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臭臭的妈妈 8506楼 2013-12-31 00:08:00
  回复第8361楼(作者:@林间煮鹤 于 2013-12-29 22:55)
  回复第8354楼,@子规引月
  无线网络连不上,流量也快没了,,,哈哈,这就是手机写文的悲剧了……
  ==========
  难道子规还是学生?

  —————————————————
  早就不是了。
  
  早上好。
  
  永州野庙记

  湖南永州的野外,有一座神庙,背靠大山,面临急流,山深河险。那里长满了黄茅和绿草,一望无际。高大的树木耸入云天,遮蔽了太阳,也不知有多多少少。风雨常常在神庙上兴起。
  人们因为畏惧都供奉神庙。过路的人必定要把三牲等供物献到神庙的殿下,这才能通过。如果谁不这样做。那么,风雨就会突然到来,一下子云雾阴沉,咫尺之间就辨不清东南西北了,人和行李等物品,也都会丢失不见,这样的情况,已有好几年了。
  
  元大德年间,书生毕应祥有事到衡州去,要从神庙下这条路经过,因为囊中羞涩,不能际设祭品,所以只对庙神致敬后就前行了。

  还没走几里路,大风突然兴起,顿时飞沙走石,黑云黑雾,从后面隐隐而来。他回过身来一看,只见披甲的士兵很多,追的人差不多有千乘万骑,他料定自己这一次大概是必死无疑的了。他平时能背诵道家经典《玉枢经》,现在情势既然十分危急,他也就边走边背诵起来,一路不停于口。

  谁知过了一会儿,云消风止,地阔天朗,追兵骑乘,一下子都看不见了。这样才获得保全,平安到达衡州。

  毕应祥经过祝融峰时,顺路到南岳祠拜谒,想起以前发生的事情,他就写了状子焚烧后向神投诉。

  这一夜,他梦见捕快来追赶他,然后带着他同行,到了一个大宫殿,但见侍卫环立,职官四处都是。捕快引他站在大庭之下,毕应祥看到宫殿上挂着玉栅帘,帘幕内设有黄罗帐,灯火辉煌,照得如同白昼一祥,气氛森严庄重,寂静而不喧哗。

  毕应祥紧张得屏住呼吸,等待发落。
  一会儿,有个穿着朱衣围着角带的官吏从里面走出来,传呼毕应祥说:“奉旨问你同何人有诉讼?”
  毕应祥趴在地下,回答说:“我身为穷书生,天性又愚昧笨拙。不知道有名利可以追求,又怎么会有田地房产值得争逐!穿的是布衣、吃的是蔬食,只晓得恪守本分罢了。况且我从没有进过公堂,所以实在不能回答尊问。”
  官吏说:“白天你投递状子,申诉什么事?”应祥这才想起未,于是叩头禀告说:“实在是困为贫穷的缘故,我离开家乡投奔他人,取道永州,经过神祠,因为盘缠已经用完,不能用牲酒祭神,以至触犯神怒,风雨‘突然兴起,受到披甲士兵的追赶,狼狈窘迫,跌跌撞撞,几乎被他们追上。惊怕急迫之际,没有地方可以申诉,因此冒犯圣灵,实在是不得已。”官吏听了后,走进帘内。
  过了一会儿,他又出来说:“奉旨审讯对质。”就见有几千属吏腾空离去。
  不多一会儿,押来一个戴着乌头巾、穿着道服的白胡子老人,让他跪在台阶下面。官吏宣读旨意并质问他说:“你作为一方的神灵,受到大家的供奉,为什么经常用武力祸害恐吓人,以求他们的祭祀;迫害这个读书人,几乎让他陷于死地,贪婪狠毒,哪里可以逃得了刑罚!”
  
  老人跪拜并回答说:“我确实是永州野庙的神灵,但是野庙已被妖蟒占据,已经好几年了,我的能力不能制服它,旷废职守已经很久了。过去呼风唤雨、企求祭品的,都是这个怪物所作的孽,并非是我的过错。”
  官吏呵责他说:“事情既然早已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不早禀报上来?”
  老人回答说:“这个怪物在世间已经很久了,兴妖作孽,妖力大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与它相比。土地庙、家祠及野店里的鬼魂都受到它的约束,神龙毒蛇也听它的指挥。我每次想前来申诉,都受到他多方的拦截,最终不能到达这里。今天若不是神使来传拿。我哪里能到达这里!”
  这时,毕应祥听到殿上传旨,命令士卒前去追究查问。
  老人跪拜恳求说:“妖孽已经形成,助纣为虐的很多,属卒虽然前去,恐怕最终没有好处。倘若不是派遣神兵前去剿捕,肯定不能够将它捉来。”
  殿上的官吏听取了他的意见,就命今一个神将带领了五千神兵前往。过了好久,就见有数十个鬼兵,用大木头抬着妖怪的首级而到,原来是一条朱顶的白蛇。把蛇头放在庭下,就像能装五石米的缸那么大。


  官吏让毕应祥回去,毕应祥这才伸了个懒腰,从梦中醒了过来,但浑身是汗,湿透了背上的衣服。
  
  毕应祥办完事,回家途中又一次经过那个地方,只见神庙殿宇里的塑像,已经荡然无存。向村民一打听,都说:“某一天夜里三更以后,忽然间雷电风火大起,只听到一片杀声,大家都非常惊慌恐惧,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天亮之后前去一看,原来神庙已经成为灰烬,一条巨大的、长几十丈的白蛇,死在树木之下,但是被砍掉了蛇头。其余的毒蛇、飞蛇、蝮蛇之类也死了无数,腥臊污秽的气味,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消失。”

  毕庆祥算算时日,那一天正是他感应于梦中的时候。
  毕应祥回到家里,大白天正在家里闲坐,忽然见到两个鬼使到他面前说:“阴间地府请你前去对质一件案子。”
  说完就拉着他的手臂前往。到了那里,只见冥王坐在大厅上,用铁笼子罩着一个穿着白衣裳包着红头巾的男子。

  那男子样子长得很魁梧,自己陈述道:“我在世间未犯下罪行,却被书生毕应祥向南岳衡山府诬告,以致神兵降临讨伐,全族被歼灭,巢穴沦亡,冤苦确实很深。”
  毕应祥听了这番话,知道自己是被妖蛇怀恨诬告了,就详细陈述了妖蛇损人害物、搞鬼捣乱等事,与妖蛇在铁笼之下对质辩论,言词一来一往,非常激烈艰苦,那妖蛇始终不肯服罪,于是,冥王就命令属吏行文南岳衡山府并指令永州城隍司验证有关事实。

  不久,衡山府和永州城隍司的回文到了,与毕应祥所说的事实完全相同,妖蛇这才理屈词穷。
  冥王在殿上大怒,叱骂妖蛇说:“你活着的时候已经成为妖怪,死了以后竟然还敢诬告,把这个白衣妖怪押往鬼都地狱,让它永远不能
  翻身!”

  当即就有几个鬼兵上来,驱赶押解妖蛇而去,让它接受应有的报应。

  随后,冥王对毕应祥说:“烦劳你走了一趟,实在没什么可以报答。”

  于是就命令属吏把毕姓的薄籍拿来,在毕应祥的名字底下批了八个字:“去妖除害,添寿一纪(十二年)。”
  毕应祥听了,马上向冥王拜谢,然后返回家里。等到了家门,他就醒了过来,原来自己正弯臂作枕,伏在桌上睡觉。
  
  毕应祥办完事,回家途中又一次经过那个地方,只见神庙殿宇里的塑像,已经荡然无存。向村民一打听,都说:“某一天夜里三更以后,忽然间雷电风火大起,只听到一片杀声,大家都非常惊慌恐惧,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天亮之后前去一看,原来神庙已经成为灰烬,一条巨大的、长几十丈的白蛇,死在树木之下,但是被砍掉了蛇头。其余的毒蛇、飞蛇、蝮蛇之类也死了无数,腥臊污秽的气味,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消失。”

  毕庆祥算算时日,那一天正是他感应于梦中的时候。
  毕应祥回到家里,大白天正在家里闲坐,忽然见到两个鬼使到他面前说:“阴间地府请你前去对质一件案子。”
  说完就拉着他的手臂前往。到了那里,只见冥王坐在大厅上,用铁笼子罩着一个穿着白衣裳包着红头巾的男子。

  那男子样子长得很魁梧,自己陈述道:“我在世间未犯下罪行,却被书生毕应祥向南岳衡山府诬告,以致神兵降临讨伐,全族被歼灭,巢穴沦亡,冤苦确实很深。”
  毕应祥听了这番话,知道自己是被妖蛇怀恨诬告了,就详细陈述了妖蛇损人害物、搞鬼捣乱等事,与妖蛇在铁笼之下对质辩论,言词一来一往,非常激烈艰苦,那妖蛇始终不肯服罪,于是,冥王就命令属吏行文南岳衡山府并指令永州城隍司验证有关事实。

  不久,衡山府和永州城隍司的回文到了,与毕应祥所说的事实完全相同,妖蛇这才理屈词穷。
  冥王在殿上大怒,叱骂妖蛇说:“你活着的时候已经成为妖怪,死了以后竟然还敢诬告,把这个白衣妖怪押往鬼都地狱,让它永远不能
  翻身!”

  当即就有几个鬼兵上来,驱赶押解妖蛇而去,让它接受应有的报应。

  随后,冥王对毕应祥说:“烦劳你走了一趟,实在没什么可以报答。”

  于是就命令属吏把毕姓的薄籍拿来,在毕应祥的名字底下批了八个字:“去妖除害,添寿一纪(十二年)。”
  毕应祥听了,马上向冥王拜谢,然后返回家里。等到了家门,他就醒了过来,原来自己正弯臂作枕,伏在桌上睡觉。
  
  天崖又抽了,大清早的……
  
  下午好。
  
  今天都不在呀。
  
  @见证100 8524楼 2013-12-31 17:42:00
  南无阿弥陀佛

  从开头专看楼主一路追看到这里 留下记号
  —————————————————
  谢谢
  
  今天貌似比较冷清……
  
  各位新年快乐,万马奔腾!
  
  新的一年,早上好;-)!
  
  下午好。
  
  有个读书人成令言,不求显达,向来喜欢会稽的山山水水。元文宗天历年间,他在鉴湖之滨择地居住,吟诵“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诗句,整天遨游不止。

  他经常乘一只小船,也不用撑篙和桨橹,以风作帆,用浪作桨,任船漂流,或者在水边观鱼,或者在沙滩与鸥鸟为伍,或者在长有兰草的小洲同白鹭戏谑,或者在植柳的水岸听黄莺啼叫。

  沿湖三十里方圆,飞鸟走兽、浮鱼跃兔,都熟悉他的相貌,彼此忘却是人或是禽兽,自来自去,不再互相疑虑害怕。打柴的老翁、耕田的农夫、捕鱼的儿童、放牛的孩子遇到他,不管老幼,都能得到他的欢心。

  初秋的一个晚上,成令言把小船停泊在绍兴附近的千秋观旁边,这时秋风刚起,霜露未下,天上的星斗交相辉映,水光与天色浑为一体,不时听到摘菱或采莲女子所唱的歌曲,此起彼伏,就好像在水中陆地之间对歌似的。成令言躺在船上,仰望银河,它就像一条万丈白练,横贯南北,微云淡淡,如扫帚扫过的痕迹,一尘不染。

  于是,成令言手敲船舷,吟唱起宋之问的《明河》诗篇,飘飘然有超然独立于世俗之外、飞升成仙的意趣。忽然间,小船自己动了起来,走得很快,就像是与风和水一起奔跑,眼睛一眨,就过了千里,就像有东西在牵引着它。成令言也搞不清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会儿,到了一个地方。

  这里寒气逼人,冷光耀眼。既像清澄的玉田,珍花异草生长在其中,又像盛大的银海,奇兽瑞鱼在里面游泳。鸟鹊成群鸣叫,白榆遍地种植。
  
  成令言猜想这里不是人间,就披上衣服起来,只见宫殿巍然,城阙高耸。有一个仙女,正从里面走出来,身穿白绡衣,肩披白纫披肩,头戴翠凤步摇冠,脚蹬琼纹九章鞋。

  两个侍女,一个手执金柄的长扇,一个捧着玉环如意,明媚的眼睛,美丽的容貌,直觉光彩照人。到了岸边。仙女对成令言说:“处士为什么来迟了?”

  成令言拱手回答;“在下隐居匿迹于江湖之间,和鱼鸟在一起,忘记了自己的形迹,向来没有约请,也从来没有和您见过面,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仙女笑着说:“您怎么会认识我呢?所以请您到这里,是因为您一向抱持崇高的德义,长期来积聚大德,我不过有一些真诚的想法,想通过您传到人世而已。”

  于是她就请成今言登崔。岸邀请他进入宫门。走了几十步,又到一个大殿,匾额上写着“天章之殿”,殿后有一处高阁,上面题着“灵光之阁”。里面设立云母屏风,铺有玉华席,四面都是水晶帘子,用珊瑚钩挂起,照得阁内亮如白昼。屋梁间还悬挂两枚香球,兰麝香气,芬芳扑鼻。


  仙女请成令言与她对席而坐,并告诉他:“您知道这个地方吗?这就是人世间所说的银河,我乃是织女神。这里离开尘世间,已经有八万多里了。”

  成令言听了,离开坐席说道:“我是下界一个愚蠢的百姓,自甘与草木共同腐烂。今天晚上多么幸运,让我身游天界,脚登仙宫,得福无可计量,受恩超过希望。但是不知道您想托我办什么事,要我传什么话?希望能详细听一听,好让我打消疑虑。”

  仙女于是低头正身,端庄严肃地说道:“我乃是天帝的孙女,灵星的女儿,向来禀持贞节之性,离群独居。哪里想到下界无知,愚蠢的百姓喜欢荒诞,妄传在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我会成为牵牛神的配偶,以致我清白的操行,受到这种污辱。开此谬说源头的,是齐谐的伪诈之书;鼓起波浪的,是记楚地风俗的《荆楚岁时记》中没有根据的话,傅会这种说法并予以倡导的,是柳宗元的《乞巧文》;夸张这件事并加以应和的,是张耒的《七夕》诗词。对此,即使强词雄辨,也无以自我表白;而流言蜚语,什么地方听不到呢!常常在简牍中流露,也往往在篇章中传播,有的说:‘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又有的说:‘莫言天下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有的说:‘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又有的说:‘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像这样的诗作不止一篇两篇,而是很多很多,亵渎污侮神灵,也不知道忌讳害怕,如果这都可以忍受,还有什么不可以忍受的呢?”
  
  成令言回答说:“鹊桥相会、牛渚之游的说法,今天听了仙女您的这番话,我已经知道是不真实的了。但是,像嫦娥奔向月宫,神女高唐幽会,后土灵佑的故事,以及湘灵冥会的诗句,果然真有呢,还是并非如此?”

  仙女怅然地说道:“嫦娥,是月宫里的仙女;后土,是地神中的神女;大禹开辟三峡的功业,巫山神女确实帮助了他;而湘灵是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她们都是圣贤的后裔,贞节英烈之辈,哪像世俗传说那样!她们绝不像上元夫人从空中降落在封陟面前,或云英遭遇裴航,杜兰香嫁给张硕,吴彩鸾许配给文箫等等情欲容易产生、事情难以掩盖的女子。
  世人咏叹月亮的诗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题写三峡的诗句说:‘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大阳和月亮,在天地混沌的时候,开天辟地的初始,就已经形成了,难道能编造后羿妻子的说法,偷窃灵药的事情,胡乱用独眠孤宿来侮辱她吗?云是山川的灵气,雨是天地的恩泽,怎么可以因为宋玉的谬误,就把云雨指作房帷之乐,比喻为枕席之欢呢?
  轻慢神灵,冒渎天威,没有什么比这更厉害的了!湘君夫人是帝舜的配偶,舜死的时候,就已经衰老了。李群玉是什么人?竟敢用淫邪的词赋,在黄陵庙渎犯说:‘不知精爽落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叙述自己的奇遇,却归罪到她身上,荒涎虚妄,名誉和礼法扫地!后土夫人的传说,是因为唐朝人不敢直接指斥武则天的罪恶,所以借此来讽刺她罢了。世俗无知,就以为确实是这样,以至有‘韦郎年少耽闲事,案上休看《太白经》,的句子。欲界的诸天,都有配偶;那些没有配偶的,则都是没有欲望的。君子和读书人在礼教伦常中自有快乐的境地,何至于编造那些鄙野猥琐的故事,诬蔑诽谤高尚明过之人,既用它来自己欺骗自己,又用它来迷惑世人,而让自己处在有罪过的境地。

  希望您回到尘世,全部告诉世人,不要让云霄之上、星汉之闭的仙女,长久地受到黄口小儿的谗毁和玷污。”
  
  成令言又问道:“世俗多谎言,升仙得道之人常被诬陷,今天听到神女这番话,我已知道它们是虚假的。但是像张骞乘木筏,严君平辨别支机石一类事,是确实的呢,还是虚妄之说?”

  仙女说:“这二件事倒确实是这样!那博望侯张骞是金马门的值吏,严先生乃是仙宫的部曹,暂时谪罚到人间,灵性都在,所以能够周游八极,辨识异物。这岂是常人能够与之相比的么?您倘若不是三生有缘,今天晚上也哪能到得了这里!”
  说着,便拿出彩锦两匹送给成令言,说道:“您可以回去了,所托的事情,希望不要忘记。”

  成令言告辞拜别了仙女之后,登上小船,只觉得风大露寒,波涛汹涌,一顿饭的功夫,就已回到了原先那个地方。


  这时,淡淡的雾气刚起,星斗渐渐坠落,鸡叫三遍,已到五更了。他拿出彩锦一看,好像与人间所织的也不相上下,就把它藏在箱子里,准备等以后让通晓各种事物的人来辨别一下。后来,碰到了一个从西域来的波斯商人,就试着拿出来给他看。
  商人抚摸赏玩了很长时间,忽然动容说:“这是天上的至宝,不是人间的东西。”
  成令言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呢?”那商人说道:“我见这彩锦的纹理顺而不乱,颜色纯正而不错杂。用太阳照射,则见瑞气旺盛而起;用尘土覆盖,则见尘土都自然而然地飞散开去。用它作帏帐,蚊子不敢进入;用它作衣服披肩,雨雪不会湿进去。隆冬穿着它,不用披着棉袄就能保暖;盛夏穿上它,不用凭借风力就感到凉爽。它的蚕大概是用扶桑叶喂养的,它的丝是用天河水洗涤的,这难道不是天上织女机中的产品么?你是从哪里得到它的?”
  成令言保守秘密,不肯叙述其中的缘故。随后他就驾着小船轻舟,远游不再回来。

  二十年以后,有人在会稽山玉词峰遇到过他,只见他脸色红润,两只眼珠清澈如水,头上戴着道士帽,身上穿着布袄,不裹头巾,也不扎衣带。那人向他揖拜并询问,成令言也不答话,乘风而去,快疾如飞,追也追不上。

  
  @小猫注册号 8551楼 2014-01-01 22:06:00
  回复第3021楼(作者:@子规引月 于 2013-11-09 21:55)
  @环瀛 3018楼 2013-11-09 21:16:00
  @子规引月 楼主,继续,读者……
  ==========
  我手机一页一页看的,很慢,还没追上部队,子规,你要有信心,这类故事喜欢的人不会很多,但绝对都是铁杆,我从不回帖,特意注册了来回复你。↖(^ω^)↗加油!坚持下去!


  —————————————————
  感动万分!若是有机会能出书,定奉送一本。
  
  我想我的新帖叫《大宋穿越指南》如何?
  
  早上好各位!
  
  @陌倾颜 8566楼 2014-01-02 11:34:00
  子规规出来了你该

  —————————————————
  这几天好忙,倾颜上故事,
  
  各位下午好。
  
  146 宫山诡案
  在今山东新泰及莱芜之间,有一座山峦耸立于其中,按其源头,相传乃是(汉)武帝曾于此山揽胜探幽(隐语:求道访仙寻药——找死)。
  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世外佳地,郁郁葱葱的古
  木,奇石怪峰错,白云浮于其上,山底雾气萦绕,真个乃是冬夏皆宜的绝佳去处。
  雨过天睛,碧空如洗,夏日傍晚,月光一泻如注倾在群山上,人间仙境,海外蓬莱,美不可言语,特别是中秋之夜,让你如同置身于天上蟾宫,此刻若有佳玉在侧,更觉飘飘欲仙。
  我们的诡故事之网就此拉开。

  故事发生开始大唐贞元年间,德宗统治时期。
  这是一桩诡异非凡的命案,诡异在何处,且听我从头到尾……
  那年头,宫山是个人寂罕至之地,方圆数十里,来往的只有鸟兽。
  贞元初年,两个外地僧人来到此处,见此瑰丽景色,不禁啧啧称奇,两人都心道:"红尘衮衮俗世,离此甚远,此处乃修行至佳圣地,不如就此处定住罢"
  山外有木,伐木筑屋,不日,寺成。
  两颗对佛至诚的心汇在一起,从此朝夕诵佛,吃饭全靠自己耕锄,偶有猎物经过,可作食物,两僧口呼佛号,不敢捕。


  村民听闻,山中有两得道僧,大喜,蜂拥而至,祈祷求福。又组织人力,不多日便筑起一座颇为精致的院落。

  为了感激民众如此抬爱,如此一片佛心。两僧加紧学习功课,相互起誓,由此以后,不离寺院半步。
  潮起又潮落 ,好日子空空过,乃辈敲来敲去为什么?
  佛。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二十年。
  木鱼混合诵经声,二十年似弹指一刹。

  元和年间。
  两僧的确二十年未踏出禅房一步,当然,他们不踏出,不代表他人不迈入。

  冷月,深沉,如钩,摄魂。
  两僧据左右厢房,开始了晚课。
  山谷中若是无两僧呢喃讼佛,便是万籁俱寂。

  "咦"
  东厢僧人听得一阵极为幽转的男子声音传入耳际,如泣如诉:"呜呜……呜……"
  幽怨,孤寂,百感汇聚的声音传入东厢僧人的耳际,那虽是男子之音,却带有着女性的柔媚,阴冷,婉转,恍若上插天穹,又如下刺黄壤,"呜,哑……呜,哑……呜…"声音极度悲痛,让二十年来六根已净的他心起怜悯。
  身手如此迅捷不凡,又是何人?
  如泣如诉又是为何?

  东厢僧人心中忐忑不安,口中依然念着佛经,手中依旧敲着木鱼。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