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睡觉去。。。。。。。。
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明天讲个带有浓厚封建迷信的小故事。
早上好。
故事马上奉上。
123 产鬼畏伞
乡民毕酉,平素向来胆识过人。
这天月夜,他接到书报,妻子有娠,即将生产,于是他连夜趁墟回家。
月色如洗,银色的月光给大地笼罩了层圣洁的光辉。他的心情也是愉悦无比,一路哼着小曲,悠然地往家中赶。
前方出现一个女子,衣着平常,但是行走蹒跚,他细细一看,却看不出女子腿上有疾。他上前与女子搭讪,女子也只是点头而已。
露水开始加重。
他与女子同行数里,却不闻女子有呼吸之气。四周静谧,能听见的只有自己的鼻息及心跳。他大惑不已,认为女子有异,连忙小心翼翼地问女子氏族,夤夜为何独行。
女子回复道:"我不是人,乃是产鬼,我此次方前来,是要去往前村,因为前村毕家妇即将生产,我特意前去讨她性命,与她置换。"
毕酉大惊,但又不露于声色。心道:此鬼所言毕家之妇,必然是我妻子。这可如何是好。"于是默默在心中筹划应对方案。
于是他假笑着回答:"这是一大好事,从此以后你可以托生于一好人家。不必再为鬼了。可喜可贺。"
鬼回答:"这也不是我所希望的。有什么可贺可言,只不过可以脱离鬼趣而已,这已经是万幸了。"
鬼望了望毕酉,问道:"你姓谁名甚?"酉正欲回答姓毕名,酉,电光火石之间猛忆方才女鬼所言,便随便编了一个名字,女鬼也没有再加细问。
一男一女,在林间并排而谈。酉虽读书不多,但他阅历较广,因此与女鬼相谈甚为融洽。
月上中天,此时的大地,如同仙宫。
酉问女产鬼:"你做鬼有多少年了?"
女鬼答道:"到今年为止,已经一十有三年。"
"一十三年。"
酉说道:"为什么求替这么迟呢?"
女鬼道:"此事说来话长,但我长话短说。阴府以计鬼生前平生善恶,用以评判快慢速迟。孽满之后才可以允许求替,因而我等到现在才来。"
酉开始对女鬼有了兴趣,便问:“求替亦有术乎?”
“有。凡是产鬼,她们喉间各有红丝一缕,名叫'血饵。'将此饵缒入产妇腹中,然后系在其婴之胞衣上,不令其下。暗中用力频繁抽掣,令产妇痛彻心扉,痛入髓骨。这般折腾,那怕是一健妇,也熬不过三五下,最终魂归地府。"
酉听得冷汗直冒,便又假笑道:"此方法的确是精巧,但是有什么方法可以破解它呢?"
鬼只是在一旁发笑,却并不做言语。
酉与女鬼交谈,发觉其现在并无恶意,便再三问原因。
女鬼拗不过,便说天下至巧物,必然也会有他巧破之。"我可以告诉你,但你不可以告诉他人。"
酉听后喜不露于颜色,于是指天为誓,若有违备,则……
女鬼打断他的话,便悄悄附于他耳边说道:"产鬼最畏雨伞,若是以一伞置户后,我即不敢入房矣。”
"难道就没其他办法进入了么?"
"只要你答应不再讲出去,我才敢把话说完。"女鬼一本正经说道。
"你这鬼也真是。我刚才不是已经发了誓了么?好,那再发一次,如果我把这讲出去,那么罚我做产鬼,可好?"酉连忙回答。
女鬼欣喜不已,说"我喜欢你这实诚人。"
又说道:"如果不能进入房间,那么则会伏于屋顶。用血饵缒入产妇口中亦可。如果这时候在床顶上张一伞,那么产鬼便技穷也,无法加害于产妇了。为何?因血饵不能缒入妇人之口,为伞所遮也。我看你年纪长厚,又不是稚齿孩童,如若泄出去,那我转生无望,还请你多多谅解。"
酉连忙回道:"诺。"
心里面却心急如焚。连忙加快速度往家赶去。
到家以后,妻子处于危急之中,眼看既将生产,他连忙取来两伞。一伞置于门后,一伞置于床顶。
不多时,孩子呱呱坠地,哭声极为响亮,妻子也无恙。酉终于松了口气。
一会儿后,空中有人直呼酉之姓名,大骂不止:"促狭儿,我不幸看走了眼,被你所蒙骗,你如果再告诉他人,使我再生无望,真个是天良丧尽,天良丧尽矣。"
说罢恨恨出声,叹息而去。
酉听完以后偷偷地笑,妻子茫然地问他傻笑作甚,他把夜间所遇与妻一一叙述。
妻甚恶此苦,嘱遍告于人。凡有娠之家,各如法预防之,果皆无恙。
毕酉果然有胆有识,但也有些诡谲,不然也不会玩弄鬼物,应付自如。
但产鬼也着实可怜之鬼,叹息一声。
去年在看《绣花鞋》电影中,王理事之妻难产,而那些守旧的村民坚信不能男医接生,产鬼畏红伞,于是那个守寡老女人贞夫人唤来几人撑伞于床。此法自然为假。当不了真。最后王之妻惨死,王心灰意冷,性情大变,由一个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男青年逐渐步入一条恶魔般的不归路。
本文中所述的这个故事是"产鬼畏伞"的最早出处。
封建迷信果然害人不浅。但是在古代,那些穷乡僻壤,人们思想落后,一定程度上只能借迷信抚慰身心,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确实不能苟同。
(以下为原作者评语
嗟乎!此法若能遍传,则纣绝阴天之宫,消除无限怨气矣!不亦快哉!或谓鬼物甚灵,一时竟为乡民所绐,傥亦上天好生之心,默有以使之欤?)
出《里乘》
乡民毕酉,平素向来胆识过人。
这天月夜,他接到书报,妻子有娠,即将生产,于是他连夜趁墟回家。
月色如洗,银色的月光给大地笼罩了层圣洁的光辉。他的心情也是愉悦无比,一路哼着小曲,悠然地往家中赶。
前方出现一个女子,衣着平常,但是行走蹒跚,他细细一看,却看不出女子腿上有疾。他上前与女子搭讪,女子也只是点头而已。
露水开始加重。
他与女子同行数里,却不闻女子有呼吸之气。四周静谧,能听见的只有自己的鼻息及心跳。他大惑不已,认为女子有异,连忙小心翼翼地问女子氏族,夤夜为何独行。
女子回复道:"我不是人,乃是产鬼,我此次方前来,是要去往前村,因为前村毕家妇即将生产,我特意前去讨她性命,与她置换。"
毕酉大惊,但又不露于声色。心道:此鬼所言毕家之妇,必然是我妻子。这可如何是好。"于是默默在心中筹划应对方案。
于是他假笑着回答:"这是一大好事,从此以后你可以托生于一好人家。不必再为鬼了。可喜可贺。"
鬼回答:"这也不是我所希望的。有什么可贺可言,只不过可以脱离鬼趣而已,这已经是万幸了。"
鬼望了望毕酉,问道:"你姓谁名甚?"酉正欲回答姓毕名,酉,电光火石之间猛忆方才女鬼所言,便随便编了一个名字,女鬼也没有再加细问。
一男一女,在林间并排而谈。酉虽读书不多,但他阅历较广,因此与女鬼相谈甚为融洽。
月上中天,此时的大地,如同仙宫。
酉问女产鬼:"你做鬼有多少年了?"
女鬼答道:"到今年为止,已经一十有三年。"
"一十三年。"
酉说道:"为什么求替这么迟呢?"
女鬼道:"此事说来话长,但我长话短说。阴府以计鬼生前平生善恶,用以评判快慢速迟。孽满之后才可以允许求替,因而我等到现在才来。"
酉开始对女鬼有了兴趣,便问:“求替亦有术乎?”
“有。凡是产鬼,她们喉间各有红丝一缕,名叫'血饵。'将此饵缒入产妇腹中,然后系在其婴之胞衣上,不令其下。暗中用力频繁抽掣,令产妇痛彻心扉,痛入髓骨。这般折腾,那怕是一健妇,也熬不过三五下,最终魂归地府。"
酉听得冷汗直冒,便又假笑道:"此方法的确是精巧,但是有什么方法可以破解它呢?"
鬼只是在一旁发笑,却并不做言语。
酉与女鬼交谈,发觉其现在并无恶意,便再三问原因。
女鬼拗不过,便说天下至巧物,必然也会有他巧破之。"我可以告诉你,但你不可以告诉他人。"
酉听后喜不露于颜色,于是指天为誓,若有违备,则……
女鬼打断他的话,便悄悄附于他耳边说道:"产鬼最畏雨伞,若是以一伞置户后,我即不敢入房矣。”
"难道就没其他办法进入了么?"
"只要你答应不再讲出去,我才敢把话说完。"女鬼一本正经说道。
"你这鬼也真是。我刚才不是已经发了誓了么?好,那再发一次,如果我把这讲出去,那么罚我做产鬼,可好?"酉连忙回答。
女鬼欣喜不已,说"我喜欢你这实诚人。"
又说道:"如果不能进入房间,那么则会伏于屋顶。用血饵缒入产妇口中亦可。如果这时候在床顶上张一伞,那么产鬼便技穷也,无法加害于产妇了。为何?因血饵不能缒入妇人之口,为伞所遮也。我看你年纪长厚,又不是稚齿孩童,如若泄出去,那我转生无望,还请你多多谅解。"
酉连忙回道:"诺。"
心里面却心急如焚。连忙加快速度往家赶去。
到家以后,妻子处于危急之中,眼看既将生产,他连忙取来两伞。一伞置于门后,一伞置于床顶。
不多时,孩子呱呱坠地,哭声极为响亮,妻子也无恙。酉终于松了口气。
一会儿后,空中有人直呼酉之姓名,大骂不止:"促狭儿,我不幸看走了眼,被你所蒙骗,你如果再告诉他人,使我再生无望,真个是天良丧尽,天良丧尽矣。"
说罢恨恨出声,叹息而去。
酉听完以后偷偷地笑,妻子茫然地问他傻笑作甚,他把夜间所遇与妻一一叙述。
妻甚恶此苦,嘱遍告于人。凡有娠之家,各如法预防之,果皆无恙。
毕酉果然有胆有识,但也有些诡谲,不然也不会玩弄鬼物,应付自如。
但产鬼也着实可怜之鬼,叹息一声。
去年在看《绣花鞋》电影中,王理事之妻难产,而那些守旧的村民坚信不能男医接生,产鬼畏红伞,于是那个守寡老女人贞夫人唤来几人撑伞于床。此法自然为假。当不了真。最后王之妻惨死,王心灰意冷,性情大变,由一个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男青年逐渐步入一条恶魔般的不归路。
本文中所述的这个故事是"产鬼畏伞"的最早出处。
封建迷信果然害人不浅。但是在古代,那些穷乡僻壤,人们思想落后,一定程度上只能借迷信抚慰身心,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确实不能苟同。
(以下为原作者评语
嗟乎!此法若能遍传,则纣绝阴天之宫,消除无限怨气矣!不亦快哉!或谓鬼物甚灵,一时竟为乡民所绐,傥亦上天好生之心,默有以使之欤?)
出《里乘》
@素锦如娆 6736楼 2013-12-11 10:04:00
赶上大部队了(*ˉ︶ˉ*)
—————————————————
哇。美女~
欢迎新朋友
赶上大部队了(*ˉ︶ˉ*)
—————————————————
哇。美女~
欢迎新朋友
@梦呓绵羊 6757楼 2013-12-11 13:43:00
@子规引月 73楼 2013-10-10 17:11:00
7 镜姬
淮上有一读书人,名叫俞逊,是瓜步巨富沈家的上门女婿。
—————————————————
欢迎新朋友。
@子规引月 73楼 2013-10-10 17:11:00
7 镜姬
淮上有一读书人,名叫俞逊,是瓜步巨富沈家的上门女婿。
—————————————————
欢迎新朋友。
@花都小裟弥 6765楼 2013-12-11 19:36:00
@子规引月 1653楼
她头截凤冠,披着霞衣,大红盖头盖住了脸。
但已足够,众人皆叹:真不是凡间女子也。
林……
-----------------------------
本想追上大部隊在冒泡的,這幾天一直都看到2點左右,然後白天精神恍惚……著實不好……子規,這個故事之前的都是根據古文白話的吧?千羽和鶴是帖子裡的朋友?故事也是杜撰的還是有考究的?我很喜歡看志怪類的,明清的多些,帖子裡的故事來源于第一頁的那些書裡的故事麽::>_<::
要看到啊
—————————————————
注意身体,故事全部来源于古书,如果故事长,比如唐宋传奇,我按原文翻译;故事太短,比如搜神记,我会加入一些细节。没有杜撰的情节,只不过在不破坏原文上作了加工。
有几个故事因为原文没有交待结局,我设想了个结局作为参考,不在正文之内。
上面第一页说的是比较出名的几本,目前除了聊斋,山海经和西汉以前那些找不到的故事以外,都有涉及。
唐宋传奇是校对白话再整理的。其余全部是我自己翻译的,不是直译,只是译出大概意思再加自己见解。
明清志怪故事我也喜欢,手头这类故事也最多。先找些宋元故事,明清稍后再奉上。
@子规引月 1653楼
她头截凤冠,披着霞衣,大红盖头盖住了脸。
但已足够,众人皆叹:真不是凡间女子也。
林……
-----------------------------
本想追上大部隊在冒泡的,這幾天一直都看到2點左右,然後白天精神恍惚……著實不好……子規,這個故事之前的都是根據古文白話的吧?千羽和鶴是帖子裡的朋友?故事也是杜撰的還是有考究的?我很喜歡看志怪類的,明清的多些,帖子裡的故事來源于第一頁的那些書裡的故事麽::>_<::
要看到啊
—————————————————
注意身体,故事全部来源于古书,如果故事长,比如唐宋传奇,我按原文翻译;故事太短,比如搜神记,我会加入一些细节。没有杜撰的情节,只不过在不破坏原文上作了加工。
有几个故事因为原文没有交待结局,我设想了个结局作为参考,不在正文之内。
上面第一页说的是比较出名的几本,目前除了聊斋,山海经和西汉以前那些找不到的故事以外,都有涉及。
唐宋传奇是校对白话再整理的。其余全部是我自己翻译的,不是直译,只是译出大概意思再加自己见解。
明清志怪故事我也喜欢,手头这类故事也最多。先找些宋元故事,明清稍后再奉上。
124 重圆
邓州晁氏,世家大族。
邓家祖辈相传这么一个故事:相传他们祖祖辈辈世居南阳,当年蜀汉刘先主因起事缺资,曾向晁家贷钱数万缗,诸葛孔明乃是南阳人,亲自为同乡做保,言以后必加倍奉还。至今券书犹存其家。
晁家人也对此故事津津乐道,时而拿出当年之帛书与乡邻观看,乡邻皆是村野愚夫,也不识得诸葛孔明为何人,但见晁氏一本正经,一脸爱惜这发黄之帛,便觉邓家高深莫测。
晁家人虽财富冠于邓州,但乐善好施,因此深受乡民爱戴。
大宋建炎二年。
胡兵(此处应指辽兵)侵略邓州,邓州几近成为废墟,到处可见断瓦残砖。萧条之气弥漫整个州城。胡兵肆无忌惮地掠虐,邓州城民非死即伤。人民怨声载道,恨声连天。
当时,晁家作为大族,首当其冲最先遭难,全家上下数百口人,手索脚缚 ,执往北方。
胡兵押下这些人到了汾州青灰山中,遭遇红巾军邵伯伏击,胡兵大败,溃逃而去。红巾军尽掠晁家数百口,牵执而回。晁安宅之妻某氏,连同晁之女以及乳母,皆为邵之党王生所得。
当时恰逢张丞相宣抚陕蜀,邵见敌不过官军,便举军来降。王生为右军小将,随同前往同降,此时与晁妇一起居住于阆中。
晁妇思夫心切,但刚出虎口,又陷狼窝,心里惴惴不安,又听闻阆中有灵显王庙,于是携同乳母以及幼女,于月初二前往焚香祷告,岂求夫君平安,并求自身及幼女能脱离厄境。
二妇行于道上,晁妇心情悒郁,只顾低头急走。乳母四下张望,却见道上有一乞丐,看似病怏怏,一副将死之状,形容憔悴不堪,身上仅以破纸遮敝。乳母觉得此人身形无比熟悉,像极了当家的晁安宅,于是她快步上前牵住晁妇,和妇人言旁侧有一乞丐酷似当家十一郎。妇人侧首一瞥,果然十分有九分相似,但她还是不敢确认,遣乳母去问丐人名姓,丐人回复姓晁名安宅。
妇人听后,不动声色,令妪持金钗与安宅。两人约定本月十六日复合,又细细嘱咐此身衣裳暂且不换,到时候方便相见。又给与金二两,说先拿一半去拜访宣抚司,投诉王生掠人妻女。另一半买条小舟于某地待我。说完便与乳母一同回去。
安宅如言照办,宣抚史立马下军吏逮捕王生,当时王生正在外打猎,妇人已携所有值钱物品数千缗,带着乳母及女儿赶赴安宅之舟,几人顺流而下,不日便还家。王生家资数百万,晁娶分文未取。
王生打猎归来,正欲唤晁妻烧酒下菜,却不见人,此时宣抚史追牒又至。王环视室中所藏,一一俱在。便喟然而叹:我素闻其为晁家妇,现今往从其夫,理所当然,于是不以为意。
晁氏夫妇经过一番离乱,复合之后,感情如初。
宋代理学盛行,讲究君君,臣臣,夫夫,上有忠于君,下有忠于夫。一女不事二夫,而此女子虽身在贼营,念念不忘旧夫。晁安宅也有可取之处,妻子被贼所掠,归来后却不嫌其妻。王生颇有杨素,于岫之风范,三人皆可赞。
(以下为原作者评语:妇人不忘故夫,于丐中求之。古烈女可也。惜逸其姓氏,王虽武夫盖亦知义理,可喜者。)
(出《夷坚志》)
邓州晁氏,世家大族。
邓家祖辈相传这么一个故事:相传他们祖祖辈辈世居南阳,当年蜀汉刘先主因起事缺资,曾向晁家贷钱数万缗,诸葛孔明乃是南阳人,亲自为同乡做保,言以后必加倍奉还。至今券书犹存其家。
晁家人也对此故事津津乐道,时而拿出当年之帛书与乡邻观看,乡邻皆是村野愚夫,也不识得诸葛孔明为何人,但见晁氏一本正经,一脸爱惜这发黄之帛,便觉邓家高深莫测。
晁家人虽财富冠于邓州,但乐善好施,因此深受乡民爱戴。
大宋建炎二年。
胡兵(此处应指辽兵)侵略邓州,邓州几近成为废墟,到处可见断瓦残砖。萧条之气弥漫整个州城。胡兵肆无忌惮地掠虐,邓州城民非死即伤。人民怨声载道,恨声连天。
当时,晁家作为大族,首当其冲最先遭难,全家上下数百口人,手索脚缚 ,执往北方。
胡兵押下这些人到了汾州青灰山中,遭遇红巾军邵伯伏击,胡兵大败,溃逃而去。红巾军尽掠晁家数百口,牵执而回。晁安宅之妻某氏,连同晁之女以及乳母,皆为邵之党王生所得。
当时恰逢张丞相宣抚陕蜀,邵见敌不过官军,便举军来降。王生为右军小将,随同前往同降,此时与晁妇一起居住于阆中。
晁妇思夫心切,但刚出虎口,又陷狼窝,心里惴惴不安,又听闻阆中有灵显王庙,于是携同乳母以及幼女,于月初二前往焚香祷告,岂求夫君平安,并求自身及幼女能脱离厄境。
二妇行于道上,晁妇心情悒郁,只顾低头急走。乳母四下张望,却见道上有一乞丐,看似病怏怏,一副将死之状,形容憔悴不堪,身上仅以破纸遮敝。乳母觉得此人身形无比熟悉,像极了当家的晁安宅,于是她快步上前牵住晁妇,和妇人言旁侧有一乞丐酷似当家十一郎。妇人侧首一瞥,果然十分有九分相似,但她还是不敢确认,遣乳母去问丐人名姓,丐人回复姓晁名安宅。
妇人听后,不动声色,令妪持金钗与安宅。两人约定本月十六日复合,又细细嘱咐此身衣裳暂且不换,到时候方便相见。又给与金二两,说先拿一半去拜访宣抚司,投诉王生掠人妻女。另一半买条小舟于某地待我。说完便与乳母一同回去。
安宅如言照办,宣抚史立马下军吏逮捕王生,当时王生正在外打猎,妇人已携所有值钱物品数千缗,带着乳母及女儿赶赴安宅之舟,几人顺流而下,不日便还家。王生家资数百万,晁娶分文未取。
王生打猎归来,正欲唤晁妻烧酒下菜,却不见人,此时宣抚史追牒又至。王环视室中所藏,一一俱在。便喟然而叹:我素闻其为晁家妇,现今往从其夫,理所当然,于是不以为意。
晁氏夫妇经过一番离乱,复合之后,感情如初。
宋代理学盛行,讲究君君,臣臣,夫夫,上有忠于君,下有忠于夫。一女不事二夫,而此女子虽身在贼营,念念不忘旧夫。晁安宅也有可取之处,妻子被贼所掠,归来后却不嫌其妻。王生颇有杨素,于岫之风范,三人皆可赞。
(以下为原作者评语:妇人不忘故夫,于丐中求之。古烈女可也。惜逸其姓氏,王虽武夫盖亦知义理,可喜者。)
(出《夷坚志》)
今天故事到此结束。
这个故事和第l123个故事类型一样,就不作翻译改写了,故事出自《续夷坚志》
溺死鬼
泽州有针工。一日人定后,方阅针次,闻人沿濠上来,喜笑曰:“明日得替矣!”人问替者为谁?曰:“一走卒自真定肩伞插书夹,来濠中浴,我得替矣。”针工出门望,无所见,知其为鬼。明日立门首待之。早食后,一疾卒留伞与书夹针工家,云欲往濠中浴。针工问之,则从真定来。因为卒言:城中有浴室,请以揩背钱相助。卒问其故,工具以昨所闻告,辞谢再三而去。其夕二更后,有掷瓦砾于门大骂曰:“我辛苦得替,却为此贼坏却,我誓拽汝水中!”明旦,见瓦砾堆。数夕不罢。此人迁居避之。秘水焦符村说
溺死鬼
泽州有针工。一日人定后,方阅针次,闻人沿濠上来,喜笑曰:“明日得替矣!”人问替者为谁?曰:“一走卒自真定肩伞插书夹,来濠中浴,我得替矣。”针工出门望,无所见,知其为鬼。明日立门首待之。早食后,一疾卒留伞与书夹针工家,云欲往濠中浴。针工问之,则从真定来。因为卒言:城中有浴室,请以揩背钱相助。卒问其故,工具以昨所闻告,辞谢再三而去。其夕二更后,有掷瓦砾于门大骂曰:“我辛苦得替,却为此贼坏却,我誓拽汝水中!”明旦,见瓦砾堆。数夕不罢。此人迁居避之。秘水焦符村说
夷坚志名篇
京师异妇人
宣和中.京师士人元夕出游.至美美楼下.观者阗咽不可前.少驻步.见美妇人举措张皇.若有所失.问之.曰、我逐队观灯.适遇人极隘.遂迷失侣.今无所归矣.以言诱之.欣然曰、我在此稍久.必为他人掠卖.不若与子归.士人喜.即携手还舍.如是半年.嬖宠殊甚.亦无有人踪迹之者.一日、召所善友与饮.命妇人侍酒甚款.后数日.友复来.曰、前夕所见之人.安从得之.曰、吾以金买得之.友曰、不然.子宜实告我.前夕饮酒时.见每过烛后.色必变.意非人类.不可不察.士人曰.相处累月.焉有是事.友不能强.乃曰、葆真宫王文卿法师.善符箓.试与子谒之.若有祟.渠必能言.不然.亦无伤也.遂往.王师一见惊曰、妖气极浓.将不可治.此祟异绝.非寻常鬼魅比也.历指坐上它客曰.异日皆当为左证.坐者尽恐.士人已先闻友言.不敢复隐.备告之.王师曰.此物平时有何嗜好.曰、一钱箧极精巧.常佩于腰间.不以示人.王即朱书二符授之.曰、公归俟其寝.以一置其首.一置箧中.士人归.妇人已大骂曰、托身于君许久.不能见信.乃令道士书符.以鬼待我何故.初尚设辞讳.妇人曰、某仆为我言.一符欲置吾首.一置箧中.何讳也.士人不能辨.密访仆.仆初不言.始疑之.迨夜伺其睡.则张灯制衣.将旦不息.士人愈窘.复走谒王师.师喜曰、渠不过能忍一夕.今夕必寝.第从吾戒.是夜果熟睡.如教施符.天明无所见.意谓已去.越二日.开封遣狱吏逮王师下狱.曰、某家妇人瘵疾三年.临病革.忽大呼曰.葆真宫王法师杀我.遂死.家人为之沐浴.见首上及腰间箧中皆有符.乃诣府投牒.云王以妖术取其女.王具述所以.即追士人.并向日坐上诸客.证之皆同.始得免.王师建昌人.林亮功说.林与士人之友同斋.
京师异妇人
宣和中.京师士人元夕出游.至美美楼下.观者阗咽不可前.少驻步.见美妇人举措张皇.若有所失.问之.曰、我逐队观灯.适遇人极隘.遂迷失侣.今无所归矣.以言诱之.欣然曰、我在此稍久.必为他人掠卖.不若与子归.士人喜.即携手还舍.如是半年.嬖宠殊甚.亦无有人踪迹之者.一日、召所善友与饮.命妇人侍酒甚款.后数日.友复来.曰、前夕所见之人.安从得之.曰、吾以金买得之.友曰、不然.子宜实告我.前夕饮酒时.见每过烛后.色必变.意非人类.不可不察.士人曰.相处累月.焉有是事.友不能强.乃曰、葆真宫王文卿法师.善符箓.试与子谒之.若有祟.渠必能言.不然.亦无伤也.遂往.王师一见惊曰、妖气极浓.将不可治.此祟异绝.非寻常鬼魅比也.历指坐上它客曰.异日皆当为左证.坐者尽恐.士人已先闻友言.不敢复隐.备告之.王师曰.此物平时有何嗜好.曰、一钱箧极精巧.常佩于腰间.不以示人.王即朱书二符授之.曰、公归俟其寝.以一置其首.一置箧中.士人归.妇人已大骂曰、托身于君许久.不能见信.乃令道士书符.以鬼待我何故.初尚设辞讳.妇人曰、某仆为我言.一符欲置吾首.一置箧中.何讳也.士人不能辨.密访仆.仆初不言.始疑之.迨夜伺其睡.则张灯制衣.将旦不息.士人愈窘.复走谒王师.师喜曰、渠不过能忍一夕.今夕必寝.第从吾戒.是夜果熟睡.如教施符.天明无所见.意谓已去.越二日.开封遣狱吏逮王师下狱.曰、某家妇人瘵疾三年.临病革.忽大呼曰.葆真宫王法师杀我.遂死.家人为之沐浴.见首上及腰间箧中皆有符.乃诣府投牒.云王以妖术取其女.王具述所以.即追士人.并向日坐上诸客.证之皆同.始得免.王师建昌人.林亮功说.林与士人之友同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