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我也去吃饭了。
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嘲老人娶少婦
浙中有年六十三。娶十六歲女為繼室者。人嘲之曰。二八佳人七九郎。婚姻何故不相當。紅綃帳裡求歡處。一朶梨花壓海棠。陳后山詩話。亦載絕句云。偎他門戶傍他墻。年去年來來去忷。採取百花成蜜後。為他人作嫁衣裳。王雅宜七十娶妾。許高陽潮之曰。七十做新郎。殘花入洞房。聚猶秋燕子。徤亦病鴛鴦。戲水全無力。御泥不上梁。空煩神女意。為雨傍高唐。
《坚弧集》
浙中有年六十三。娶十六歲女為繼室者。人嘲之曰。二八佳人七九郎。婚姻何故不相當。紅綃帳裡求歡處。一朶梨花壓海棠。陳后山詩話。亦載絕句云。偎他門戶傍他墻。年去年來來去忷。採取百花成蜜後。為他人作嫁衣裳。王雅宜七十娶妾。許高陽潮之曰。七十做新郎。殘花入洞房。聚猶秋燕子。徤亦病鴛鴦。戲水全無力。御泥不上梁。空煩神女意。為雨傍高唐。
《坚弧集》
@丁圭鑫 8212楼 2013-12-28 19:09:00
回复第82楼(作者:@子规引月 于 2013-10-10 18:09)
十二年后的八月十五,骤雨初晴,皓月当空。
金色的月光把杭州天竺寺照的恍如仙境。天空仿佛被水洗……
==========
—————————————————
欢迎新朋友。
回复第82楼(作者:@子规引月 于 2013-10-10 18:09)
十二年后的八月十五,骤雨初晴,皓月当空。
金色的月光把杭州天竺寺照的恍如仙境。天空仿佛被水洗……
==========
—————————————————
欢迎新朋友。
晚上好
讲个白话故事,直译的,作者不详
令狐生冥梦录
令狐生是一个刚直的人,生来就不相信神灵,傲慢放诞,自以为是。
凡是有人说到鬼神变化,阴间因果报应等事情,他必定要说大话指斥别人错误。
他所住的居所附近,有一个叫乌老的,家财可算得上巨富,但是仍然贪图利益,没完没了,并且还总做不义的事情,他的凶恶是远近闻名的。
一天晚上,乌老突然生病死了;死后三天,又活了过来。旁人问他什么缘故,他就说:“我死了以后,家里人为我大做佛事,多烧纸钱,阴间的官吏很高兴,因此得以回到人世。”
令狐生听到这话以后,尤其愤愤不平,说:“开始我以为阳世间的贪官污吏才会贪赃枉法,富人犯法后只要行贿就可以得到保全,穷人没有钱抵罪只好受罚,而今竟然想不到阴间更加厉害!”
于是赋诗一首道:
一陌金钱便返魂,公私随处可通门!
鬼神有德开生路,日月无光照覆盆。
贫者何缘蒙佛力?富家容易受天恩。
早知善恶都无报,多积黄金遗子孙!
诗写成之后,令狐生朗诵了好几遍。这一夜,他正点着蜡烛独自坐着,忽然有两个鬼使卒,样子十分狰狞丑恶,一直跑到他面前,说:“奉地府之命来拘捕你!”
令狐生听了大吃一惊,正想逃避,一鬼已抓住他的衣服,一鬼忙拉着他的衣带,驱赶逼迫他出门,脚不着地,一会儿就到了阴间地府。只见大官署就好像阳间御史台、中书省那些衙门一样。二鬼使带着令狐生进门,遥遥可见殿上有鬼王披戴冠冕靠着桌子坐着。
二鬼挟持令狐生,让他趴在阶下,然后上殿复命说:“奉命拘捕令狐生已经拿到。”马上听到鬼王声音严厉地说:“你既然读儒家经典,却不知自我检点,竟敢口出狂言,诬蔑我官府!应该交付犁舌地狱。”
说完,就有几个鬼兵上来揪拉他,叫他快走。令狐生大为恐惧,死死攀拉住殿槛不肯离去。不一会儿,槛栏就被拉断了,于是他不由大叫大喊:“令狐生乃是人间一个读书人,没有犯罪却遭受刑罚,皇天如果有知,乞求明鉴!”
令狐生是一个刚直的人,生来就不相信神灵,傲慢放诞,自以为是。
凡是有人说到鬼神变化,阴间因果报应等事情,他必定要说大话指斥别人错误。
他所住的居所附近,有一个叫乌老的,家财可算得上巨富,但是仍然贪图利益,没完没了,并且还总做不义的事情,他的凶恶是远近闻名的。
一天晚上,乌老突然生病死了;死后三天,又活了过来。旁人问他什么缘故,他就说:“我死了以后,家里人为我大做佛事,多烧纸钱,阴间的官吏很高兴,因此得以回到人世。”
令狐生听到这话以后,尤其愤愤不平,说:“开始我以为阳世间的贪官污吏才会贪赃枉法,富人犯法后只要行贿就可以得到保全,穷人没有钱抵罪只好受罚,而今竟然想不到阴间更加厉害!”
于是赋诗一首道:
一陌金钱便返魂,公私随处可通门!
鬼神有德开生路,日月无光照覆盆。
贫者何缘蒙佛力?富家容易受天恩。
早知善恶都无报,多积黄金遗子孙!
诗写成之后,令狐生朗诵了好几遍。这一夜,他正点着蜡烛独自坐着,忽然有两个鬼使卒,样子十分狰狞丑恶,一直跑到他面前,说:“奉地府之命来拘捕你!”
令狐生听了大吃一惊,正想逃避,一鬼已抓住他的衣服,一鬼忙拉着他的衣带,驱赶逼迫他出门,脚不着地,一会儿就到了阴间地府。只见大官署就好像阳间御史台、中书省那些衙门一样。二鬼使带着令狐生进门,遥遥可见殿上有鬼王披戴冠冕靠着桌子坐着。
二鬼挟持令狐生,让他趴在阶下,然后上殿复命说:“奉命拘捕令狐生已经拿到。”马上听到鬼王声音严厉地说:“你既然读儒家经典,却不知自我检点,竟敢口出狂言,诬蔑我官府!应该交付犁舌地狱。”
说完,就有几个鬼兵上来揪拉他,叫他快走。令狐生大为恐惧,死死攀拉住殿槛不肯离去。不一会儿,槛栏就被拉断了,于是他不由大叫大喊:“令狐生乃是人间一个读书人,没有犯罪却遭受刑罚,皇天如果有知,乞求明鉴!”
这时,只见殿上有一个穿着绿袍执持手版的官员,叫明法的,向鬼王禀告说:“这个人喜欢揭发、攻击他人的过错,匆忙定罪,一定不肯伏罪;不如让他招供所犯罪行,辨明他的罪责,他就没活好说了。”
鬼王说:“好!”
于是有一个官吏,拿着纸笔放在令狐生面前,逼着他写供状。令狐生坚持说自己并无罪过,不知道要招供什么。
忽然听到殿上说:“你说你无罪,所谓‘一陌金钱便返魂,公私随处可通门’,是谁写的?”
令狐生才恍然大悟,立即下笔郑重招供道:
鬼王说:“好!”
于是有一个官吏,拿着纸笔放在令狐生面前,逼着他写供状。令狐生坚持说自己并无罪过,不知道要招供什么。
忽然听到殿上说:“你说你无罪,所谓‘一陌金钱便返魂,公私随处可通门’,是谁写的?”
令狐生才恍然大悟,立即下笔郑重招供道:
"敬闻混沌状态下阴阳二气相合,才开始分出天地的形状;上下三才天地人,并没有把鬼神列在其中。自中古以来,才有多方面发端:焚烧纸钱来交好神灵,诵读经文来奉承菩萨。于是名山大川,都有灵怪;古庙丛祠,也多主持。大概因为众生愚昧糊涂,世人冥顽不灵,有的长期作恶而不思悔改;有的行凶造孽却不受约束。依仗强暴,欺侮弱小;凭恃财富,欺负穷人。对上不孝敬君王父母,对下不和睦于宗族乡党。贪图钱财,背弃信义;看到私利,忘记恩义。不知道天门高高而有九重,地府深深排列十殿,设立锉、烧、春、磨地狱,完备轮回、报应的规制,使做好事的人受到鼓励而更加勤勉,使做坏事的人受到惩罚而知道引以为戒,这可以算得上法律严密,天道至公了。但是政令所施,只看到前过却忽略了后罪;耳目所到,仅明察小殃反遗漏了大祸。结果穷人进入监狱遭受祸殃,富人诵读经文免除了罪责。只猎取被弓箭伤过的鸟,却常常漏掉能够吞舟的大鱼。赏罚的法令,本不应该如此。至于我令狐生,世世为寒士,一个穷书生而已。左支右撑,不能免除儿女啼哭;东写西写,仍免不了时运不济,处境不顺。偶然因为不公平的事而愤怒不满,结果马上就会得到多嘴的罪名。我现在后悔莫及,但又把摇尾乞怜看作耻辱。今天承蒙谴责惩处我的罪名,逼着要我的书面供词。既碰触了龙的逆鳞,探取了龙下巴底下的珠子,哪里还敢求生还?既挑弄虎头,捋抹虎须,本来就知道要受到祸害的。我的供词就写到这里了,敬求审辨!"
鬼王读完,在供词上批道:“令狐生立论很公正,难以加罪;他持志不移,也不可用权势使他屈服。今天看他所陈述的言词,实在有理,可以特许放还他回返阳间,以表彰有古人遗风、直道而行的人。”
于是就命令再次拘捕乌老,把他打入地狱,又派遣了两个鬼使送令狐生回家。
令狐生恳求两个鬼使说:“我在人间,以读书为生,虽然听说地狱的事情,但是并不认为真是这样,今天既然已经到了这里,可以看一看吗?”
鬼使说:“想看一看也不难,只要禀报一下刑曹录事就行了。"
于是就命令再次拘捕乌老,把他打入地狱,又派遣了两个鬼使送令狐生回家。
令狐生恳求两个鬼使说:“我在人间,以读书为生,虽然听说地狱的事情,但是并不认为真是这样,今天既然已经到了这里,可以看一看吗?”
鬼使说:“想看一看也不难,只要禀报一下刑曹录事就行了。"
随即领着令狐生着西边的长廊而行,另外到达一个大厅,但见文簿像山一样堆积着,录事正坐在中间。
鬼使把令狐生的请求向录事禀白,录事就用红笔批了一纸公文交给他们,那上面的文字像篆文、籀文那样,无法辨认。
令狐生出了官署的的大门,朝北走了一里多路,只见一座高高的铁城,黑雾弥漫在上空,守卫很多,都是牛头鬼面,黑色的身体,绀青色的头发,各自拿着戈戟之类的兵器,在城门两边或坐或站。
两个鬼使出示批文给他们看,守卫就放他们进去了。
这时,只见无数个罪人,被剥皮刺血,挑心挖眼,他们叫喊哀痛之声,在铁城回荡不绝;而遭受毒刑拷打的喊声,更惊天动地。
令狐生又到了一个地方,看到有两根铜柱,上面绑着男、女二人,有一个夜叉正用刀剖开他们的胸膛,肠胃流出,用滚烫的水浇灌,名其刑曰洗涤。令狐生便询问他们缘故,鬼使说:“这个男人在阳世做医生,因为给这个女人的丈夫治病,就同这妇人私通。不久妇人的丈夫病亡了,虽然不是他们二人杀害的,但是推究本情来定罪,与杀害是相同的,所以要受到这个报应。”
令狐生又到了一个地方,看到僧尼都光着身子,诸鬼用牛马的皮覆盖他们的身体,于是,这些僧尼全都变成了畜牲。其中,有欲进又退不肯就范的,诸鬼即刻用铁鞭抽打,血流遍地,一片狼藉。令狐生又问起他们的缘故。鬼使说:“这班人在阳世,不耕种而有饭吃,不纺织却有衣穿,竟然不遵守戒律,贪求淫欲,食用荤腥,所以让他们变成禽兽,出苦力来报答别人。”
最后到达一个地方,匾额上题着“误国之门”。令狐生看到数十个人坐在铁床上,身上都戴着脚镣手铐,用青石作成的枷锁,压在他们的脖子上。两个鬼使指着其中的一个人给令狐生看,说:“这个人就是宋朝的秦桧。他谋害忠良,迷惑皇帝,所以受到重罪的责罚。其余的人也都是历代误国的奸臣。每一次朝代更替,就驱赶他们出来,让毒蛇吃他们的肉,饿鹰啄他们的骨髓,直到骨肉糜烂一尽为止,然后,再用神水泼洒,地狱的猛风吹拂,仍然让他们恢复原形。此类人纵然经历亿万劫,也不可能转世了。”
令狐生参观完毕,请求回家。
两个鬼使送他回到家里。令狐生回头对他们说:“劳烦你们相送,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报答。”
鬼使把令狐生的请求向录事禀白,录事就用红笔批了一纸公文交给他们,那上面的文字像篆文、籀文那样,无法辨认。
令狐生出了官署的的大门,朝北走了一里多路,只见一座高高的铁城,黑雾弥漫在上空,守卫很多,都是牛头鬼面,黑色的身体,绀青色的头发,各自拿着戈戟之类的兵器,在城门两边或坐或站。
两个鬼使出示批文给他们看,守卫就放他们进去了。
这时,只见无数个罪人,被剥皮刺血,挑心挖眼,他们叫喊哀痛之声,在铁城回荡不绝;而遭受毒刑拷打的喊声,更惊天动地。
令狐生又到了一个地方,看到有两根铜柱,上面绑着男、女二人,有一个夜叉正用刀剖开他们的胸膛,肠胃流出,用滚烫的水浇灌,名其刑曰洗涤。令狐生便询问他们缘故,鬼使说:“这个男人在阳世做医生,因为给这个女人的丈夫治病,就同这妇人私通。不久妇人的丈夫病亡了,虽然不是他们二人杀害的,但是推究本情来定罪,与杀害是相同的,所以要受到这个报应。”
令狐生又到了一个地方,看到僧尼都光着身子,诸鬼用牛马的皮覆盖他们的身体,于是,这些僧尼全都变成了畜牲。其中,有欲进又退不肯就范的,诸鬼即刻用铁鞭抽打,血流遍地,一片狼藉。令狐生又问起他们的缘故。鬼使说:“这班人在阳世,不耕种而有饭吃,不纺织却有衣穿,竟然不遵守戒律,贪求淫欲,食用荤腥,所以让他们变成禽兽,出苦力来报答别人。”
最后到达一个地方,匾额上题着“误国之门”。令狐生看到数十个人坐在铁床上,身上都戴着脚镣手铐,用青石作成的枷锁,压在他们的脖子上。两个鬼使指着其中的一个人给令狐生看,说:“这个人就是宋朝的秦桧。他谋害忠良,迷惑皇帝,所以受到重罪的责罚。其余的人也都是历代误国的奸臣。每一次朝代更替,就驱赶他们出来,让毒蛇吃他们的肉,饿鹰啄他们的骨髓,直到骨肉糜烂一尽为止,然后,再用神水泼洒,地狱的猛风吹拂,仍然让他们恢复原形。此类人纵然经历亿万劫,也不可能转世了。”
令狐生参观完毕,请求回家。
两个鬼使送他回到家里。令狐生回头对他们说:“劳烦你们相送,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报答。”
鬼使笑着说:“报答就不敢指望了,只请您不要再作诗来烦劳我们就行了。”令狐生也不由大笑起来。他打了一个呵欠,伸了一个懒腰,醒了过来,却原来是南柯一梦。等到天亮,他去敲乌老家门打听情况,原来乌老已在当夜三更天死了。
出《剪灯新话》
出《剪灯新话》
这个故事讽刺意味很浓,出自于明朝第一本禁书《剪灯新话》
今天故事就到这里,明儿见。
@林间煮鹤 8246楼 2013-12-28 22:00:00
果然,不禁才怪
—————————————————
禁是因为情v色描写太露骨
果然,不禁才怪
—————————————————
禁是因为情v色描写太露骨
晚安各位晚安!
@慕容瑾萱 8256楼 2013-12-28 22:44:00
@子规引月 8185楼 2013-12-28 17:38:00
作为一大家闺秀,崔氏子一去十五年,兴娘思念过度,悒郁而终,死后魂魄心有不甘,借金凤钗续一年情缘,事后被发觉,无奈之下附体于妹妹庆娘……应该是这样。喜悲参半的故事。
(又或者从头到尾都是庆娘离魂呢?小姨子爱上姐夫?好吧,这个想法忒可耻了,无视吧)
—————————————————
按照原故事来说,两个人是定的娃娃亲,对对方记忆该很模糊才是,兴娘却能够因为一个未曾谋其面的夫君抑郁而终。这个。。。有时候真想不通古人的爱情观。
—————————————————
冒个泡泡,她受的教育决定了的。三从四德自然不说,夫死不嫁,从一而终是主要信条。
@子规引月 8185楼 2013-12-28 17:38:00
作为一大家闺秀,崔氏子一去十五年,兴娘思念过度,悒郁而终,死后魂魄心有不甘,借金凤钗续一年情缘,事后被发觉,无奈之下附体于妹妹庆娘……应该是这样。喜悲参半的故事。
(又或者从头到尾都是庆娘离魂呢?小姨子爱上姐夫?好吧,这个想法忒可耻了,无视吧)
—————————————————
按照原故事来说,两个人是定的娃娃亲,对对方记忆该很模糊才是,兴娘却能够因为一个未曾谋其面的夫君抑郁而终。这个。。。有时候真想不通古人的爱情观。
—————————————————
冒个泡泡,她受的教育决定了的。三从四德自然不说,夫死不嫁,从一而终是主要信条。
毫无记忆呀,分离时两娃都还在吃奶。
早上好。
頃歲,兩淮喋血甫定,有二士子自江南還山陽,視其故業。道由維揚,舍于北門外,日已暮矣。主人者慰藉綢缪,云:“是間不潔净,又有盗,不可宿。距此十里,某氏莊極寬雅而嘗有備以戒不虞,願以二馬二健僕相随至彼。”士子觀其辭頗誠,兼其莊舊所熟也,領之而去。主人殷勤惜别,且祝其回。日過夜未半,抵某氏莊,莊夫出迎,云:“此地多鬼,胡爲夜行?”因告所以,方欲解鞍,覺二僕與馬屹然不動,亟躍下取火視之,但見大枯竹二竿,大櫈二條而已,即命碎之,後亦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