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志异》——那些年的真实事件

  今天实在太累了,明天更吧,
  江流当时还笑了笑,心说肯定是看见豆根长的那个模样,才给吓怕的。挺可爱的孩子,就是太怕生。

  结果孩子从院墙的影子里跑出来之后,江流看了一眼,然后蹭的就追了上去。一边追着,手还伸到包里想往外掏东西。

  可是还没有等掏出来任何东西的时候,那个小孩已经跑出老远,江流一看,这不行啊。把包屁股后面一甩,紧追了过去。

  豆根见江流连个招呼都没打,就往村子那面跑去。精明的家伙一琢磨,留子肯定是看见啥东西了,担心他吃亏,赶忙跟着屁股后面,也追了过去。

  可是让江流万万没想到的是,别看那个孩子小胳膊小腿的,可跑起来那叫一个快。一口气追到了村子西头,也没追上。眼睁睁的看着见孩子跑到一个土岗子上面,身子接着往下一出溜,看不到他的人了。

  江流紧接着也追到土岗子上面,站住身子往下瞧了瞧。土岗的坡不是很陡,两米来长的样子。坡下面是一片大平地,这个季节,庄稼都收拾干净。光秃秃的大平地,一眼就能看出老远,只是再也没发现那个孩子的踪迹。

  正在这时候,突然听见几声老鸹啊啊的叫声,江流扭过头一看,原来离自己没多远的地方,也在土岗子上面,有几颗掉光叶子的老榆树。

  光秃秃的树头上面,稀稀拉拉的落着几只老鸹,刚才就是这树上的老鸹叫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几声老鸹叫唤之后,江流的心里咯噔一下。
  这个工夫,豆根也跑了过来,来到山岗上,跟江流并排的站在土岗子上面。趁着这个工夫,豆根四下打量了一遍这个地方。

  可看到着这空旷的四周,豆根也觉得心里头很不舒服。下意识的,抓着布包的那只手紧握了两下。

  豆根这个细小的动作,江流看在了眼里,马上就明白了,于是赶紧的笑了笑说:“咱哥俩够丢人的,连个孩子都没追上。”

  豆根多精明的人,再加上俩人的默契,自然知道江流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别这么紧张,又拿他自己逗乐子玩呢。

  笑了笑,接着江流的话说:“哪有个啥,咱们是人,他是鬼,能追上他咱们就成神仙了。”

  “要真是神仙就好喽,吃风喝烟的省粮食不说。最起码的我个头还能再长长,也省的我娘老骂我没良心。”

  “呵呵,我看白搭,就你这样的,即便变成神仙也不会太高。老话讲的,地不行,多好的肥料也是浪费。”

  “去你大爷的。”

  “我娘跟我说过,我爹就哥一个,没大爷!”

  “没大爷,有大娘。”

  “都说了没大爷,哪来的大娘?偷去?”
  俩人说笑的工夫,江流已经从包里把罗盘掏了出来。把上面的红布套摘掉,拉开分沙线,托在手心里。

  然后在土岗子上走了一圈,眼睛始终盯着罗盘上面的针看。可让江流感到不解的是,罗盘上面的针动一动不动,就那么稳稳呢的正南正北指着。

  “哎,豆根,你过来看看。这地方真邪门啊!阴气重的人都能感觉出来,可罗盘怎么没有一点反应啊?”

  豆根一直跟在江流身后,听他这么一说。身子凑过来,看了一眼他手中的罗盘。然后语气很生硬的说:“你让我过来,能看明白个啥?你手里拿的玩意我又不懂。”

  江流让豆根的话弄的一愣,扭头起头看了看身边的豆根。心里想这小子咋了?早上吃的枪沙子拌钢丝,说话咋这么冲?

  刚要跟他顶两句,忽然间心里想明白了,于是赶忙从包里翻出一道符来,随手递给豆根。说:“叠成三角,|装上衣兜里。”

  豆根有些木然的接过江流手里的符,等把符拿在自己手里之后,觉得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跟着还打一激灵。等把符叠好装起来之后,豆根赶紧说。

  “留子,刚才我也不知道咋了,心里头这个难受,听你说话就觉得特烦似的。”

  “正常,这个地方阴气太重,搁谁都受不了。我身上戴着东西呢,所以才没事。走吧,咱俩在这也看不出啥了,先到许鹏家里看看。”

  说完话,俩人一起下了土岗子,往许鹏家里走去。走路的时候,豆根顺便问江流:“你刚才说的孩子,长啥样?”
  “有个七八岁那样,戴个红肚兜,扎俩小辫。开始我也认差了,还以为谁家孩子在那玩呢。等那孩子一跑到太阳底下,我一看没影子,才知道不是人。”

  江流说着话时候,还抬脚踢飞了前面的一块小石子,看样子还在为刚才没有追上孩子的事情,感到有些不忿。

  看到江流这副孩子气,豆根呵呵的笑了笑,没有在吭声。

  刚才俩人是因为追那个小孩,跑着过去的,也没觉得有多远,可是一走路,才发现,感情两人跑出来足足有二里地。

  走了十好几分钟,才又回到许鹏家的大门口,俩人也没说话,径直进了院子。

  院子里面,许鹏正在收拾地上晾着的粮食。听见大门口有动静,赶忙扭头看去,看见是这俩人之后,放下手里的活,快步迎了上来。

  “你们俩刚才去哪了?我们站大门口看半天,也没瞅见你俩,快进屋歇会。娘,来人了。”

  许鹏一边往屋里请两个人,一边冲着屋子里面喊道。

  一路上,江流都在琢磨刚才土岗上的事情,所以有些心不在焉,听许鹏说完之后,只是随口恩了一声,然后四周打量起许鹏这个院子。

  正在这个时候,老许婆子听见儿子叫自己之后,从里屋出来了。站到门口一看,俩小伙子,正准备问问这是谁家孩子的时候,老许婆子忽然乐了。

  “呵呵,这俩孩子咋长的啊?高矮胖瘦都占全了,说相声的吧?”

  江流也让老许婆子给逗乐了,呵呵的笑着说:“是啊,奶奶,等一会我们俩给您说一段钟馗捉鬼啊。”

  跟在后面的许鹏赶紧说:“娘,你可别乱说,这俩就是我请来的阴阳先生。你别看岁数小,能耐可不小呢。”

  七十一 围场的土匪

  说着话,许鹏让着江流、豆根俩人进了屋子。屋里也没个凳子,直接炕上请吧。看着俩人在炕沿边坐下,许鹏赶紧端茶倒水的伺候起来。

  老许婆子听儿子说这俩孩子就是阴阳先生,也不知道是岁数大反应有点慢,还是没太在意这个,嘴里反而嘟嘟囔囔的说:“匣子里头也没钟馗捉鬼这段相声啊。”

  一边说着话,老许婆子跟着也走进屋里。声音虽然不大,可屋子里的人都听的清清楚楚,立时屋子里的人都给哈哈笑起来。

  笑了一气之后。江流端起水杯小喝了一口,觉得水还有些烫,又随手把杯子放在炕上。

  然后冲着地上的许鹏问道:“那啥,许叔,你们村子那边,有一个两米多高的土岗子,那是个啥地方啊?”

  许鹏还没等说话呢,进屋后坐在炕头的老许婆子,接过江流的话说道:“你说那个土岗子啊?这事你问他也白搭,村里的跟他那么大的没几个人知道。我也是刚过门那会儿,婆婆当时跟我说过,才知道的。”

  老许婆子毕竟岁数大了,说话、思维什么的也跟不上,断断续续的说了半个多小时,才前前后后的把这个事说明白。

  期间呢,江流跟豆根还有许鹏那爷俩,都没插话,一直安静的听完。老许婆子讲完,江流跟豆根的心里都不禁的感叹,没想到看着不起眼的一个小土岗子,竟然有那么多的事。

  说起这话,扯的有点远了,这还得从围场早已的土匪说起。
  围场县是在清同治二年(1862年)才开围放垦的,那时候大批的外地人涌入。可是呢,当地需开垦的土地却十分有限,人多地少,许多人便成为流民,这样也就给围场县土匪的滋生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围场特殊的地理环境,山多林子深,使得这里的土匪一直都非常活跃。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围场县土匪活动猖獗,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要说起来,当时那个年代不光围场有土匪,全国各地哪没有啊?现代有位叫周谷城的作者写过一本书,叫《中国社会史论》。

  在书里面有句话说:“近代中国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盗匪的世界,遍全国无一省没有盗匪的,一省之中,又无一县没有盗匪的,一县之中,又无一乡镇没有盗匪的。”

  这也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大环境都如此,围场县自然亦不例外。

  据解放初期不完全统计,当时围场全县的土匪有132股,其中100人以上的有26股,累计匪众107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有名有号的大土匪头子就好几个,白金辉,张桐轩、任海、伊相臣等这都是政府那里一直挂号的。其中白金辉的匪帮最大,光匪众就有九百多号,每个人还都有真家伙。光他们这一帮土匪,就快赶上一个团的编制了。

  还有坝上的关淑芹、杨万森,以及坝下的孙汉章、牛刚、陶汉选、刘金生等。这几位名头没那几位响,但每人手底下至少也有一二百号人。

  剩下几个人到几十人不等的小股土匪那就海了去了。这帮家伙各个的占个山头,全都自立为王,互相之间也有联系,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把当时的围场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按照这个面积来说,围场县在河北省里面那是排第一的。既有山有水又有田,按理来说老百姓的日子应该不错。可问题是架不住那么多的土匪祸害啊。
  别的不说,就单说这帮土匪的人吃马嚼,日常开销那就不是个小数目。天上不掉钱,地下又不生钱,那怎么办呢?只能打老百姓的主意呗。于是砸窑、劫道、绑票等各种手段就应运而生,也就成了这帮土匪敛财的主要手段。

  砸窑,是土匪的黑话,说白了,就是砸场子的意思。比如说,看着这家的买卖挺好。三更半夜的,带着一帮人就去这家了。讲点道义的呢,还会报个名号,见到人也客客气气的说:“掌柜的,我们要去办啥啥事,借个道啊!”

  “借个道”也是行话,意思就是砸你这个窑!你说这要不知道咋回事的,还以为是远房亲戚来串门子呢。

  有那个明白事的,就赶紧把粮食、肉、大洋啥的拿出一大堆。陪着笑脸说着好话,把土匪高高兴兴的往走一打发,这事就算完了,豁着破财免灾。

  自然也有那个不服劲的,我辛辛苦苦、一个汗珠子掉地上摔八掰才攒下这点家底,凭啥给你啊?碰到这样的,土匪自然也不会服气。砸窑这么严肃的事,哪能容忍有人对着干呢。

  到了这个时候,那就只有打了。所以砸窑这玩意,还是硬碰硬的活儿。老百姓又管砸窑叫砸兵火,意思都差不多。

  各位大神们,都早点休息吧,时候不早了,眼睛要紧。
到顶部