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男人的世界一:落日余晖—追忆红色帝国的暴力美学

   分页前61,纪念一下:)
  
  
  
  
  
  靠靠靠,这周太忙了,帝国主义在投资市场兴风作浪,自己的职务工作又多,本来是今天晚上续写的,结果晚上又被顶头上司的FB计划占用了,而且明言必须去。
  
  这周已经零敲碎打的抽空写了2万字,幸亏有专门编写的VS小程序帮忙在十几分钟内帮我搞定,否则那么多图片我根本无法处理。明天白天安坐家中,赶工,一定在最迟明晚19:00发布、
  
  
  
  胡汉三起床了,下午赶工码字,晚19点准时发布。
  
  
  
  
  
  
  
  
  19:15开始直播
  
  19:15开始直播
  
  19:15开始直播
  
  
  
  等几分钟
  今天依然发布苏军运输车的第二部分,共计433张图片,3万字。再下一期,苏联军用运输车专题将暂时中断一下,插播一个很Hi的东西——暂时的平静过后照例又是高潮,本帖在平静后又将充满“隐藏和危险”。
  
  由于本期内容超过我预料的庞大,图片容量超过50M,因此我的5台电脑现在全部开机,——其中四台电脑负责同时上传图片,,我则躺在温暖的床上边看电视边发布,预计直播时间将耗时3-4小时。
  
  发布过程中如果突然中短,则必定是天涯服务器抽风,有兴趣看的可静等其康复我又会继续。
  
  今天很冷,正是躲在温暖屋子里Hi的好时光:)
  
  
  
  
  直播前说明:直播期间请勿贴图,如图片显示不全请使用鼠标右键
  
  
  寻找男人的世界——追忆红色帝国的暴力美学之八
  
  
  八、驮运死神的浴火挑夫——暴躁的苏维埃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第二部分)
  
  
  在上篇有关苏联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第一部分)的专题中,我们再次不可遏制的Hi了————其实我早Hi了,不过是在发布后再次陪着诸位Hi一遍罢了。这完全是因为我考虑不周:自从上次我被N1火箭吓傻搞残后,就改弦更张了,将红色汽车们作为我新盯上的恬静情人,因为她们不会嗜血成性、打枪开炮、或者乱放会让我细胞质电离的核辐射,例如中子——我真的不想再Hi了。
  
  但人生毕竟是人生:他是坐在主席台的街霸或者大爷,他接下来会脱稿讲什么我永远猜不透:果然,一蘸饱墨提起笔,我一边写就一边Hi了,这看起来像是人生给我的最新意外。但是,当我事后受到明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的公牛商标启发,模仿牛胃的“反刍”习惯,将已经消化的红色汽车们从我的胃里反流回口中,再次咀嚼回味后,决定把这场意外从我的艳遇史中剔除——我想明白了,其实这场意外的Hi完全符合逻辑。
  
  苏联,曾经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高峰期仅红军作战部队就达550万,编成近百个的集团军群,超过整个北约兵力总和,加上其准军事部队、内卫部队、华约盟国部队,则整个东方阵营的军队规模需要用几个8位数计算,他们全面机械化、装甲化,崇信“宽正面,大纵深”的高速突击作战,动辄就是集中数万辆坦克、装甲车的超级进攻,在当时的苏军对北约的作战计划中,要求其陆军部队在进攻欧洲平原初期的推进速度,就高达50公里——这可不是开车旅游,那是进攻,甚至一开始就毫不犹豫的使用战术核武器。客观的说,任何人与这支令人恐惧的军队爆发全面战争(未尽全力的局部战争除外),如果双方都拼尽全力,则最好的结果也是鱼死网破,没有获胜的可能———蒙哥马利在冷战初期就说过:有一种战争将军们永远不能去打,那就是进攻莫斯科。
  
  正因为存在这种最终同归于尽的平衡,让冷战中那看似危险的世界,比现在还更和平。
  
  如果本帖看客中的父辈在当时北方、西北、内蒙边境戍边,则你很清楚,在我们当时真实的作战预案中,从未打算和中苏边境苏联一侧红军远东军区的百万陈兵、万辆坦克进行正面作战,那是没有胜算的,我们只能将数量庞大、最没有战斗力的民兵和二、三线部队放置在最前沿,以他们必然的牺牲延缓苏军的推进速度,换取主力部队在国土纵深数百公里后方的布防时间和空间,以解放军主力最为擅长的侧翼迂回、快速穿插抵抗强大的对手,回避正面对抗,而战场也将无可避免的摆在我们的领土上,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仅此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何在当时拥有核武器对我们那么重要。以后会为大家介绍一些超过你想象力的苏军超级军事演习,其宏大的规模、摧枯拉朽的气势、腐尸蛆虫般密集的装甲洪流、蝗虫一样遮天蔽日的作战机群,会让任何对手胆寒,非常符合我们的暴力美学——事实上这样规模的超级演习每举行一次,都会让整个地球颤抖。不要反感,我无意吹捧他们,只是陈述历史事实,现在毕竟不是准备和他们打仗需要鼓舞士气的时候,毕竟这种恐怖的局面已经永不再来:他们已经无法再回到过去,而我们也不再是过去面对他们时的那副熊样——就像当初没人会去想进攻莫斯科一样,今天也再不会有人会傻到认真考虑从陆地染指中国。
  
  这支令任何对手胆寒的军队所规划中的预定战场是如此辽阔,以至与我们只能用很粗的线条在画布上大致勾勒:从白雪皑皑的高加索山区、到百里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荒野、中亚阳光灿烂的高地、冰天雪地的北极冰盖、最后延绵到一马平川的欧洲平原、以及苏军统帅部永远念念不忘的美洲和非洲大陆,几乎跨越了地球皮肤上能长出来的各种复杂地貌和气候条件。面对如此庞大的军队和纵深几万里、地理状况复杂、气候条件诡异的潜在战区,以及苏军“大纵深突击作战理论”所需要的庞大后勤保障,迫使苏联必须建立起门类齐全、产量惊人的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生产体系。抖抖历史的灰尘,展示一下这个庞大汽车军工链条中最重要的关节:
  
  1、明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位于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2、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3、利哈乔夫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4、库尔干拖拉机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5、乌拉尔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6、卡姆斯基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7、布良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8、克列缅丘格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乌克兰加盟共和国)
  9、高尔基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10、乌里扬诺夫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当你看到这些名字,并回想起上篇那些军卡霸王时,自然就能联想到,这些工厂和他们的产品一样庞大,他们注定都不造平常车,而这些车也从不走平常路:他们都是“全天候、全地形”的军用运输霸王,吃着最粗糙的柴油,驮着最危险的军火,驰骋在没有道路的荒原、山川、极地、戈壁、沙漠,日夜川流不息,为庞大的帝国军队输送给养。如果非要我为他们列出一个清单,则上面的名字会像你鼻尖上看不见的螨虫一样多,“肤螨婷”才能溶解他们:超过100种只是起点。数量如此夸张的原因在于,苏联人喜欢在一种成功的产品基础上,不断衍生出多如牛毛的各种变形车,导致最初的单一车型变成庞大的完整车系,这些牛毛没法在本贴有限的空间里经我之手全部拔光,只能扯下几根粗壮有力、有足够恐吓力的,让诸位打打飞机——这架飞机当然是超音速的,但我和诸位一起,依然在本专题的第一部分将其击落:你们已经见识了他们中最粗状的那几根越野之毛,例如7904、7906、7907等等。当然,能够击落这架飞机并意外的Hi起来,并不是因为我们都读过下图这本1965年编发的民兵防空教材,而是你骨子里的本性。
  

  关于车的梦想,从小就根植于每一个男孩的骨髓,他是属于这个性别的一个符号和图腾,是你血液里的甲基苯丙胺和尼古丁——很小的时候,那辆车头嵌着五角红星的“红岩”6轮驱动重型军卡(乌拉尔汽车重工联合体的379型中国仿制型)在我眼前拖拽着一门59式100毫米重型高炮、吐着老式柴油机所特有的黑烟隆隆启动的场景,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整整20多年——这些细节都是在长大后事后回忆确认的,例如那门炮,我清楚的记得他有4个轮子,身管(偶尔专业一下,炮管)很粗很长,结合时代背景,则是59式无疑。这一幕印象太深,我清楚地记得我在旁边被震得发抖——所以,对机器的崇拜来自于你的基因和骨髓。
   
  军用运输车和普通民用车辆有一个最大的设计差别,那就是强调适当负重能力下的越野能力,并通过特殊设计,使之具备了全天候、全地形的能力——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超载的货运车主,搞到一辆标称载重5吨的军用运输车,那它实际上可以超载到10—15吨。为了达到特殊要求,在配置上也和民用车辆差异很大,例如采用大马力柴油发动机、特殊的悬挂系统和底盘结构、中央轮胎调压系统、液力变速箱为主的传动系统、防滑差速器、差速器锁止装置、大直径的宽大轮胎、带轮边减速器的驱动桥结构等等。
  
  当面对这些身形巨大、嗓门震天、饭量惊人、外形凶悍、所过之处无不留下陷坑般碾痕、抛洒着浓浓黑烟、翻山过河如履平地、血统纯正的重型军用越野运输霸王时,你很难不血脉喷张——其实,真正的纯种越野车是他们,而不是SUV、吉普车、或者一些巨大的矿山机械。只不过人民车库的一般装不下,而且价格昂贵,使用成本浩大,你很难拥有。我甚至有一个计划,在条件成熟时,驾车从新疆的霍尔果斯进入前苏联中亚地区,从这里开始尝试横穿前苏联东西跨度14000公里的国土——这倒不是对苏联有什么痴迷,就像这个帖子本身并不表示我是他的FANS,我根本就不是,仅仅是因为他确实蕴含着一些让你冲动的东西——个性鲜明的重型汽车、抢来的广袤的国土、强大的重工、抢掠成性的沙文主义、睚眦必报的行动方式、富有创造力的技术设计、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是涨停就是跌停的极端民族性格、以及文化、美女和风光….等等。这些暴力和美丽融合后所产生的化合物,通过你的眼睛服用,让你的神经亢奋。当然,如果是驾驶下图中那辆最讨我欢心的明斯克535则是上上签:他有一张美女般迷人的笑脸、身材适中、轮廓凶悍、嗓门粗大、力气惊人、能静能动、心地善良,很适合我的胃口,而且作为苏联大量使用的军用重卡,意味着途中的维修将和奥拓一样便利。这辆535是如此强壮和善良,以至于在图中那种可能自顾不暇的处境中,还能腾出手来拉小兄弟157一把。
  
  以上就是我们上次打靶时,一不留神碰上艳遇,变得很Hi的原因,这也是我将自己胃里已被消化的红色汽车“反刍”后,第二次在口中咀嚼出的研究成果——真理就是指哪儿打哪儿的汉字,放之四海皆可用——Mao主席说过:革命分两步走,总是在第二步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我们依然还是从这两个泥泞中动感的难兄难弟开始,展开梅开二度的打靶之旅——我实在太喜欢他们了,前者也许浓缩了苏维埃的暴力美和工业历史,后者可能暗含了我们的内敛和创业故事:在当年的困境中,代号535的苏维埃也曾如此搀扶过刚刚“解放”的我们(也许这句话只有70年代和之前出生的、见过“老解放”的人能够看懂)。他们融合为一体后,在溴化银黑白感光胶片上所发生的光化学反应,为我们留下了这一轴暴力美学的写意山水画卷——作为国粹的中国画的写意山水画意境,原来也可以和苏维埃沾满油污的重工狼狈为奸,我们也许可以尝试用工笔画技法绘出这幅画卷。
  

  面对上两图中那根本不存在任何道路的沼泽地形,悍马H1军版、陆虎等等SUV也难免会皱起眉头,给你脸色看——资产阶级的车注定走不了无产阶级的路。如果你见过西伯利亚的森林公路,就会知道比上图中更为险恶的沼泽路面那是家常便饭——横贯整条公路旅程。4轮驱动的SUV们,例如悍马、丰田的陆地巡洋舰、陆虎、Jeep,都会被轻易的吞没在泥泞的沼泽公路中,变成沉没的资产阶级潜艇——在广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美丽森林里,隐藏着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最危险的无产阶级公路区之一,而且比其他几个危险公路区更有个性:那就是阴险、狡猾。为了加深诸位的感性认识,以及为本篇这些苏维埃怪物存在的合理性摆出证据,所以我们先欣赏一下西伯利亚那可以轻松吞掉4轮驱动SUV们的所谓“森林公路区”,以及他那阴险的恶根,这是真正的“Hidden And Dangerous”。
  
  
  这是西伯利亚随处可见的森林公路,波澜不惊——但你很快会明白,我为何会使用这个生来就誓死与江河湖泊共存亡的词汇。
  
  看上去,这条“路”还算和谐,只有点儿不知死活的水坑而已,而且并没有想象中的、破坏和谐局面的险峻,似乎和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区扯不上关系——但人生难料再次上演:在这死水微澜的和谐官道下,暗潮汹涌,陈胜、吴广早已揭竿而起,咸阳皇城却还浑然不知———这就是他鲜明的阴险个性:所谓的“公路”,其实至少是半米深的沼泽地,或者我们用专业术语,把他叫作湿地(切记:不要事后和我讨论湿地的学术定义以及用在此处是否100%准确,技术讨论极端化很累的)。
  
  这条长得像“公路”的沼泽地,即将上演一幕吞车吃人的大戏,这和非洲大草原那年复一年永无休止上演的一幕何其相似:数不清的非洲鳄鱼躲在看似平静的河面下,等待着每年固定迁徙的角马群过河(一个角马群可以高达上万头角马),然后突然从水下把看中的猎物拖到河床深处撕得粉碎。
  

  序幕就从4轮驱动SUV 开始:丰田“陆地巡洋舰”首先被水下的鳄鱼吞噬,司机一筹莫展,他没有料到,这里的世界并不和谐,而是到处流窜着诈骗犯:看似可以通过的路面,其实是齐腰深的烂泥河,一头栽进去后除了“以头抢地尔”不会有其他办法。旁边那辆民用重卡总算勉强蒙混过关,但这只是运气——你可以不相信我,但请相信撰写此帖的这个2000年注册的、很少说话的天涯第一批老ID,若你还不相信,那一定要对要对公路的阴险充满信心:他不会总是这么好运。

  这两个难兄难弟正在拔河,白色的MPV竟然冒着白烟在拯救自称最会越野的4轮驱动SVU,日本车。也许谁也救不了谁,尤其是那辆在市区里飞扬跋扈的SUV,已经深陷其间,越挣扎陷得越深,已经把身下的“路面”刨成了一个炸弹坑——这叫自己刨坑把自己埋喽。所谓的公路已经成为战壕,一群准备过河的角马正在排队等死。退潮时,才知道谁配得上“越野车”雅号。

  这张照片招摇的显示,这辆民用重卡的好运终于到此为止。
  
  和军用重卡比起来,他不过是穿着防刺背心打架的城管队员(在这场纵横中国的“城市之间”趣味城管体育“摔角”大赛中,最新坐庄拔得头筹的代表是湖北天门),也就是那种仅仅长得很匪气、很流氓,但却骨质疏松、肾上腺素分泌缺乏、海绵体硬化难以膨胀、我们定义为最为末流的暴力货色——高级的暴力货色一般不会动手,但一定能让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生不如死。正所谓超隐于网、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诸位看客荣幸的登上超隐层级。
  
  城管队员的防刺背心很容易被糖衣炮弹打穿,这和士兵的防弹背心完全不同——他自作聪明的试图从路埂出逃,但他毕竟不是535或7904,没有坐怀不乱的本事,森林公路柔软温柔的躯体轻轻的包裹了他,他乐不思蜀了,软“泥”温香抱满怀,沉溺于河“床”。
  
  他左前轮的夸张角度表明,他的前悬架已经在这沼泽地里损坏了,而后轮已经陷得无影无踪——你就算下车走都没法走,旁边的灌木林里还是湿地,至少你要小心自己双腿的“悬架系统”被同样损坏。
  

  劫后不能余生:这位衣着鲜亮、很黄色、很暴力的民用“二流子”已经彻底被水下的鳄鱼撕得粉碎,货箱也已翻覆———西伯利亚恬静的森林公路太有才了。
  
  请注意它暴露出来的前悬架,这是民用重卡最常见的配置,那是横梁和弹性钢板组成的简单悬架——这位平时躲在暗处、卑鄙无耻的犹大在这关键时刻轻松的出卖了黄色的耶稣。
  
  这些民用重卡和我们谈论的那些军用越野重卡完全不同,尽管他个头也不小、力气也有,但在这种时候,他没有那些军用怪物6到10轮以上的全轮驱动、多轮转向、中央调压系统,也没有复杂的独立悬架、高高在上的整体越野底盘,力气更是逊色很多。
  
  即便我们不考虑这些,则普通车辆试图通过这种地形时,必然挂着低速档,则最长不超过半小时,其发动机和变速箱就已严重过热而无法工作了,在这里抛锚简直就是噩梦——这一切说明,仅仅是牛高马大有点蛮力那是没用的,这是一场沼泽和车辆之间系统层级的全面对抗,而非单个很暴力指标的较量,这里是仅仅属于明斯克535、或7900家族耕种的自留地——仅仅是低速散热这一点,就能让绝大多数车辆趴窝,而不管他有多高、多重、蛮力有多大。所以,这种对抗被我们定义为“系统级”暴力对抗,也就是说,木桶只要还有一块短板存在,依然会在即将Hi满时漏水。因此,图中这辆黄色的“流氓系统”才会被“沼泽系统”在阴险的河“床”上,搞成“全系统崩溃”。
  

  如果主宰森林的西莱娜斯今天不高兴,晚上来呕吐一点儿口水,也就是来一场雨,则你第二天出发时,就会在森林公路的中央看到这一幕。

  西部利亚的森林公路并非一无是处,他急于用这张照片证明,其实他心地善良,童叟无欺——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多老多小多重多轻是男是女,都会得到他相同的礼遇。

  非洲角马群正在过河,数量庞大,都被河里的鳄鱼困住了。只有对面那头披着苏维埃红军专用军绿伪装色的蛮牛,即便是还拖着一部拖挂车,依然喷吐着四冲程柴油机特有的白色烟雾隆隆前行——不过他的行为其实很可恶:在他通过后,路面会被沉重的车身压出更深的车辙,这些深深的车辙就是公路上属于人民的最新坟墓:军绿的怪物们照样可以继续这一幕,而人民将更难翻身。
  
  

  那辆军绿色的怪物已经安然通过————我们看看左边的车辙和重型车辆碾压后塌陷的路面,那就是类似的重卡们留下的施暴现场,也是他们的专用轨道,“公路”就这样被这些拖拉机反复深耕。而人民手里那些温文尔雅的绅士汽车们,有足够的自知之明,知情识趣的绝不打算跨过去冒险——这种公路上没有哪么多交通规则和电子眼,只要能开过去,逆行并不出格,所以那辆不知趣的白色民用卡车犹犹豫豫的探出了脑袋,跃跃欲试:一幅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找抽模样。

  旅行家们一定是在夜晚,将注满西莱娜斯口水的“欢乐谷”当成了公路,排着队吹着口哨跳了进去——你一定开始怀念红军那辆明斯克535的红外线夜视灯了。
  
  

  走投无路,撞树自杀——公路就是一个马戏团的舞台,台上干什么的狮子都有

  不要埋愿苏维埃不认真修路,在西伯利亚半沼泽的湿地或冻土地带,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路基,就算修成了,日后的维护保养也是一个噩梦,路面随时会沼泽冻土撕成碎片。也许你想到了铁路,认为它可能要好点——也许对,不过,铁路有时候也会被冻土搞成这副模样。所以,修好公路还是免了,不如另辟蹊径,造好车——这就是苏维埃怪物存在的理由。
  
  

  不要埋愿苏维埃不认真修路,在西伯利亚半沼泽的湿地或冻土地带,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路基,就算修成了,日后的维护保养也是一个噩梦,路面随时会沼泽冻土撕成碎片。也许你想到了铁路,认为它可能要好点——也许对,不过,铁路有时候也会被冻土搞成这副模样。所以,修好公路还是免了,不如另辟蹊径,造好车——这就是苏维埃怪物存在的理由。

  旅行结束。现在请把鼠标向下滑动,视线朝下:如果你喜欢她们,那就请准备一辆8轮驱动的明斯克535,横越西伯利亚——事实证明,SUV吉普车属于乔.布斯,而西伯利亚的沼泽公路归比尔.盖茨管辖,二者已被证明存在兼容性问题,轻易碰面不太合适:被咬了一口的青苹果绝对没有机会从视窗中扔到人行道上,那是没有素质的行为,视窗绝不会答应。
  
  为了你眼前的这些东西,我的价值观告诉我,那是值得的——最暴虐的公路、不会让你审美疲劳的美女、甲基苯丙胺才能在你眼前制造出的如幻风景,这些就是暴力美学的另一种诠释方式。奴役那些名叫明斯克535的、属于各位爷的大玩具,穿越西坡利亚,在那同样只属于各位爷的森林沼泽里横冲直撞。
  

  经过不厌其烦的说教,你已经明白了我们所谈论的那些军用怪物在红军序列里大量存在的合理性——例如,对西伯利亚而言,能从那里的沼泽和冻土里完好无损的出来,才叫“全地形”蛮牛。
  
  本章节将要讲述的,就是苏式军用运输霸王中,那些个性更加鲜明、身手更加矫健的成员———赤色工程师们天马行空、充满天才创意的“胡思乱想”,造就出了一些长得呆头呆脑、但却手脚麻利、大块头有大智慧、忍辱负重、习惯暴虐的沉重怪物,这些怪物和535以及7900家族的嗜好毫无二致——他们都喜欢捏碎西伯利亚的森林沼泽和冻土,然后暴虐的碾过,在身后留下一片暴力美学定义的狼藉和残破。先 Hi起来——看看本部大片的片头吧!
  
  
  
  

横扫西伯利亚森林的螺旋杀手

  
  
  “横行”霸道的利哈乔夫大闸蟹
  

  铁骨铮铮的疾行鳄鱼——他有两颗勇敢的心,再加上奴役他的你,那就是三颗。
  

  
  
  ★★★ 四、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的543系列8轮驱动重型整体式军用轮式越野运输车
  
  在我们用某些基因突变的怪胎暴虐的碾过西伯利亚之前,有必要先结识一个永远的红色经典,以防他被轻易的淹没在本章节的泥泞沼泽中——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飓风。
  
  尽管各位稍后结识他时,会感到自己已经通过本专题的第一部分,熟悉了这种绝对苏维埃式的长相和骨感,但他其实才是你熟悉的那张彪悍面孔的真正基因,不表不行,这就像我们说到天才,就必须提一提CCTV5的韩老师一样。
  
  如果你还有印象,则在本专题第一部分中,我们无数次的提到过明斯克543系列。事实上,它源于首开先河并极为成功的明斯克535/537系列。但二者的区别在一,535/537系列是独自修行,从不普渡众生;而明斯克543不同,他学习达尔文的进化论更为刻苦,集体观念也更强,不但自己得道成仙,还带动大批鸡犬一起升天——他创造了重型整体式军用越野运输车的经典,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庞大特种车系,是苏军使用最为广泛的整体式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之一,如果算上其他的衍生车系,则毫无疑问是皇冠上的宝石。更重要的是,明斯克543系列深远的影响延续至今:他的外形、结构、悬架、底盘等等,成为后来一系列类似车型的奠基石,例如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尺寸夸张7900系列,以及其后生产的各种重型整体式军用越野运输车,都无不继承了543系列的衣钵。今天,40多年过去,543系列及其子孙已经遍布世界各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543身上,总算暂时解决了爱的兼容性问题。作为苏军最重要的主战装备机动平台,他至今人仍是目前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地区的军中主力,这个宝座就算再过10年,也难以被取代。今天,我们国内能制造的、最重型的整体式军用越野运输车,实际上全部都是543的反向测绘仿制品,例如威慑台海的DF-11、DF-25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运输发射车,A-100大口径远程重型火箭炮系统的等等,但遗憾的是,我们制造能力也止步于543,本专题第一部分中那些更重型的车辆我们还无法自行制造。你了解他,也就了解了我们目前最重型的整体式军用越野运输车。
  
  在明斯克543系列诞生6年后,其总设计师鲍里斯被授予苏联国家奖,这是对经过实践检验、能够适应各种路面、天气、显示了极佳品质和高可靠性的“uraganov”的最高奖励——“Uraganov”是迷恋她的红军辎重兵们给她的绰号。
  
  从投资市场的角度看,543无疑是这个市场中最可靠的一个族群,也就是散户们———当市场的主力为出货感到为难时,散户们总能在第一时间,有组织的跑步到山顶接盘,绝对不会迟到;而当主力为吃货烦恼时,山顶的散户们又会知情识趣的早退:这,就叫可靠。对这些军用怪兽机器而言,“可靠”是军队最喜欢的品质,543是让红军主力放心的、在当时不多的散户之一。
  
  这是使用543底盘的“飞毛腿”战术弹道导弹系统,也是属于543的招牌菜,他们一生相伴,互相吹捧和包装,最终在这个地球上泛滥成灾,成为资产阶级麦田里的蝗虫。543故事,就从这张蝗虫一家亲的合影开始吧。
  
  

  ● 543基本型
  
  1959年,富有创新精神的设计部门在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设立,代号PSKT,谁也没有想到,它在日后成为养育重型整体式军用越野运输车的摇篮——仅仅过了一年,根据PSKT的方案,第一种重型整体越野底盘、也就是著名的535/537系列诞生,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参见本专题第一部分和本部分后述)。1962年,在成功的535/537系列基础上,明斯克543开始了第一张图纸的绘制。
  
  红军对明斯克543的基本设计要求为:能够适应苏联境内所有类型的道路和地区,并可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以及零下40度、零上50度的极端环境中任人驱使,也就是“全天候、全地形”——对当时汽车工业那脆弱的胎盘而言,这是一个过重的婴儿,需要完成一场接生技术上的革命。最终,接生工作交给了天才设计师鲍里斯,一辆属于各位爷的、创造历史的汽车即将分娩。
  
  543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创新设计的重型整体越野底盘、直接从主战坦克哪儿借来的发动机、能够在“赫鲁晓夫H-bomb”阴影下工作的“三防”超压全密闭驾驶舱、动力传动系统、气压制动系统、电气设备。底盘系统安装有8个独立悬挂、独立驱动的车轮,并配备了轮胎压力中央调节系统,可在行驶中方便的调整胎压。
  
  543基本型长度近12米,宽3米,高3米,自重40吨,载重量20吨(实际不止,留有余地是为了保持越野能力),满载时另可拖挂25吨级重型拖车,无准备时涉水深度1.3米,百公里油耗85升,最大燃油行程1500公里——这种出色的耐力,如果套用轰炸机类似的分类,则1500公里的行程在重型汽车分级中,可称为“战略轰炸车”。事实上,他也主要用于运载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执行战场级别的远程纵深打击任务:按照红军的一贯喜好,也就是用这个543投石器,向100-300公里之间的敌方纵深目标,抛出总量半吨左右的TNT炸药包——他才是名副其实的陆地巡洋舰。
  
  这是543基本型底盘结构简图,车体两侧各有两根独立的传动轴,分别驱动左右两侧的轮胎。
  

  这是543底盘钢梁的局部照片,可以看到每个车轮的独立悬挂系统。

  依附在底盘上的传动轴,左右两排车轮有各自独立的传动轴,独立悬架的支撑结构也清晰可见。

  这是543使用的D-12A-525A型4冲程V型对置12气缸高速液冷柴油机,功率525马力,排气量近40升,与537使用的发动机相同——刚才我们说过了,这台发动机不是543亲生的,而是从坦克哪儿收养的私生子:他是当时作为红军装甲洪流主力的T-54/55系列主战坦克所使用的发动机,也就是我们的59式主战坦克的苏联仿制原型。这台发动机不过是稍微整了一下容,例如更换了牙床、做了一个鼻梁,并换了一个身份证而已。
  
  不要吃惊,风帆汽车蓄电池的广告词早已洞悉这一切: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对这头和535/537不相上下的蛮牛而言,为了博得红军的青睐,从而吃上乌克兰平原的小麦白面包而不是黑麦面包,所以必须要装出坦克那样的风度,并在基因上形成和傲慢坦克的裙带关系,以理直气壮的暗示红军:我是一台拆了装甲、履带和滑膛炮的坦克,我也有坦克那样的Brave Heart。
  

  这是543底盘前方两个独立分割的驾驶舱的主驾驶舱。舱中安装有车内通话和外部联络两套通信系统。驾驶舱为全密闭结构,可在车内建立超压环境,实现“三防”——说明一下,所谓“三防”,即防核沾染及核尘埃、防化学毒气、防生物武器,也就是说,作为一辆汽车,他具有通过这三种死亡地带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驾驶舱的内部材料为聚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在今天看来,这种材料稀松平常,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我们逛商场所享受的中央空调系统,其中央冷却塔基本都是使用玻璃钢制造。但在当时,这是一种先进的高技术复合材料,轻巧结实。

  你也许注意到了,这些类似军用车辆的驾驶舱都喜欢设计成下图这样内凹的斜面,这不是他们标新立异,而是基于一个重要的原因:当阳光照射到正面的挡风玻璃后,不会向天空的方向形成强烈反光,反光只会射向地面,这样会大大降低类似于直升机、固定翼攻击机之类的低空猎手飞行员目视发现地面车辆的概率。
  
  也许你会说,他们依然躲不开现代传感器的追踪,例如红外热成像系统。但实际上,战场其实并非像媒体渲染的那样,已经成为技术的天堂,如果一支军队放任自己成为一只技术恐龙,后果是危险的。例如,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后的统计,70%以上的毁伤依然是使用地面火炮、非制导武器这类传统兵器造成的,他们简单可靠,工作认真,从不怠工。而在战前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类似于第4步兵师这样的所谓“数字化师”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例如,作为该师主力的、塞满复杂昂贵高技术传感器、链接战术无线网络的“斯崔克”步兵战车,仅仅为了躲避原始的苏制RPG-7火箭筒攻击,就不得不在步兵掩护下谨小慎微的前进,而不是他去履行支援步兵作战的本分——这是真实的高技术笑话。一系列相同的例子在伊拉克战场涌现,迫使拉姆斯菲尔德的“数字化、轻型化”美军的计划,在战后被彻底放弃,宣告失败——其实过去几年,我乐见美军继续错下去,沿着拉姆齐菲尔德在办公室里对着地球仪规划的宏大战略构想,变成“轻型化、数字化”的所谓技术恐龙,一旦离开电池、计算机、网络、卫星,就不知如何作战,那样的话,当他们乘坐装甲轻薄的轻型高技术车辆,被投送到大西北时,面对的将是高原上解放军重装集团军的重型坦克、重炮、以及带着半吨以上炸药的DF战术导弹的屠杀。
  
  如果这里有熟悉网络技术的看客,则你很清楚,人类目前技术水平下的网络,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一场战役的的指挥控制,完全建立在它的基础上,风险是巨大的,很容易发生以下错误:男性士兵被定时发给卫生巾、炸药被当成面包调拨给士兵作为午餐、或者射向敌方的个别导弹落到了自己的弹药库、自己的无人机疯狂追杀自己的救护车队。
  
  在恶劣和复杂的战场环境下,简单可靠的解决之道,才是最可信赖的,他们才是士兵最好的伙伴——对极端的战场环境而言,高技术往往是娇气、低可靠性和妥善率的代名词,尤其是当他泛滥成灾被滥用时。
  
  如果在战场上而不是在生活中,我只会捡起一把粗燥的AK47自卫,而不会正眼瞧一下甚至还要电池才能使用的所谓“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我还会拿起纯机械的65式指北针,而不会用平时离不了的GPS——很简单,只需要一个晚上冬天的大雪所带来的低温,就会让GPS电池的使用时间骤减到也许原来的十分之一,还要随时担心定位卫星被从西昌发射的导弹给打下来的意外。
  

  老司机们注意一下驾驶舱中结构奇怪的离合器,用这种离合器,像是给你的鞋底安了一个弹簧。

  驾驶舱特写,方向盘中央的喇叭按钮上,也不忘烙上红军的五角星印记

  这是543的基本货运型,车后还拖挂着一部大型平板拖车,司机们对着镜头招摇的探出了脑袋——在陈旧的照片所昭示的时代中,能够驾驶这种车,是司机族群中的身份象征,这让人想起物资紧缺年代的我们,司机在那时也是一个特殊的高级职业。

  既然543是“美丽不打折,漂亮100分”的红色经典,所以他的第一次公开露面,苏联人当然不会马虎,他们需要为他精心挑选一个门户对的初恋对象——这个艰难的任务被交给了丘比特。
  
  不要太相信爱神的箭法,丘比特其实喜欢用黑布蒙上双眼,然后没头脑的乱射,结果一箭命中当时还貌似守身如玉、从不迈出苏维埃大宅门的“飞毛腿”战术弹道导弹——在当时看来,这两个秘密情人的确是一对绝配。但到今天,“飞毛腿”连番跨栏后,早已飞出大宅门,到处留情、泛滥成灾,拖累着543背上了邪恶的坏名声。但无论如何,543公开亮相的第一次,到底还是交给了脚底抹油的“飞毛腿”。
  
  1965年11月7日,在年年准时上演的盛大红场阅兵式上,543运载着“飞毛腿”首度亮相,成为当天惊艳外国驻苏武官和记者们的神雕侠侣。
  

  整装待发的“飞毛腿”

  ● 543嫡系衍生型之一:543P型
  
  现在,我们开始逐个结识543的子子孙孙们,并把它们都称为“嫡系衍生型”——我们只能展示和543关系最为密切的门客。如果要算上沾亲带故的远亲近邻,则这个家族将过于庞大,可能本章节只能将笔墨完全放在他身上。你应该理解这一点,其实汽车也是如此世故,毕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但即便我们将范围限制在嫡系部队身上,也有11种之多,而本篇一共433张图片,属于543系列的就几乎占了近四分之一。
  
  1966年,543底盘的第一种衍生型号543P诞生,专用于“薄墙板”战术弹道导弹系统的运输发射车,他的左右两侧后方各增设了2-3米长的导弹作战分队成员起居舱室。这种导弹系统非常容易与刚亮过相的“飞毛腿”系统混淆,资深人士才能在这一晃而过的回合之间快速分辨。
  
  这就是汉景帝543家族首先登场的皇家长子刘荣:543P型,粗俗的栅栏状散热器与贵族身份很不相称,暴露了他与543相同的85升油耗好胃口,是个干力气活的贵族。不过,这个刘荣日后并未尽收天下于囊中:至此太子之位后,再无建树,最终在深山老林的茅屋中面对着“薄墙板”郁郁而终。
  

  ● 543嫡系衍生型之二:543A型
  
  也许你觉得意外,我们先介绍了P型,才介绍A型,按字母顺序不应是这样——这只能怪全球化对本贴的影响,我必须按照国际惯例使用英文型号。但事实上,俄文字母的顺序是不同的,但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很简单,如果资本主义的字母从A开头,那么社会主义一定会坚定的选择Z作为起点,并且毫无规律的打乱顺序,我们慢慢会适应这种“先生我后生哥,我从家婆门前过,家婆还在坐箩箩,舅舅正在摇家婆”的字母乱伦。
  
  1967年,543A型完成设计,他通过进一步合理化发动机、底盘配置,在没有更换任何部件的情况下将载重量增加到到22吨,并作为一些特种后勤支援车辆的底盘使用,例如重型越野汽车起重机、越野消防车、车载机动雷达站等。
  

  俯瞰543M型,他的这种排气方式很有推开身边一切阻碍、勇往直前的气势。他没穿裤子,粗壮的黑色底盘暴露在我们眼前,非场干练、精神,底盘中间是两个气压刹车系统所需的高压储气瓶——我们小时候总能听到汽车停车时“哧哧”的放气声,那就是气压刹车;而今天我们驾驶的私家车,都已经使用液压刹车,因此已经很安静了,只不过一些重型车辆还是要使用这种气压刹车。

  这是使用543A底盘的AA60越野消防车,他主要用于野战和大型机场、航天发射场的消防作业。例如,大型机场遍布的松软草坪会让普通消防车轻易沦陷,尤其是在一场大雨之后,而那里正是AA60们的天下。在北京首都机场,我们可以看到最新型号的的俄罗斯重型越野消防车,他们使用带有经典543基因的整体越野底盘——这些安上轮子的几十吨飘逸大水桶的满载时速超过140公里,外形和AA60类似。

  这是使用543A底盘的SA-3防空系统的车载目标搜索雷达站,张牙舞爪的粗壮金属构件,有点像陪我长大的“变形金刚”,尤其是当他起竖后(此照片中雷达尚未起竖)。

  这是使用543A底盘的SA-3系统的车载目标照射和导引雷达站,他带有一个随车操作方舱
  

  .

  .

  这是SA-3系统543M型机动雷达站随车操作方舱的内部照片
  

  ● 543嫡系衍生型之三:543M型
  
  1970年,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的设计师们对543A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整容手术,蓄意切掉了他的左脸,543M就此诞生。明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的7910型和543M外形非常相似,事实上7910就是源自543M的子孙(参见本专题第一部分)。
  
  虽非543P那样早早占位的太子,但543M却是543皇族中后来居上、最终尽收天下的成大器者,也就是日后的汉武帝刘彘——543M是543嫡系家族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车型,他像瘟疫一样覆盖了种类繁多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地空导弹、自行身管火炮、自行火箭炮、地空导弹、机动雷达站、野战指挥车、野战生活车、电子支援车等等,统帅红军最具威慑力的一线作战部队在当时最有威力的武器,并留下萌荫后世的赫赫武功。
  
  这张被人打掉半边脸的裸照,就是543家族中最著名的三皇子:543M。
  

  这是与“海岸”系统配套的支援车辆,使用相同的543M底盘,它具有光电目标搜索和战地生活保障的双重功能,带有两个3 0千瓦发电机、两套电视监视系统、一套激光雷达系统、以及卧室、餐厅、厨房、娱乐设施等。

  这是与“海岸”系统配套的支援车辆,使用相同的543M底盘,它具有光电目标搜索和战地生活保障的双重功能,带有两个3 0千瓦发电机、两套电视监视系统、一套激光雷达系统、以及卧室、餐厅、厨房、娱乐设施等。

  这是使用543M底盘的双联装“冥河”岸基反舰巡航导弹机动作战系统,由8人组成一个独立的作战单元。这套系统体形硕大,集目标搜索、导弹运输和发射、导弹导引于一身。得益于优异的543底盘,在这种布满乱石的路面也胜似闲庭信步。
  
  在这种庞然大物面前,你会感到你的骨架和肌肉没有任何用处。
  

  543M型“冥河”全貌展示,一台标准的暴力机器+变形金刚,非常非常漂亮。别跟我谈他过时了,年轻时他也是一条好汉,谁都会老,但这并不妨碍他的美感、骨感、肌肉感。

  作者:午夜狂欢2001 回复日期:2008-1-19 21:34:10 
    直播留名!会不会被lz骂呢!??
  ————————————————————
  说话管不了,就是别在中间贴图:)
  以下是一套使用543M底盘的SA-20(即S-300)地空导弹系统组图,我们进口了相当数量的此类系统,其中一部分部署在上海
  
  这是SA-20系统的543M底盘96N6相控阵目标照射雷达站,雷达天线处于起竖状态。
  

  96N6的雷达天线处于行军收起状态。

  这是SA-20系统的543M底盘指挥通信车

  
  这是一台使用543M底盘的野战生活保障车。一般而言,一台标准的苏式野战生活保障车由若干餐厅、宿舍,门卫室(竟然有门卫)、厨房、娱乐室、高射机枪自卫火力单元等几个部分组成。就这种使用543M型底盘的野战生活保障车而言,他能够提供多达24人同时在车内就餐、娱乐、睡觉的充足空间,完全可以满足一个排级特种作战单位在荒芜人烟的地区独立行动的需要。
  
   诸位一定有对这种极为生活化的怪物充满兴趣,在猜测它那大大的背囊里是否也有酒吧、KTV,呵呵。现在,我们有一个难得的机会,那就是深入这个背囊,一探究竟:)
  

  像上篇中探究7912“白杨”战略导弹运输发射车内部结构一样(参见本专题第一部分),我们先近距离观察一下他的外貌。这是整车前部,

这是整车后部的底盘局部,仔细看看那高度夸张的“工”字形底盘钢梁,还有擀面杖般的悬架,轮胎的花纹非常深

  像上篇中探究7912“白杨”战略导弹运输发射车内部结构一样,我们先近距离观察一下他的外貌。这是整车前部。

  车内的发电机和其他动力设备舱

  准备好,从这里开始登车——这辆停在车库内的穿戴整齐,没那么脏。

  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舱室,1号餐厅,对面是两个铁楸状的挡板,放下后就是从里面递送食品的窗口,灯不还少。它可以容纳12人同时就餐。

  转过身来,这就是2号餐厅了,它可以容纳8人同时就餐。

  进入厨房,和7912“白杨”导弹运载发射车厨房一样(参见本专题第一部分),也是铆钉毕现的装修风格,这是厨房右侧前半部分的水池。照片下方露出的尖角,是电炉的一部分

  这是厨房前半部分中央区域,摆着刚才提到的那个笨重电炉,电炉上一共四个炉盘,看尺寸,每个功率至少2000瓦。

  控制电炉、锅炉和其他厨房用电设备的的配电箱,块头不小,门外是下一个舱室。

  储物舱的局部,这里比较拥挤。

  进入第六个舱室,这里就是娱乐设施了,呵呵,仅供聊天闲谈的咖啡座。

  这是第七个舱室,也就是为最里层的安静所在了——理所当然,这里被设置成为集体宿舍。这是走廊,旁边就是若干个卧室。

  
  ● 543嫡系衍生型之四:547型10轮驱动、12轮负重重型越野运输车(12X10)
  
   60年代中期,在543P的底盘和总体布局基础上 ,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开始设计衍生型547,作为研制中的“Pioneer”战略弹道导弹的运输发射车。
  

  与543基本型和其他嫡系衍生型一致的8轮驱动不同,547将8轮驱动升级为10轮驱动,但在是测试中发现10轮驱动依然不能满足“Pioneer”战略弹道导弹的大胃口,因此将其进一步升级为12X10的驱动、负重结构。另外,还更换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并增大了车体两侧驾驶舱后的动力舱、燃油舱体积。定型后的547被称为547A,并于70年代初投入量产。

  70年代中期,按照略火箭军的要求,547被进一步改进,最终繁衍出7916系列(参见本专题第一部分),那算是543的孙子——我想你已对这些苏维埃重型车辆眼花缭乱的血缘关系关系感到迷糊了。
  
  这是一辆使用547型作为牵引车的超重型拖车,用于将战略弹道导弹运送到地下发射井的作战阵地。他全长50米,载重200吨,丝毫不亚于7400系列重型拖车(参见本专题第一部分),也是一列不折不扣的“公路火车”。
  

  ● 543嫡系衍生型之五:7310型
  
  70年代中期,543衍生型号7310问世,越野载重量进一步增加到24吨,另可牵引25吨级拖车,并在苏联汽车工业50周年展览会上第一次公开露面。它主要用于红军辎重部队的物资运输、或作为超重型拖车的牵引车使用;在民用领域,被用于勘探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田、以及路况恶劣地区的货运。
  

  这是由一辆7310打头的超级牵扯拖车结构,正在运送一枚洲际战略弹道导弹。整个牵引车由一辆7310牵引车、两辆卡姆斯基汽车重工联合体的重型牵引车以窜连方式联合牵引,延绵百米,场面壮观。

  
  ●543嫡系衍生型之六:73101型
  
  1976年,在7310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73101型。他除了与7310相同的用途,也被改装成一些特种车辆,例如5573重型汽车起重机、AA60越野消防车等。
  

  ● 543嫡系衍生型之七:7313型
  
  80年代初,543A型进一步改进后,增加了大约1吨的自重,缩小了燃油箱容量,最大行程减少到600公里,该型号被称为7313型,依然主要用于货运、石油钻探、5576和6571重型越野汽车起重机等。
  

  
  ● 543嫡系衍生型之八:73131型
  
  这是基于7313改进后形成的73131型重型军用越野动力车,主要为一些大型武器装备提供野战条件下的电力供应。
  

  
  ● 543嫡系衍生型之九:73132型
  
  这是缩短7313底盘的长度后,改进形成的73132特种军用越野运输车
  

  
  ● 543嫡系衍生型之十:7410型
  
  这是基于543A的越野牵引车衍生型,改进了,专用于牵引重型整体军用装备拖车、以及平板拖车和特种拖车,在保持相对较好越野能力的情况下的最大牵引能力为32吨,它有两种不同子型号,下图为第一种型号,在543A驾驶舱的后部增加了一个乘员舱,其后部底盘上用于挂接拖车的绞盘结构和535/537系列的牵引车型相同。
  

  这是使用7410第一种子型号牵引车的大型油罐拖车,其罐车与535、537系列有关拖车相同。

  这是基于7410第二种子型号牵引车的平板拖车,其7410牵引车取消了第一种子型号驾驶舱后方的乘员舱。
  
  

  
  ● 543嫡系衍生型之十一:7510型
  
  这是最后一支543嫡系部队:7510型,一种自卸式货运车,这种车型被形象的称为的 “翻斗车”——劳神费力的复杂543家谱终于全部理清了。
  

  
  
  红色经典543退潮,而暂时被压制的其他怪物们,已经急不可待,跃跃欲试,即将出笼。
  
  ★★★ 五、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的520系列重型军用轮式运输车
  
   本质上,520系列都不是汽车,而是扔下锄头、抖掉泥土、换身衣服精心打扮后,伪装成汽车的拖拉机——在整体越野底盘诞生前。天马行空的苏联设计师又后退一步,想到了拖拉机,他们尝试把一些重型轮式拖拉机培养成重型越野运输车,混进红军的革命队伍。
  
   ● 520系列之一:527型2轮驱动重型牵引车
  
  代号527的怪物不能单独亮相,因为他生来就是一个残疾人:他没有脚,站不稳。因此,他只能和被他牵引的平板拖车一起露面,那就是他的轮椅,一辈子也离不开,他们形成一辈子相依为命的平衡,跌跌撞撞的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一旦脱离了身后的拖车,这根贱骨头立马就会倒地装死。
  
  这个只有上半身的怪物,自卑于拖拉机的庸俗出身,在入土之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甚至没有墓碑——只剩这张仅存于世的遗像。甚至这张遗像也非常罕见,我保证各位没法找到。而我,只能对着他的遗像写出以下自言自语的祷文。
  
  从拖车的8个轮胎估计,30吨的载重量是可以达到的——不过,527牵引车和拖车之间的连接绞盘结构和轴承,无疑会因为没有长脚的527牵引车,承受巨大的扭力,而且长长的拖车产生的杠杆效应,更会加重这种的负担,所以我们才会在遗像中看到尺寸暴力的拖车连接臂——追思结束。
  

  
  ●2、528型
  
  这又是一个只能将其遗像放在柯蓝或福尔摩斯的办公桌上,请他们推测其生前事迹的死者。
  
  我们能与遗像一并提交的线索非常有限:4轮驱动,身份证号码528,父亲是一位拖拉机,社会关系比残疾人527还简单,连类似于平板拖车这样的生前友好都没有,而且,他还是一个喜欢冒充重型越野运输车的拖拉机诈骗犯,但是那双不相称的大脚时常出卖他。同时还要提醒他们,这张照片比527更为珍贵,早已与世长辞,决不能弄丢。
  

  这是刚才被我遗忘的、关于528父亲的证明材料,遗传特征表明了他们的父子关系:都有一双过大的脚。注意,这张遗像是背面照,他和普通拖拉机不一样,鼻子长在背上而不是脸上。

  ●3、529型2轮驱动4轮
  
  不用我多嘴了,你一定能想到529依然还是拖拉机出身,只是尺寸更为离谱,看看照片中的驾驶员就清楚了。
  
  529于50年代中期开始设计制造,配备一台YAMZ生产的两冲程8缸水冷柴油机,根车型不同使用不同型号,其功率从165-530马力不等,使用5档机械变速器,基本型最高时速40公里,百公里油耗120升,巨大的轮胎直径接近1.8米。
  

  529的改进型529I已经长得像一部标准的重型运输车,但它毕竟是一台拖拉机,并没有真正重型越野运输车的独立悬架、全轮驱动和特殊底盘系统,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小智慧”,只有类似于露天矿山专用车辆和机械那样唬人的外形,但越野能力有限。不过在当时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它还是被广泛作为战略火箭军的中程弹道导弹运输车使用,但不具备导弹发射能力。看看下图这辆529I中程导弹运输车,士兵的个子还没轮胎高,加上其背负的中程弹道导弹,就是一个让你充满恐惧感的怪胎。

  
  ★★★ 六、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的530系列重型轮式军用越野运输车
  
  
  ● 1、鸳梦重温:535/537系列再欣赏
  
  这两个兄弟各位至少已经混了个脸熟,我们不但详细介绍过(参见本专题第一部分),还被我频频拿出来招摇过市的亮宝。不过,他作为我的掌上明珠,也同样属于530系列,所以有必要从其他角度再展示一下有关他的细节故事,并作为艺术品再宠幸一次,以期加深各位对他在红色运输车发展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543是红色经典,那么535/537就是这个经典的奠基石。对这辆50年代就带着成熟的中央轮胎调压系统、夜视设备、装着主战坦克发动机、自设计之初就被定位为“沼泽沙地车”的重型整体越野运输车奠基性产品,即便在遍布机械天才的德国,到今天也有很多FANS。事实上,他不但首开重型整体越野运输车的先河,并在幕后默默成就了543的辉煌(甚至二者大量零部件都可通用),同时还是后来很多苏式经典军用重型拖车的鼻祖,例如,各位印象深刻的、彪悍的7428重型军用拖车(参见本专题第一部分)、以及库尔干拖拉机重工联合体的8005型等等,他们本质上都是535/537换了心脏、新衣服和身份证后的马甲,这些马甲接下他的宝座,继续在红军和今天的俄军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天的前苏联地区依然存在为数不少的535/537。
  
  这张在本专题第一部分中亮过宝的漂亮风景照片,已经造成了误会——我们都以为它是一辆再普通不过的537货运拖车。但你被这个外表憨厚、颜色鲜亮的家伙迷惑了:这其实是一辆专用的战略弹道导弹运输车,不过精心的伪装还是骗过了我们所有人,包括图中这位遛狗的爷:他只会把它当成一位搬家公司的干粗活的蛮牛而毫不在意——在这美丽的风景下,掩盖着载重量150吨的笨重杀机和以“万吨”为计量单位的爆炸当量。
  

  这是画家笔下运输T-54/55主战坦克的537拖车,这幅油画的背景是高原。美国和苏联军中都雇有专门的以军用装备为对象的画家,双方争先恐后的用这种极具亲和力的方式,有意无意的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肌肉——暴力美并不是吴宇森发明的,他早已成为冷战中的特殊武器,用艺术的方式暗渡陈仓,向你偷偷的传递着唯我独尊的威慑力,我认为这些画家都是“战略影响办公室”的主任:)

  这是精致的537拖车模型,旧化处理较为理想,因此其金属质感和轮胎的橡胶感已经显现出来

  
  这是537牵引车型的部分细节部件解剖图,图示说明如下:
  
  1、2:底盘后部牵引重型拖车的绞盘结构示意
  3:车轮独立悬挂系统的侧倾角度示意,非常灵活,而我们今天的私家车几乎都没有这种能力
  4:刹车系统
  5、6:轮轴结构
  7、牵引轻型拖车的挂钩
  

  带着笑脸、憨厚敦实的大汉,这幅小模样招人疼

  一辆维修中的537牵引车,机械师已经打开了他的发动机舱盖——和普通车辆不同,他的发动机舱盖在车顶,一共两个对开,因为他采用的D12坦克发动机太大了。上次太晚了,机舱内的详情我们没时间看,这次补上:)

  发动机维修状态全貌。上图中发动机的一小部分已经被移出机舱,两个巨大的黑色空气滤清器暴露出来。
  

  凑近看看:照片右边是已经支起的机舱舱盖,左边是紧挨机舱外侧的长方形物体是发动机散热水箱和风扇

  他使用的D12坦克发动机局部照片

  使用573牵引车运输T-54/55主战坦克的组图,坦克自助登车,然后被拖走。由于坦克的履带、发动机工作寿命都较为有限,而且容易毁伤路面,因此和平时期,坦克挪窝都交给类似于573这样的重型军用拖车来进行。坦克的履带制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也不便宜。例如,印度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至今,整整30年未能成功而在去年被迫放弃的“阿琼”主战坦克,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其履带平均行驶300公里就会断裂,一直无法解决,这在战场上无疑是个灾难。所以,就算卢布再多,平时也要省着用

  黑白的画面、乌龟一样的T54/55坦克、呆头呆脑的537,透露了这个运输纵队的阴险

  在此,我们简介一下更多类似于535/537这类典型的苏式整体越野底盘结构、以及拖挂车结构,其中一些是极为少见的庞大巨兽,简介如下两图
  
  1、 20个及20个以上轮轴的大型整体式越野底盘,类似于介绍过的7907(参见本专题第一部分)
  2、两辆4轮轴整体底盘联合组成的8 轮轴拖挂车
  3、另一种由两辆4轮轴整体底盘联合组成的8 轮轴拖挂车
  4、两辆8轮轴整体底盘联合组成的16 轮轴拖挂车
  

  5、12轮轴整体底盘牵引的12轮轴拖挂车,类似535/537的典型结构
  6、 9轮轴整体底盘牵引的8轮轴拖挂车
  7、 一辆4轮轴、一辆6轮轴拖挂车共同组成的10轮轴拖挂车,类似于7404(见本专题第一部分)
  8、10轮轴整体越野底盘
  

  这是两辆8轮轴整体底盘联合组成的200吨挂车运输结构,正在运送巨型的金属构件

  14轮轴的重型整体越野底盘7917(参见本专题第一部分)

  
  ★★★ 七、明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的8021/8022系列重型整体式军用轮式越野运输车
  
  ●1、8021型6轮驱动重型越野运输车
  
  这是本专题中属于两个明斯克家族麾下的最后一位爷,然后我们就将改换门庭,让新人登场。
  
  他的长相让人不免担心:身材高大,体重不轻,却只有三寸金莲,头重脚轻,其实这这种外形专为沙地越野设计。他安装一台400马力的YAMZ柴油机,自重30吨左右,最高时速80公里,载重量18吨,其驾驶室内层也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以增强潮湿气候下的耐腐蚀性能,并提高隔热和降噪能力。
  

  这是8021的结构简图,全车长度11米左右。

  
  
  笔记本的内存烧光了,必须重新启动一下,5分钟后再继续发。
  
  
  
  8021专用于SA-3防空系统改进型的地空导弹运输发射车使用,他的外形非常另类,有点像我们的KS-1地空导弹运输发射车。

  8021专用于SA-3防空系统改进型的地空导弹运输发射车使用,他的外形非常另类,有点像我们的KS-1地空导弹运输发射车。

  这是SA-3改进型的车载雷达站,他使用8021的衍生型80211,这种型号改为4轮驱动、6负重结构,自重降为23吨,发动机功率降为360马力。

  ●2、8022型4轮驱动重型越野运输车
  
  8022是在80211基础上改进而成,主要改进之处包括:自重进一步到16吨,载重10吨,发动机功率250马力,驱动系统调整为4轮驱动。 他依然被作为SA-3防空系统改进型的专用车辆。
  

  这是一个SA-3防空系统改进型基本作战分队,第一辆车为8022支援车,主要提供电力等后勤支援;第二辆车为80221雷达车。

  
  
  ★★★ 八、利哈乔夫汽车重工联合体的130系列
  
  告别明斯克的拖拉机和汽车,我们接下来继续骚扰另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思想家:利哈乔夫汽车重工联合体,这是他在本专题中第一次露面。
  
  下图就是利哈乔夫汽车重工联合体的汽车商标,中规中矩,完全没有明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那商标的张狂劲儿。的确,他没有制造过明斯克们那样的大块头,但这面红旗下生出的每一个蛋,都个性鲜明,身手矫健——我们在本部分作为片头的那几张照片,名字都叫利哈乔夫。他是一位喜欢胡思乱想的思想家,在今天我们将之称为创意。他一直是苏维埃领袖们的御用汽车提供商,这一点延续至今天的俄罗斯:你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浩浩荡荡的克林姆林宫车队,其实都出自他之手,俄罗斯人的自尊心不允许别人的汽车出现在那里。
  

  ● 1、130型两轮驱动中型军用运输车
  
  这是第一位登场者,他相貌平平,既不重也不高,没有特殊悬架和底盘,和越野扯不上关系,似乎有违本专题“重型、越野”的宗旨——不过我刚才说过,名叫里哈乔夫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他也不例外。因此,在这个家族中,尽管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怪物,但你也绝不能小看这些面貌平庸者。
  
  由于他量级不够本专题门槛,将其纳入是我法外开恩,因此其详细情况就不做介绍了,只从特殊的角度去了解他的个性。
  
  这是一辆用于野战机场夜间照明的探照灯车,使用130底盘,远处是一排米-8“河马”中型运输直升机。
  

  这是一辆130防爆车辆,配属给苏联内卫部队,类似于我们的武警,想得比较周到,还配有临时指挥交通的红绿灯,车顶是一个防弹玻璃观察窗,注意观察窗前后的像晾衣架一样的通信天线。

  别误会,这不是运猪的,他是只有苏联人才会想到的城市公共汽车,使用130底盘的拖车结构。

  这是一部使用130底盘作为道具的电影片段,在浩如烟海的汽车里,导演偏偏选中了130,不能仅仅说是偶然,因为他看似瘦弱的身躯其实很结实。
  
  130一跃而起,不知奔向何方
  
  

  穿过蟒蛇的喉咙,进入他长长的身体

  ●2、131型6轮驱动中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如果你足够细心,则会在阿富汗战争题材的纪录片或电影中,例如《第一滴血》,看到下图所示的一幕:架设在131型6轮越野运输车上的ZU-23型23毫米机炮,灵活的旋转着,向可能存在游击队阵地的可疑目标倾泻火力——苏军的辎重运输车队是阿富汗战争链条中最为脆弱的一环,从前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到喀布尔的500公里崎岖山路,游击队四处出没(与强大的侵阿苏军正面对抗是没有出路的,唯一的机会在脆弱的后勤运输线),而苏军后勤运输长龙的对抗方式,就是呼叫武装直升机以及依靠随队坦克、步兵战车的掩护,而每一个长龙般的运输车队中,则是大量夹杂着这种使用灵活、火力强大的“131人工弹雨抛洒车”。甚至在侵阿苏军许多兵营、军事基地,这种车辆也被作为重要的自卫手段,而在几年前发生的俄罗斯车臣内战中,他依然无处不在——这个简单可靠的战地发明,显然深得士兵欢心。
  
  作为一种配置丰富、能力非常全面、可靠耐用、使用灵活、适应性强的中型军用越野运输车,利哈乔夫131与另一种同级车型、也就是卡姆斯基汽车重工联合体的375型(二者外形很容易混淆),共同成为红军辎重部队中型越野运输车的基础装备,在苏军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从1966年定型后,至今仍在生产——也许他的设计师早已升天,但他还健康的活在人世。
  

  缺张图片,等几分钟
   131基本型
  
  1958年,这辆卡车中的AK-47,也就是131开始了最初设计的工作,下图是他最初的雏形,和最终的样子差异较大。
  

  1959年,131设计定型,最终演变成下图所示的模样,但由于利哈乔夫繁重的军工生产任务,其第一批量产直到1966年才开始,直到今天这种生产仍在继续,而且当年定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较大的改进——显然,他的设计非常成功。
  
  它采用一台8缸水冷汽油机,功率150马力,载重3.5吨,配置液压助力转向、防水点火系统、中央轮胎调压系统、寒区发动机预热系统、牵引力4.5吨的前置绞盘(用于自救或施救),最高车速80公里,可涉水1.4米深。
  
  作为一辆中型越野军用运输车,他的配置非常丰富,甚至拥有重型车辆才有的中央轮胎调压系统,他的悬挂系统设计出色可靠,使他具备了的优异的越野能力,稍后他将为我们动感的炫耀他的悬挂,也通过他,我们可以了解这些笨重的军用运输车拥有出色越野能力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131而言,他和535/537一样拥有很多FANS,他们干脆把它当作SUV使用。如果你无法找到535穿越西伯利亚森林,则完全可以考虑他:)你也许想到了本贴开头第一张照片中的那辆157“老解放”,样子似乎和他差不多,但他们的能力完全不同,如果中苏当时还在蜜月期,则我们最终成型的、延绵几十年的“老解放”创业故事,也许该由131谱写,而不是落入157的魔掌。
  
   由于量产计划的意外推迟,131比157晚出生很多年,但他一现,就迅速全面的取代了157。
  

  131和他的FANS们。这辆纯粹的底盘原属于前东德人民军,轮胎上的那根“横圆柱”,就是其中央轮胎调压系统的一部分。

  注意他扭曲的后轮:不但高低不同,而且最后一对轮胎还向外倾斜,仿佛已经散架——这就是军用车辆典型的特殊悬架,在崎岖的路面上依然能保持“贴地”能力,何况还是6轮驱动。而民用车辆此时至少有一对轮胎已经悬空,失去抓地力,陷车也就很容易发生。

  还是后轮悬架展示,他正在牵引一门著名的苏制D-30型122毫米榴弹炮(虽有帆布覆盖,但特征非常明显),他也在阿富汗战场大量使用,他们患难与共。此炮我们也大量仿制,是目前我军122口径火炮的主力,尤其是122毫米自行火炮系列。

  
  
  
  此位置后各位请勿发帖,明天我接着把这一集发完——这是最后一次发卡车了,太多了,就算这一期发完也不过是苏军卡车的九牛一毛而已。
  
  
  
  
  
  
  
  
  感谢各位暂未回帖的充分配合,下午13点准时开始发布本章节昨天未能发布完的260张张图片
  
  
  
  
  
  推迟到13:30,吃午饭!
  
  请勿再回帖
  
  推迟到13:30,吃午饭!
  
  请勿再回帖
  
  推迟到13:30,吃午饭!
  
  请勿再回帖
  
  
  接着昨天未能完成的直播,继续开始.........
  
  
  
  这是131野战通信车

  131反舰巡航导弹运输车,没有发射能力

  使用131底盘的BM-13火箭炮,“喀秋莎”的历史味道很浓

  使用131底盘的“冰雹”B型火箭炮,“冰雹”的另一种底盘为卡姆斯基的375型,两者外形极为相似,容易混淆。

  这是131的牵引衍生型131V,它主要用于牵引中型拖车和军用装备

  使用131V的平板拖车,带有一个轻型起重臂

  这是131的自卸车改进型131S,结构独特,与众不同——劳神费力的非要举那么高,利哈乔夫们的确与众不同

  为了充分展示这个典型以及军用车辆的特殊悬架,我们请三辆不同型号的131来Hi一段儿越野小曲。
  
  这是登场的第一辆,131野战生活车,他在带着方舱、已充分负重的情况下为我们表演。
  

  发动机舱

  中央轮胎调压系统的前后轮胎压力表:该给那个轮胎止锁,一切尽在掌握(盘中提示:计算机内存小于1G哲,请加大IE浏览器缓存到500M,否则再撑可能要瘫痪)

  棱角尖锐的红军徽标,本杂货铺专业贩卖打上此标记的货色

  小怪物出动。碎石路面,有过越野经验的,都知道这种道路的“隐藏和危险”

  这种河沟看起来是小意思——但是,两侧地形所致,使车辆通过的接近角和离去角都很大,很容易挂伤底盘,或者导致其中部分轮胎悬空不能动弹(不过这种6轮驱动风险不大),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你越野中一路披荆斩棘、情绪很Hi的时候,呵呵。

  离去角非常大(再次盘中提示:我的3G内存已被吃掉1.3G,各位密切留意,我的窗口要多些,目前有3倍图片数量的缩略图要显示,今天我使用最强悍一台机器才能顺利发帖)

  保持轮胎“贴地”能力的悬架,因此即便路面坡度这么大,车辆还是基本处于水平状态——普通车辆早已头朝天或者其中一个后轮悬空,失去抓地力

  保持轮胎“贴地”能力的悬架,因此即便路面坡度这么大,车辆还是基本处于水平状态——普通车辆早已头朝天或者其中一个后轮悬空,失去抓地力

  .

  角度非常大,但后轮依然没有悬空,紧贴地面

  第二辆131登场,这是一辆油罐车型。
  
  这是一片森林里的烂泥地,注意红线标明处显示了轮胎扭曲的角度,尤其是右前轮,似乎快要散架的样子,其实对他来说很正常,这就是特殊悬架的作用,车辆可以不至于严重侧滑——如果旁边是悬崖或者河流,那突然较大的侧滑是非常危险的。
  

  上图说明:各自为政的轮胎:一部沉重卡车的灵活的悬架
  
  下图还是还是悬架展示

  第三辆131的登场,这次是一辆兵员运输型
  
  在他面前,是一个至少60度的陡坡——把它看成垂直也差不了多少,接近角也非常大,看他怎么上去。
  

  6轮依然紧帖地面,车身迅速恢复接近水平状态

  ● 3、132型6轮驱动中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132基本型
  
  这是长有6双大脚的132,它专为沙地越野设计。同样作为失踪的恐龙,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只有这两张罕见的照片。
  

  132A型
  
  该型号于1968年设计,同样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只有这些模糊的身影和保留至今残存的遗迹
  

  被遗弃在报废车场的132A,亮出来晒一晒历史的锈迹

  ● 4、E134型8轮驱动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1955年,E134型开始进行设计,是苏联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的早期尝试之一。他全重超过10吨,载重3吨(越野全重已经达到重型车辆的分级标准),另可拖挂3-6吨级拖车,最高时速65公里,前四轮转向,采用一台6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30马力,满载时可通过1.5米宽的沟槽,0.6米高垂直障碍,1米深度的河流,带有原始的中央轮胎调压系统。
  
  在当时缺乏可用重型车辆的情况下,E134因其较为出色的越野能力,被广泛用于运输的重型火炮系统。
  
   不考虑轮胎,则他的样子似乎很像157“老解放”,但是他们完全没有关系,至少发动机和机舱就要大出很多,图中四个轮胎上方的倾泻“金属杆”,就是其原始的中央轮胎调压系统的一部分——虽然原始,但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成熟产品。
  

  这是E-134的8轮驱动结构侧示图

  一辆E134正在通过一条沟壑,照片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模糊,但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发动机舱比157“老解放”长至少三分之一。

  带有排雪铲的E134,用于雪地行驶

  这组图片显示了正在通过雪地崎岖路面的E134,红线为其处于不同“贴地”状态的轮胎

  ● 5、134型8轮驱动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在E134所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新的134型开始着手设计。 它自重15吨以上,采用一台功率更大的240马力12缸发动机,自动液力传动系统,独立扭杆式悬挂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配有自救和施救绞盘,全密闭防水车体,寒区发动机启动加热系统,中央轮胎调压系统可调压力——看得出,在那时,这些配置相当高级,也表明它专为沼泽、沙地这种艰难的道路设计,事实上在这些地形上他如履平地。
  
  

  这是一辆满载的134越野演示组图,既然是重型货色,那当然伸手不会平凡
  
  这是一个估计2.5米左右的深沟,无准备满载直接通过这些壕沟是需要具备的能力——在苏军规划中的高速进攻中,等待工兵修整布满战壕的战场是不现实的,辎重车辆必须要有与装甲突击集群相近的越障能力,才能保证持续进攻的后勤供应。
  

  在战场上跟随机械化部队,就需要这样快速跨战壕

  134正在通过一个土埂,红线标示出了两个轮胎的不同位置(独立悬架的作用),蓝线处标明了车体依然处在基本水平的状态,这是普通民用车辆做不到的。

  这是一个垂直障碍,高度在估计在1.2米左右,这种垂直障碍与对坦克的要求相同,因为134们的任务是要为高速推进的装甲集群提供后勤支援。

  这是一片标准的沼泽地,人和车当然都不敢轻易进去。这辆134正在高速冲进这片布满陷阱的泥海。

  沼泽方舟拖着沉重的身躯一跃而出,转瞬之间虎口脱险

  
  ● 6、135系列8轮驱动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135型的技术储备工作早在5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到60年代设计定型,他的设计目的是定位为当时红军重型武器系统的专用野战机动平台,只是后期才开放于民用。 他和设计目的相同、但风格迥异的著名明斯克543系列一起,成为当时红军地面部队重武器装载平台的另一个主力。和543系列稳定的面部遗传特征不同,基于相同的底盘结构7种135车型都长得各有模样。你完全无法从外形上看出他们源于同一个135胎盘。
  
  这是135系列的总设计师
  

  1、135基本型
  
  该型号实际是135系列的标准底盘,其他6种衍生型都使用基本型底盘。他装有两台利哈乔夫自产的375水冷汽油发动机,每台功率181马力,总功率360多马力,排气量14升,两台发动机各自负责独立驱动车身每侧的4个车轮。8轮驱动,前、后4轮独立悬挂和动力转向,而中间4轮则是固定于底盘上——这些独特的两台发动机配置和悬架设计是非常罕见的,所以利哈乔夫们总是喜欢胡思乱想,更让你瞠目结舌的怪胎还在后面。
  
  该车全长9米多,宽度近3米,高度2.5米,全重20吨,载重9吨。配置有中央轮胎调压系统、采用液力机械变速箱、液压助力转向和气压\液压混合制动系统,全密闭防水驾驶室,百公里油耗88升,最高时速65公里,可通过0.9米的垂直障碍,3.6米宽的壕沟,以及1.2 米深的河流——他的样子非常像一只牛蛙。
  

  这是135系列独特的两台发动驱动结构侧视图,说明如下:
  1:发动机
  2:变速箱
  3:主传动轴
  4:分动箱
  5、6、7:贯穿4个车轮的传动轴
  A、B、C、D:4个轮胎的轮轴
  

  真实的135机舱内部,可以看到两个独立的浅色变速箱和深色发动机

  135的驱动机构素描

  2、135B型
  
  该型号为苏军内部称为“月球”的大口径战术火箭系统的运载发射车,样子进化得更像一只牛蛙,不过不那么凶悍了。
  
  (感谢天涯的IIS和APS今天下午意外的好表现,在这个下雪的周五让我们Hi的既有广度、又有速度)
  
  

  3、135E型
  
  该型号的设计目的是作为作为导弹运载车,后来被作为全电传动车辆的实验平台。他的脸严重塌陷,惨不忍睹。
  

  .

  3、135K/135KM型
  
   这是在135E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型,有K型和KM型两种,作为巡航导弹运输发射车使用,在196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式上首次亮相,更加塌陷的脸和装载巡航导弹后的恐怖模样,让人无法在当晚入睡。
  
  这是135K的纯底盘,第四组轮胎没有拍到
  

  刚面发错了,更正如下:
  
  

不怀好意的屁股

  4、135L型
  
  和前三种子型号不同,该型号为通用型,进行了较大改进,主要修改了发动机、传动、悬架的设计,并提高车速到72公里。他和135LM一起,成为135系列中产量最大的型号,用途广泛。
  

  135L和一辆履带式军用运输车在烂泥地里被两根钢索连接起来——可以肯定,其中一个不能从这里出去,需要另一个帮助。到底谁在帮助谁,下文自有分解。

  这不是导弹,这是使用135L的“蛙-7”重型大口径战术火箭系统,没有制导系统的“自由飞火箭”。

  一部笨重的135L向我们驶来,准备来个原地转弯,展示其转向系统——此时又像一条蠕动的蟒蛇一条

  红线处是其通过后碾坏的地面

  
  5、135LM型
  
  该型号是135L的改进型,外形差别不大,除了作为重型军用装备的运载平台,也作为货运车辆使用。
  
  (我的内存已经被吃掉1.5G了,但还没分页,各位的PC听天由命了)
  

  涉水疾行

  作者:youngtree_cc 回复日期:2008-1-20 16:12:35 
    刚才在路上拍到一辆血脉纯正的国产军品铲雪车在铲雪,不知能否借楼主地方发一下,呵呵
    等待最高统帅部批准。。。。。
  
  ————————————————————
  后面的怪物还多,这页还没分,等发完了吧:)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使用135LM的军用带式舟桥架机械化桥车,类似于我们的79式带式舟桥

  一套135L或LM的满载越野组图,帆布下隐藏着“自由飞火箭”
  
  牛蛙粗壮的后腿发力。从陡坡上一跃而起。

  这就叫目空一切的气势:全密闭的驾驶舱、机舱、防水点火系统让他可以在这里为所欲为

  本节开头的谜底就在这里:请对比下两图中森林相对车辆的位移,则可以肯定,作为越野性能稍逊一筹的轮式车辆,135LM竟然在田地撒野,胆敢牵引履带式运输车

  
  6、135P型
  
  135P是135系列的海陆两栖型——我没有写错,不是水陆两栖,确实是海陆两栖。它是一辆可以运载5吨货物、在5级海浪中前进的大型两栖运输车,水上行驶时速最高可达16.4公里,这创造了当时的记录。
  

  以下是一套135P从海上的两栖登陆组图——怪物看起来笨重,但在战场上的确不笨

  直接砸下来,谨小慎微不属于135

  
  7、135SH型
  
  该型号是135系列的怪胎——我想你已经注意到了,他的前轮太特殊了。
  

  这是其驱动结构解剖图:
  1:轮胎
  2:驱动电动
  3:减速器。
  

  一辆135SH为我们展示他独一无二的原地转向能力

  .

  
  
  
  ●7、137型
  
  这是一种大型军民两用拖挂车,就不做详细介绍了,仅仅展示四张图片
  
  (还好,我的内存消耗目前我稳定在1.7G左右)
  

  
  ★★★ 八、利哈乔夫汽车重工联合体的150系列
  
  如果你出生于70年代或之前,对他一定非常熟悉,甚至很有感情——150系列就是我们那熟悉的“老解放”的苏联仿制原型,总之我就是在他眼皮底下他长大的。它是我们汽车工业的奠基石之一,这个故事在我们手里延绵了几十年。
  
  本来打算跳过这一系列,直接进入后面吸引眼球的怪物们——毕竟,和后面的怪物们比前来,他个性并不突出,也跨不进本专题“重型、越野”的门槛,他的每一种改型和应用,都是和“老旧”两个字相连。但是,他对我们工业史的厚重历史意义,容不得我一跳而过,否则就是我仅仅满足于感官刺激的轻浮。
  
   由于本部分内容实在过于庞大,你可能已经看到了打瞌睡:如果你对特点并不鲜明的他没什兴趣,可以离开10分钟,这段150系列的广告播完后,将有精彩的怪物登场。
  
   本小节将以图片欣赏为主:我们小别一下单纯的苏维埃暴虐,回味一下和我们有关的陈年旧事。
  
   这是50年代的红场阅兵式照片:在131出世之前,150还是这里的主角,配合苏军独特的注目礼,外表严肃的150让这一场景显得尤为肃穆——这一幕,是属于他们的过去。
  

  
  ●1、150型
  
  
  这是150系列的基本型,他使用一台功率85马力的发动机,载重4吨,最高时速65公里,个性平庸——只有对他有感情的人,才会有兴趣回味这个迟暮英雄,我小时候甚至还曾坐在他的货箱中参加那个年代人小孩期盼的春游。
  
  

  从小烙在心里的“吊车”形象,以为吊车都是这副长相。他没有液压臂,只有简单的滑轮、钢索,充斥在过去年代的生活中

  ●2、151型
  
  这是150系列的第一种越野衍生型,10轮驱动,但轮胎比较单薄——这是久远年代无产阶级手里的、和帝国主义类似的“十轮大卡”。
  

  ● 2、151型
  
  这是150系列的第一种越野衍生型,10轮驱动,但轮胎比较单薄——这是久远年代无产阶级手里的、和帝国主义类似的“十轮大卡”。
  
  

  151型野外工程车辆,最早的社会主义移动油田勘探平台、地质调查平台之一,他太原始了。

  使用151底盘的火箭布雷车

  ● 3、151 G型
  
  这是150系列的第二种越野型号,在151基础上改进而成,6轮驱动,居然带有原始的中央轮胎调压系统,越野能力显然超过151型
  

  ●4、153型
  
  这是150系列的半履带型号,二战风格的痕迹很浓。你可能想不到,轻飘飘的“老解放”偶尔也可以“伪重型”一下
  

  
  ●5、157型
  
  1、157基本型
  
  157型是150系列的第三种也是最后一种越野型号,是除半履带的153型之外,越野能力最强的一种,因此在红军之中使用较多,直到131出现后取代他。我们现在还能在城市里看到的、比中国移动穷点的中国电信经常用于架线的“东风”越野运输车,其结构和他一样。
  

  
  (麻烦有空的看客通知一下斑竹,强制分页,我的内存消耗也突破2G了)
  
  

  157型SA-3地空导弹运输车

  2、157В型
  
  157В型是157的拖车牵引车型号
  

  2、157В型
  
  157В型是157的拖车牵引车型号
  

  红场阅兵式上157牵引下的、壮观SA-2地空导弹群

  测试,天涯又抽风了
  157衍生装甲车型
  
  也许又让你意外了,157“老解放“居然也可以冒充轮式装甲车,但这的确不是冒牌货。
  

  
  麻烦有空的看客发短消息给在所有斑竹,强制分到第7页,我的内存消耗也突破2G了
  
  
  ★★★ 九、利哈乔夫汽车重工联合体的160系列
  
  ●1、165型
  
   该车是131和15的混血儿,6轮驱动,没有投产,只有这张照片
  
  

  ● 2、E167型
  
  见到他,你就知道我们又重新回到怪物们怀抱中——他是身形巨大的军用“战场公共汽车”,车体上跳跃的小鹿标记,暗示着他虽然笨重,但并不缺乏敏捷的基因。
  
  E167于1961年开始设计,他被要求能通过深达1米的厚重积雪!因此,其轮胎直径必须达到至少1.7米以上,所以你从下图第一次见到他时,就会对其轮胎留下深刻印象。
  
  E167长9米,宽3米,高3米,全重12吨,载重5吨,最高时速65公里,携带近一吨燃油,最大行程1000公里。他使用两台利哈乔夫的375汽油发动机,采用当时少见的发动机后置方式,总功率360马力,客舱容积非常大,长达5米,可以宽松的荣纳14人展开雪地越野之旅。他采用独立悬架,6轮驱动,前、后轮同时动力转向,作在零下40度的严寒地区,是一辆高性能和可靠的战场公交车,可以跨越2米宽的壕沟、1米高的垂直障碍、1.8米的河流,1米深的积雪——作为一辆军用“面包车”,它的性能是夸张的,一部纯越野的MPV。
  

  这是E167的总设计师。对比一下他身后自己亲手烤出的面包,尺寸的确不一般,轮胎那么硕大。

  这是E167的传动结构侧视图,由于时间有限,本来已经在图中做好的说明标记,就不作释了。他采了今天很平常、但在当时独树一帜的发动机后置结构。现在我们国内的公交车、大巴车都是后置发动机。

  身形巨大的雪地面包,最后的大窗户是两台后置发动机的散热器

  以下是一套E167的越野组图,显示了优异的越野能力,是名副其实的“战地公交”

  测试
  .

  ★★★ 十、利哈乔夫汽车重工联合体的“森林杀手”系列
  
   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西伯利亚森林杀手,他们不但碾过、而且是彻底破环阻挡他们前进的一切从林障碍,其中一些采用独特的“螺旋”行动方式,其异想天开令人叹为观止、瞠目结舌。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详细写了,以图片欣赏为主。
  
  ●1、SHN-1型
  
  这是“螺旋杀手”们的鼻祖,不过却是“英雄难问出处”,有关他的详细资料已经很难寻觅,只有这两张照片证明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他可以轻松应付森林、冰面、沼泽并在其间高速行动,甚至可以像螃蟹一样“横行霸道”——他那名义上用来走路的双脚,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切削刀具,一部“凡尔登绞肉机“。
  

  ● 2、PKU-1型
  
  这个乖巧怪物的资料也荡然无存,只有遗像。
  

  ●4、2906型
  
   这是“螺旋杀手”的第二代,采用铝合金材质的“螺旋“行动结构,是较为成熟的产品,专用于绞碎西伯利亚的森林、北极冰盖、以及沼泽地,在这些地方他们就会立即暴露出平时隐藏很深的暴虐。
  

  2906驾驶舱

  森林之王“雷欧“闯入大森林。红线标明处是“雷欧“通过后的地面制造螺旋状碾痕——千万不要被他碾过,否则很容易变成肉酱。

  缺张图片,等几分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