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倾颜好故事,写得极好。
  
  您好!您的文章《奇闻志:多少狐鬼精怪在人间》已被推荐至"天涯聚焦_文学"栏目,感谢您对"天涯聚焦_文学"栏目的支持! 2013-12-27 10:46:11
  下午好
  货郎有了钱,便开始了纸醉金迷的生活,终于在十日之后,手中仅剩一铜板,无法,只得继续挑起他的担子,做货郎外出卖货,依然晨起暮归。
  这天,他正在沿途叫卖,突然一群衙役如同猛虎一般冲过来,大叫"抓住他。"
  他长年走南闯北,脚下功夫自然了得,不料那些衙役腿脚堪称精湛,不一会,便将货郎执住,几人如同牵匹布一样拖着货郎进了衙门,到了之后好长时间,货郎如同木头般呆立,似乎已被吓傻。
  "啪"
  堂上之人一拍几上惊堂木,才将他魂牵回来。他半晌才发现,前几日与他赌博之狐朋狗友俱在,当初货郎以鬼金偿债,不料货郎去后,金随即变成银箔(纸线),几人大怒,以货郎施妖法,鸣金控诉。

  货郎怎肯承认,官府随即递上物证,他才不得不俯首称罪,于是详细地说明了白银的来源。

  "荒谬!"世间怎会有鬼!知府思忖道:"拉下去,打二十板子。"

  忽然。
  
  原告之中有一人,忽地瞠目结舌,半晌大呼:"害死襄阳书生者,乃是此伙人也,还望州君严加惩处货郎。"
  堂上所坐之人大骇,此人正是商州知府,听闻老友言贤侄来此游玩,心中大喜,早已做好一切接待准备,不料等了好几个时辰,贤侄却久未至,不禁生疑,不曾想已遭毒手,心下大恸,但脸上却面沉如潭水,又详问此人,此人回道:“一切详情在货郎的文书里,我,城隍司之脚吏,恕我不能详叙,先请告退散。说罢,原告立仆于地。

  官员环视,见几人除货郎外,脸皆变色,于是便心生一计,他假笑道:"哪有什么城隍司脚吏,不过是货郎使的妖法而已。来人,将货郎押入牢中。"货郎目瞪口呆,却见府君对他左眼一眨,便已明了,便大声喊冤。那些赌徒中便有掩口而笑者,府君看在眼里,并不指出。
  "将货郎好生安置,再去杀一条黑犬,用血浇遍其身,明日再来严刑伺候。"他对一衙役说道。又对另一役耳语道:"立即与某(先前一衙役)去货郎家取来文书对证。不得有误,至于黑犬,不必再杀。"衙役领命而去。

  "虽然若此,但众位乃是见证人,明日之公堂,须列位对证货郎妖法。必让其偿所欠众位之金。"府君对堂下盗贼说道。
  于是命衙役将其囚禁于室侧,又暗自挑选役卒中身手敏捷者,潜于室之四周密巡。
  夜半时分,货郎终于持文书至,官打开一视,大惊,此并非证婚之牍,乃是一封血书,上面陈述自己被劫杀惨状,词语渗然,令府君不胜悲切,又对盗贼行为勃然大怒。
  随即命令升座,令役前往室中械拿各犯,那些盗贼,以为明日即可除货郎又可财,于是高枕无忧,多在梦中。众役卒驱至庭,毒加拷掠,众人服罪,全部落网,无一漏。



  案定,商州知府官亲自前去,启棺发尸,却见面色如生时,犹未朽。听从货郎之言,购上好楠木棺,与女子并穴,盛葬。

  竣工之后,才判令货郎归。
  临别之时,府君笑道:“好好做一冰人罢,君有天赐之异赋,切记勿再误人好事矣。”府君堂前充斥快活之声,众人大笑。货郎亦笑而归,自此以后,虽胆力依然与往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再也不敢见利忘利矣。







  最初见鬼书生急于图婚,而将复仇之事置于首位,不禁大为鄙视,难道美色竟然比复仇申冤还要重要么!到最后看到,书生用假钱巧妙地使杀人凶手伏罪,不禁又一百零八个赞给书生:高明!假途灭虢,声动击西。结婚之事,不过是个引子而已,书生简直是当代苟息!
  而货郎这货,贪财误事,以致事件一托便是十日,不过毕竟是本案的关键人物,毕竟促成了书生与女子的冥婚姻缘,庸人侥幸办佳事,给一百个赞吧。



  (本故事 出《萤窗异草》)

  
  这个故事还不错吧。’
  
  两个转折都不错,值得学习。
  
  林间的故事太……
  
  武翼郎戴世荣.建昌新城富室也.所居甚壮丽.
  绍兴三十二年.家忽生变怪.每启房门.常见杯?肴馔.罗列地上.群犬拱立于傍.箧中时时火作.烧衣物过半而箧不坏.
  妻赵氏在寝.觉床侧如人击破瓦缶数枚者.一室振动.尘雾?然.寻即卧病.或掷砖石器物.从空而下.门闼窗柱.敲击不暂停.其音亦铮淙可爱.验击处皆如茧栗痕.历历可数.医者黄通理.持药至.夺而覆之.仓黄却走.飞石搏其脑.立死.巫者汤法先.跳跃作法.为二圆石中其踝.匍匐而出.僧志通.持秽迹咒.结坛作礼未竟.遭湿沙数斗.壅其头项.几至不免.
  亲戚来问疾者.虑有所伤败.皆面壁而行.百种禳?无少效.赵氏以所受张天师法?.铺帐顶.裂而掷之地.竟不起.世荣足患小疽.遭怪尤甚.乃取鱼网离地数尺.遍布室中.以避投石之害.犹掷于网之下不已.
  相近三二十里人家.碗?陶器.无一存者.皆不知所以失.盖其日夜所击之物也.世荣疾笃.见异物立廷下.马首赤髟?鼠.长丈余.须臾首渐低.大吼一声.?空而去.
  不数日.疽溃而死.家遂衰替.世荣虽富室子.
  然乡里称善人.殊不测所以致怪也.赵氏兄善宰说.
  
  @臭臭的妈妈 8060楼 2013-12-27 21:58:00
  回复第8030楼(作者:@子规引月 于 2013-12-27 17:57)
  原告之中有一人,忽地瞠目结舌,半晌大呼:"害死襄阳书生者,乃是此伙人也,还望州君严加惩处货郎。"……
  ==========
  这个故事真好

  —————————————————
  两个转折都是神转折,一般的这类故事,货郎不守信必死,这个故事没有落俗套,
  其实这个死了的书生和那个女子之间还可写段故事,但偏离主题了,我就没改写了(原文没有)。要是货郎守信,估计故事也不会这么精彩,不过我还是觉得没有改写好,像是翻译出来的,还是短篇好改写,没有情节,恣意发挥,哈哈。
  
  @臭臭的妈妈 8061楼 2013-12-27 22:01:00
  回复第8034楼(作者:@林间煮鹤 于 2013-12-27 18:10)
  我会说这个笑话我笑了三个小时吗,差点尿裤子了,!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
  对老师太狠了,虽然很好玩

  —————————————————
  这个故事讽刺感太强了,笑过以后可有心酸?
  
  明天找个经典故事讲讲……
  那些竖排的古文看着真头疼,没有哪个大神来整个TXT吗?青琐高议上太多好文章,可惜我找的只有影印的,
  
  聚宝竹

  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往来数十年,未尝失。
  时绍兴七年,因涉大洋,遭风漂船,不知所届。经五六日,得一山,修竹戛云,弥望极目,乃登岸伐十竿,拟为篙棹之用。
  方毕事,见白衣翁云:“此非汝所当留,宜急回,不可缓也。”篙师叩首白曰:“某辈已迷失路,将葬鱼腹,仙翁幸教归途。”
  翁指东南,得还。十竹已杂用其九。
  临岸有倭客及昆仑奴,望桅樯拊膺大叫“可惜”者,不绝口。
  既泊,众凝涕船内,见一竹尚存,争欲求买。曰:“吾不论价,愿索钱二千缗。”众齐声欢答,即就近取钱以偿。
  愿曰:“此必定至宝也,非五千绢不可。”
  昆仑奴尤喜,如其数,辇钱授之,而后立约。约定,愿问之,曰:“此竹既成交易,不可反侮。然我实不识为何宝,而汝曹竞欲售,盍为我言之?”
  对曰:“此乃宝伽山聚宝竹。每立竿于巨浸中,则诸宝不采而聚,吾毕世寻求,视鲸波滔天如平地。然但知其名,未尝获睹也,虽累千万价,亦所不惜。尔奚知之。”
  愿乃嗟叹而去。



  分段应该没有错吧。没有找到聚宝盆的故事,这个聚宝竹送根给大家。
  祝大家马年马到功成,马跃龙腾,怒马扬鞭,马踏飞燕……………
  
  @林间煮鹤 8074楼 2013-12-27 22:50:00
  回复第8070楼,@子规引月

  明天找个经典故事讲讲……
  那些竖排的古文看着真头疼,没有哪个大神来整个TXT吗?青琐高议上太多好文章,可惜我找的只有影印的,

  --------------------------

  子规看过坚弧集吗,好像是写封神演义那褚人获写的

  —————————————————
  感觉那没什么好故事……
  
  晚安各位,周末愉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