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僧人的耳朵竖了起来,哭声却戛然而止。
  幻觉吗,正当他这么认为的时候,却传来了两声非常奇怪的声音,那是墙头土被踩落的声音,僧人耳朵继续竖起,一阵布鞋踩在石板上的声音由远及近,厢房门未关。

  灯火已熄,夜色已暝。
  光线黯淡,来人似乎是身着黑衣,孔武有力,身躯庞大,向西厢走去,一闪而入。

  吱呀。门,关了

  西厢房诵经声停了,继而,传来一阵让东厢房恐惧万分的声音。
  男人的喘息声,带着痛楚的呻吟。惨叫声响起,最后只是闷哼。听声音是同伴处于劣势。
  帮还是不帮?

  东厢僧蹑手蹑脚,走到西厢房。果不其然。是同伴。

  他瘫软在门后,冲进去吗?西厢僧功夫比自己强数倍,不冲进去,于心于理又说不通,犹豫中,他听到了一阵刺骨的声音。
  那是嚼骨之声。
  他心砰砰跳,两腿颤栗不止。
  "好吃。"声音不是同伴。那人咂着嘴,说道:"美哉。美哉……"
  东厢僧坐在地上,想站起来,脚却麻了一般,他强撑着,用唾沫戳了个洞,这一看,他已经崩溃,大呼一声,没命地逃。
  他撞开寺门,狂呼着狂逃,身后风声呼呼,似乎有人正追过来。
  他恐惧万分,加上二十年来未出门,早已不知下山之路,他仓惶失措,慌不择路,连滚带爬,呼声变成嚎叫,他爬过碎石堆,荊棘丛,脸上,手上全是血,但他顾不了,眼下只有一个信念:活下去。

  心脏似乎要从口中窜出来,他大口喘息,回头一看,顿时三魂去了二,天哎,黑衣人就在后面,他全身大汗淋漓,脚下加快速度
  前方出现一条河。
  无路可退。
  所幸,他会游泳。他长吸一口气,钻了进去。

  黑衣人已到岸边。僧人呆在水里,吐了几根水草。然后,低下头,加速划水,终于上岸。他没力气了。

  若是那人来了,若何?等死吧。
  令他沒想到的是,那黑衣人在河边转了转,站立,想跳又不敢跳。黑衣人于是指着对岸的他大骂:"若无此河阻我,必然将你也吃了。"
  想必黑衣人不会水,他长舒一气。

  回不去了……先找个地方休息吧。
  他如同醉酒汉般摇摇晃晃,时值三更。天地四寂。
  雪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他终于来到一个地方,仔细一看,不知道是谁家牛棚。
  大半夜要是乱敲门,不被打死也会被骂死。他不敢敲门,找了几捆稻草,睡在上面。

  这一番惊心动魄的历险后,他又累又乏,僧衣冰冷,涔得他哆嗦不已。


  四更。雪消月露。

  朦胧中,他觉得有异,睁眼向外一看,大骇,原来牛栏边,站着一个人。

  
  黑衣人……
  僧人差点吓得背过气。
  一会儿之后,他才发现,此黑衣人非彼黑衣人,此人虽衣黑,身材却矮小。
  他又长舒一口气。
  不久后,此人寻一阴暗处,潜伏于下,不时东张西望,似有所待。
  盏茶功夫,院墙里窸窣响,"扑通,扑通"包裹从墙内飞岀,黑衣人从隐处走出,拾起包裹。

  不一会,一个腰肢细细的女子跃了下来。她笑了下,拍拍手,牵着黑衣人的手走了。
  得!某婢夜深,窃财私奔情人。

  此地亦非久留之地。得走,以免遭嫌,他想。
  他爬起来,不顾已冻得麻木的身体,向前前行。
  有路就走吧。
  大约走了十里路左右。"扑通"脚忽然踩空,他跌入一井中,一枯井中。全身无一不疼,井底有股无法言状的气味。令人作呕。他伸手在周围摸索,这一摸,他吓得站了起来,他,竟然摸到了一个人。一个血肉模糊,身首分离,血腥扑鼻的女人。可身上竟然有暖意,似乎才死不久。他想哭。二十年!天,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佛经,竟然有此报!考验我也不须如此罢。这么人迹罕至之处,又是夜深时分,谁人来?

  欲哭无泪。僧人的心如同身上的衣一样冷。

  
  天亮了。
  阳光洒下,他借着阳光一看,那个死者,原来就是昨晚那攀墙偷盗的女子。
  不久之后,他心陷绝望之际。井口传来一阵喧哗声,却是几个逐捕盗贼的衙役,刚从所失窃的人家追踪到此地。
  一衙役趴在井口,看了眼,便欢呼地叫同伴:“速来一观,窃贼在此。”

  井口顺下来一个人,逮住僧人,一顿胖揍之后,僧人叫苦连天,浑身上下那是血迹斑斑。打完人之后,衙役又从怀里掏出段绳,把他捆得严严实实,便叫上边的人把僧人拉上去。

  他被打得像个猪头,被执上去后,大叫冤枉,又把昨晚到现在的事全盘托出。
  围观村民证实,这人的确是宫山寺僧人。
  可,僧人同死去女子同在一口井里被捉,这……这个……实在是太巧了。


  衙役无法裁决,几人商议之后,便决定把僧人绑送县衙,由县官裁决。
  到县之后,他又把自己前后的遭遇细讲了一遍,并再三坚称自己在宫山寺同伴已经被怪物吃光了,可能只剩枯骨了。
  人命案,岂能听僧人一面之词,县令派人去上山查验。

  九牛二虎之力,众人爬得气喘喘死牛,才找到寺院。
  二三十人,怕。
  僧人讲得那么恐怖,谁听了都怕。说不定那食人狂魔依然在。要是被抓住,被吃了可不好。

  摆好阵势!领头的一喊。
  众人列队,站了大半个时辰,连风都不给面子,都不来吹下。



  
  "你,去看一看"领头衙役对一个衙役说道。
  那衙役领命,前去一看,他惊呆了。

  那个据说在被捕僧人口中可能已经变成枯骨的和尚,正一本正经在念经,身上的东西连根寒毛可能都不会少。屋子窗明几净,不似有人打斗过。

  "对质"


  西厢僧人抬头缓缓道:昨晚本无事,二更天,我同东厢僧人对坐念经,忽然,他忽然站起身来,走出房门,头也不回,朝院门走去。
  我们两个当初立过誓,此生不出此门半步,二十年来,从未违备。他如此这般,我一错愕,他已消失。追去已来不及。至于以后之事,我不知。"

  既然西厢僧人依然活着,东厢所说自然被推翻。
  偷盗杀人,两罪合并。
  能用的刑都用了,僧人被打得皮开肉绽,晕过去不久又被凉水冲醒,醒后便喊冤。
  嗓哑,声同公鸡打鸣。他依然坚持自己被冤,他一喊,狱外公鸡同叫,狱内衙役捂耳。但无他依然不肯承认,盗杀之罪。

  被盗财物,一直未寻到。僧人又不肯认罪,官员无可奈何,不敢杀又不敢放。这事,也就成了件疑案。


  约莫一月之后,犯事男子在其他处犯案,被逮,审理之时,他又招出此事。


  那天夜里,他同女子偷盗之后,回去之路起突争执。他怒极便给了女的一刀,怕她未死,又割喉,以致女子身首异处。
  为了掩饰,男子把女子尸体抛进古井。他知道此处极少有人来,等尸体发现,谁要能看出是谁,除非是神。

  天算地算,没有算到,倒了八十辈子霉的和尚掉进井里。

  僧人得以昭雪,他又可以念佛了。

  可是,他雪夜遇吃人狂魔之事,经查无据,便成悬案。

  是幻觉还是撒谎?
  谁在撒谎?
  又是谁的幻觉得?
  你所眼见的,不会是真相。


  (完)




  
  别吵了好不好=位,和气生财。
  
  上来看看。
  
  @火狐狸99 8610楼 2014-01-02 21:55:00
  这个故事很没道理啊,难道是同伴耍了手段?

  —————————————————
  不像……
  有点诡异是吧……

  
  我也睡了。
  
  @酆都异闻录 8617楼 2014-01-03 07:25:00
  我回来啦啦啦啦~~~~~ 旅游太好玩儿了T.T 真是不想回家....

  子规倾颜林间瑾萱小羽来团抱个!
  —————————————————
  想死朕了,爱卿别来无恙乎?
  
  这两天在找宋史资料……
  
  晚上好。瑾萱倾颜林间。
  
  147 如此
  这是一个发生在鼎州开元寺的故事。
  开元寺是个香火颇为旺盛的寺宇,因而又有许多人寓居此地,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士子道士,农夫贾人,其中也不乏道行高深的奇人异士。
  这天,阳光暖暖,几个寓居在此的客人在此聊天,天南地北聊得很欢。这时,一个农妇手提一桶,上前来汲水,几个男人一见,便上前调笑戏谑。
  刚好有一道士,善于幻术,见女人前来,大喜不已,想在众人面前露一手,于是用手一指,只见那桶停在水井下,不管妇人如何用力,那桶就是生根一般,纹丝不动。道士见了,哈哈大笑,众人也连连喝好。

  众人都失算了。他们不知道这个妇人不但会异术,而且幻技臻至化。
  "大师勿戏我,各位勿戏我。"
  道士抚须大笑,置之不理。
  妇人用力挈桶,桶依然纹丝不动。妇人低着头站在井边,半晌说:"既然各位不看奴家薄面,那就来较量较量。"却见扁担忽地腾空而起,化为一蛇,突突地吐着信子,昂首向道士飞去。

  道士微微一笑,伸手入怀,取出一包粉末,在空中洒了二十余圈,自己站在最内圈内,那扁担所化之蛇,似有怯意。
  妇人口中含水,喷于蛇上,蛇变大一倍,妇人敛衽再拜,说道:"各位,出门在外,勿相戏,都散去罢,大师,望饶恕我。"
  "饶你可,小娘子若是光身在此转上几圈,我便饶你,如何?"众人大笑。
  女子满脸通红,又口喷水于蛇上,蛇突地冲进第十五圈,再吐水之后,蛇大如椽。不久之后,已冲入最里圈。吐着信子,嘶嘶地叫。

  "大师就此住手罢,各位散去罢。"
  "陪我困一刻,便住手。"
  妇人跺脚,蛇从道士脚上一直缠上,终于缠到了道士脖颈之上。道士被箍得满脸通红,舌头伸出老长老长,两手伸直乱舞。路边的人群见了,便逐渐围拢过来,见到此情景之后,大为惊异,有几人甚至在地上爬着走,想去报官,妇人抿嘴而笑。
  "无妨,无妨,散了罢。"
  妇人走往扁担所化之蛇,手中依然是一条扁担。
  "大师幻技如此拙劣低技,也敢在此戏弄我,方才多多相劝,为何不听?幸好今日大师所逢之人乃是我,若是他人,汝今日必死无疑。"

  "小娘子神技,请原谅徒儿顽劣,请收某为徒。"
  妇人挑起水担,不理。
  道士拦住妇人,跪下便拜。"师父。"
  "起来罢。"
  "若师父不答应,徒儿不起。"
  "我答应便是,起来罢。"
  "谢不杀之恩。"
  "以后休得炫技。"

  "师父所言甚是,徒儿知错。"道士回道,又对围观人道:"散…散…散了罢。"

  "小娘子真神技。"
  "不枉这老道男儿双膝跪。"
  "啧啧啧。"



  (完)
  
  这个故事叫山外有山。
  
  咦,煮鹤倾颜瑾萱呢;-)?
  
  @酆都异闻录 8640楼 2014-01-03 23:49:00
  晚上好啊~~
  —————————————————
  鸦葱早。
  
  你们可不可以握手言和?
  
  @狐狸十三段 8650楼 2014-01-04 12:26:00
  回复第6900楼(作者:@子规引月 于 2013-12-12 21:01)
  中间的部分我稍稍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描述了一下,因为找的原文是影印版的模糊不清。所以找了这个翻译的温……
  =========聊斋里倒有个小翠传


  —————————————————
  这个比小翠早。
  
  笑话有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