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心 7234楼 2013-12-16 20:13:00
—————————————————
嗯!……故事出自《夜谭随录》 主要情节我都没改。雷同可能因为取材一样吧。
@子规引月 楼主 2013-12-16 20:16:45
@素问心 7234楼 2013-12-16 20:13:00
—————————————————
嗯!……故事出自《夜谭随录》 主要情节我都没改。雷同可能因为取材一样吧。
—————————————————
不过明月的确写得比我好得多。。欢迎指出,
若是还有发现有别人帖过的,雷同或者相似,都可以告诉我。
欢迎常来。
@素问心 7238楼 2013-12-16 20:24:00
@子规引月 7236楼 2013-12-16 20:18:00
@素问心 7234楼 2013-12-16 20:13:00
—————————————————
嗯!……故事出自《夜谭随录》 主要情节我都没改。雷同可能因为取材一样吧。
-----------------------------
那个楼主最近没有空更,您的故事也蛮好的......
—————————————————
明月竹叶青和我对于清朝故事的思路是一样的,就是尽量不从《聊斋》《子不语》《阅微》《夜航船》这些名书中找故事。因为太多人改写,也难写出新意,按原文的话,还不如看的话版。
谢谢朋友谬赞!
@素问心 7240楼 2013-12-16 20:42:00
@素问心 7238楼 2013-12-16 20:24:00
@子规引月 7236楼 2013-12-16 20:18:00
@素问心 7234楼 2013-12-16 20:13:00
—————————————————
嗯!……故事出自《夜谭随录》 主要情节我都没改。雷同可能因为取材一样吧。
-----------------------------
@子规引月 7239楼 2013-12-16 20:34:00
那个楼主最近没有空更,您的故事也蛮好的......
—————————————————
明月竹叶青和我对于清朝故事的思路是一样的,就是尽量不从《聊斋》《子不语》《阅微》《夜航船》这些名书中找故事。因为太多人改写,也难写出新意,按原文的话,还不如看的话版。
谢谢朋友谬赞!
------------------------
恩,看来您也追过他的
—————————————————
可能最近忙吧,慢工出精品,哈哈
130 墨昆仑传
墨君和,幼名三旺,河北真定人。
君和出身于贫贱世家,世代屠宰为业。每日得来之资,仅供温饱,因而他年幼便饱尝人间疾苦,也锻炼了他坚韧、耐劳、纯朴而又敦厚的性格,这种个性为他以后的卓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墨母在怀妊之时,梦中曾梦一胡僧,身披破敝袈裟,满面风霜,手似眼中炯炯,枯枝般的手携一孺子,那孺子身材细小却满面黧黑,如同前朝史书中所载之昆仑奴。孺子生得眉清目秀,棱角分明,一双浓眉下一汪如同波澜般不惊不定的眸子,正盯着她,他的身躯更是在阳光中呈现一种亮铁般的光辉。
那胡僧见她看得惊讶,便道“与尔为子,将来某日,必大得力。”
在他十五六岁左右,恰逢赵王镕刚继位,曾接见过他,赵王见了他很是高兴,于是和蔼地地问:“这儿怎么能有昆仑儿?”又问他的姓,他答道姓墨,赵王哈哈一笑又道:"与子之肤色相照应,既然如此,那便赐名墨昆仑如何?"说罢便又赐给他黑衣。
当是时,常山县境颇不宁静,时常受到并州中军侵扰以及肆意地掠夺,居民困顿不堪言,叫苦连天,而驻扎在此地的赵王的官兵在与敌军交战中节节败退,主将连发数檄往京都。
赵王无奈之下,便派人快马加鞭送文书与燕王李匡威,请求他率领五万军队前来援救。
此时的并州中军已经攻陷了赵国好几座城池,城中的民众拼死抵挡,盼救军前来。燕王听知此事后,心情急迫,连忙亲率五万精骑, 于元氏与晋师交战,晋军大溃而逃。
赵王闻得捷报,欣喜异常,为了感谢燕王的恩德,杀牛备酒,在稿城犒赏燕军,并用车送来了二十万黄金作为答谢。
酒毕燕王归国,刚走到边境之时,弟弟李国俦却派来使者阻止他回国。
赵国听到此消息之后,赵王念在燕王曾拯救自己于危难之中,于是便在东圃营造了一大府邸,让燕王携家眷近臣搬进去住。
燕王因为自己王位被弟弟夺去,有国不能归,现又看到赵主年龄较幼,心中便生一念,想夺赵王之权。
于是他便在赵王为他置办的大宅中上下布置了很多伏兵,以请赵王品茗之名义,等赵王早晨到时,叫伏兵擒住赵王,逼他交出权力
赵王此时身旁无救驾之人,于是央求说:“我受先父之托继承祖宗之大业,禀守浩瀚王土,却因年幼,因而每当被邻国侵掠,顿觉无力守卫,今日多亏燕主鼎力相助,又承蒙多次打败敌人侵扰,从而保住了我祖宗宗庙,我伏惟拜谢您的厚助。我虽年幼且力单,但依然希望以诚相待,只希望勿如此草率收场。你若有何想法可以告知于我,我情愿与你一同回到銮殿之中,任何军阵不会抵挡我们。”燕王思忖一阵,觉得说的在理,于是命手下释放赵王,并和赵王并辔而行。
不一会儿,天空忽地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乱沙迷眼,俄尔黑云压城,城欲摧,倾刻间倾盆大雨,雷电交加。
两人走到东角门之时,却见有一勇士忽地光膀而来,用拳击打燕王的卫兵,一拳击倒一个,飞速奔至两人面前,挟起赵王之后, 蹬蹬腿越墙便走,须臾之间回到军府。燕王看得目瞪口呆,良久才叹气唏嘘不已。
赵王惊魂未定, 半晌才问这勇士姓名,墨君和怕自己名字难记,便只是说道:“砚中之物。”
赵王何等聪慧之人,一下便心神领会心。
此时赵王左右军士,一见赵王此刻安然无恙坐在军帐中,于是便去追赶燕王。燕王退到东圃,赵军于是将他围住,执而杀之。
第二天,赵王身披白衣,在庭中嚎啕大哭,痛陈自己治军不严,又下令以帝王的礼仪厚葬燕王,同时又派人快报告燕王之弟。
李匡俦得知其兄被杀,愤怒非常,为了表示自己珍重兄长,同时为了泄愤,于是亲自领兵攻打赵国东部,并向赵国致国书《十疑文书》作为诘问。
赵王派记室张泽以事实为依据给予回答。其中简略地说,营中将士,斩杀燕王者,可以追查,而天上雷霆,又是谁人可能控制呢。因为文书字实在太多,此处不再赘述。
赵王于是免掉了燕王之发难。惊魂甫定之后便召来墨君和,赏给他千金,又赐他京都上好府邸一座,并赐良田万亩。饶恕他挟王死罪, 同授授予他光禄大夫之职。
在赵王当权四十年间,墨君和享尽荣华富贵。也许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为何,只是不必再世代屠宰为业。只是从此不必再为生计奔波劳碌。
他将父母携来京城让二老享福,墨母在某日夜间忽又梦起当年的那个胡僧,姿仪还是如同往日,见了她便道:"老夫人,可心安?"
第二天清晨,墨君和前往母亲房间请安,却发现母亲已溘然长逝,面色安详,带着笑意。
在当时,民间若是生有丑陋和貌黑之稚童,大家都道:“不恼不慌, 不丑不陋,说不准,也许,以后,他能赶上或超越墨昆仑呢!”
出自《耳目记》
@酆都异闻录 7269楼 2013-12-17 05:33:00
T^T 估计这时候大家都睡着了。。。。来灌个水
—————————————————
早上五点……
131 蝎婚
这个故事发生在神宗万历年间。
山东有个书生,某天正午时分下厨做面条一碗,面条香飘四溢,令他食指大动,他将面条端在桌上,又搬来一条凳,放好调料正欲开吃,忽听外头有人叫他。
他一脸恼怒,平生最恨有人在吃饭及睡觉时吵醒他,他一脸怒气冲向大门,用力扳看门之后,看见了发小那张满脸堆笑的脸。他皱眉道:"有何事快说,爷爷我还要去吃面条!"
发小笑道:"我方才买了一幅字画,听说是前朝赵孟頫的作品,请龟儿子您去品鉴品鉴。"
他轻轻地在发小胸口揍上一拳,说道先去瞧瞧。
在他走后不久,一只小蝎子在房梁上爬行,一不小心,径直坠入面碗中,蝎子在面碗中左冲右突,还是不能爬出碗,倒被面条裹到最底下去了。
书生到了地方一看,不过是件高仿摹品,于是将发小大骂一顿之后,急匆匆便要往回赶,发小也不生气,笑嘻嘻地递上一些碎银,他见了便说:"这是做何道理,拿回去。以后看准了再下手,省得又冤费财物!"发小唯唯诺诺而退。
他腹中空空,饿得直咽口水,一进家门便窜到桌前,用筷子大力将面条往嘴里推。看也没看,一顿海吃便把那面连同那只小蝎子吞进了肚。妻子此时正好从娘家回来,看见他这样便笑道:"怎么我才离家一日,相公便饿成这般,无妨,我再去煮。"他挡住妻子,打了一个巨大的饱嗝,说道饱了。
妻子用手在眼前晃了晃,嗔怪道:"德行!又放韭菜了。"
刚放下碗没多久,他又饿了,妻子只得又煮了一碗,不料吃了以后还想吃。自此以往,他便得了一种奇怪的馋病,一旦见了好东西,只要能吃,就想吃。刚放下碗,却又肚中空空,饥饿不已。而如果没有吃饱或者供应不足,他的心里便烦闷异带,如同百爪挠心,又如同热锅上之蚂蚁。好比冬日处于寒风之中,夏季身在烈日之下,难受之极。
日复一日,他的身体日渐羸弱,几乎是有了进气无出气,奄奄一息。这些日子他卖尽家财,但依然不能满足他巨大的食欲。
就这样过了两年多。
在这两年里,他的妻子任劳任怨,毫无嫌心,体贴入微地照顾他,那怕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保证他吃饱。他很是感动,却无从报答。
这天,书生眼看粮食已尽,家中即将断炊烟,便对妻子说:“我现在已经贫困至极,可也生不如死,还连累到你,把你拖累成这样。 可是话说回来,如果我一旦死去,你自己也没法活,不如乘我还有一口气在喘,欣早寻个人家,多少也可从中得点费用,从而让我饱餐一 顿,到时候你不但有个归宿,而且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恩赐。”
妻子执意不肯。说道:"我生为你人,死亦为你家鬼,为你挨饿,心甘也情愿。"
话虽如此,可书生的馋病发作得更厉害了,他便便强撑着病体找到媒人, 让她替妻子找个好人家。
妻子无可奈何,禀承出嫁从夫原则 只好听任丈夫安排,改嫁给一位富翁。书生于是得了几十两金子,欣喜若狂,赶紧去买来好吃的饱餐了一顿。
孰料才用了几个月,这几十两金子便已全花光了,书生于是又过起了食不果腹的日子。发小也曾接济他,可也仅供塞牙缝而已,发小也是家境一般,书生也不便强求。他改嫁的妻子见他着实可怜,便再三恳求富翁救书生一命。
虽然富翁年岁已大,但是却很喜欢这个新娶来的既年轻又漂亮的夫人,现在见夫人求情,泪眼婆娑的模样,让人怜爱不已,便不好拒绝,便派人把书生抬到他在他处的别业,让夫人早晚给他送饭。
书生见有人供吃供喝,高兴不已。
这天,夫人和往常一样来送饭,这次给书生送来一碗肉。此时书生还在睡眠中,而仆人来报说老爷叫少夫人马上回去一趟,有急事。她便把肉放在书生的枕头旁边,然后便走了。
过了一会儿,当她在富翁处办完事回来看时,却见一只几寸长的小红虫从书生的嘴里蠕蠕而出,钻进碗里吃肉。
她惊愕不已,叹息道:“原来是这个东西,在我丈夫身上作祟。”
于是她疾步奔上前,左手堵住书生的嘴,右手便去去捕捉虫 子。
那虫子正欲吃肉,却突然见有人抓它,便急忙返身回来,想往书生的嘴里钻,但因书生前妻用手钳住了书生之嘴,虫子一时找不到缝,只急得到处乱撞。
此时富翁的家人听得此屋响声很大,以为这两人在打架,于是便过来看看。
此时大伙看到了那只蝎子,有胆小的不敢上前,胆大的便上前捉住,一顿乱棍打成浆。
在下棍之前,书生看到了那只蝎子:
几年下来,如今那小蝎子已长成了老蝎子,它浑身上下都裹着一层浓浓的血,身上却还有一根极细的透明的丝,一直连到书生的喉咙里。
几乎是刹那之间,书生猛地想起,那天吃面时似乎有个东西鲠在他嗓子里,他以为是面放久了起团的缘故,于是他不以为意,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咽下去。可是从此之后,他便得了馋病,从而闹得家破人离,一切的孽根,原来竟是这东西。
蝎子出来之后,书生的病也逐渐痊愈,从此以后不再馋吃馋喝,而是拚足了劲地发愤读书,不久之后,便科举及第。
而富翁虽然也喜欢他新夫人,但见书生从此仕途得志,于是便置办了厚礼,连并把夫人送还给书生。
书生也爱怜妻子勤劳而贤惠,何况妻子改嫁之事又是他出的主意,又本非妻子本意,后来又在听闻的亲友以及发小从中极力撮合之下,两人又再为夫妻。
后来,他们生了好几个孩子。儿子都有所成。
他们的故事至今传唱。
作者乃是明朝遗民,就这个故事取材还算不错,但是在结局中有浓厚的封建迷信及酸腐气息,因而删去作者评论,这个故事里,作者通过已嫁之妻,寄托了清朝能将已亡之明朝恢复的思想,而在他的其他故事里,也充满了对故明的深切怀念,但是又安于现状(有些故事里面涉及清初一些制度,表明一定程度上他已接受新朝。只不过借此类志怪文来抒发情怀)。但是就他所有的故事而言,取材接近日常生活,除去满腹牢骚之语,尚有不少可喜的文章。
徐芳:《诺皋广志》作者,字仲光,号拙庵、愚山子。江西建昌府南城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山西泽州知州。明亡,坚守民族气节,同友人邓廷彬入山隐居。康熙间仍在世。著述丰富,除《诺皋广志》外,可知者还有《悬榻编》、《藏山稿》、 《藏山稿外编》、 《松明阁诗选》等。 《悬榻编》也是一部文言小说集, 据《四库提要》 残稿称:“是集虽皆杂文,而鬼怪梦魅之事,十居之八,实则小说家言。”(转引自《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二年第一辑) 《虞初新志》所收《乞者王翁传》、《奇女子传》二文即采自此书。《藏山稿》中亦有小说类作品,如《柳夫人小传》等。
(本故事出《诺皋广志》)
@火狐狸99 7271楼 2013-12-17 08:38:00
顶
—————————————————
咦嘻嘻……
@酆都异闻录 7279楼 2013-12-17 10:57:00
@子规引月 7276楼 2013-12-17 10:53:00
以后不敢吃面了……我是胆小鬼……
-----------------------------
子规胆小鬼~~
—————————————————
写完后总觉得肚子饿……
有阴影了……
还好不是我自己的作品,要是自己写的还吓到自己,那岂不让人笑话。鸦葱我请你去农村山谷中吃面。。。。
@可笑一笑 7281楼 2013-12-17 11:12:00
@子规引月 39楼 2013-10-09 21:34:00
赵季和没有和任何人说起他这次奇遇。直到一个多月以后的一天。
那一天,他贩货归来,疲惫至极,象没有发生过啥事的样子走进了三娘子的店里,在去客栈之前,他事先买好了几只烧饼,三娘子还是当初那样的好客。酒席上,她还是那样地和他说笑着。
赵季和要了一个单间,说是要安静一下。三娘子意味深长地盯了他一下,也没说什么。
到了第二天的早上,三娘子不出所料地端上盘烧饼,赵季和趁她在招呼......
-----------------------------
想不明白,三娘子明明知道吃了饼会变成驴为啥自己要咬一口?
—————————————————
他不知道饼已被换,赵伪装得极好。
@陌倾颜 7283楼 2013-12-17 11:28:00
@子规引月 7276楼 2013-12-17 10:53:00
以后不敢吃面了……我是胆小鬼……
—————————————————
恐怖死了
—————————————————
请你吃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