故事而言,是他这本集子中为数不多的好篇章。但放在唐宋,这个故事委实平淡之极。六朝《幽明录》等先世作品比这篇佳者比比皆是,但西夏辽金元能称道的志怪故事不多。此篇可为代表之作。

  (出自《续夷坚志》,原题京娘墓)
  
  下午如果有好故事就再来一个。
  
  晚上好。。
  
  122 一念差
  有一僧人,姓名不记也罢。
  此僧四方云游,善幻术,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动,因而每游至一处,上至贵胄下达乞丐,都对他的异术赞赏有加,喜爱异常。
  僧人到处挂单,这日便来到了交河苏吏部次公家,他对家主说道自己与吕道士乃同门,师出一家。家主起疑,他便道:"某不打诳语,试看我手段。"于是叫主人取来一些污泥,不一会便抟泥成猪,但是却不会动,主人笑道:"技穷矣,不过如此。"
  僧人口中念咒,却见泥猪在地上蠕动,主人大惊。僧人继续咒语,那泥猪缓缓而起,口中哞哞有声。毛色黑亮,看似健康无比。
  主人颜色稍缓,不一会儿,僧人正在念咒时,泥猪一跃而起,向门前冲出,主人连命人拦住,过手之处,与家猪无异。

  当时家中宾客云集,苏次公本是好客之人,今见此奇术有数人赏脸围观,便请大家同食猪肉,吩咐庖厨速速去毛宰之。庖人将猪宰杀,端盘,只见猪肉色泽甚美,令人食指大动,众人待苏公作完宴词后,便迫不及待用箸抢食。

  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一种极为怪异的神色,似乎被噎住,又不似。众人都有一种想吐而不能吐的痛苦,想吐是因为实在难吃,气味像是溷桶之溲便,这也难怪,仆人在茅厕边随意舀的稀泥。不能吐是因为这么大场面,且没有人带头吐,而且主人似乎食后甘之如饴。苏公看出大家表情不自然,便道:"今日之豕肉,味道味道的确不佳,众位要是不便,可去门外。"
  众人憋得难受,话音刚落,便如同疯狗一般向门口挤去,凳子摔了几个,几人冲到门外,呕吐不止。苏公本想忍住,便喝口酒压压气,不料刚喝下肚,便吐在桌上,桌上全部是污泥。仆人去室外看,众人呕出的,全是稀泥。苏公连连赔罪,命仆人送上漱水。众人漱了好久,又食得鸡舌香若干,总算才止住吐,众人相互哈气,觉无异味,便在院中大骂道士不得好死,天打雷谴。


  有一士人,雨夜留宿于僧人宿处,半夜时分密叩僧,说道:"拜见大师,我当年在《太平广记》中看到记载有言术士咒片瓦授人,可以划入墙壁,在墙中穿梭自如。"士人又满脸诡笑:"还可以潜入闺阁女子房中,而女子不晓,敢问大师您的术法可不可以达到?"

  "这有何难。"僧人道:"随我来。"
  两人出门,僧人随手拾起一片断瓦,念了一段咒,一刻钟过。
  士人着急:"怎还不见好?"
  僧人咒语毕,将瓦片递与士人,说道:"持此前往,只是不能言语,一言语这术便失去作用。"士人点头应允。连忙冒雨奔走。
  到了一户人家,士人一试,果然畅行无阻。
  他看见自己平生爱慕已久的女子,正在阁中缷妆。以前从来不敢正眼瞧她,如今有瓦在身,便肆无忌惮。
  他谨遵僧言,虽见女子脱罗裙,卸亵衣,双翘可爱,肤似白雪,蛮腰细细,纵使看得涎水滴地,亦不曾出一言。
  他猜想女子已熟寢,便持丸上前进屋登榻。与女子尽欢。
  "真个好滋味也。"欢洽之后,女子亦倦然酣睡,他欲再战一番,无奈困极,睁眼一看,不禁大惊,连忙摇醒身边女子。

  原来他躺在妻子床上,妻子梦正酣,此时被摇醒,大怒不已,他问妻子你怎会在此地?妻子亦大惊,我以为思君过度,因而梦与君交,然则是真耶,此乃何处?"
  他茫然不知作答。
  此时,僧人登门数落他一番:"当年吕道士一念之差,已受雷诛,你还想连累我耶?小小一术,聊以劝君,幸好没有作出伤天理之事,以后千万不要萌生此等邪念,好生与君夫人过日子罢。"说罢又长长叹息一声:"但仅此一念,阴司已名录在案,虽然不至于遭遇天谴,但君之禄籍,恐怕会有点受损。"说罢杳去不见。

  此后士人一生禄禄无为,上窜下跳,不得半点功名,晚年终于得到一训导职务,俸少无事。死后无钱下葬,一张破毡裹起,草草了事。

  出《阅微草堂笔记》
  
  果然人还是安安分分较好,不可妄生邪念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