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没没明白 8097楼 2013-12-28 01:21:00
虽然故事还不错
但张纪中拍的金庸系列敢号称自己原创的吗?
—————————————————
我从没说这是我原创的……
@小学生阿萌 8100楼 2013-12-28 09:07:00
支持。。
—————————————————
阿萌好……偶像好……
144 金凤钗记
故事发生在元朝大德年间。
富翁吴某,官居防御(主管民政,兼治安),扬州人,居住于春风楼之侧,而与他同邻的乃是世代为官的崔家,两家交情深厚,吴某更是与崔某以兄弟见称,每逢佳节年时,两家走动尤为密切,公务繁忙,闲暇之余,两家一起游山嬉水,共宴西湖。觥筹交错,共赏湖光山色,品茗谈诗,同阅猿鸣鸟翔。
崔君之子名为兴哥,防御之女名为兴娘,此时皆在襁褓之中,崔君因而上吴家求聘,希望两家结秦晋之好,兴娘日后长成,能为兴哥之妻子。防御自然应允,在兴娘兴哥周岁抓阉时,还让两人共同抓阉。
崔君将一只金凤钗交给吴家,说是作为聘礼。吴防御连忙双手接下。口呼"亲家"
几年之后,因朝中任命,崔君举家迁往极远之处去做官,帝命难违,来不及与吴家道别。从此音信全无。
如此十五年过,依然无一字半句消息传过来,此时的兴娘,生于深闺,长于深闺,自幼读《女儿经》,如此已经十九岁了。
母亲见女儿年纪已大,而茫茫人海,又无处去寻兴哥之迹,于是对防御说:"崔家兴哥这一去便是十五年,十五年音信杳杳,如今兴娘已经成人。若再苦于以前墨规,只怕耽搁女儿婚嫁之机,我纵然死也难暝目,夫君以为何如。"
"荒唐!"防御说道:"我已经答应老友之约,且有金凤钗为证。我怎么可以失信于人,不用再说了。"说罢拂袖而去。
吴妻上前,想说点什么,但口张了张,还是没有说出口,只得眼看丈夫从大门中走出。
可怜兴娘日夜翘盼,望穿秋水,始终没能见到崔生归来,心胆憔悴之下,不禁大病,整日昏昏噩噩。
孰知这一病便是不起,半年之后,带着无限期望的兴娘含恨告别人世。
防御夫妻老失爱女,悲恸欲绝,哭得昏天黑地。
入敛之时,吴妻拿着那支崔家原聘金凤钗,抚摩着女儿那早已冰凉的尸体道:"女儿呵,这是你夫家之物,现在你已死,我留着它,只能徒增伤悲,如此,便让它随你而去罢!”
于是将金凤钗插在兴娘发髻上,盖棺入敛。
不料,兴娘入葬两月之后,崔兴哥却突然而至。
防御热情接待,详细打听他们全家情况。
崔兴哥说道:“家父做了几年宣德府理刑官,却因操劳过度,在任上病世,家母也过世好几年了。现在侄丧服已除,因而不远千里,前来迎娶兴娘过门。”
防御听罢,不觉老泪纵横,说道:“兴娘真是薄命人,因思念郎君你,已得重病,于两月前已不幸抱恨而终,如今已,已殡葬了。”
说罢又领崔生走入内房,两人到供着兴娘灵位桌前,焚烧纸钱,说道:"女儿呀,女儿,你日思夜想之郎君,今日回来看你了,你可曾见……"说着说着,老人泣不成声,家中奴婢也不禁大哭,吴妻也哭着进来道:"兴娘,兴娘,好生看看你郎君罢…"
防御哭罢,又对崔生说道:“如今你父母已去世,归途又远,现既已到这里,就在我家歇下罢,老友之子,便是我之子,兴哥你也勿要因兴娘去世之故,将自身看作外人。”
随即派人替崔生搬运行李,将他安顿在门旁一小书房中歇息。
@救赎与亵渎 8105楼 2013-12-28 10:54:00
回复第1楼(作者:@子规引月 于 2013-10-09 18:10)
沙发自己坐。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
又开帖了??那个呢?
—————————————————
那个错别字太多了,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约摸半月之后,正值清明,防御因为女儿新亡,合家去上坟。此时兴娘之妹庆娘,年已十七,这天也一同前往,因而留下崔生一人在家看守。黄昏时分,全家才归。
天色昏迷,崔生于迎候。却见有两乘轿从前方而来,前面轿已进门,后面轿到崔生面前,却忽然如同有物坠落之声,铿锵而响,轿子过后,崔生上前拾起一看,却是一只金凤钗。他本想返身进去归还,不料中门已闭,无法进入,他只得回到小书房,点烛独坐,心中心事起伏:婚事未定,如今寄居于他人房檐下,未是长久之计。
他长叹数声,脱去衣物,准备就眠。
忽然一阵敲门声传来,崔生忙问:“谁?”却无人回应,他以为是听错,不料过了一阵,又有一阵敲门声传来。
"谁!"
无人应答。如此三四次之后。
他心生烦闷,于是起身候立门后,门声响起,他猛地开门,却是一年轻貌美女子站在门外。见门开,女子急忙撩起裙裙,低头走了进来。崔生见状大吃,那女子低头收气,低声细语地对崔生说道:“郎君你不认得我么?我是兴娘妹妹庆娘。方才我把金凤钗扔在轿下,郎君可曾拾到?”
说罢,便要拉着崔生上床欢娱,崔连忙推却:"吴公对我恩似生父,无他我便流落异乡而死,怎可造次,庆娘勿如此。"女子再三恳求,崔再四推辞,严辞拒绝。
那女子便忽地涨红脸,怒道:“家父以子侄礼节厚待于你,收留你于家中,深夜时分,你竟引诱我到此处,究竟意欲何为?我定把此事告知父亲,要到官府去告发你,官府必不会饶你,你在牢中度过一生罢。”崔生毫无办法,惊惧之下,万不得已,只好顺从。
天将亮,女子才离去。如此早隐晚至,已近一个半月。
一日晚间,她对崔生说道:“我处于深闺,您居于外侧书房,今天之事,幸无人察觉。只恐好事多磨,会合日子容易受阻,一旦你我形迹败露,父母怪罪下来,如此便如笼锁鹦鹉,棒打鸭子,惊散鸳鸯,对我而言,虽心甘情愿,但于郎君,只恐有碍清名。不如趁未雨绸缪际,事先带着珠宝逃跑,或隐于穷乡僻壤,或匿在他乡外县,如此,我们尚可悠闲而又自在地白头终老,一生一世不分离。”
崔生盛赞她谋划精密,便道:“卿所言甚是,我也正有此意。”但他思忖:如今自己孤苦零丁,又无亲朋知交,即使逃走,天下之人,又有何处容身?曾听先父所言,有一旧仆名唤金荣,乃是一讲信用道义之人,现居镇江吕城镇,乃一田舍郎。若现前去投奔,应不至于拒绝我罢。
翌日夜间五更,崔生便携女子轻装逃出。
@慕容瑾萱 8135楼 2013-12-28 13:28:00
@林间煮鹤 8131楼 2013-12-28 13:20:00
睡觉去……太阳好舒服。倾颜子规瑾萱
—————————————————
太阳好你还睡觉?
—————————————————
哈哈,好有意思的林间
@慕容瑾萱 8139楼 2013-12-28 13:36:00
@子规引月 8136楼 2013-12-28 13:34:00
周末去图书馆玩去。
—————————————————
我这里只有书店没有图书馆。我在家看书。
—————————————————
图书馆安静些。
@慕容瑾萱 8152楼 2013-12-28 13:48:00
@子规引月 8151楼 2013-12-28 13:47:00
在图书馆发现白姬绾的书了……可是忘拿钱了
—————————————————
悲催的子规啊。。。
—————————————————
呃,是借书卡。
两人当即租船,直奔丹阳。
到了之后,向附近村民打听,果然有一财主,姓金名荣,现任本村村正。崔自然高兴雀跃,连忙牵起女子之手,直奔金家。
金荣却一点都不认识他了,崔兴哥焦急万分,结巴着将父亲姓名、爵里和自己乳名,全盘告予金荣。金荣于是说道:"可是崔君家兴哥?咦,咦,十来年未见,家主可好。"崔生便把往事一一重提,金荣为旧主设立牌位大哭一阵,然后道:"主人之子便是我之子,从今往后你便居此,一切应付需要尽管吩咐。"说完又将崔生引荐给家中人,说:"拜旧主人。"众位下拜,崔生忙道:"不可,不可,列位叔伯请起。"金生于是自己搬出正房住偏室,像对待主人一样对待崔生。各方面十分周到,无有或缺。
转眼时光转,崔已在此度过近一年光景。
某日,女子忽然对崔生说道:“当初,我因惧父母责难,因与君效文君私奔,实乃万般无奈之举,如今旧禾食尽,新禾已生,岁月似水,转瞬已将淌一年,我想,爱子之心,天下为人母为人父者皆有,今日我们若自回,父母高兴还能与我重见,自然也不会怪罪于我们。更何况父母生我养我,恩惠大于天,怎有断线之理?何不前去拜见他们耶?”
崔生大为赞同,又一起租船渡江,进入扬州城。
接近到家之时,女子忽对崔生说道:“我逃跑流窜了一年,今日突与君同往,只恐遇父母发怒,不好收场。要不郎君你先打探下,我停船在此,等候消息,若何?”
崔生听从她建议,正要举步,女子又道:"郎君且慢。"他一回头,女子将金凤钗递给他,说道:“若他们怀疑,抑或不应承,你可将这金凤钗拿出,给他们看便是。”
@老虎地图册 8165楼 2013-12-28 15:30:00
回复第185楼(作者:@子规引月 于 2013-10-11 19:39)
37 午夜惊魂
这个故事发生在大历年间。
渭南有一个读书人。不知道什么原因,死在了京……
==========
—————————————————
新朋友好。
崔生到了吴家,防御一听便道:"我说今日一大早怎么喜鹊叽叽喳喳个不停,原来兴哥回来了,老太,给我拿件新洗衣裳换来。"防御穿好衣服,连忙出门迎接。
见面之后,他连连致歉:“往日照顾接待,多有不周之处,以致于郎君不能安居于此,另觅他处,此乃老夫罪过,万望勿要怪罪!”
崔生一听,便拜伏于地,不敢抬头仰望,口中连称称:“我有死罪!”防御说:“郎君有何罪过?今日重逢,却兀地说出如此言语?怏怏起来,说个明白,以解我心中疑虑。”
崔生站起身来,说道:“过去,闺房事密,儿女情长,侄我负有不义之罪,犯私通律条,不告知尊长就娶亲,私下携妻逃亡,潜藏于外庄,拖延时日,以至音容阻隔,以至书信不传,虽夫妻情深爱厚,却不敢忘父母养育之恩呢!今日我特地同您女儿庆娘,同回娘家看望二老,祈望您能体察我与她之浓情蜜意,恕我们重罪,使我们能白头偕老,鸳鸯共飞,岳父若有宠爱之恩德,小婿便有和睦之欢乐,此乃小婿真情实言,求岳父恩准!”
防御听了崔生的话之后,吃惊地几近仆地。半晌方道:“庆娘卧病在床,如今已经近一年了,茶饭不进,连翻身也要下人扶侍,却可能有如此之事?”
崔生心道:"必是岳父以为此事玷污门户,因而故意如此言语,借以掩饰。"于是他说道:“眼下庆娘正在船上,岳父可派人用轿子抬来。”
防御虽不信,但还是吩咐家仆速去察看,到了之后,却不见女子踪影。防御实在忍无可忍,正要发火责问,怪雇荒诞怪异之举,崔生忽记自己似有东西可作见证,于是急从袖中摸出那金凤钗,交给防御。
防御一见此物,惊讶得说不出话,眼泪扑腾而出,说道:“此乃亡女兴娘殉葬之物,何以会在你手中?”
防御正疑惑之时,却见那久病卧床的庆娘,此时从床上忽起,衣衫不整,直奔堂前,拜倒于他面前说道:“兴娘不幸,早别父母,被弃于荒郊。但与崔郎君之情缘尚未断。今日来此本无他意,惟望爱妹庆娘,可续我先前之婚罢了。若庆娘肯顺我之意,病当即痊愈;若不顺从,庆娘性命今日便休。”
全家闻言,惊慌失措,不知下步如何打算。见她体貌,无疑庆娘;但听其声音举止,却无疑兴娘。
吴防御好歹为官多年,见识多广,当即责备:“你既然已死,怎可再来人间妄作惑乱?”
兴娘回答:“我死之后,阴间长官认为我没无罪,便不再拘禁,让我隶属后土夫人帐下,掌管传送章奏。因我在世上情缘未了,夫人特与我一年假期,来阳世与崔郎了结这段姻缘。”
吴防御细细一听,兴娘言词无比哀切,便不再怀疑,兴娘马上低头拜谢。旋郻又拉着崔生之手,哭泣而别:“父母已允,你好作女婿,勿因为新人而忘旧人。”说完痛哭数声跌倒于地,众人上前一探,已然断气。
众人手忙脚乱将汤药灌下,盏茶功夫,她才苏醒过来,而病体已愈,行动与往昔无异,问她昔日之事,竟毫不知情,自言如同梦中初醒。防御因此择,令庆娘延崔生之婚。
崔生谢兴娘恩情,将金凤钗卖于拿到集市,卖得纸币二十锭,用来买香烛纸钱,送往琼花观,让道士设坛,祈祷三天三夜,藉此报答兴娘。
此夜,崔生梦兴娘托梦:“承蒙郎君超度我,可见郎君心中尚有余情。虽阴阳相隔,但深为感谢,无以为报,幸而小妹庆娘禀性柔和,望你好生照顾。”崔生不禁惊醒而哭。
此后,兴娘再也没有出现,奇哉!
出《剪灯新话》
作为一大家闺秀,崔氏子一去十五年,兴娘思念过度,悒郁而终,死后魂魄心有不甘,借金凤钗续一年情缘,事后被发觉,无奈之下附体于妹妹庆娘……应该是这样。喜悲参半的故事。
(又或者从头到尾都是庆娘离魂呢?小姨子爱上姐夫?好吧,这个想法忒可耻了,无视吧)
@陌倾颜 8188楼 2013-12-28 17:44:00
@子规引月 8186楼 2013-12-28 17:40:00
这个故事感觉好长……
不过娇红记更长,三万字。
—————————————————
你第一个故事那么长
—————————————————
第一个一般吧,三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