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言社】淋漓血案,步步杀机。《窥骨》——拨开重重谜雾,道出乱世秘史

  更新
  第二十一章 固山隐卫


  衙役的一番话,使冯慎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烟土中竟夹带着甲裳,这不能不让人起疑。
  想到这,冯慎让衙役候在原地,自己个匆匆回了花厅。
  在来花厅上,冯慎将事说于唐子浚知道。唐子浚一听,也不由得吃惊。
  沉吟良久,唐子浚道:“看来……那帮歹人所图不浅啊。只是不知那些甲裳、绢帕内,藏着什么玄机……”
  “是啊”,冯慎皱眉道:“我这便去衙门里瞧个究竟!”
  唐子浚立起,赶忙道:“我与你同去!”
  “不劳唐兄了”,冯慎摆摆手,道:“唐兄奔波了一夜,应好好歇息才是。待从衙门回来,我自会将详情诉与唐兄。”
  唐子浚并非公门中人,也不愿过多涉及公门中事。于是他点了点头,便不再坚持。
  冯慎唤来冯全,着他收拾两间干净厢房,炊金爨玉、扫榻留宾。此外,冯慎还悄声嘱咐,让冯全好生守着香瓜,莫与唐子淇再起了什么事端。
  吩咐完这些,冯慎跟唐子浚赔了句“简慢勿怪”,便与外头那衙役,急遽的出了冯宅。
  路上,二人也无心搭话,只是埋头快赶。没出一会儿,便来在顺天府内。
  府衙大院内,几具尸身一字排开。数名衙役在府尹的指挥下,已将尸身腹内的烟土,清出了大半。
  见冯慎过来,府尹赶忙上前迎着。
  行过礼后,冯慎便问道:“大人,听说那烟土之内,还另藏它物?”
  “确是如此”,府尹点了点头,面露难色。“不过……那些布甲佩胄,倒是不知做何用处。”
  二人正说着,查点的衙役喊了起来:“这里又发现一块!”
  冯慎神色一凛,几步到了近前。果然,那衙役手上的油纸包内,卷裹着一块白底镶红边的棉甲片!
  “再找!”府尹急催道:“每一包都仔细查验!”
  “是!”众衙役答应一声,继续翻弄起来。
  今天只有这么一点。前两天有些杂事,没顾上写。今天也很少,对不住了。
  大伙久等,这就更
  可当点验完全部烟土后,那种甲片,却再也没发现。
  见再无别物,府尹便命众衙役收拾现场,自己取了那些甲片,与冯慎来在后堂。
  进堂后,二人便闭门掩窗,将所得甲片,一一铺在案上。
  放眼放去,案上棉甲共有八片。四片颜色为黄、白、红、蓝,其余四块,兼有红、白镶边。八片甲佩,大小尽同,皆以铜钉卯饰。用五彩绵线,绣了些无角怪龙的纹样。
  冯慎看罢,隐隐感觉事态不小。“大人,这些……都像是八旗贵胄的甲裳!”
  “确是八旗无疑”,府尹眉眼之间,暗含着一抹忧色。“只不过……那上绣的图样,却十分的古怪!”
  “哦?”冯慎稍稍一怔,“卑职愚钝……还请大人明示。”
  府尹抬手一指,“贤侄仔细瞧瞧,看这无角龙纹足下,生着几根爪趾?”
  “一、二、三……”冯慎心中一颤,“竟有五爪!?”
  府尹颔首,默然不语。
  冯慎心知,“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普天之下,仅天子一人可冠九龙绣缎。就连皇子在未登基前,除逢大典祭祀,也轻易不敢服龙。至于臣子王公,只能以蟒纹绣饰。若遇圣恩,颁赐下五爪龙缎,亦应剔去一爪,化龙为蟒。然无论龙或是蟒,头额必生两角,又岂会如那些甲片所绣,顶上空空?(注1)
  想到这,冯慎又道:“大人,先不说四爪、五爪,单单这头顶无角,便有些类蛟非龙了……也未曾听说八旗军中,有以蛟绣饰的。”
  “本府也是百思不解啊……”府尹叹口气,又道:“且不管绣样了,以贤侄之见,这八块胄佩,原属铠甲何处?”
  冯慎忙取了一块,放在眼前打量。“这甲片上窄下宽,呈个斜矩形状。卑职窃以为,这是块护腹的‘前挡’!”(注)
  府尹点点头,以示同意。
  这大清国的甲胄,外面多裹以棉缎。满人入关前,身处极寒北地。若是寻常铜铠,往往耐不住冻。所以,他们以厚棉为表,内嵌环甲铁叶。既可御寒,又能防身。
  棉铠有围裳与甲衣两部构成。围裳分左右,中间系有虎头蔽膝;甲衣之上,另有护肩、护腋与护心镜。腰间左侧有“左挡”,右侧空留,为佩刀挂箭之用。而当中前襟下,便是那块护腹前挡。
  眼下虽知这是些前挡,可冯慎与府尹,还是毫无头绪。直瞪着那些怪异的绣样,一筹莫展。
  突然,冯慎想起一件事。“大人,听说有片前挡被扯裂了,还掉出条绢帕来?”
  “是有这事”,府尹道:“最初不知烟内藏甲,衙役们拆封时,粗手笨脚的割扯破了。绢帕又塞入原处,镶蓝旗那片便是!”
  冯慎闻言,赶忙看去。镶蓝那前挡上,果真划出道口子。冯慎将手指探入一夹,一条白色绢帕,便抽了出来。
  “这绢帕上没瞧出什么门道”,府尹苦笑道:“我已细看多时了。”
  冯慎不死心,只将那绢帕摸看不止。可瞅了关天,却真如府尹所言。任凭冯慎透光仰察、揉捏甩握,那帕上依旧素白如纸,瞧不出什么异样。
  见无发现,冯慎只好做罢。他取起那镶蓝前挡,打算将绢帕先塞回去。
  挑起前挡破口的一刹那,冯慎眼中一亮。“大人!这里衬上……好像还绣着字!”
  “哦?”府尹快步上前,“在哪里?”
  冯慎赶紧里衬外翻,将里面所绣,亮了出来。
  待定睛看时,二人却都傻了眼。里衬上所绣文字,他俩皆一字不识!
  半晌,冯慎道:“大人……这是满文……”
  “不错”,府尹思索一下,才道:“贤侄,你取笔墨,先把这满文,另誊于纸上。”
  冯慎明白府尹用意,也不多话,依言抄写。
  等冯慎誊好,府尹这才开门传命。不多时,一个衙役匆匆赶来。
  这衙役在旗,祖上从龙入关,曾是王府的随旗包衣。因此,识得满洲文字。
  见了府尹,那衙役便打个千儿,问道:“大人有何吩咐?”
  “你来看看”,府尹将誊好的字递给那衙役,“上面写的什么?”
  “是”,那衙役答应一声,接了过来。
  那衙役才扫了一眼,突然拧眉皱额,又将那字重阅了数遍。
  见他神色不对,冯慎与府尹相对一视,催问道:“是什么意思?”
  那衙役听闻,这才指着纸面,一字一顿的念道:“巴牙喇纛额真!”
  (注1:“五爪龙、四爪蟒”的说法,清初是曾严格执行。《大清会典》中,明文规定:“亲王、郡王,通绣九蟒;贝勒、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至文武三品,皆九蟒四爪;县君额驸、奉恩奖军、二等侍卫及文武四到六品官员,皆八蟒四爪;文武七至九品,五蟒四爪。”皇子绣纹九蟒。凡庆贺大典,着五爪、三爪满翠八团龙缎。至后期,爪数之限没那么严格。一至三品的大员,蟒袍可用“九蟒五爪”;而四到六品,用“八蟒五爪”;七到末品,用“五蟒四爪”。小说中为了行文方便,故用“五龙四蟒”一说,大伙万勿深究。)

  (注2:关于“前挡”,为使大伙更直观的理解,我穿插上两张图,图中红圈部分便是。)
  
  金银珠云龙纹甲。上衣73,下裳61,上衣下裳式,由数十万计精细钢片联缀而成,重三十斤八两。内铺丝棉、衬绸里。为清高宗乾隆御用
  睡了,晚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